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3-2024第一学期作业(周二,南校区)

  [复制链接]

0

主题

43

帖子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08: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yl021227 于 2023-12-25 08:57 编辑

人文学院 22创中 22210614109 伏艺霖的期末作业 一、分享一个本人与电影有关的小故事
儿时去姑姑家玩,最大的乐趣就是和表哥一起用他的碟片机放宫崎骏的电影看。小小的一台碟片机,嫩绿色的机身,屏幕也不大,却承载了童年莫大的快乐。其中我看了最多遍的,是宫崎骏的名作——《千与千寻》。儿时看这部电影,看的是紧张刺激的情节,是童趣的画风,是美好的友谊。当时的观看对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我喜欢上了那些温暖治愈的故事,喜爱每一个鲜活善良的角色,那些儿时看过的电影,变成了我的眼睛、我的大脑、我的灵魂的一部分。
我惊奇地发现,不管是儿时的碟片机、再大一些时的电视台放映、长大后去电影院看重映,我那么多次地观看这部影片,却从来没有腻过,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而每一次的不同都意味着我的成长。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看电影能够共情主人公们的喜怒哀乐,能够理解某个动作某个镜头的含义,能够看到那些轻松画风后的沉重的主题。也是这时我意识到,我长大了,而一部好电影就像我的良师益友般陪伴着我,每次相见都让我受益匪浅。
二、电影排名
1《活着》 (10分)
1.艺术形象、典型形象:典型形象表现了人的共同本性,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活着》这部影片是主角福贵一生的真实写照,年轻时的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赌博时输得倾家荡产,父亲因此离世,怀孕中的妻子也带着女儿离家出走。通过电影细节的表现,配合着演员的表演,张艺谋把福贵这个富家少爷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2.艺术符号、艺术传达、艺术表现:艺术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并带有丰富的意义。皮影戏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影片中皮影被赋予了双重的文化意象——即"人如玩偶"的悲情文化意象和"生的希望"的乐观的文化意象。
3.艺术的民族性:“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活着》以福贵接近40年的人生经历作为叙事对象,实际上触及到了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观。活下去就是活着的全部意义。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不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这种活下去的坚韧信念有莫大的关系。在福贵身上,表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强的生命力和承受力。活着,是一种最朴素,也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力量。
2《瞬息全宇宙》 (10分)
1. 创新性:这是一部脑洞大开的电影,在拍摄手法和主题方面都展现出很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惊喜。电影通过平行宇宙的概念,展现了主人公在不同生活路径上的可能性,这种创新的故事叙述方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电影的视觉呈现和独特的风格也是一大亮点,它融合了动作、喜剧、科幻和情感元素,创造出一种既奇异又引人入胜的观影体验。
2. 主题深度:电影探讨了自由、选择和人生的可能性等深刻主题,引发观众对自我存在和命运的思考,影片中也真实展现了东亚人的精神困境。 电影也有一些缺点,电影中的一些猎奇场景和幽默可能只是为了制造冲击力和新鲜感,而没有实质性地推动故事或人物发展。但还是值得十分推荐。
3《当幸福来敲门》 (9分)
1.励志主题:电影以其强烈的励志主题深受观众喜爱,它展现了主角克里斯·加德纳在面临极端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2.基于真实故事:影片基于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真实经历改编,这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3.演员表演:主演威尔·史密斯的表演被广泛赞誉,他深入地描绘了角色的坚韧和深情,使得观众能够深深感受到主角的挣扎和成功。
4.音乐与画面:电影的背景音乐和画面色彩有效地增强了故事的情感冲击力和视觉美感。
4、5.教育意义:电影包含了许多值得学习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如坚持不懈、责任心、父爱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情感操纵:在某些情节上有些过于刻意地煽情。
4《中国合伙人》 (8分)
1.价值观:电影以青春、梦想、友谊和奋斗为主线,具有很强的励志性质,激发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共鸣和激情。 影片准确地再现了特定时代的背景和特征,许多创业成功者认为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创业历程。
2. 市侩成功学批评:电影过于强调对金钱的追求,简化了人生奋斗的过程,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贩卖了成功的表面观念。 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经历可能过于浅显,没有深入挖掘创业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
5《浪潮》(8分)
