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国际经贸个人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4 18: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一、情节
哈佛大学的学生丹尼斯·戈森不愿意去办公室见哈佛教授斯皮尔曼,坚持在他家中等待他回来,说有很重要的事情跟教授说。原本,斯皮尔曼不愿意回家,但是这次他选择回家去,因为对于他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这次被打扰转化为了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斯皮尔曼通过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很多事情。他的父亲总是对客人彬彬有礼,但是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满腹牢骚,对家人漠不关心。现在,斯皮尔曼能够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他父亲的行为了。他的父亲和其他裁缝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而父亲的服务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却足够服务得到大部分的顾客,也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所有人排队等待他做衣服,他有差别的对待某些顾客, 因为这是对他来说不存在的经济成本。但是,糟糕的服务会吓跑顾客,这样他的代价就是收入的减少。这个原理也解释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斯皮尔曼在回家途中遇到了自己的学生,但是无心打招呼。而后,在停车后,斯皮尔曼看到了英语教授卡尔文·韦伯留在他车上的纸条,他很高兴。但因为见到丹尼斯,他的心情瞬间又变差了。丹尼斯到他家来是为了和他谈论升职的事情,但是斯皮尔曼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不愿意再说下去。丹尼斯恳求他,但是他不动于衷。(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二、经济学原理
   1、成本
         斯皮尔曼教授不愿意回到家中见丹尼斯,因为他认为其中的成本太大。他回家意
      味着工作时间损失四个小时,而这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
           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化称之为
           成本。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成本也可以是做出某种选择必须付出的代价。
   2、效益
         斯皮尔曼教授权衡成本与效益,认为回家接到丹尼斯十分不值得。
      效益:指效果与利益或者收益。
   3、机会成本
         斯皮尔曼教授这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
      观的收入。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客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
               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放弃的另外一种收入。
   4、供求平衡
          斯皮尔曼的父亲的服务态度十分好,是因为市场上裁缝的供求量等于需求量,如
      果他服务态度糟糕,就会吓跑客人,他的代价就是收入的减少。
      供求平衡:指消除供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
                致,消除供求差异,商品的需求量及其供应量保持平衡。
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1、成本:一个商品生产出来到销售所需的费用,如一支铅笔的成本包括原材料、运
            费、销售成本等。
    2、效益:在学习时,不专注,效益就小,若专心、投入,则效益就大。
    3、机会成本:今天有两种选择,一是去看电影,二是去打工。如果选择去看电影,则
                打工损失的收入就是你选择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4、供求平衡:二战时期的屠夫待顾客会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收到了人为
                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3顾客一
                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能够买到商品。
四、自己的感想
    在阅读了《致命的均衡后》,发现生活中很多人类的行为,不仅是可以靠人类行为学来解释的,还有很多是可以靠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的。在分析某一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后,便能够明白这一行为的原因、目的,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边的现象,感受生活。
    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机会成本原理,理性的做出选择,在分析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减少机会成本 。我们要学会取舍,懂得如何取舍。
五、班级:20国贸;学号:20210120105;姓名:陈月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6-18 21: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节: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原理: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结合现实,本文中亨利在继续工作和回家招待客人中抉择,最后通过比较选择了回家,这是对工作的放弃选择的回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选择,比如现在我选择在打字完成这个作业,放弃了洗衣服,这就需要我们权衡利弊,进行分析。

感想:《致命的均衡》这本书从一件凶杀案展开讲述,将经济学原理融汇其中,将本来枯燥的知识融进有趣的小说之中,让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这本书我很喜欢,感谢老师的推荐!
