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标题: 《再见,列宁》(德国)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8-28 23:40
标题: 《再见,列宁》(德国)
[attach]64[/attach]


影片是一部2003年德国喜剧、剧情片,由沃夫冈·贝克执导,丹尼尔·布鲁赫、凯萨琳·萨斯和弗罗里安·卢卡斯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3年2月13日在德国上映[1] 。
影片讲述了儿子为了不让患有心脏病的母亲受到刺激,隐瞒民主德国已经解体的事实,用心塑造了一个与外面巨变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民主德国”的感人故事 。影片从一个温情善意的谎言的视角出发,折射出了柏林墙倒塌的历史大潮中东德民众的心理状态。

中文名:再见,列宁!
外文名:79 qm DDR(德国)、Good Bye,Lenin!(国际)
其它译名:快乐的谎言(中国香港) 、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房间里的延续
出品时间:2003年
出品公司:Westdeutscher Rundfunk(德国)
制片地区:德国
制片成本:622万美元
拍摄日期:2001年9月6日至2001年11月30日
导    演:沃尔夫冈·贝克
编    剧:贝恩德·里希坦伯格等
制片人:史戴芬·阿恩特
类    型:剧情/喜剧
主    演:丹尼尔·布鲁赫,凯萨琳·萨斯,楚潘·哈玛托娃,弗罗里安·卢卡斯
片    长:121分钟
上映时间:2003年2月9日
分    级:R级(美国)
对白语言:德语
色    彩:彩色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8-28 23:40
http://www.tudou.com/v/4OFWIUKgi1U/&resourceId=0_04_02_99&tid=0/v.swf




作者: 1070112922    时间: 2014-12-9 22:24
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夸张,但它涉及的又是很现实的问题。影片正是以幽默手法处理了那种暧昧情感,将讽刺与伤感微妙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 花花剪影    时间: 2014-12-14 13:28
1070112922 发表于 2014-12-9 22:24
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夸张,但它涉及的又是很现实的问题。影片正是以幽默手法处理了那种暧昧情感,将讽刺与伤感 ...

好厉害。。。。。

作者: 箭在弦上    时间: 2014-12-21 21:50
这部电影真实感人,那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 大元    时间: 2014-12-22 12:48
厉害,值得学习!

作者: 大元    时间: 2014-12-22 21:28
花花剪影 发表于 2014-12-14 13:28
好厉害。。。。。

好厉害,,,,

作者: 许时超    时间: 2014-12-24 20:30
这部电影真实感人

作者: Wch    时间: 2015-12-19 22:52
德国是一个历史曲折的国家,德国人则是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能够用真正冷静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自己历史的民族。经历过夹在法国和俄国之间数百年分裂的痛苦,经历过普鲁士王国到德意志帝国的强盛,经历过纳粹的疯狂,经历过禁锢人性的东德,今天的德国人回顾这些历史拍出来的电影总是有非常独到的感觉。

作者: 唐唐唐    时间: 2016-5-29 18:32
1970年代,这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东德。妈妈,爸爸,哥哥,还有妹妹,妈妈是学校里的音乐教师,共产党员,他们在假日小别墅里度假,嬉闹。哥哥亚历山大掀开衬衣,T恤衫上,印着航天飞机的图案。
        1970、1980年代,我们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城,妈妈,爸爸,我,弟弟,妈妈是策勒县革委会秘书,共产党员。我们住在公家免费配给的职工宿舍里,每一家有一个独立的小院,有两间大房子,一间小房子,地上铺着青砖,洒过水后有好闻的味道,窗户外面是碧绿的白杨。我穿的T恤衫上,印着少林寺的图案。
        我们的生活极其简单快乐。木头家具都是由父亲亲手打造,实木家具上,刷上简单的颜色,非常好看。并非家家如此,有些人家,请浙江木匠为他们打造家具。一年或者两年,我们回内地探亲,医药费用都由国家报销。每个单位,都有一个非常大的菜园子,只为自己的职工开放,每天黄昏,我们提着篮子去,给看守菜园子的人交上2分钱,就可以进去,自由采摘蔬菜,需要多少,摘多少,1980年代初期,采摘蔬菜的费用,成了5分钱。除此之外,我们没什么别的开销。
       我妈妈的父亲,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1956年,随着监狱系统的迁移来到新疆,在那里,他被打成叛徒,但即便这样,我妈妈刚满18岁的时候,就入了党。我在二年级加入少先队员,因为不是在一年级就加入,使我妈妈很难堪。
        妈妈教我背唐诗,让我看《当代》、《春风》、《隋唐演义》。妈妈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不许拿,有人数钱就要走远,要真诚待人,不负责任的、没有爱的性是肮脏污秽的。她也许不知道,她做的这一切,她埋下的伏笔,在将来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

