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延伸阅读] 凯恩斯革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1:0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延伸阅读】凯恩斯革命
1929年-1933年整个西方世界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萧条,这次危机是突然爆发的,此前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很正常,几乎所有的人都乐观地认为经济会继续繁荣下去[1]。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危机就在美国突然爆发了,马上就席卷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经济遭受了严重的衰退,大批工人失业,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这场大危机对传统经济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传统经济学既不能解释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提不出解决的方案。这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开始流行,有人认为这次大萧条就是马克思所讲的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实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与此同时这次大萧条对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没有造成影响,其经济一枝独秀也助长了这股思潮。正在这个时候凯恩斯出现了,他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并没有问题,根本不需要去搞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只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因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刺激有效需求就可以解决问题。
《通论》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在全面否定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创建以需求管理的政府干预为中心思想的宏观经济学,使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一贡献就被人们称为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Keynes revolution)。同时,通过实施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使得各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减少了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西方世界自此经历了长达25年之久的繁荣,所以凯恩斯又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救星”和“战后繁荣之父”。
凯恩斯1883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父亲是剑桥大学的教授、母亲是剑桥的第一位女市长。14岁进入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905年22岁时获得数学硕士学位,次年考取公务员进入印度事务部工作,两年辞职回剑桥大学任教至1915年。一战结束后凯恩斯作为英国代表团的高级官员参加了凡尔赛和会,但由于对会议内容满而辞职回剑桥大学继续教书,并写了《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此书后来成为畅销书使凯恩斯名利双收。
20世纪20、30年代,凯恩斯在货币、商品、股票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使获得了金融行家的美誉。但他没能预测到大萧条,没能预测到股市的崩盘。结果他的投资收益几乎全部丧失,净资产损失了四分之三,股市崩盘几乎把他洗劫一空。但这次打击并没有击垮凯恩斯,从1932年开始他继续投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46年去世的时候,他的净资产已经达到了41.1万英镑,在这时这是一笔非常惊人的财富,从整个历史来看,所有的经济学家中也仅有大卫·李嘉图的成绩能够超过他。
1944年,凯恩斯率英国代表团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是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并被选为世界银行的首任行长。1946年4月21日,因突发心脏病,凯恩斯在家中去世,终年63岁。
由于凯恩斯在经济学上的卓越贡献,他长年担任《经济学杂志》主编和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会长,1929年当选英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被封为勋爵。凯恩斯不仅在经济学上造诣深厚,并且在其他学科有都有很深刻的洞见,比如数学、哲学、逻辑学、统计学、历史学等,并且在收藏、现代油画评论、芭蕾舞评论方面也颇有心得,他的夫人就是一位芭蕾舞演员,另外,凯恩斯才思敏捷、语言犀利、文笔优美,演讲非常具有感染力,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花在经济学上的时间太少了,本来他应该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的。
凯恩斯做出的最大贡献自然就是凯恩斯革命了,那么他是在哪些方面进行了革命呢?
第一,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需求创造供给。萨伊定律是古典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思想,其基本内容是,市场中的交换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货币只是一个刹那间起作用的媒介,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买者同时也就是卖者,买卖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商品的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但凯恩斯简单地把这一定律概括为一句话:供给决定需求,认为这一定律是错的,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凯恩斯定律:需求决定供给。
凯恩斯认为一国经济增长是由总需求(有效需求)决定的,当总需求旺盛的时候,就会激励人们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经济就会快速增长;而当总需求不畅的时候,产品就会卖不出去,企业停产,经济出现衰退。因此,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的供给。并且凯恩斯也否定萨伊定律所认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必定是相等的,不会出现总体的不平衡而造成经济危机,认为当总需求不足的时候就会产生衰退和萧条,30年代大危机就是例子。
第二,否认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经济危机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身的自动调节而恢复平衡。古典经济学认为只要让价格自由波动,供给和需求在价格的调节下是可以自动恢复均衡的,因此政府不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而应该是让市场机制自由地发挥作用,政府的干预只能是事情变得更坏。
而凯恩斯则认为当经济出现了危机的时候,市场机制是没办法让经济重新恢复到平衡的,因此他主张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在经济出现问题后对经济进行干预。并且他提出的政府干预并不仅限于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而是一种经济思想的根本转变,是把古典经济学所信奉的市场万能的思想彻底否定掉,让政府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第三,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经济危机的外因论,从经济运行内部寻找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古典经济学基于市场机制是完善、有效的思路,认为经济危机的出现并不是市场机制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外在的因素破坏、干扰了市场机制的运行,而解决的方法也应该是从外部因素着手,采取措施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而凯恩斯则认为经济危机的出现就是市场机制本身的问题,他提出了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的概念,也就是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他认为这种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这些问题市场机制本身是没办法自己解决的,因此必须由政府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
每四,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其实古典经济学就有大量的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但并没有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而到了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一般都把宏观经济问题看成是既定的,并且认为宏观经济会自动实现平衡,因此主要的内容是集中于微观经济的分析,研究单个的商品、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如何实现均衡的问题。
凯恩斯创造性提出了运用了现代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认为经济学就应该研究就业总量、部生产量和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原因等内容。从凯恩斯开始才诞生的现代宏观经济学。
第五,提出了新的财政理论。摈弃传统的健全财政原则,主张膨胀性财政政策,主张扩大政府开支,赤字预算和举债支出。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来刺激有效需要,从而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促使经济走出危机。
凯恩斯革命之后,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的政策主张,经济获得得快速的发展,世界经济实现了二次大战之后25年左右的繁荣。但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进入陷入了“滞胀”,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这标志着凯恩斯经济学的失败,因为按照凯恩斯理论这两个是不能同时出现的,并且用一个可以治理另一个,就像跷跷板一样。随着凯恩斯政策的失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了批判。我们都知道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原来的微观经济学就是新典型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就是凯恩斯经济学,但现在西方流行教科书中,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的内容越来越少,已经几乎被清除出去了,保守的新自由主义的内容已经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体内容。


[1] 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大萧条的来临,米塞斯和哈耶克就曾经准确地预测到这场大危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4-23 21:40 , Processed in 0.13001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