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性人与效用最大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21:3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命的均衡》是奇案中的经济学,使人在阅读侦探小说中学习经济学原理。美国一些教授,为避免枯燥乏味的经济学理论使学生失去兴趣,而编写的新教材,把一些干巴巴的经济学术语溶合在情节曲折生动的凶杀奇案中。哈佛发生了凶杀案,主人公运用经济学基础原理作为分析推理的思考逻辑,最后查出真凶。书中通过各种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深奥的经济学基础原理解释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在阅读侦探小说的乐趣中,发现经济学的乐趣,并产生学习兴趣。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运用经济学的知识来分析,这使得日常琐事变得不再乏味,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思考,可以计算。一切都充满逻辑。经济学阐释了很多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还有人类学家无法解释的人类本能式的行为,它的功能是解释行为现象,而不是创造一种教你如何行为的学问。人们常常误解经济学家,其实他们是伟大的心理学家、数学家、甚至是哲学家。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权衡取舍,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另一个原理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在《致命的均衡》中,男主角经济学家亨利 斯皮尔曼就是这么一位学者,他的生活充满了有意义的思考,他通过这些思考,解释发生在他周围的现象;百货大楼衣服打折的方法、人们什么时候选择工作、什么时候选择闲暇,为什么自动售饮料机一次出来一瓶饮料,而自动售报纸机为什么一次出来很多份报纸……最后通过最基本的经济学中的一条原则——效用最大化原则,得出了谁是真正的凶手。
经济学家假定人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同样可以此为基础来构造理论,并用于指导实践。人类社会的市场经济制度正是建立于这一基本假设之上,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戏剧性竞赛的结果印证了市场制度是多么地重要。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原理”是没有错的,因为现实中人们知觉或不自觉地在按照这个法则去决策,从而达到自身的效用均衡。但这个均衡可能是致命的,它将一个高智商的大学知名教授送上了绝路。这本书不禁使人反思经济学的原理和市场法则。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像一只无形的手引领了市场的竞争,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高效率。但是,若没有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限制,邪恶、犯罪与丰富的物质财富会一起走进我们的生活。
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是理性的。这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在算计,并且按照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进行选择。但是,许多人都反对这一点,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乃至化学家们统统都反对经济学的这一假设。在书中,作者借用斯皮尔曼的话多次阐述经济学的经典的利益最大化原理:人们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带给了他们最大的利益。“哪个人不在计算呢,所有人都在计算”,在他们做任何一项决定的时候。。。那么,杀人呢,也是用收益最大化去衡量的,当事人认为谋杀的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谋杀被决定了,这就是“致命的均衡”。克莱格院长在谋杀败露的遗属中坦言:被别人知道是骗子是我无法忍受的,甚至比被指出是杀人犯更加糟糕,于是,杀人的动机就是掩盖克莱格院长最不能忍受的作假的真相的败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5-9 05:19 , Processed in 0.11455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