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分享一个本人与电影有关的小故事 我对电影的看法,从初中开始逐渐转变,因为以前看的电影质量普遍不高,所以我当时觉得看电影就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以为观众看电影就图个乐趣。但在初中想法转变了,我发现观众可以从电影中获得很多的感悟和思考,能丰富人的见闻,扩大人的视野。这个转变的契机出现在一次我上英语语法课的时候,刘老师顺口推荐了一部电影《阿甘正传》,基于对老师能把英语语法讲解得深入浅出的崇拜,在空余时间我主动观看了这部电影。 我看完这部电影觉得五味杂陈,因为阿甘的成功似乎是努力与运气并进才获得的,与我当时认为“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理念相矛盾,而且阿甘的人生道路似乎并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更像是在母亲、珍妮等人的共同规划下才走出来的,阿甘走的人生路真的是他想走的吗?想着想着我才猛然发现,自己思考了很多以前并没有想过的问题。也许有时候电影并不是想传递一种固定的理念,而是想通过电影的形式激发人们的思考,思索电影中的矛盾冲突点,来指引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思索其中的逻辑顺序,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我想这也是《阿甘正传》这部电影能被观众强烈推荐的原因所在。 通过前后观看电影的质量对比,发现观看好电影十分重要!一部好的电影给我更开阔的眼界,让我更多的用脑思考,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视觉刺激。电影里的哲学,比书本更有趣,比生活更明了,能让人明白了许多穷尽一生都无法明白的道理。不同的电影,能让我用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接受终究平凡的现实,却永不放弃追求理想的决心,从不可一世变得谦虚谨慎,让我从浮躁变得踏实。电影的出现让世界在我们眼里出现得更真实,没有遮遮羞羞的蒙蔽与掩盖,让我们的视角层面拓展地更加旷远与宽阔,丰富我们的思维角度,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得以多元交汇。 时隔多年后再回想《阿甘正传》中的电影情节,有了与初中时不同的感触,发现很多理念的确是有其正确之处的:在现实中,成功确实需要努力和运气的结合;旁观者清,别人指引的道路有时可能确实更符合自身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看同一部电影却又许多新的触动和感悟,这可能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但是看电影需要有意识地鉴别,有电影传递的是积极有益的内容和观念,但同样存在许多低劣恶俗的的影片,需要我们仔细辨析。有一点需要谨记在心:要看更多经典的电影,切勿在大数据时代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二、对在本课程中看过的前十部电影按照你自己喜欢的程度打分,分数范围1-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喜欢,只打整数分,不出现小数点。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1.《活着》10分 《活着》这部电影体会到富贵这一生的苦难。富贵经历了家产万贯到身无分文,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开了他。但富贵并没有放弃自己,放弃生活,而是坚强的继续生活下去。所以说不管生活变得怎么样,我们都要微笑着面对它,困难之时暂时的,生活依然要继续。 2.《居家男人》8分 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矛盾选择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平衡自己的事业与家庭,但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只能把握选择,展望未来。 3.《无依之地》8分 片中有一句话,十分具有讽刺意味:“你好幸运啊,你是美国人,哪都可以去!”但事实上,很多美国平民也没钱到处旅游。所谓的美国梦终究也只是少数资本家的敛财梦! 4.《开水房》7分 人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考虑做最有益的事情。人人都想走捷径去变得富有,但往往这个捷径是不合法的。我们要求不了别人,但自己得守住底线,在法律范围内去争取。 5.《你整我,我整你》7分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资本家可以只用一美元就颠倒别人的命运,资本主义不存在人情冷暖。 6.《首席执行官》9分 民族品牌的崛起,总是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有了这个梦想,才会有激情,有动力。还有坚持,当那么多人打击你,质疑你,给你各种诱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坚持住本心。 7.《美丽心灵》9分 《美丽心灵》讲述的是精神世界,是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约翰.