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3-2024第一学期作业(周二,南校区)

  [复制链接]

0

主题

276

帖子

8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8: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分享与电影有关的小故事
还在小学的时候,父母带我去看立体3D电影《阿凡达》,那是第一次有一个电影给我幼小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
  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战斗场景。太激烈了,你不知道哪边赢了,哪边输了。我被飞行的灵鸟、雷电和长翅膀的野兽的壮观景象深深吸引。在电影过程中,我感觉到我身体的每一根神经都绷紧了。直到《阿凡达》最终将人类送回地球,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挖掘地球空,当地球即将被摧毁时,他们想占领韦纳人的家园,扰乱他们平静的生活。阿凡达帮助韦纳人保卫家园,度过难关。他做了正确的事。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最终启示:人类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不能自私,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毁掉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如果自以为是,最终失败的还 是人类自己。
人类发展到今天,科技的发达,信息的更替,也许我们不可能像影片中的潘多拉星球一样回归原始,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对水源的污染。我们如果每个人都能热爱这片土地,热爱大自然,少些污染,多些环保,那么地球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二、电影打分
1.《活着》10分
活着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活着,有时候比死去更需要勇气和决心。有句老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与其痛快地结束生命倒不如好好活着。我们在观看一部电影时常常喜欢将他和原著作对比从而来评定它的艺术价值,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是有它的不可取之处的。小说与电影本是两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其呈现手法自然不同,小说主要是作者的匠心独具,而电影短暂的时长考验的完全是导演的执行水平及其团队成员们对于小说的理解和演绎。这个自然就见仁见智了。如果非要将《活着》的原著与电影进行比较的话,我只想说前者让我懂得生活的困难远远没有人承受苦难的内心强大,而后者告诉我生活可能经历无数坎坷悲伤离别但要相信只要活着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在绝望中得生存,以向死而生的姿态活着是我在余华的《活着》里读到的。两个《活着》都有体现人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可悲的顽强与坚韧。
2.《浪潮》9分
老师在学校讲的兴趣课竟引发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学生的狂热反应超出想象,甚至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他们无法无天仅把老师当成是最高指导,而老师也借机将学生的意志统一到自己这里.双方都被这种新鲜的体验所迷惑,却未曾想到这个团体正逐渐堕入危险的边缘.其中个别学生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毅然决然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元首"的安全.
  这就是民主国家中独裁制度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它体现的更像是反政府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同样在专制国家,那些试图创造天方夜谭式的民主局面的人,同样无法左右很多事件或运动的发展,同样可能酿成无政府主义的悲剧.其结果往往是相同的,那就是被人民遗忘,抛弃,进而消失在历史的汪洋之中.
  由此可见,除非是能搅动世界的滔天巨浪,否则历史眼中任何由一时冲动所造就的浪潮终有平息的一天,而浪潮中的我们不应只做随波逐流的水,更要当看得清前进方向的弄潮儿.......
3.《当幸福来敲门》9分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天将降大任与私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让我感动的是,chirs并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庭,带着chirstopher奔波在教堂与医院之间。何其的艰辛,何其的悲凉,又何其的感人。