1.强烈的现实意义:影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即1967年在美国一所高中进行的社会实验"第三波",这增加了电影的现实性和警示性。《浪潮》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也是一部教育工具,它提醒观众警惕群体思维和极端主义的危险,强调了批判性思考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2. 剧情简化: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整个故事,电影可能对某些情节和人物发展进行了简化,这可能导致一些角色动机和转变显得不够充分。电影明显持有一种批判集体主义和纪律铸造力量的观点,虽然这是其主题的一部分,但这种倾向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感觉电影的观点过于单一或偏颇。由于电影的剧情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特别是对于熟悉历史或类似社会实验的观众来说,这可能会影响观影的新鲜感和惊喜度。 总的来说,《浪潮》是一部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电影,尽管存在一些可能的缺点,但它成功地引起了人们对重要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6《史蒂夫乔布斯灵光乍现》(7分)
1.电影采用三段式结构,聚焦在产品发布会的关键时刻,这种非线性叙事方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价乔布斯的生活和职业生涯。通过激烈的对话和冲突,电影营造了高强度的戏剧张力,尤其是展示乔布斯与家人、同事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
2. 历史准确性争议: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与事实存在出入,例如与约翰·斯卡利的互动,这可能让熟悉乔布斯生平的观众感到不满。电影着重描绘了乔布斯作为一个性情乖戾、行事偏执的形象,可能过于强调了他的负面特质,而相对忽略了他创新和远见的一面。电影只选取了乔布斯生涯中的几个关键时期,没有全面展现他的创业历程,特别是从嬉皮士到创业者的早期阶段。电影被过于依赖编剧的主观创造,而非完全忠实于历史事实,这可能影响了对乔布斯真实形象的理解。
总体来说,《史蒂夫乔布斯灵光乍现》以其出色的表演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吸引观众,但也因其对历史事实的部分偏离和对人物的片面刻画而受到批评。电影更倾向于作为一种艺术表现而非严格的传记作品来欣赏。
7《入侵华尔街》(8分)
1. 题材深度:电影触及了金融危机和华尔街的不公现象,这些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公众关注,能够引发观众对经济体系和权力结构的思考。影片中的主角常常是普通人在不公平的金融体系下挣扎的故事,这样的设定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过经济困境的人群。
2. 内容处理:我认为对于解决金融不公问题的方式,电影中可能采取了较为极端或暴力的手段,这种解决方案过于简化或不切实际。尽管电影触及了重要社会议题,但可能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深度上有所欠缺,未能提供更全面或复杂的视角。由于电影与特定的历史事件(如2008年次贷危机)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时效性和吸引力可能会减弱,特别是对于不熟悉那段历史的年轻观众。
8《首席执行官》(8分)
1. 真实性:电影基于真实的商业故事和人物——海尔集团及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经历,这为影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吸引力。 影片展现了企业家的坚韧不拔、创新精神和领导力,以及企业如何在面临挑战时通过努力和智慧实现成长和成功,具有很强的励志性质。电影深入探讨了海尔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这对于观众理解和欣赏中国企业的经营之道具有教育意义。
2.叙事手法:尽管基于真实事件,但电影的叙事手法和剧情构造可能较为传统或直白,缺乏一些创新和惊喜元素,可能更像纪录片或创业电视剧,缺少一些张力。
9《硅谷传奇》(8分)
1. 时代意义:电影成功地再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硅谷的氛围和文化,展现了那个时代创业环境的独特性和挑战。《硅谷传奇》讲述了从车库创业到全球影响力的励志故事,对于创业者和梦想家来说,充满了启发和激励。
2. 叙事结构和情节:电影的叙事结构可能不够紧凑,情节碎片化,缺乏连贯性和深度,这可能影响观众的观感和对故事的理解。
3. 人物刻画的偏见:电影在描绘乔布斯和盖茨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比如将乔布斯描绘为疯狂的天才,而将盖茨表现为相对弱势的角色。 综上所述,《硅谷传奇》以其对科技历史的回顾和标志性人物的塑造为亮点,但可能在叙事结构、历史准确性和人物刻画的平衡上存在不足。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了解个人计算机产业早期发展历程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并为观众提供了关于创新、竞争和创业精神的思考。
10《你整我,我整你》(8分)
1.喜剧效果:作为一部喜剧片,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幽默元素和笑点。《你整我,我整你》以其搞笑的情节和角色互动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丹·艾克罗伊德和艾迪·墨菲的表演是电影的一大亮点。他们的化学反应和喜剧天赋为电影增添了趣味性和娱乐性。
2. 社会讽刺:电影通过两位主角身份互换的情节,对华尔街的商业文化和社会阶级差异进行了讽刺,这种社会批判性的元素使得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电影探讨了关于身份、机会和公平的主题,这些主题具有普遍的共鸣,能够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3. 深度不足:尽管电影触及了一些重要的社会议题,但可能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上有所欠缺,更多地倾向于提供轻松的娱乐体验。而且由于电影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制作的,一些幽默元素和文化参考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时效性,对现代观众来说可能不再那么有趣或相关。  