诺什的传记电影。他是一个天才数学家,他发表了影响巨大得博弈理论,但期间他也走火入魔了。他也渴望被得到认可,女主的爱、陪伴以及呵护滋养了诺什,她自己默默消受了那份别人只能猜想的苦。她无疑是勇敢的,坚强的。我们身边,也同样有这样的母亲、妻子、父亲、丈夫。他们的爱和抱持正是人性中最美丽的温柔。 8.《入侵华尔街》7分 各个资本家贪婪的嘴脸让人作呕。我感觉到了吉姆一个又一个希望的破灭时和社会制度将他的出路一条一条堵死时的绝望。社会底层民众的反抗无人在意,所以最后他直接采取暴力手段。让我们看到了美国资本主义的面目。 9.《伯纳德行动》8分 我们要像萨利一样哪怕委曲求全,我们也要更坚信我们的生活信心,因为只有活着,很多事情和愿望才可以实现! 10.《浪潮》10分 这部影片无疑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独裁政体的游戏实验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在短短五天的时间内就深刻地影响了每位成员的心理与生活。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很好的社会心理学的分析对象,电影所体现出来的群体的力量、服从的天性以及“流行”对人的形象都很好地体现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三、推荐一部没有在本课程播放、而你认为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并说明推荐理由。 推荐电影《肖生克的救赎》 推荐《肖生克的救赎》是因为我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了安迪不屈服于命运、敢于抗争的人格魅力,也明白了很多以前不理解的概念和现象,如“体制化是什么”“好不容易从监狱出来,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自杀”;也扩展了我的思路和视野,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如何为自己争取利益。我觉得这部电影传递的信息量很庞大也很深刻,值得我们观看的剖析。 从影片中我意识到,我们要遵循内心价值观的选择。安迪果敢谋划越狱,但在把洞挖穿离越狱只差一步之遥之前,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和纠结,不仅因为他害怕越狱失败,更在于他在肖申克监狱待了20年,被监狱内的体制内容、条例规定拘束,他被一定的体制化了。类似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有的同学想转专业,有的人想要转行,但是害怕转失败,担心转成功后的日子比现在还苦,是现在不想要的。我们会发现,改变人生的重大决定,通常是很难抉择的,通常会在心里反复权衡。选错,那损失可能很大,可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状态,又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点点耗尽自己的价值。影片中安迪最终遵循内心的价值观,他想要自由,想开一家旅馆。也使我明白,想要做“正确”的选择,那就得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什是重要的、什么是喜欢做的。遵循内心价值的选择,能爆发出巨大的潜力。 我还感悟到,要利用自身优势获取核心资源。“资源”或许在我们信息爆炸的时代看来是遍地都是,但这是片面的,核心资源永远缺乏,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这个“争取”在安迪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影片中安迪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帮监狱长、狱警们做账避税,使他不被调离那间他准备越狱而在挖洞的牢房;安迪坚持写信办图书馆,带来书籍的精神寄托;他利用税务知识与哈利对峙,为狱友争取啤酒喝;利用他对数字的明锐度和对税法的才华开通个人账户,在里面汇集了越狱后的生活资金。我意识到,在很多时候,利用资源的力量,比一味努力更高效,成功也不能只是一味强调努力,也需要懂得利用自身优势,争取更多的资源。 安迪花费20年的时间,用一把石锤和坚韧的毅力,最后缔造出一条瑞德认为要600年才能凿出的通往自由的道路。而现实中,我们内心的希望往往被轻易地埋葬在那些平凡的挫折里。无论生活多么黑暗,一定不要放弃对自由和希望的向往,哪怕失去了肉体自由,也不能失去精神的自由。安迪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不屈服于命运、敢于抗争的精神,也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应对和处理办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肖生克的救赎》阐述了人们追求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刻意义,值得反复咀嚼! 四、本人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20车辆工程 学号:20211330104 姓名:丁剑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