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37|回复: 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2-2023第二学期作业(周二,南校区)

  [复制链接]

0

主题

67

帖子

2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1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09: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我与电影有关的小故事
    我最先看的电影是喜剧片,而且也不是去电影院看的。我读小学的时候去上过补课班,其实只是去写写作业、老师帮忙看看作业有没有错误而已。周末我们会有半天时间上新课和复习。如果我们有考试考得好了,老师就会给我们看电影。我们老师买了一个投影仪,可以把电影投在白墙上,我们就围在边上看。其实那些电影没有那么好看,但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没什么机会去看电影,我们附近有没有电影院,要看电影就只能去比较大的城里,我们依旧看得很开心。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是在我四年级的时候看的,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名字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特效做的不太好,画质也有点模糊,在当时其实算不上什么制作精良的电影。我对它印象深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影开始时间太晚了,我只看到一半就该回家了,我很遗憾,很想把它看完,但是因为电影片名我已经记不清了,就只能放弃。第二个原因是,这是我们补课班所有人一起看的,我在补课班里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很多因看电影的时候坐在一起而开始熟悉起来,所以几乎每一部电影都给我带来了新朋友,使我受益匪浅,我很感谢它们。
二、
《美丽心灵》10分
给这部电影打10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影片中所有人都有美丽又崇高的品质,当纳什的同行知道他患上精神分裂症后想的不是消灭一个竞争对手,而是挽救一个数学天才;当他的妻子得知他患病后也是默默地守护在他身边,这部影片中角色传递的善意十分难得。二是美丽心灵这个影片名、这种品质一直体现在电影中的各个角色身上,扣题严谨,构思巧妙,而且能灵活运用不同的体现方式以及侧面描写,比如影片中提到纳什的妻子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实际上她却依旧甘愿守在患病的丈夫身边,就侧面展现了妻子的美丽心灵。
《浪潮》9分
民主走向独裁只需要五天。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了集体主义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独裁的。集体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就很有可能产生独裁,集体中的个人对集体的狂热拥护将意味着个人舍弃个人的利益而拥护集体的利益,组织之我的成长意味着个体之我的消亡,之后“集体”会成为其中每一个人的希望,所以在“集体”宣告解散的时候个人会有过激行为。那么集体主义到底该如何发展才不会造成悲剧呢?其实更应该注重的是保障个人的权益,而不仅仅只是以集体利益优先的立场要求个人牺牲利益。我认为这部电影对当下该如何发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以打9分。
《活着》9分
这部电影记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从少年时代的富裕到中年、老年时代的穷困,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悲剧,福贵青年丧父丧母,中年丧子丧女,一生经历多个历史节点,命运坎坷多舛,但依旧相信“要活着,一切都会变好的”。他坚韧顽强,不因为生活多苦难就丧失活下去的信心,就像中国广大老百姓一样,坚信“人活着就有希望”,不放弃不灰心,因此即使这部电影覆盖着悲剧的色彩,其下也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伪币制造者》9分
我给这部影片打9分的主要原因是它对于小人物的刻画也比较完整,而且小人物的反应有时也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内心想法,比如少校第一次找索洛维奇表明想找他制造假币的时候,少校身边的下士对索洛维奇的态度很随意,在受少校“责备”之后,他虽然假意表示歉意,但当两人背过身之后,他对索洛维奇也没有好脸色。少校是个表面温和实际上却冷酷残忍的人,他表里不一,但不轻易表现出来,所以他的性格有一部分是通过身边的下属体现的。这部影片对这种表现的把握很到位,所以可以打高分。而且这部影片是真实事件改编,对德国纳粹的罪行不掩饰不美化不避讳,同《浪潮》一样我对这个印象很好。1分扣在它对于某些剧情的发展把握不太行,剧情跨度有时候会有些大,有点难看懂。
《首席执行官》9分