三、推荐电影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这是一部关于“自由”和“自我找寻”的电影。主人公离开了令人窒息的城市,去西伯利亚森林里生活了一年,"我来体验未知的东西:寂静、寒冷、空旷和孤独。"他在贝加尔湖买下一栋小木屋,想看看自己是否有"精神世界"。看看结冰的湖面、厚实的雪被、辽阔的天地听听喧闹的瀑布、鸟儿的啁啾、冰块的撞击漫长的冬季,时间和阳光都不再奢侈,大把的日子可以浪费在写作、绘画、阅读、捕鱼,在冰封的贝加尔湖面滑行,趴在冰面倾听湖底的涌动。 城市里分分秒秒,岁岁年年,匆匆溜走此地,时光静谧,自由自在,日子自然流淌生命除了体验,无欲无求。 自由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对特迪来讲,这里远离人群,是天堂,是庇护。对卖他木屋的当地人来讲,这里无水无电,"是个最适合自杀的地方",对躲在泰加森林里12年的逃犯阿列克谢来说,这里是禁锢,是枷锁,是阻碍家人团聚的牢笼。 有人拼命逃离,有人努力向往。 自由的解读,实在是无边无际。 男主特迪是一名自媒体工作者,他觉得自己被日复一日的生活吞没了,于是来到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森林中。西伯利业森林厂袤、叔静,冬日有万里冰原,也能给特迪想要的孤独,他在这里觉得自由。当然,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是艰难的,他要砸冰取水,要忍受恶劣的气候,有被熊袭击的风险,一次持续数日的暴风雪,他木柴用尽,只能出门取柴,可暴风雪让短短路程变得几万倍的艰难,特迪抱着木柴被刮倒,风雪迷了他的眼睛,他甚至看不到木屋的方向,他在暴风雪中崩溃大哭。生存如此费力。 如果影片只讲到这里,未免单调,因为人和环境的故事永远比不上人和人的故事动人。 特迪遇到了藏在森林中的阿列克谢,并被对方救起,两人的相遇很有些戏剧化,其实和前半段故事的基调不是很搭,但这里按下不提。 电影想要表达的是脱离了现代社会的框架,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关系。礼貌、偏见,这些通通不存在。特迪没有因阿列克谢救了他而致谢,也没有因阿列克谢杀了人而歧视他,他只是用两盒子弹交换他教他打猎。 最后阿列克谢病重,特迪跨越千山万水为他买药,临行前,阿列克谢和特迪互相喊对方的名字,喊了很多遍。其实阿列克谢是在告别,可惜特迪后来才知道。 两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十分值得回味,像武侠小说里的知己,放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抛开家庭、工作、利益,抛开一切,为一人万里奔袭,这样的感情,现代人太难会有了。
人文学院,22创中,伏艺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GMT+8, 2024-5-16 09:59 , Processed in 0.2285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