从chirs为着家庭而把所有家当投到骨密度扫描仪,对未来是多么的充满信心,然而命运女神,这一次却离他而去,虽然chirs早出晚归,不停地奔波,但成绩却无法满足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就在这个情况下,chirs忽然发现,相对于销售,他可能更适合做证券投资,为了家庭,也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开始不停地为自己争取机会,并顺利地走进公司的实习岗位,尽管没有工资,但chirs依然继续。记得其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很感动,chirs在拿到报名表的时候意外的发现自己的骨密度扫描仪被人拿走,为了家庭,他不得不奋起直追,但正个过程,他却依然把那张报名表整洁抓在手上,放佛依然未动。这就是chirs。
4.《入侵华尔街》8分
冗长的铺垫,让人有一种想要按快进键的冲动。结局的大快人心,应该是现今国产电影所缺乏的吧。美国电影一如既往的个人英雄主义,政府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就自己解决。这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想要而没有勇气的。所以,当看到最后吉姆同时拥有正义和自由时,我相信大家都会会心一笑吧。
       看到剧中的时候,吉姆妻子自杀的时候,感觉略有点忧伤。失意到了谷底,但吉姆却仍然强打精神收拾心情回家,那是因为他对家庭的那一份责任心,可是,他的妻子却在这个时候选择自杀,也许,是因为内疚,也许,是因为不想再连累吉姆,可是,这样却在另一层面上讲所有问题都丢给吉姆一个人了。不过,或许这也正是造就了吉姆的英雄主义的原因。
       一个人,当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要么低迷不振,要么就站起反抗。当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碰撞,理想会被现实所吞噬。当现实给你致命的一击,这个时候,你是选择认输?还是站起反击?
5.《瞬息全宇宙》8分
上千万个宇宙的可能,真的好像无数个迷茫崩溃的深夜里面,女儿一遍遍想,如果我没有出生,我的妈妈能够有多么多彩丰富的人生,如果我的妈妈也出生在新世纪的美国,她会多么自由,她会理解我的痛苦,她会明白我的一切,如果妈妈知道自己没有我能活得多快乐,她是不是就能坦然地把我当做垃圾给丢掉了。那个被当做平行宇宙全人类公敌的贝果黑洞,其实根本不想伤害其他任何人,亲手撕毁了获得过的奖状和勋章,退学,和父母闹掰,女儿只想毁灭她自己。
某种意义上,《瞬息全宇宙》本质可以算一个中二作品(不是贬义,开玩笑),很多人怨恨般吐槽说,为什么这么多个宇宙和世界观,还要紧紧绑定母女关系,像割不断的脐带一样。
6.《中国合伙人》8分
        总的看来,整部片子对时代脉络的把握,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对历史细节的还原都做得比较到位。八十年代校园自由开放的风气,青年学子对西方的向往,争论时的慷慨激昂,乃至崔健的摇滚带来的冲击,都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深有共鸣。九十年代面对理想和现实的挣扎徘徊,对体制既失望又留恋,对下海大潮既向往又恐惧;被逼无奈下海创业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种种辛酸,面对蛮横公权而不得不学会的谄媚和圆滑,这些在民营企业呆过的都深有体会。企业成长壮大后,却面临着经营理念的冲突,股东之间利益的纷争,也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时刻存在的困惑。这些,都带有我们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不管三个人的“成功”是否真正带给他们快乐,也不管还有更多他们的同龄人还没有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但作为六零后人,他们总还是受过自由空气的熏陶,品尝过追逐梦想的苦乐酸甜,也承受过现实的失落和痛苦。他们的身上,还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们的精神里,还残留着对未来最后的一点梦想。
7.《居家男人》7分
很久以后,人们也许会说这是一个具有时代烙印的温情故事。部分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并将其视为“生活”的对手。
家庭是很好很好的东西,爱也是很好很好的,平凡生活也是。可是在我看来,这明明是件赢者通吃的事情。我等底层现阶段若是通过幻想有钱人的不幸来麻醉自己是多么幸福,绝对是掉入一个大大的圈套。
我还是更欣赏那个有朝气,野心勃勃的第一个杰克,一个能自信地说出我什么都不缺,我靠自己拼命工作获得了一切我想要的的人。但是话说回来,我更更喜欢的是南柯一梦的寓意:醒来后发现不过一场空。人世一场,不过如此,何必心存那么多欲望。
8.《你整我,我整你》7分
资本家能为了一美金的赌注就可以颠倒别人的命运,资本家真是罪大恶极,但是其实的最后会发现资本家也只是资本的奴仆。资本就是人类的天敌,资本家只不过是资本最亲密的奴役。越是这样,越能感到共产主义的伟大。不过共产主义实在太反人类天性了,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看到实现共产主义一丝曙光。
