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标题: 《活着》 [打印本页]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9 22:57
标题: 《活着》
最近在各个平台似乎都能看到余华老师的身影,余华:把悲伤留给读者,快乐留给自己。这个关于余华老师的梗让我印象深刻,但深入阅读余华的文字特别的质朴,很好懂,但是你越读越不懂,你会看见人的善变性,复杂性,善的一面,恶的一面,然后产生深深的怀疑,再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如此,我们应该用内心的善,去磨灭内心的,哪怕是好好的掩饰,那于世界而言你都是光芒万丈的。
我渐渐的感受到我们似乎正被人引入到一个人不像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变成了一个人力资源,一个任务清单,一串代码,一串数字,人好像变成了工具,变成了风中的芦苇,变成了无根的浮萍,人不在关注人有没有趣,人只关注人有没有用,但是我想说人不是工具,不是手段,不是资源,人才是目的,我们可能读过很多书,听过很多话,想从那些高深的字句里,寻找人生的意义,但最终的意义都指向自己,活着才有意义,活着才有无限的可能。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29
可以给自己评论吗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1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2
1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90年,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出版。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2
199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收获》杂志发表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2
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3
2003年,英文版《许三观卖血记》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3
2004年,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3
2005年至2006年,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兄弟》的上下部,该书因极端现实主义的写作,曾在中国引起争议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4
2008年5月,出版随笔集《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4
10月,凭借小说《兄弟》获得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4
2013年,发表长篇小说《第七天》,并凭借该书获得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5
2015年,出版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5
2018年1月,凭借小说《活着》获得作家出版社超级畅销奖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5
7月,出版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5
2021年,出版八年来的首部长篇小说《文城》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7

1960年4月3日中午,出生于浙江省立杭州医院(现为浙江省中医院)。1962年,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全家迁至海盐县。1967年至1977年,先后就读于海盐县向阳小学、海盐中学,在此期间他通过海盐县图书馆的书籍、街道上的大字报等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1977年,参加文革后的首次高考,落榜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7
1978年3月,由父母安排进入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当牙科医生。由于向往海盐县文化馆的工作,19岁的余华开始尝试写作。1979年,赴宁波进修口腔科,期间接触到川端康成的作品,对他的早期创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0年至1982年,除上班外的所有时间几乎都用于阅读和写作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7
1983年1月,在《西湖》杂志第1期发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2月,在当时影响较大的《青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鸽子,鸽子》,随后借调到海盐县文化馆工作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8
1984年1月,在《北京文学》发表短篇小说《星星》,随后又在该刊发表《竹女》《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等短篇小说,其中《星星》获得当年的《北京文学》奖;5月,在《东海》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男儿有泪不轻弹》;8月,正式调入海盐县文化馆

作者: 钱麒吉    时间: 2022-5-10 12:38
1987年,在《北京文学》发表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同时又在《收获》杂志发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从此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先锋作家中的地位;同年2月,赴北京鲁迅文学院参加文学讲习班的学习。1988年,发表《现实一种》《世事如烟》等短篇小说作品;

作者: 22财务1任书梵    时间: 2023-5-7 01:47
于华的原作《活着》本来是一部从头到尾贯穿着悲情的小说,但是电影却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剧中除了两次他们失去子女时候的痛哭,其余大部分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平淡而又快乐的生活着,这似乎就是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事情怎么发展,境遇如何坎坷,都要忍着,等着春天的到来,看着遭遇了这么多苦难的夫妻俩最后在和女婿、外孙的欢笑声中拉上银幕,我们又怎么能不深深为其感动,苦难只是暂时的,生活依然要继续。

作者: 闫嘉璐    时间: 2023-6-14 15:06
华的原作《活着》本来是一部从头到尾贯穿着悲情的小说,但是电影却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剧中除了两次他们失去子女时候的痛哭,其余大部分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平淡而又快乐的生活着,这似乎就是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事情怎么发展,境遇如何坎坷,都要忍着,等着春天的到来,看着遭遇了这么多苦难的夫妻俩最后在和女婿、外孙的欢笑声中拉上银幕,我们又怎么能不深深为其感动,苦难只是暂时的,生活依然要继续。


作者: 韩欣桐    时间: 2023-6-14 23:47
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90年,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出版。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

作者: 陈羿汝    时间: 2023-6-14 23:57

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90年,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出版。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

作者: 陈陈陈    时间: 2023-6-15 09:34
那一群群小鸡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馒头与小鸡都是新的生命,而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尽管有庆死了,凤霞死了,但新的生命又诞生了。无论是外孙还是小鸡,都是新生命的代表,这明白地显示着生命仍然顽强地延续,希望永远不灭。

作者: 陈羿汝    时间: 2023-6-15 18:12
那一群群小鸡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馒头与小鸡都是新的生命,而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尽管有庆死了,凤霞死了,但新的生命又诞生了。无论是外孙还是小鸡,都是新生命的代表,这明白地显示着生命仍然顽强地延续,希望永远不灭。

作者: 22土木4赵天琳    时间: 2023-6-15 20:46
华的原作《活着》本来是一部从头到尾贯穿着悲情的小说,但是电影却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剧中除了两次他们失去子女时候的痛哭,其余大部分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平淡而又快乐的生活着,这似乎就是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事情怎么发展,境遇如何坎坷,都要忍着,等着春天的到来,看着遭遇了这么多苦难的夫妻俩最后在和女婿、外孙的欢笑声中拉上银幕,我们又怎么能不深深为其感动,苦难只是暂时的,生活依然要继续。

作者: zlm040701    时间: 2023-12-4 22:23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

作者: zlm040701    时间: 2023-12-4 22:47
2008年5月,出版随笔集《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作者: cwh0216    时间: 2023-12-5 09:24
事实太现实了

作者: 21211410213马龙    时间: 2023-12-5 10:50
看了好几遍,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作者: 环境设计路锦程    时间: 2023-12-5 12:24
《活着》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描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一生经历和命运的起伏。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其感动和反思。  首先,电影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背景。从国内战争到土地改革,再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些历史事件对主人公福贵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绘,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动荡和变化。  其次,电影通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展现了命运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福贵在生活中经历了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离世以及贫困的折磨,但他依然坚韧地活下去。尽管他身处逆境,但他保持了对希望和爱的执着,这种精神令人感动。电影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无常和我们如何应对困境。  最后,电影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家庭观念。福贵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儿女的父爱让人动容。他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苦难,但他从不放弃对家庭的照顾和关爱。这让我思考了家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它通过主人公福贵的命运和经历,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命运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这部电影让我深思人生的无常和我们如何面对逆境,同时也让我反思了家庭的价值和亲情的重要性。它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并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作者: puzhen    时间: 2023-12-15 17:47
余华的原作《活着》本来是一部从头到尾贯穿着悲情的小说,但是电影却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剧中除了两次他们失去子女时候的痛哭,其余大部分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平淡而又快乐的生活着,这似乎就是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事情怎么发展,境遇如何坎坷,都要忍着,等着春天的到来,看着遭遇了这么多苦难的夫妻俩最后在和女婿、外孙的欢笑声中拉上银幕,我们又怎么能不深深为其感动,苦难只是暂时的,生活依然要继续。





欢迎光临 经济影院--温州大学公选课网站 (http://www.wdjjlt.org/yy/)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