这是一部励志片,我对励志片的打分就一定会在8分以上,多的这1分是这部影片非常真实,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取材真实可依,励志的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大。而且影片中有很多情节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比如海尔的领导人选择砸毁不合格的几十台冰箱,以此来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这样的决定在我们看来是不现实的,会显得理想化,但又由于取自现实,就会给我们带来“现实中也可以做这样的决定”的认识,激励我们大胆地做选择。
《开水房股票分析员》8分
我们想要获得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也会失去另一样东西,就像主人公希望在马林经纪公司赚取金钱,就需要去欺骗深信他的买主;他要揭发马林经纪公司非法,就要面临失去巨大财富和父亲的信任的后果。这部电影说理很透彻,有得必有失,成功必须经历一路上的失败,只有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
《居家男人》8分
这部影片能得到较高的分数,是因为它回答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幸福的前提是金钱和地位,有人说是理想化的感受。这部影片借男主人公的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前期男主人公认为幸福在于金钱和地位,因此在失去它们之后对生活都失去了希望。但他感受了家庭、亲情的温暖之后,对幸福的理解随之发生变化。幸福其实不过多地依赖物质,还会依赖情感,而现在我们却更多地追求物质,有时会忽视情感。这部电影也提醒了我们,在获取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财富,所以可以打8分。
《你整我,我整你》8分
杜克兄弟能随意地让温索普和瓦伦丁互换身份其实反映了在当时的美国,大资本家能仗着有钱为所欲为,支配底层群众的命运,应该说是批判了大资本家和残酷的弱肉强食的社会法则;而互换身份的两人并不甘心被人支配,也进行了反抗,强调底层群众也有个性,情节可以打8分。
《瞬息全宇宙》7分
如果停止于石头宇宙可能就非常完美了,不管是情绪还是意图上都有那么一丢丢的哲思味,后面无休无止的爱与善良着实看得人上火,前面无论是创意还是痛感都落实的足够到位,其实脑洞还好,令人赞叹的还是拍摄,剪辑等各部门的完美配合,当然说到底这样的电影还是很难看到的,惊喜。亲情中的矛盾和解可以好好表达,当然,希望天底下的女人做自己,不是谁谁谁的妈妈或者谁谁谁的女儿。
《入侵华尔街》6分
我感觉这部电影充斥着悲哀和复仇,感觉上就是负能量,并不积极向上,虽然主人公的暴力屠杀是有原因的,但是这就是一种违法的滥杀行为。尽管电影花了很长的篇幅为主人公杀人做铺垫,意图营造合理性,但是它弱化了警察在影片中的作用,显得整个影片像没有法律约束一样,影片后期传达出来的情绪非常极端,即使观众会觉得主人公的做法很痛快很合理,但是这并不可取,不能起到积极正向的导向,所以我只打6分。
三、推荐电影《林家铺子》
    理由:这部电影讲述了林老板这样一个谨慎而又精通生意的小商人,但在外受日帝国主义的军事压迫,内受国民党官吏的敲诈,还受地主高利贷的剥削。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为大势所趋,先是当局以爱国为由,出台“封存东洋货”的政策,使林先生不得不去请商会会长出面,从中斡旋,“斋斋那些闲神野鬼”。他不得不将金项圈拿去兑换,给党部里送去大洋四百块。这才得到特许:“只要把东洋商标撕去了就行”。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商会会长经过林家铺子时,就曾来提醒林先生:卜局长那边,你也得稍稍点缀,防他看得眼红,也要来敲诈。后来是镇上的卜局长“中意”林先生之女阿秀,要娶她做妾。林先生不同意,便招致了“拆烂污卖贱货,捞几个钱就打算逃走”的罪名,接着便是被县党部扣留。为了赎人,林家只得按商会会长的示意,送上两百元,就这样把林先生遏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这部电影反映的社会情况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林老板作为被剥削者的同时也是一个剥削者,剥削比他更低一级的人,比如去王老板家要货时毫无情面,和对会长时的态度简直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态度,这同时也是体现其欺软怕硬的一面。在后面选择逃跑时并没有顾忌比自己更艰苦的人的生活,放下欠款独自逃跑了,这也是引起张家嫂嫂孩子被踏死的间接原因,这就是其剥削的一面。小说中林老板形象的成功塑造,从侧面证明了林家铺子的命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的必然结果。在林老板身上,充分体现了小资产阶级的懦弱无知,面对外来打击,没有有效地反抗应对,只是一味地消极逃避。《林家铺子》的开头运用设悬念的方式开场,以林小姐生气不穿日本货、林大娘不寻常的举动开始,开门见山地阐述了社会背景、社会矛盾,这样的开头是一个精彩的“楔子”,也值得我们学习。

四、
林嘉仪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2生态 22211270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GMT+8, 2024-6-14 02:06 , Processed in 0.2733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