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2022第二学期作业(周二,南校区)

  [复制链接]

0

主题

64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9 19: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冯吕楠 于 2022-6-2 16:39 编辑

一.我与电影的故事 这个学期横贯了电影文化的宽度和厚度,跟随着一部部影视作品,从古老到年轻,从南到北,从东方到西方。跟着影片,遍历山川湖海,纵横九州。以前的我看电影很少思考影片背后的深度含义,而通过本学期的这一门影视鉴赏公选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去看电影的另一面,去探究一部好的影片想向大众传达的深层次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评价影片的结局以及从美学角度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电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这样解释电影,仿佛无形中就带着一层专业性与高端性的面纱。而影视鉴赏就主要是对电影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题材内容,表达形式和艺术风格做深入的研究探讨。 而第一部启发我深度思考的,是影片《遗愿清单》,它讲述的是两个身患癌症的患者爱德华和卡特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一起去完成心愿清单的故事。 卡特是其中一位主人公,他的身份是一名修车工人。他也曾有伟大的梦想,想要去继续读书,然而“穷困的黑人爸爸”这一身份让他放奔了自己的梦想。爱德华是偶然间和卡特住在一个病房里的另外一位主人公。他的事业非常成功,他创办了自己的医院,也经常出入上流社会,跟很多有名人士交流来往,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直到他发现自己得了癌症,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卡特因为放弃了梦想,所以总是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乏味无趣,仿佛还没有体验生命,就己然面对老去。爱德华是一位表面风光无比,内心十分渴望得到爱的人。他有许多妻子,由于多年来对家庭的忽视,他变得不懂得爱,也与自己的女儿断了联系。他们二人看着对方忍受化疗带来的痛苦,发现与其受在狭小的医院里等死,看着家人担心和痛苦,不如去主动选择余生。所以,当卡特听到爱德华“逃出医院”的建议时,他同意了,甚至不惜与妻子大吵一架。他们从医院离开,一起去挑战人生中没有完成过的事情,一起去完成人生最后的心愿。他们一起跳伞、赛车、登山、看埃及金字塔,在旅途中感受生命的新鲜。途中,爱德华建议带卡特回家,而卡特却拒绝了。于是爱德华用巧计,“安排”卡特巧遇了一位登山爱好者,在与她的沟通当中,他才终于发现自己心底一直挂念着妻子。即使几十年间他们过的只是平淡日子,但是当我看见他们一家其乐融融地相聚在一起吃晚餐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仿佛生命就是如此:平平淡淡的陪伴,简简单单的幸福。 卡特死后,他交代爱德华要把清单里的剩下的事情完成,爱德华也放下了孤傲。当他再次见到女儿,看见了可爱美丽的外孙女后,他觉得这一生仿佛没有遗憾了。影片的最后,爱德华和卡特没有亲自实现爬上喜马拉雅山的梦想,但他们死后的骨灰由爱德华的秘书亲手将他们一起葬在了山顶。我想,这大概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圆梦吧。 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生命有终点,余生有尽头。余生尽头,不知何时到来,面对濒死之时,不惧怕、不遗憾。生可贵,死亦无憾。能将当下活的尽兴,便不枉此生。可谓“活时尽兴,去时无羁”。 欣赏电影,是一种美好的方式,使我们的生活得以更加明媚绚烂。电影的画面或唯美,或刺激,或哀婉,或希冀。但电影不仅只有动人的画面,它透着作者的情绪,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寄托着作者的希望。鉴赏也不是简单机械地用眼睛看而已,我们要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感悟。影视是我们永久的必修课,值得我们一生去揣摩感悟。 二.排序 1.《活着》(10)--正如余华所说的,活着就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本身就是艰难的,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却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
2.《首席执行官》(10)--永远不要停下追梦的脚步
3.《居家男人》(10)--探讨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值得深思。
4.《无依之地》(9)--携带心灵伤口上路的孤独的游牧者。
5.《美丽心灵》(8)--伟大数学家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搏斗,震撼心灵。
6.《伯纳德行动》(7)--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7.《入侵华尔街》(6)--抨击了资本主义世界利益至上。
8.《股票分析师》(6)--很不错的一部经济学电影。
9.《浪潮》(6)--集体主义下的悲剧。
10.《你整我,我整你》(6)--人生绝不容许别人来导演。 三.推荐电影 我想推荐一部很治愈的法国电影--《海蒂与爷爷》。 首先吸引我的是这部电影的取景和风格,雪山蓝天阳光,绿草鲜花孩童。干净而纯粹的阿尔卑斯山和海蒂结合得太美好了,以至于当我看到她灿漫的微笑时,会忘记她经历过父母早世,阿姨收养5年后,将她硬生生扔到陌生的亲爷爷家,后来又被阿姨卖到一个贵族家庭当伴读女童。一个人如果经历了常人看来不堪的过去,理应是对社会带着满满的怨恨,像这位贵族家小姐克拉拉。她的母亲早世 ,她重病残疾,爸爸又常年出差,好不容易找到喜欢的玩伴,她只有一个念头,不顾一切代价把海蒂占为己有,一辈子。“你们都走,全部都离开我吧”这是她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也是对这个家庭的怨恨,她长期感受到最多的不是爱,是被遗弃,即便她住在皇宫一样的家。 然而,海蒂经历的这一路,谁能说谁更可悲?但她选择的是在每一个阶段用心的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见过一次的奶奶,她看到软面包就收起来带给没有牙齿的奶奶吃。一个人心里要装下多少善良和真诚才能惦记别人,特别只是一面之缘的人。那么海蒂教会我们活在一个不幸的环境里,除了苟且还可以用心和真诚去面对,即便无法改变周遭的人,我们也能保留内心善良和快乐的净土。 我喜欢爷孙俩自然真挚的亲情。爷爷不善言辞,他会默默在海蒂的背包里放进干奶酪和香肠,会在每天早餐提醒风风火火的海蒂喝羊奶,会为海蒂添置专属于她的小凳子,为海蒂做木雕鹰,带她坐雪橇…海蒂天真无邪,她会抱住爷爷的脖子说晚安,会在看到爷爷为自己做的凳子时蹿进爷爷怀里,她叽叭喳喳,活泼好动,她的笑声和拥抱给了爷爷莫大的温暖。在她眼里,衡量是非的从来不是他人的言语,而是自己的感受。 我喜欢孩子们之问纯真的友谊。贵族小姐克拉拉自幼丧母,被困在轮椅和豪门的条条约束里。海蒂就像一个精灵,打破了她阴郁沉问的生活。影片的最后,她学着海蒂的样子大口喝羊奶吃奶酪,被皮特和海蒂搀扶着迈出脚步,孩子们在一片绿意里相视而笑,这种无关身份的友谊,千净纯粹。 我喜欢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喜欢管家塞巴斯蒂安,他温和幽默,用自己的方式照顾着初来乍到的小海蒂;喜欢那位医生,他温柔细心,耐心安慰思念爷爷的小海蒂;喜欢西斯曼祖母,她用温暖和爱引导海蒂去阅读,去思考,去勇敢地追逐内心所向…
四.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1化类2  21211100240 冯吕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GMT+8, 2024-5-31 00:34 , Processed in 0.3031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