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2022第一学期作业(周二,南校区)

  [复制链接]

0

主题

64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0 01: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分享一个本人与电影有关的小故事
在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全年级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当时看的是《一只狗的使命》,讲述的是一只狗的七辈子。全电影以第一人称为主,讲述一只狗带着记忆转世七次,其中经历不同的主人,最后又凭借着和原主人的默契重新回到第一人主人身边。
可能因为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去看电影,印象很深,看的也很认真,头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屏幕,其中故事内容过于感动让我掉了很多眼泪。
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就会忽略自己身边的生命,活得越久,越喜欢用俯视来看待动物。我也是如此,小的时候总是会担心外面的小动物会不会受凉,长大了就不再有这种心思了。从前听到叫声可能会一探究竟,现在却会忽视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忙会让我走在路上心里却想着很多烦心事,可是,在某些时候,希望人能够停下脚步,不要虐待,不要伤害,用同理心去看待动物,不要让烦心事占据你的本心。
这或许也是我会觉得这是我的小故事的原因,每每心中郁结的时候,就不要再去当“人”了,去享受一下,放肆一下,感受一下动物的快乐,也体验一下动物的烦恼。

二、对在本课程中看过的前十部电影按照你自己喜欢的程度打分,分数范围1-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喜欢,只打整数分,不出现小数点。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1、《活着》  9分
理由:
看完《活着》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查了一下它的时间,没想到是1996年的老片子了。活着的社会构成太真实了,前期被称作“少爷”,中期被拉去当兵,后期在文革,最后又到了社会化运动。我是一个偏向历史学习的人,在《活着》这部片子中,时间的转场一下子可以把人带回中国现代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将福贵在时代裹挟下不断变化的状态展现的一览无余。
名字叫《活着》,可是里面很多人都死了,生活本就是难事,一定要学会知足。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普通人要想活着就已经很难了。福贵这一生,父亲死了、母亲死了、儿子死了、女儿死了,他却谁都怪不了,因为失去了做再多也是无用的。
电影的展现形式是比较轻松幽默的,甚至于怪诞的荒唐,但是讲述的人的命运这些内容却令人悲痛,让观众在欢声笑语当中去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电影很还原原著,同时演员也很到位,拍摄手法上时间变化并不突兀,最后的凄凉不过多渲染,留给读者自己体悟。所以我选择打9分。
2、《居家男人》   8分
理由:幸福到底来源于什么?其实我并不觉得坐在纽约证券所的jack是不幸福的,在刚开始换生活的时候,可以看到jack反而是抱怨颇多,所以说,在刚开始他是满意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状态的。
其实幸福来源有很多,每个人选择不同,就会拥有不同的幸福。在电影中,主人公的矛盾激化,相互之间不理解,反而让jack拥有了从前没有过的经验。而这另一种人生,和曾经的自己截然不同。这心理落差极大的剧情让人既感叹生活的戏剧,也让人感觉出一点普通生活的好来,最后又期望向往另一种的生活的jack最终能够得偿所愿,当然最后的好结局让人完美收官。
剧情总体来说是有趣的,但是电影整体上来说也只是一次奇幻世界的经历罢了,所以对我的启示比较有限。我会选择给8分。
3、《无依之地》8分
理由:本片的女主角Fern代表着一个社会边缘群体,赵婷导演关注这些边缘人的命运,从旅行中寻找身份定位,最终跳脱出主流群体,反思社会制度和个人信仰。
影片在前十分钟看上去像是一部现实主义时政片。在本片中,赵婷导演不断展现游牧民最困难的时刻——难以自理的时刻,不断令Fern走入人群,把她独自生活的窘迫与她融入群体时的放松做对比,将影片叙事的视点锁定在一个人的维度上。本片诉说的是个体的情感,而非一些空泛的理念。
从一些视听语言上我们可以找到赵婷导演真正想要探讨的问题。
比起严峻的养老问题,在本片中更容易感受到的是人的衰老。每一个失去的时刻都让人感到老无所依的痛苦,感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本片最核心的问题最终指向了人的孤独,孤独又因为衰老而变得更加令人难以忍受。Fern未找到心灵的归宿,又不愿妥协,渴望在下一站找到。这种心态最终在赵婷导演的镜头中成为了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姿态。
但是本影片在处理方面没能形成一以贯之的叙事逻辑,情绪反复再现却没有加强和回响,所以我打8分。
4《开水房》7分
理由:看完以后的第一感觉:不愧是经济电影,这电影真是太经济了。看之前没想过能把经济讲成人生道理。虽说主人公在开局时候通过非法途径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好在被及时制止。
    本以为关于非法会止于此,可惜并不,主人公无意又进入了一家表面合法的经纪公司。在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中,看着自己收买的买主变得家破人忙,终于还是唤醒了主人公的良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诱惑,怎么样面对这些诱惑,怎么样保持自己的良心,自己的本心。这是十分重要的。看完以后感想很深,但是我对金融没有那么感兴趣,最后还是决定给7分。