       1978年,亚历山大的爸爸逃到了西德,和另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警察和妈妈克里斯蒂娜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从此,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工作里,从此,除了这个国家,党,儿女,她没爱过别的什么。
        1980年代,有人和妈妈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妈妈需要交代清楚她在60、70年代的所作所为。她不能接受,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里,除了这个国家,党,家人,她没有爱过别的什么。爷爷带着她,还有我们一家人,回到内地。
        我们住在农村里,妈妈学会使用土炕,学会和村妇吵架。她所经历的一切事,她所接触的一切人,都是她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我们每天早早起来,过河,过铁路,走山路,去上学,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人和事,是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1980年代末,亚历山大参加游行,被警察带走,妈妈正好经过,目睹了这一切,当场晕倒,从此昏迷在病床上。
        1992年,我考上了大学,妈妈被发现有病,从此病在床上。

        1989年到1990年,妈妈昏迷的这段时间,柏林墙被拆除,东西德合并。1990年,妈妈醒来,她不知道自己已经睡了这么久,对外面的变化,一无所知。
        1992年到1999年,妈妈病在床上,她的世界,从此停滞。她被亲戚嫌弃,被世界拒绝,除了电视机和纸牌,对外面的变化,她一无所知。她还经常说:“怎么能这样呢?这是不符合工作程序的,这是不符合组织规定的。”

        再度醒来的妈妈,心脏极度脆弱,医生说,她经受不了任何刺激,亚历山大不愿意让妈妈知道实情,不愿意让妈妈多年的信仰在一夜之间崩塌。他决心挽住时代的巨轮,让他们那72平米的小公寓,还停留在巨变前夕的深夜里,已经装饰得富有刺激性的公寓,要重新装饰回原来的样子,在垃圾桶里、逃离东德的人们留下的空公寓里,找到已经停产的食品,酸黄瓜,豌豆,酒,或者把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相近的食物,装进这些食物的包装里,拿给妈妈吃。家里的人,还必须穿朴素的,过时的衣服,小外甥女也必须用塑料尿裤,而不是西欧纸尿裤。家里还召开街道党小组会,成员是街道里那些失业的、成天喝得醉醺醺的老人们,妈妈以前班上的少先队员,还被亚历山大用20马克雇来,探望妈妈,为妈妈唱过去的歌。妈妈还要看新闻,亚历山大就和他的怀着导演梦的天才朋友丹尼斯为妈妈制造东德新闻,在新闻里,东德蒸蒸日上,西德人民不断跑到东德来。他不见得同意她的信仰,却尊重她的信仰,知道信仰对于一个人是何等重要。

         躺在床上的妈妈,除了自己的病,再没有什么可关注的,她还梦想着,她的病可以治好,她可以重返社会,可以去亲戚家里包饺子,抱她的外甥,也不会被人一把推开。还好,她有过去的医疗保险,可以报销一些钱,即便这样,需要我们承担的那部分,也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们都不大愿意告诉她我们的境况,我一个弟弟也许在混黑社会,另一个失业,我做养路工,对此,她痛心疾首:“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怎么能当养路工呢!”
         我得到机会,离开家,拿极低微的工资,经常在半饥饿状态,只是,可以不用挖沙子。她病了这么多年,对外面的物价一无所知,她以为,凭100块钱,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上一个月,她问我们怎么样,我们都说:“好着呢。”

        妈妈再一次昏迷,住进医院,亚历山大找到自己的爸爸,带他去医院看妈妈。并且制造了最后一次新闻节目,而且是国庆专题,节目里,东德的第一位宇航员成了国家元首,宣布拆除柏林墙,接纳万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西德人民。在那同时,病房外面,突然放起了焰火,焰火把整个夜空和整个病房照亮。3天后,妈妈去世,亚历山大把妈妈的骨灰装进航天飞机的模型里,点着引线,发射上夜空。
       妈妈最后一次昏迷,住进医院,最后3天,她始终喃喃自语:“最坏的......最穷的......最讨厌的......最坏的......最穷的。”但最后一天,她说的是:“最爱的......最爱的......最爱的。”她最爱什么呢?我把她这一生的经历想了一遍,也没想出来。也许是在新疆的黄金时代?因为,在那时候的照片上,她梳着辫子,在果树园里、在拖拉机上、喷射着浪花的水闸旁边、在苏联建筑风格革委会大门前笑得很开心。

