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wx_JNzafqpq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话西游

  [复制链接]

2

主题

216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5
91#
发表于 2022-12-12 21:09:43 | 只看该作者
对我们这代人影响最大的电影。寓言故事已然存在,不可避免。世界是巨大的枷锁,你不得不重复自己或是别人的生活。 台词:你看那个人的背影好奇怪,他好像条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16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5
92#
发表于 2022-12-12 21:10:02 | 只看该作者
一遍烂,两遍笑,三遍哭。盘丝大仙给了三颗痣,斧头帮主翻过照妖镜,看着镜中的猴子,此处的配乐足够震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16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5
93#
发表于 2022-12-12 21:10:5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至尊宝的命定之爱是紫霞,可是最初遇到的是晶晶啊,穿越时空寻找你却只替他人做了嫁衣。“我找到了一个很像你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16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5
94#
发表于 2022-12-12 21:11:53 | 只看该作者
经典,这部电影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星一万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16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5
95#
发表于 2022-12-12 21:12:41 | 只看该作者
华语喜剧片的巅峰之作。大话西游的故事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极为复杂,剧情绵延成上下两集,来回反复的时间旅行,而内核是非常悲剧性的,原著中美猴王走上取经之路的磨砺从被暴力压制改成了经受爱情考验,“戴上金箍后,你再不是个凡人”、“人世间的情欲不能再沾半点”。周星驰也有了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的称号。立意和表现手法先锋前卫,想象力天马行空,许多台词早已通过各类媒介不断传播,被奉为旷世经典。有些讽刺的是,作品刚问世时被认为是失败教材,屁滚尿流的孙悟空和唐僧完全不被理解和接受,参与联合制片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张子恩大骂是文化垃圾,这也让投入巨资的周星驰苦不堪言,只能重归无厘头喜剧行列。蓝洁瑛、莫文蔚最好的时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16

帖子

6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5
96#
发表于 2022-12-12 21:13:33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没看完整,没留下印象。今天在电影院两部连看,被惊艳到。这故事是嗑药后写的,太飞太好了,西游记,时空穿梭,人格分裂,爱情,喜剧,每一个元素都上乘,并且融入剧情中,人物经典,紫霞仙子这个人物,出现的场次不多,但非常生动,看到后来都要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8

帖子

2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5
97#
发表于 2022-12-12 22:01:59 | 只看该作者
有位电影评论家说:“任何一种对影片的分析,都必须首先确定所运用的理论范式,并且因为理论范式在概念使用和分析框架上的不同而对影片进行不同的分解,各有关注,各取所需。”然而,当今用于读解影片的理论范式,大多是盛行于西方的由语言学向其他人文学科拓展的结构主义,并且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所谓的经典电影上。但在大众文化研究日益兴起的今天,这种传统的经典研究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和限制。因此,在解读大众化影片《大话西游》时,我有意地尝试着把俄国评论家米哈伊·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引入到影片的读解中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8

帖子

2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5
98#
发表于 2022-12-12 22:02:22 | 只看该作者
《大话西游》来源于我们所熟悉的“西游”母题,因此,在考察《大话西游》的精神内涵及其潜在结构时,我们不可避免要追溯到它的母题,即古典小说《西游记》。在古典小说《西游记》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部小说在结构上是一个“加冕”的过程。如果把目光集中在孙悟空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整部《西游记》是一个对孙悟空不断加冕的过程。从天生石猴到得道成仙(被封为“齐天大圣”)再到取经成功最终成佛,这是一个典型的“加冕”过程,而且这种“加冕”是被正统的神话话语系统所认可和推崇的。然而在《大话西游》里,这一切都被彻底地颠覆和解构了。与小说《西游记》相比,影片《大话西游》则是一个彻底的“脱冕”过程。下面我们来看看《大话西游》是如何进行“脱冕”的。与小说《西游记》相比,影片《大话西游》已经不再是一种文人生存方式和文学承当形式,而只是一种游戏、休闲方式和宣泄、狂欢途径。它采用一种极其“另类”的话语形式破除了文学旧制,使“脱冕”后的文学女神走下了神坛。正如巴赫金论及狂欢节活动所说的“以丑角弄人身份亵渎神灵”,让充满欢笑的怪诞、嘲弄、调侃、滑稽、耍贫嘴、假正经,以及各种民间民俗文化来颠覆尊贵和典雅,把传统的文学经典范式和文学价值弄得“兜底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8

帖子

2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5
99#
发表于 2022-12-12 22:02:5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稍微留意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大话西游》里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具有两重性本质。如至尊宝与孙悟空、二当家与猪八戒、白天的紫霞与夜间的青霞、强盗菩提与菩提老祖、甚至作为妖精的蜘蛛精与春十三娘、白骨精与白晶晶等等,每个形象身上都带着几乎完全相反的两重性本质。这可以说是狂欢化的典型特征,因为“狂欢式所有的形象都是合二而一的,它们身上结合了嬗变和危机两个极端:诞生与死亡(妊娠死亡的形象),祝福与诅咒(狂欢节上祝福性的诅咒语,其中同时含有对死亡和新生的祝愿),夸奖与责骂,青年与老年,上与下,当面和背后,愚蠢与聪明”。在此,我试图通过对《大话西游》里的这种两重性本质的分析,更进一步来解读这部影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8

帖子

2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5
100#
发表于 2022-12-12 22:03:10 | 只看该作者
巴赫金说:“如果脱冕各形象中失去了狂欢式的两重性,那么这些形象便要蜕化为道德方面或社会政治方面的一种完全否定的揭露,变成单一的层次,丧失自己的艺术性质而转化成单纯的政论。”巴赫金的这段话是就小说而言,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大话西游》中的形象中失去了狂欢式的两重性,那它其中所包涵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和价值也将失去存在和依托的场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GMT+8, 2024-6-1 14:18 , Processed in 0.2980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