5、《你整我,我整你》6分
理由:杜克兄弟肆意摆弄别人的人生,最终自食恶果的一件事。但是这个片子中也有值得商榷的一点,环境的作用真的这么大吗?街上随意拉来的一个小哥真的有无师自通的投资本领吗?影片在这些地方或许也是有夸大之处。虽然说对于资本的揭示比较明显,但是过于夸张的喜剧让我觉得很多地方不太理解,所以我打6分。
6、《首席执行官》9分
理由:如果说内容,这绝对称得上经典。这部电影算是一个纪录片,记录的'是我国著名企业海尔公司在首席执行官凌敏的领导下,走出了负债倒闭的困境,成功的占领国内市场,冲击海外市场的故事。也正如电影的名称那样,海尔之所以会如此成功,绝对离不开凌敏这位首席执行官。
    电影是现实的映射,是现实的剧本。这部电影记录了海尔的成功,记录了凌敏作为首席执行官的能力和魄力。向国人展示了海尔的成功,也向我们青年人发出了忠告:要相信自己,在自主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理智的决定,遵循基本的原则,诚信为人。
   这部电影中很多内容是真实发生的,中国求强之道该如何走,海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认为它值得9分。
7、《美丽心灵》10分
理由:电影对神经病的刻画也很逼真现实。总是把精神疾病逼到角落里去。把它表现得古怪、感人、可爱、滑稽、任性、悲惨或是不正当。在那里它就只是一种疾病,几乎要把生命耗尽。他的想象力被用来浪费在想象中的事业中。在社会上,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幸患上了精神病,不仅仅要应对病患的痛苦,还要应对家人甚至整个社会对自己态度的变化。纳什是幸运的,他有爱他并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他有理解他的同事,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其他很多正常人对他的歧视。精神病人也有自己的自尊,我们不能正因他们的病而歧视他们。
一部电影,能够涵盖人心中最柔软的话题,也许就是美丽的心灵能得到小金人的原因。但愿这电影也能带给我们美丽的心灵感受。所以我觉得可以给到10分。
8、《入侵华尔街》7分
   理由:金融危机情景下,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员工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关于金融危机的进一步了解是在看了《入侵华尔街》这部影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金融危机对中层阶级的恶劣影响,心里深受震撼。经过一系列的厄运,主人公转变成为高级杀手,如此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进行深思与反省。同时,这部充满悲凉抑郁基调的影片,让我领略到忠贞不渝的爱情、同甘共苦的友情。
当眼前一幅幅血腥的场面闪过,心里百味陈杂。影片《入侵华尔街》中吉姆对妻子的爱无疑也是一大亮点。尽管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在重病的妻子面前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妻子的负担。
  虽然说这部片子对美国经济危机时候资本主义制度揭示的很好,但是但是这部片子展示的方式我并不喜欢,而且主要是导演我也不喜欢,所以我会打7分。
9、《伯纳德行动》8分
   理由:《伯纳德行动》,作为一部德国导演拍摄的反纳粹电影,人们的关注点自然一开始就放在了如何控诉纳粹的恶行,以及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上。影片当然对这一部分有所涉及,只不过表达的方式都是间接和隐晦的,让人印象最深和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萨利拿到药之后看到的枪决,这一场景也是促成主角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电影还是在讲“活命”这件事。这个命题充满了迷人的复杂性,《伯纳德行动》只是呈现了一幅在既定历史设定下的众生相。
《伯纳德行动》有着明显的纪录片写实风格。手持摄影,大量运用摇移,突然的变焦,使得电影在基本没什么动作场面的情况依然营造出了紧张和不安的氛围。
电影在70多分钟时,主人公萨利的独舞,算得上是一段独白,这也代表了他的心境变化,暗示之后行为的动机。或许为了符合电影克制精炼的风格,场景很短,几乎是一闪而过。个人感觉有点遗憾,再长些,没准就是一段经典了,所以我选择给8分,镜头多一点就9分了。
10、《浪潮》8分
  理由: 电影《浪潮》中充满了冲突。最为明显的,便是独裁与自由的冲突,即“浪潮”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冲突。当观众作为局外人去看"浪潮”之中的学生们时,其实会感觉他们的做法很荒谬。反对者们与观众在立场上相似,他们冷静地批判“浪潮”的错误,却因为势单力薄而无法与狂热的“浪潮”成员们抗衡。
隐藏在深处的,是“浪潮”成员们内心的矛盾:他们空虚,并渴望着充实。电影用了不少的镜头表现学生们混乱的业余生活,至少有一部分学生吸大麻、泡吧喝酒、飙车、在街头涂鸦,看起来完全不像十几岁的高中生。其实青春期的少年们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再正常不过了,只是周围的环境促使着他们选择了不那么合适的方式来释放自己。但"浪潮”,看起来似乎是更加健康的寻求归属感的方式。问题在于,他们矫枉过正了。健康的集体主义,应该是在强调集体为重的同时,保留个人的特征,而非抹杀一切差异。
高度统一的想法和行动,与“浪潮”组织在思想层面的空虚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荒诞感。当文格尔假意鼓励“浪潮”成员们"创造历史”“席卷整个德意志”的时候,这种荒诞感达到了顶峰。为了这样一个毫无现实意义的组织,为了捍卫自己心中赋予它的意义,一条年轻的生命选择了死亡,像这样“意义”与“无意义”的冲突,正是《浪潮》所展现的荒诞感的源头。