        亚历山大和爸爸,妹妹,妹夫,还将继续生活下去,他们相信自己的祖国会更美好。
        我和爸爸,弟弟,还将生活下去,我们相信自己的生活会更好。
        除此之外,我们不相信别的。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国家的人,已经像做化疗一样,被杀死了所有关于信仰的细胞,重新植入新的、美好的信仰。活着,是此刻我们唯一的信仰。
        我们怀着这个信仰,接受了缓慢来临的巨变,我们每经过一个夜,都必须做好醒来后有些什么新的在发生的准备,这样的巨变是合理的,它不会让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被突然而至的刺激摧毁,陷入昏迷,或者失去生活的勇气,它缓慢到来,让我们逐渐变得无比坚韧,让我们即便是移居到火星上,也可以设法生活下去,生存,渐渐成了此刻我们唯一的信仰。我们被挟裹着,在时代的洪流里踉踉跄跄,有时候有点焦灼,有点白热般的窒息感,但来不及深究,有渴望,来不及沉淀,稍一沉思,我们就跟不上前进的人潮。这个过程是痛楚的,必须的。也许,有一天,一切都将沉淀下来,我们的生活,可以安宁、美丽,芬芳四溢,蕴籍华美,充满——“人文关怀”,但那个世界,我们也许已经等不到了。
        生存,是此刻我们唯一的信仰。中国人,最坚强。

作者: Sunny    时间: 2016-6-5 22:53
真是感人,值得有些地方借鉴学习
作者: 小鱼鱼    时间: 2016-11-3 22:03
片子试图用幽默的方式去讲述严肃的话题.两代人思想和环境的巨大变化,中间穿插着家人的爱.母亲醒来,对所有的改变一无所知,孩子竭尽全力的去掩盖事实,怕母亲刺激过度再度病倒....而母亲因为爱孩子而接受巨变的事实....改变的是时代,是思想,是制度,是环境,而不能改变也改变不了的是我们心中的爱.

作者: 小鱼鱼    时间: 2016-11-3 22:04
总觉得我们都活在各自不同的谎言中…… 说谎,圆谎,再是说谎圆谎,不断的轮回着……

作者: 小鱼鱼    时间: 2016-11-3 22:04
影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老妈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理想信仰,最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丈夫翻过柏林墙后,她这种做法是她所能做到的保护自己孩子的最好方法了。

作者: 前骋    时间: 2016-12-12 10:59
对于Alex等人来说,谎言,同时也是一种维护,维护母亲脆弱不堪的心灵。 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他们无须再伪装下去,全新的人生已经开始。

作者: XUWEI16    时间: 2017-5-29 15:57
好棒的创意,里面那个小胡子播报员太可爱了,也圆了做导演的梦呢。抛去政治层面的东西(其实这个片子已经很温和了),这其实大概说的就是“为了亲爱的妈妈可以再造一个世界”吧。这种时代逝去的无力感真是让人动容啊

作者: XUWEI16    时间: 2017-5-29 15:57
善意的骗局,白色谎言:时间停止吧~我是列宁!

作者: wx_vvdM2zDG    时间: 2017-5-31 14:11
影片的结尾部分充满了戏剧性,当亚历山大他们为过去的八个月编织谎言的时候,科内尔夫人事实上已经编织了一个超过十年的谎言,在昔日的别墅,亚历山大得知,自己的父亲并不是因为一个西方的女人离去,他们全家本来都应该离去,本来他们早该生活在一个此刻他们生活的环境中,但是残酷的现实使他们互相都生活在谎言中。

作者: 16创中yjk    时间: 2017-6-4 09:36
我们的变化也很大,我们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但我们仍然生活在谎言中,不知道为什么实话实说的会这么难

作者: 莹莹咩icon    时间: 2017-6-7 08:56
再见,一个时代

作者: 007    时间: 2017-6-9 23:38
挺好看的一部电影,内容深刻,令人深思,结局出人预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是一部佳片

作者: Allie乐    时间: 2017-6-11 22:26
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夸张,但它涉及的又是很现实的问题。影片正是以幽默手法处理了那种暧昧情感,将讽刺与伤感微妙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 007    时间: 2017-6-14 15:59


这部电影有着好莱坞式的流畅的叙事,悬念丛生,惊心动魄的讲故事的方法,有美国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话气质,有史诗片式的大格局,有欧洲电影的人文关怀

作者: 16金融1林煊强    时间: 2017-6-16 19:52
007 发表于 2017-6-9 23:38
挺好看的一部电影,内容深刻,令人深思,结局出人预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是一部佳片

说的太对了

作者: 洋洋_Z6T0N    时间: 2017-6-16 21:06
影片中的种种情节无不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本片兼具政治讽刺和幽默,题材敏感又直击要害,刻画了一幅鲜活的变革时期德国民众的众生相,表达了对逝去的理想与信仰的告别。