个人信息
20国贸 20210120104 陈梦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6-19 14: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情节
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 540e." >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除此以外,你还经常可以发现其他的商品贴有美国一些最著名的百货大厦的标签。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二、原理
   市场均衡。均衡是指经济系统中的某一特定经济单位、经济变量或市场等,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在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上,市场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使得市场趋向于均衡。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相对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数量不足,生产者不能在该价格下销售所有的产出,市场价格就会降低;相反,如果价格太低,消费者的需求量相对于生产者的供给量过剩,消费者就不能购买到想想要的数量,市场价格就会提高。当供求力量相抵时,市场价格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三、生活例子
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需求)增加了,而歌手的数量(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会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数不变,而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

四、感想
这学期我们从微观经济入手,学习了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课上,老师常常以书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这让我意识到,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更关键的是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常识。
20国贸 20210120102陈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6-29 1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1、该情节来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工作被打断的时候,斯皮尔曼一向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但这是出自他自己的选择。对他而言,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情绪表现,就像选择任何商品一样,通过成本效益的比较来决定。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以比较积极的态度面对干扰工作的事务,那时候他可以允许自己分心去做其他事,因为被打断时需要放弃的收入较少;也就是说,必须付出的成本较低。
现在他是哈佛经济系的明星,但讽刺的是,薪水越高,他越是感到无法拨出时间去做其他事。他靠公开演讲、为报章杂志写客座专栏、撰写书籍等赚了大笔金钱。现在打道回府,代表将会损失四个小时的教评会工作时间,而这四个小时必须拿演讲或写书或写专栏的时间来弥补,所以今天晚上中断工作的成本可能是少写一篇新闻杂志专栏,因而减少一笔可观的收入。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这笔可观的收入是丹尼斯·高森来访的机会成本。
2、经济学原理:
(1)成本效益是指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从事某项活动。对于斯皮尔曼而言,此时被打断工作所付出的时间和收入成本,大于他回家见丹尼斯的收益。
(2)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成本。如果他回家见丹尼斯,就会放弃掉四个小时的写专栏的高昂收入这一机会成本,所以斯皮尔曼对此没有好脸色。
3、现实事例:(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是按照成本效益选择商品的,当商品带来的收益(效用)大于付出的货币成本,人们才会认为商品物有所值。(2)对于高收入的人而言,机会成本可能比较高昂。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等的,如果用于休息就不能用于工作。收入越高,休息时付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因此会减少休假。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的机会成本低,玩手机、逛街等休闲娱乐机会成本高。
4、感想:(1)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先增后减。当工作时间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即便能带来高收入,人们却倾向于休息。因为此时的身心已经十分疲劳,是收入无法弥补的成本。(2)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经济学思维做出理性的选择,以大学生为例,尽管他们知道娱乐比学习的机会成本高,但是由于人的惰性和缺乏自律,导致娱乐时间大于学习时间。
徐梓瑶20国贸19210120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6-30 11: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情节:
(1)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2)        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均摘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二、        原理
(1)博弈论:各参与人作为“经济人”,即“理性人”,通过在策略性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和行动来使自己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大。 而地下商场和荷兰拍卖都是利用心理博弈的方式进行扩大销售,即通过不断降价的方式来吸引顾客,但是同时也必须要提防被同样虎视眈眈的顾客以高于你心理价位的价格买走。虽然你的竞争者都沉默着,但博弈无处不在。
(2)“理性人”假设:人们在做出一项决策时,会深思熟虑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进行权衡比较,挑选出最佳方案,以实现最大满足或最大效用。 地下商场和荷兰拍卖的消费者们一般情况下肯定不会在商品处于最高价格时就出手购买。
(3)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特定环境中也简称为价格弹性或者需求弹性。而且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因素中有“商品的重要程度”。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较大。而地下商场所卖的都是“最时髦商品部货架上的”,所以当实行打折策略时,才会有那么多消费者竞争。
三、        生活例子
(1)博弈论: 前几天新闻里有个“钱大妈肉铺”,为保持零库存,每天晚上从7点起,全场生鲜9折出售,每隔半个小时再降一折,到晚上11点降到全场1折,11点半之后则免费派送。商品的价格随时间不断下降直到售出,这与该书中的地下商场和荷兰拍卖如出一辙。
(2)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食品、医疗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食盐的需求价格弹性甚至接近于零,而奢侈品、文娱旅游等的需求弹性就较大。
四、        感想感悟
这本《致命的均衡》把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奇案”的主线中,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经济学的魅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让我感觉到学好经济学能对许多社会现象拥有更深的理解,抽离出本质,就像书中所说的地下商场、荷兰拍卖、面值1美分的邮票价值连城,甚至“污染执照”,如果没有经济学的指导,这些事在我们看来就是极其荒诞难以理解的。
20国贸  20211100318 刘鸿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5-4 00:13 , Processed in 0.29509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