三、推荐一部没有在本课程播放、而你认为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并说明推荐理由。
推荐:《你好,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我相信大部人在年初上架的时候已经看过了,但还是想要推荐给没有看过的朋友们。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的处女座作品,也是贾玲为了纪念其母亲而导演的一部电影,其中主演为贾玲,张小斐,还有众多喜剧演员在其中。所以很明显,这本是一部众多喜剧名演员参演的喜剧电影,可它偏偏最后成为了一部悲剧电影,让人抱着遗憾走出电影院,而这,也是我推荐它的重要原因。
以母爱为题材的电影很多,但是《你好,李焕英》不再是将母女情谊放置在沉重的爱当中,将母爱抬得太沉重,在这部电影中,贾玲回到了母亲年轻的时候,和母亲成为了闺中好友,在平等的地位上母女俩进行了一场时空对话。同时女儿也在相处中希望将母亲年轻时候的缺憾全部补满。
其实电影中有很多戳中我的点,比如说年轻时候的母亲和年老以后的母亲模样已经大相径庭了,而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这样的,在我们印象里,母亲好像就已经这样了,母亲的青春是什么样的,我们却很少好奇,自然也就忽略了我们彼此有联系之前的故事。但是母亲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拥有过绚烂无比的青春,最后却将这年轻的容颜献给了孩子,单是这一点,就足够动人心弦了。
故事中的女儿在被人对比时总觉得让母亲丢脸了,同时又保证自己一定会让母亲以后过上好日子。而等自己终于有能力可以给母亲富裕的生活时,母亲却已经离开人间了。这个世界上有千种遗憾,我们能够成为亲人,是缘分,而当我能够保护你时,你却再也没有给过我机会。可能母亲从来没有奢求子女一些什么,对于母亲来说,能够看着孩子健康成长,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而剧中的母亲陪着女儿演着这出戏,就是希望女儿可以释怀,不要背负过多的东西,努力活下去,无论我在哪里,我都爱你,只是希望你努力爱你自己。
喜剧演员都遵循着一个道理,那就是,喜剧最核心的东西,它绝不是喜,而是悲。这句话在《你好,李焕英》上演绎的淋漓尽致,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让更多朋友明白生活的不可得,无可奈何,用力爱每一个该爱的人,走出更加无憾的人生。

四、本人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教师教育学院  20小教3班 20210411124  吴江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GMT+8, 2024-6-10 15:41 , Processed in 0.2488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