作者: xllyml    时间: 2017-6-18 09:46
回归到作为个体的亚历山大一家,本片最著名的地方可能莫过于儿子要为母亲打造一个79㎡的民主德国---他要为昏迷多时醒来后无法承受刺激的母亲掩饰东西德已经统一的事实。亚历山大能够偷换腌黄瓜的标签,组织前少先队员进行问候,甚至可以制作假新闻以求圆谎,但有一点他不可能掩饰的,那就是他自己已经日渐依赖这个世界了。当初参与游行示威要求统一的激进青年,现如今竟无法摆脱早就根深蒂固的过去,因为他被逼迫着要抛弃过往的一切,甚至包括童年之中便深深打下的烙印。可以说这样的改变时不近人情的,这种改变无视了身为其中个体的不适,扼杀了个体的选择权。这就是为什么母亲在最后获悉了真相之后,反过来要用儿子的谎言保护儿子。这里面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东西叫作亲情,也许母子之间还需要谎言来承载彼此的爱,但或者他们早就已经心意相通。

作者: xllyml    时间: 2017-6-18 09:48
唯有纯洁无暇的亲情可以冲破意识形态相悖所布下的铁幕,但柏林墙恣意分割东西的破坏性是无需置疑的,城墙两边各自勾勒出同一个家庭的两种走向,亚历山大的父母终究选择了各自的道路,即使人生末端的交集也不过是匆匆走过场罢了。不知道当亚历山大望着自己幼小的同父异母兄妹该作何感想,或者说该如何定位自己在这个陌生家庭中的位置,是不经意叩响家门的不速之客,还是昂首挺胸掀开房门的失散亲人。而我们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柏林墙屹立28载当中不起眼的一个小个案,漫长的岁月当中愈加叫人啼笑皆非的例子不在少数,那些倒在东德警察机枪底下的偷渡者数目之多也足以筑建起一座纪念碑以资缅怀。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亚历山大被拆散的一家不具备传奇性,却因为典型而具备了普适意义

作者: xllyml    时间: 2017-6-18 09:49
《再见列宁》用那种平易近人而又笑中带泪的姿态,小心翼翼地用指尖触碰内心深处,轻柔地抚平心中若隐若现的涟漪,尔后共相勉励,携手走出剧变的阴影。《再见列宁》并不是集中于提出对柏林墙的控诉,而是着重关注在大时代底下作为个人细致的心路历程,内心深处的低吟,而这个声音往往是被更多人所忽视的。作为1990年代前后的亲历者,编剧贝恩德·里细谈伯格与导演沃尔夫冈·贝克敏锐地捕捉到在如潮水般涌向西德的人流背后更隐晦更珍贵的情感。《再见列宁》还有个特点就是你很难搞懂何时该笑,何时该哭。在其荒诞,幽默乃至超现实的特质之外,仿佛总是有一根刺的存在,它迫使你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发生的一切,没准这里是个讽刺,即使讽刺本身是善意的。

作者: xllyml    时间: 2017-6-18 09:52
电影结束的时候,母亲终于安详的走了。她的骨灰伴随着绚丽的烟花消失在了夜空里。淡淡的伤感在一部喜剧的结尾慢慢的散开。母亲走在了两德统一的当晚,一种信仰,一个国家似乎都被母亲带走了。Alex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他为母亲编制的谎言看上去是那么的完美。     德国文学向来都有一种宗教文本式的厚重感,电影也不例外。这部标明为喜剧的电影并没有让我感到轻松,可能我们所理解的喜剧不过是一种戏虐。电影的名字会让人想起政治,想起革命,可这并不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     Alex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着这个年纪特有的偏执和张狂。他早已对自己死气沉沉的国家失去了希望。这个国家赖以存在信仰基础早已荡然无存。在整个国家机器即将崩溃的前夜,Alex和这个国家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走上了街头,争取他们所谓的自由和解放。Alex并不知道政治到底是什么。对他来说,游行中意外邂逅的漂亮女护士似乎比运动更具有吸引力。游行遭到了当局的镇压。在被警察抓捕的时候,Alex意外发现自己的母亲无意中闯了进来。血淋淋的场面让母亲突发心肌梗塞昏倒在了街头,而这一昏迷就是八个月。

