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金融工程一班李江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5:02: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命的均衡》记录了经济学家亨利斯皮尔曼通过利用经济学知识最终找到了杀害丹尼斯戈森的凶手,从而展示了经济学原理的无可比拟性。美国作家马歇尔杰文斯把生活与经济学结合在一起,通过主人公亨利斯皮尔曼生活中的事件来揭示我们身边的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优势。丹尼斯·戈森自杀了。因为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字委员会刚刚拒绝聘任他为经济学教授。被拒绝聘任对一个学者来说,可能是终生耻辱,而对戈森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为此自杀就太不值得了。紧接着,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委员会里投他反对票的两个委员相继被杀害。警察在案发现场找到了戈森未婚妻的手套…经济学才亨利·斯皮尔曼意识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他总感觉有些线索在暗示凶手另有其人。最终他凭借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真正的凶手同时,在小说中,亨利通过比较花一天的时间去寻找关于买车的信息以及果断买下削皮刀对经济学原理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小说中,每一个经济学家都充分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在做每一个决定之前,他们会比较利益与成本从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亨利无论选择什么事物都会通过权衡成本和效率,最终通过丰富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杀害戈森的凶手。小说中,可以说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是单纯的计算者,在他们眼里只有成本和利益。但不得不说,经济学的方法无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我想这也是作者想传达给我们也是其中蕴含的经济学知识,希望我们有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某些事情的意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5-31 00:57 , Processed in 0.30746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