除此之外,本片最吸引我的是他们的这个科学实验,毫无疑问,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因素更大些,我时常在想我究竟是不是我,我做出的每个选择每个决定,都是受到以往的影响,那么这个我究竟是我,还是由不同的价值观拼凑出来的我,那么“我”到底是谁?
最后,后半段复仇的安排完全没必要,资本主义的内斗,就算资本主义打败了资本主义,骑士打败恶龙,然后变成了恶龙,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
9.《硅谷传奇》6分
硅谷传奇是较为罕见的以苹果和微软公司发展史为题材的电影,双线讲述Steve Jobs和Bill Gates这两位IT史上名垂千古的大牛的传奇故事。他们的成功有着相似的因素。两人都有着特别敏感的市场洞见;能够精准地捕捉客户的需求并口若悬河地说服对方;为达目的,必要时不拘小节,不择手段。假如电影是事实,那么令两位大牛名震IT江湖的得意之作都不是其原创。电影中,SJ和BG都引用过的一句话便是他们对所谓创新的解读——It’s like Picasso said: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虽然两位大牛在道德层面都担负着剽窃之嫌,然而原创者却未必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些技术的价值,未必有能力发挥技术的功用。我们未必能够创新,但是却能学着运用创新的技术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电影剧情应有夸张之处,但是人物的性格特色经过艺术放大异常鲜明。电影最后以1997年Bill Gates现身于Macworld大会的视频,Steve Jobs宣布两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作结,这两位惺惺相惜的对手再度携手的确耐人寻味,也为电影留下了余韵。
10.《开水房》6分
商业的本质是以物易物,这是原始人都知道的道理。现在的人却用诈骗来获益,终究是懒惰。不愿挣辛苦钱,可是脏钱来的快去的快,当我们内心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些钱,挥霍是必然的结局,况且大部分人没来的及挥霍,便被法律制裁。
本片讲述了一个大学生在学校开小赌场,混的风生水起,但是身为法官的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一直很在意父亲认可的他觉得找门“像样的工作”,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介绍下,加入了金融诈骗,最终被FBI抓获。终究醒悟过来并与父亲重归于好。
我觉得父子线是本片的亮点,父亲也一只是推动故事进行的一个关键人物,从小与父亲的误解和急着想像父亲证明自己,一直是我们许多家庭都存在的问题,父亲肩负着法官这个社会角色,并且不善于处理“男人间”亲情关系,能理解。还是劝人踏实工作,别取不义之财
三.电影分享
《闻香识女人》
《闻香识女人》是一部讲述一心求死的退役残疾中校与即将替达官权贵的儿子接受处分的懦弱少年相互救赎故事的电影。若只看它的名字,会让人误以为是一部与女人有关的电影,实际上却让人从两个男人的故事中看到了一种生活态度。
生活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但这场旅行充满了迷茫和痛苦,我们需要不断地选择,但却没人能够告诉我们这选择是对还是错。
我们都想要做出最好的选择,想要和别人的生活有所不一样,但最终你会发现,当你一味要求自己与别人不同,反而更容易丢失自己。
《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饰演的中校弗兰克就是一位丢失了自己的人,他曾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中校,但因为一次意外,他双目失明,脾气变得古怪,大家都对他有所不满,弗兰克内心渴望亲情,却又用坏脾气赶走所有靠近自己的人。
与弗兰克相似却又不同的人是查理,他也面临着人生的难题,查理因目睹同学对校长的恶作剧,陷入了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维护朋友,被学校开除,还是背叛朋友接受校长给予的好处。他们两个人都各有自己的难题,但两人却因为一场旅行找到了答案。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不知道要如何选择,怎样走下去,那看一看《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吧,也许,看完之后你就有答案了。
没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大家的生活都一样困难重重,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四.本人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建筑工程学院,21土木2,21211410234,尹鸿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GMT+8, 2024-6-11 15:19 , Processed in 0.2434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