作者: xllyml    时间: 2017-6-18 09:52
  当母亲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林墙倒了,国界线消失了,人民自由了,民主德国处在了灭亡的边缘。怎么办?一个难题摆在了Alex的面前。在Alex眼里,母亲一直都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自从小时候父亲叛逃西方后,母亲就把自己嫁给了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病重的母亲神经已经很脆弱,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知道自己的祖国即将灭亡。      为此Alex选择了隐瞒。为了不让卧病在床的母亲觉察到窗外的剧变,Alex费尽心机。他重新布置了母亲的房间,除去了一切来自西方的时尚。他雇用两个以前的少先队员,为母亲唱那些被遗忘的歌。他甚至翻遍了垃圾桶以寻找那些还贴着东德商标的瓶瓶罐罐。为了表明自己已经和过去决裂,人们总喜欢粗暴的抹去过去的一切,就好像它们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Alex对母亲信仰的尊重,是因为他觉得对于母亲来说,信仰就好比她的生命一样。不管他是否认同这种信仰,但出于对母亲的关爱,他可以去假装。我们的国家难道没有相似的历史吗?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父辈的信仰有过尊重感吗?或者说现在就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本就不需要什么扯淡的爱和信仰,炒作和恶搞才是我们最好的生活方式。      在电影中,最荒诞滑稽的部分莫过于Alix的朋友为母亲制作的电视新闻。为了让母亲坚信国家依旧在正常运转,Alex让朋友制作了“全新”的时事新闻。通过一台电视把东德留在了母亲小小的病房里,于是乎出现了很多无比滑稽荒唐的场景。可口可乐竟然是社会主义的发明,窗户外面闹腾腾的原因原来是纳粹在西德复辟,西德人纷纷涌进东德。总之Alex为母亲描述的东德已经变成了众人曾经理想的模样。

作者: xllyml    时间: 2017-6-18 09:53
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导演作为一个东德人,对于曾经的生活方式多少会有所怀念。电影里,列宁的巨大雕像在夕阳中逐渐消失的场景,会让每个人都倍感惆怅。共产主义本身并没有错,一切人的平等与解放永远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有那么多勇敢的人为此付出过。令导演困惑的只是革命式的社会变革方式。东德的剧变并没有给普通的家庭带来幸福感。有的只是焦虑,急躁和疯狂——一个与过去相反的极端。而只有母亲远离尘嚣的狭窄病房,才是一个让Alex可以安然入睡的小小绿洲。      革命不会给人类带来想要的幸福。电影的最后出现了最为戏剧的转折,母亲其实早就对自己的国家失望了。丈夫也并不象她说的那样,为了别的女人才逃到西方。她之所以要把自己嫁给党,完全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在歧视下长大。两代人都因为爱而说了谎。当电影讲到这里的时候,感动成了牵动人心的唯一元素。这让我想起了那部曾经令我泪流满面的《美丽人生》。     电影另外一个关键词是成长。Alex编制谎言的过程,不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么?他从一个莽撞的懵懂小子最终成长为一个懂得爱的男人。最后一次新闻造假,他让小时候的航天英雄当上了新的国家领导人,此时的母亲事实上已经知道了真相。她面带安详的微笑,看着儿子已略显宽大的背梁。     谎言成就了这两代人的爱。     茫茫宇宙,地球上的生命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渺小。人类的目标是什么,已经实现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达到,这些都不会有唯一的答案。但是,让人类赖以生存的不会是那些所谓的革命和运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     而这才是电影要告诉我们的。         

作者: wx_tI4jBqpj    时间: 2017-12-10 19:59
儿子为了母亲编制一个又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感动

作者: wx_HbwbblwW    时间: 2017-12-11 21:51
善意的谎言

作者: 影徒    时间: 2017-12-12 17:13
伟大的人,向你致敬

作者: SAKURA    时间: 2017-12-15 17:40
民主德国在15平米的空间里延续


作者: 豌豆粒    时间: 2017-12-16 11:01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信仰

作者: 徐晓建    时间: 2017-12-16 14:18
再见,列宁;再见,社会主义。

作者: Oasis°    时间: 2017-12-17 11:13
善意的谎言

作者: 徐晓建    时间: 2017-12-17 13:01
再见再见。

作者: wx_IS5pSuCX    时间: 2017-12-30 20:04
有时候一个善意的谎言可以拯救一个人。

作者: 张奶奶    时间: 2017-12-30 21:40
音乐超级棒,带着那些对过去岁月的感伤.

作者: hhhhhomier    时间: 2018-6-21 19:23
八个月,八个月能发生什么事,八个月可以使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制度轰然倒地,可以使一堵曾经分割了一个民族的墙轰然倒塌,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发生惊人的变化。这些发生在东欧,发生在东德,在那个冬天,东德人的生活开始改变,显然,对于经历了这场剧变的人来说,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这样的变化,何况对于一个缺席了这场剧变的人。

作者: 大耳朵图图    时间: 2018-6-25 17:48
它谱写了两代人的心灵史诗,在电影结束的时候,母亲终于安详的走了。她的骨灰伴随着绚丽的烟花消失在了夜空里。淡淡的伤感在一部喜剧的结尾慢慢的散开。母亲走在了两德统一的当晚,一种信仰,一个国家似乎都被母亲带走了。

作者: 媛媛    时间: 2018-10-9 15:59
很温情的一部电影,用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很神奇。

作者: wx_y0dz0bWB    时间: 2018-10-10 13:37
巨变,伤痕

作者: 凌舞的袖白雪    时间: 2018-11-21 16:41

厉害,值得学习

作者: 微粒老太    时间: 2018-11-25 21:29
一个时代的逝去...列宁雕象的那个镜头真是经典啊...

