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射手星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舌尖上的中国》

  [复制链接]

17

主题

76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8
271#
发表于 2021-12-20 16:26:34 | 只看该作者
舌尖上的中国,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从食物出发对于中国文化的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8

帖子

2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7
272#
发表于 2021-12-20 16:45:27 | 只看该作者
饿的时候一定要看,会让你更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8

帖子

2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7
273#
发表于 2021-12-20 16:46:27 | 只看该作者
这部纪录片拍的很好,拍出了中国文化,是部好纪录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0
274#
发表于 2021-12-23 13:00:15 | 只看该作者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我们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煮、蒸、炒三次重要的飞跃,他们共同的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而至今世界上懂得蒸菜和炒菜的民族也仅此一家。本集将主要透过与具有精湛美食技艺的人有关的故事,一展中国人在厨房中的绝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4

帖子

2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1
275#
发表于 2021-12-23 17:00:39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喜欢该纪录片所记录的美食,它不仅介绍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还有饮食习惯。在介绍美食的同时也讲故事,我个人挺喜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9

帖子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0
276#
发表于 2021-12-23 18:29:00 | 只看该作者
舌尖上的中国,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1

帖子

2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1
277#
发表于 2021-12-23 18:53:01 | 只看该作者
美食中蕴含着更深切的是传统文化和其中的乡土人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5

帖子

5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3
278#
发表于 2021-12-24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味蕾的一次冲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5

帖子

5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3
279#
发表于 2021-12-24 20:19:23 | 只看该作者
想吃妈妈做的菜了,想回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9
280#
发表于 2021-12-24 20:24:33 | 只看该作者

《舌尖上的中国》被誉为是中国深夜发吃节目的开山之作。跟新中国很多事物一样,这片可谓是起步晚起点高,朴一出手立马把《深夜食堂》这样的海外发吃片给比了下去。正当都市小清新们为东京酱油炒拉面感慨不已的时候,蓦然发现天朝才是神一般的存在,小日本那些玩意简直就是渣渣,这片真给咱中国发吃党长脸。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美?简单来说就是接地气。工业化让人也变的越来越工业,离生存的本质越来越远。为什么那些廉价工业化高热量垃圾食品可以卖那么贵?因为它的顾客并不把它当作真正的食物,而只是一种商品,一个商品只需要具有和它的价格相当的包装,就一定会有人买。《舌尖上的中国》与以往美食节目的不同,在与它不是一个关于商品的故事,而是一个真正关于食物的故事。它的镜头没有对准各大所谓美食城市的商业街,而是对准了我们经常忽视的人和物。包括黑龙江上的老鱼把头,香格里拉菜松茸的单珍卓玛,浙江菜东笋的包师傅,这些勤劳的人运用经验和智慧,提供了我们所吃的一切,也决定了我们要吃什么,怎么吃。包括做山西花馍的大婶们,宁波做米糕的顾阿公顾阿婆,兰州拉面的马师傅,他们的技巧决定了各地的风味甚至习俗。也包括你早已忘却的家乡菜,妈妈做的闷面,春节的团圆饭,无论承认与否认,它们都绝定了你一生的口味喜好。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关于食物的记忆,其实也是我们整个文明的记忆,甚至是我们自我认知的根源。古人通过“茹毛饮血”区分自己和蛮族,后来“南稻北麦”的分野,仔细一想竟然都是关于食物的。



《舌尖上的中国》英文名叫《a bite of china》, 字面义是"吃一口中国",倒是比本身标题还贴切。如今中国是很难找到的,随着国力逐步牛逼,各路外国友人纷纷不远万里来感受天朝威仪了,可惜绝大多数最后以投诉航空公司告终,他们表示说花了机票钱但没被送到中国。国家大剧院和央视大裤衩是中国么,我敢说它们哪个国都不是,只能算是西方设计师感冒没吃药的产品,遍布各地的洋快餐是中国么,甚至故宫这样的真货,都因为门口竖着的星巴克被怀疑是假货了,上海天津这样的所谓知名旅游目的地,只因为是中国西化的前哨站而已,知名景点竟然都是些蹩脚的小洋楼而已。牛叉的是,《舌尖上的中国》把中国给找到了,原来它不在大裤衩里,而在街边的小摊,楼宇的饭馆,和每家的餐桌上,在这你才能找到中国,吃一口中国。



不管一个多么无可救药整天想认外国干爹的人,当一勺外婆腌的咸菜入口的时候,立马能回想起来自己到底是哪国人。我们的食物定义了中国,也定义了中国人,定义了中国文化。这些我们所忽视的人们,才是中国文化的精英,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产生了中国真正独一无二的创造。相比各行各业里还在玩洋人玩剩的东西的我们,他们从事的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工作,他们首先供养了中国,并且支撑了中国。



我在加入深夜发吃党以后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了许久,发现最好的回答就是:活的更明白了。为什么呢?要做饭自然就要买食材,就要辨别食材,就要懂油盐酱醋茶的用度,知道入口的五味口感是怎么回事。人活着就要吃饭,把吃饭这事整的更明白,可谓是活的更明白了。这有许多好处,活的不明白的人就往往容易被表象和虚假所迷惑。我们有些同胞拿着国外几块钱一大盒的哈根达斯当奢侈品,沉醉于日本饭团子(学名寿司,起源与日本古代长途干粮)的简单与纯粹,着迷于波尔多红酒的古典高雅,倾心于西式快餐店的工业气息,并拿出够外婆腌一年酸菜的钱买以上种种,充分说明现在没活明白的人何其之多。



一屋不扫而已扫天下,我认为这个话不是让大家都去自己打扫屋子,而是说人都应该接地气,比方说连嘴里吃的什么都弄不清的人,有什么国家大事好谈?我也曾想过做精英,但后来觉得,一个连米饭都做糊的人,实在没理由在能做出好吃的馒头并以之为生的人面前自诩精英。看在美食的份上,不管是走了多少路,读了多少洋墨水或中墨水的人,都必须以谦卑和尊敬的态度面对这背后的土地和伟大的人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GMT+8, 2024-6-6 13:05 , Processed in 0.2303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