作者: 王启兰    时间: 2018-11-26 19:03
片子中的核心戏谑因素就是“共产语言”,这个东西若不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喜剧感的。

作者: MrT    时间: 2018-11-28 22:16
影片从一个温情善意的谎言的视角出发,折射出了柏林墙倒塌的历史大潮中东德民众的心理状态。

作者: wx_REgyKSu2    时间: 2018-11-29 08:59
电影的封面很喜欢

作者: wx_REgyKSu2    时间: 2018-11-29 08:59
电影里面画面拍的很美

作者: XIAO_yr7Ir    时间: 2018-11-29 17:55
这个电影可谓是良心作品,很好看,点赞

作者: XIAO_yr7Ir    时间: 2018-11-29 17:55
好很好非常好,具有启发思考的意义

作者: Snoopy    时间: 2018-11-29 21:59
在片尾,已经成为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西格蒙德.吉恩出现在亚历山大眼前,面对昔日的偶像,那个威风的宇航员如今竟然成为一个出租车司机,亚历山大充满了诧异与失落,童年的他曾经认为西格蒙德.吉恩是东德成为世界先进的象征,但是那是一个更大的谎言,这一幕充满了讽刺和象征意义,仿佛谎言是不可躲避的,而谎言拆穿后的失落也是不可躲避的。我们现实的人们是否也曾经生活在谎言中,面对过真相大白的震惊甚至痛苦,我们是否也在为他人编织着或善或恶的谎言。我不愿在这样想下去而陷入沮丧,因为乐观的看,谎言不总是狰狞的,就如生活在短暂的谎言中的科内尔夫人,善意的谎言令她快乐的在理想实现的记忆中离去,走的那么平静,那么满足……

作者: Fia方_ONsbj    时间: 2018-11-30 19:33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作者: Fia方_ONsbj    时间: 2018-11-30 19:36
谎言的编造,以及为掩盖层出不穷的破绽而不断编织新的谎言,已足以衍生出一部引人入胜的好戏。但不止于此,渐渐地,我们发现这已不仅是一场善意的游戏,也不仅是儿子的朋友对导演理想的时间,而演变成了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怀念。

作者: Fia方_ONsbj    时间: 2018-11-30 19:37
就这样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纪念,这种纪念超越意识形态,超越民族国家。不是气势磅礴的史诗,却叫人不由肃然。这就是《再见列宁》,有亲情、爱情、信仰、背叛、善意的谎言、残酷的真相,人心的冷暖,历史的变迁。

作者: 林^O^新    时间: 2018-11-30 22:22
不错的影片

作者: Room    时间: 2018-12-1 10:49
这是个和《窃听风暴》一样感人而且揪心的故事。纵使外面风云变幻,不变的是亲情。 当人们还在物质需求和言论自由的泥沼中挣扎的时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我们应该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它让我们不至于像民主德国一样走向绝路。

作者: Room    时间: 2018-12-1 10:50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作者: wx_HIXIiEMy    时间: 2018-12-4 00:07
这部电影真实感人

作者: Somnr菲    时间: 2018-12-5 14:06
讲了主人公对母亲浓浓的爱

作者: 呦呦鹿鸣    时间: 2018-12-5 16:12
1070112922 发表于 2014-12-9 22:24
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夸张,但它涉及的又是很现实的问题。影片正是以幽默手法处理了那种暧昧情感,将讽刺与伤感 ...

影片中的温情表现很让人感动。

作者: 呦呦鹿鸣    时间: 2018-12-5 16:12
唐唐唐 发表于 2016-5-29 18:32
1970年代,这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东德。妈妈,爸爸,哥哥,还有妹妹,妈妈是学校里的音乐教师,共产党员,他们 ...

非常棒,总结的非常全面

作者: Aurora_t7Rsj    时间: 2018-12-5 22:33
   我们怀着这个信仰,接受了缓慢来临的巨变,我们每经过一个夜,都必须做好醒来后有些什么新的在发生的准备,这样的巨变是合理的,它不会让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被突然而至的刺激摧毁,陷入昏迷,或者失去生活的勇气,它缓慢到来,让我们逐渐变得无比坚韧,让我们即便是移居到火星上,也可以设法生活下去,生存,渐渐成了此刻我们唯一的信仰。我们被挟裹着,在时代的洪流里踉踉跄跄,有时候有点焦灼,有点白热般的窒息感,但来不及深究,有渴望,来不及沉淀,稍一沉思,我们就跟不上前进的人潮。这个过程是痛楚的,必须的。也许,有一天,一切都将沉淀下来,我们的生活,可以安宁、美丽,芬芳四溢,蕴籍华美,充满——“人文关怀”,但那个世界,我们也许已经等不到了。

作者: pourleur    时间: 2018-12-6 16:46
电影《再见列宁》以一对母子间的亲情为引,呈现着处于动荡变革中的东德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聚焦,夸张轻喜剧化的戏剧性,很好的在这个故事中以家庭的脉脉温情,将历史厚重值得沉思的大命题以幽默讽刺的手法予以交融,而与此中抛开电影的政治性,电影更为重要的是爱,是母子情深互相期满的善意,电影里母子费尽心思,到头来都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情感,影片从头到尾平淡的记述,没有丝毫煽情的成分,一个伤感时代变的是温馨而幽默。

作者: wx_Oc2tu9HQ    时间: 2018-12-17 11:30
影片很棒,看完有好多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作者: 17211164113    时间: 2018-12-17 19:30
非常好,儿子是我们的学习的榜样。

作者: 花怜    时间: 2018-12-17 21:15
纵使外面风云变幻,不变的是亲情。 当人们还在物质需求和言论自由的泥沼中挣扎的时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我们应该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它让我们不至于像民主德国一样走向绝路。

作者: 17211510328    时间: 2018-12-23 12:48
生存,是此刻我们唯一的信仰。中国人,最坚强。

作者: syk_KbPlP    时间: 2019-4-11 23:08
是部喜剧片,却又让人深思

作者: syk_KbPlP    时间: 2019-4-27 22:56
感人且值得学习

作者: syk_KbPlP    时间: 2019-4-28 22:09
涉及的问题十分现实

作者: wx_euuU5cFU    时间: 2019-5-2 12:23
电影另外一个关键词是成长。Alex编制谎言的过程,不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么?他从一个莽撞的懵懂小子最终成长为一个懂得爱的男人。最后一次新闻造假,他让小时候的航天英雄当上了新的国家领导人,此时的母亲事实上已经知道了真相。她面带安详的微笑,看着儿子已略显宽大的背梁。     谎言成就了这两代人的爱。     茫茫宇宙,地球上的生命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渺小。人类的目标是什么,已经实现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达到,这些都不会有唯一的答案。但是,让人类赖以生存的不会是那些所谓的革命和运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     而这才是电影要告诉我们的。

作者: zhpwmj    时间: 2019-5-22 21:43



综合来看这是部很不错的温情电影,影片中的种种情节无不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本片兼具政治讽刺和幽默,题材敏感又直击要害,刻画了一幅鲜活的变革时期德国民众的众生相,表达了对逝去的理想与信仰的告别。

作者: wx_mWWZ4T7w    时间: 2019-5-24 18:07
镜头语言的运用与剪切比较精湛,技法不多,但主要演员的表演是极为出色的,同样作为观众,翻腾着复杂情绪眼见着列宁远离在视线的边际,心里不由得想起昆德拉说的那句话,人们想成为未来的主人的唯一理由就是要改变过去。”

作者: wx_mWWZ4T7w    时间: 2019-5-24 18:08
许时超 发表于 2014-12-24 20:30
这部电影真实感人

是的 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遍

作者: 胡夫人    时间: 2019-5-26 22:17
对于我们而言,生活可能没有剧变,却也在一点一滴打磨着样子,直到有一天完全不记得原来的模样。    但是普希金不是也曾说过:“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就像15年前一起开始踢球的伙伴们,只要还有契机用心想起,就是最暖的记忆。

作者: 蛋饺_C0pj8    时间: 2019-5-29 11:34
里面有句很感人的一句话:通过这样不断地造假,我仿佛把民主德国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这句话寄托了主人公对东德的怀念和批判精神。但是他给他的母亲构建的理想国,在一次他母亲偶然出门发现天上的直升机拉着一个巨大的列宁半身像结束了。

作者: 林雅娴1015    时间: 2019-5-31 14:25
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

作者: 17210730211sjw    时间: 2019-5-31 17:04
一个时代的人们往往都有他自己的命运与使命,主人公母亲陷入于自己的过去无法自拔。

作者: yates    时间: 2019-6-1 15:57
这是个和《窃听风暴》一样感人而且揪心的故事。纵使外面风云变幻,不变的是亲情。 当人们还在物质需求和言论自由的泥沼中挣扎的时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我们应该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它让我们不至于像民主德国一样走向绝路。

作者: 窗外有_d6Qej    时间: 2019-6-2 19:13
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夸张,但它涉及的又是很现实的问题。影片正是以幽默手法处理了那种暧昧情感,将讽刺与伤感微妙地融合在一起。虽然探讨的命题严肃沉重,但黑色喜剧风格使其轻松晓畅。虽然影片展现的是历史,折射的亦是当下德国民众对政局的不安感。虽然手法够荒诞够闹腾,但又非肥皂剧般无聊。影片从导演、表演到摄影、美工、配乐等各个环节都堪称一流,尤其是剧本更得到众口一词的高度赞扬。

作者: 。。_lvmQ9    时间: 2019-6-9 21:35
音乐超级棒,带着那些对过去岁月的感伤

作者: 此起    时间: 2019-6-30 16:35
这部影片并没有把政治、历史等很严肃的元素强加进去,知识描绘了很温馨的场景,但效果却出奇制胜,同时,也反映出,亲情一直都是纯粹,厚实的,它不会随着外界的风云变幻而改变它最纯真的一面

作者: zhuyin_Fmu7u    时间: 2019-12-15 09:17
很好的电影值得一看

作者: yep!    时间: 2020-4-30 20:44
唐唐唐 发表于 2016-5-29 18:32
1970年代,这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东德。妈妈,爸爸,哥哥,还有妹妹,妈妈是学校里的音乐教师,共产党员,他们 ...

说的好!!!


作者: wx_x6RZ69F7    时间: 2020-5-16 19:45
综合来看这是部很不错的温情电影,影片中的种种情节无不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本片兼具政治讽刺和幽默,题材敏感又直击要害,刻画了一幅鲜活的变革时期德国民众的众生相,表达了对逝去的理想与信仰的告别。

作者: wx_x6RZ69F7    时间: 2020-5-16 19:54
纵观整部片子我觉得亲情方面比政治方面的篇幅要多些,本片没有任何批判的倾向,所以不要去想信仰的内容,信仰本无对错,关健是在乎人心。在影片中打倒的不只是东德的共产政权,还有东德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所以在这个特殊年代,他们需要这种看似荒诞的形式来支撑自已。

作者: 邱柔婷    时间: 2020-5-20 14:15
很感动,也很搞笑

作者: Aiopr    时间: 2020-5-21 09:55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作者: 胡金胡金胡金    时间: 2020-5-21 16:42
德国是一个历史丰富的国家,曾有幸去过一次德国,德国人给我的感觉是木讷,但其实那是德国人的一种对待事情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作者: 石佳    时间: 2020-5-22 16:36
儿子为了不让患有心脏病的母亲知道德国解体的事实,而极力隐瞒——隐瞒的背后,是对于母亲深切的爱,更是反映出了柏林墙倒塌的历史大潮中东德民众的心理状态。整部影片不乏温情,也有历史年代感,还不错

作者: 吴倩茹    时间: 2020-5-23 10:02
儿子隐瞒民主德国解体、社会主义瓦解的事实,费尽心思营造一个未发生变故的现象,只为让患心脏病的母亲不再受到刺激。最后儿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和母亲讲述东德的变迁。善意的谎言的温情背后是历史上的一件沉重的转变。

作者: Joke.    时间: 2020-5-23 12:37
时代的见证,列宁不愧是一代伟人。超棒的电影。

作者: 奶油桃子    时间: 2020-6-2 19:16
纵观整部片子我觉得亲情方面比政治方面的篇幅要多些,本片没有任何批判的倾向,所以不要去想信仰的内容,信仰本无对错,关健是在乎人心。在影片中打倒的不只是东德的共产政权,还有东德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所以在这个特殊年代,他们需要这种看似荒诞的形式来支撑自已。

作者: 章润初    时间: 2020-6-3 21:39
儿子为了不让患心脏病的母亲受到刺激,用心塑造了一个民主德国还存在并繁荣发展的小世界,尽管外面民主德国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因为儿子对母亲的爱改写并创造了“历史”。

作者: LLC    时间: 2020-6-4 10:24
这是个和《窃听风暴》一样感人而且揪心的故事。纵使外面风云变幻,不变的是亲情。 当人们还在物质需求和言论自由的泥沼中挣扎的时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我们应该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它让我们不至于像民主德国一样走向绝路。

作者: 金色雨    时间: 2020-6-6 23:05

这部电影真实感人,那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 19211764233吴婷    时间: 2020-6-10 21:12
我们的历史总是在前进,可是掉队的人自有其缅怀的理由。





欢迎光临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http://www.wdjjlt.org/y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