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17|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金融工程2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0:4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直接在此贴回贴提交。每人占一楼,不要重复发贴和回复。
个人作业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2、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5、注明个人班级学号姓名。
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这四个方面,但应该尽量从这四个方面来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0-12-24 09:17:41 | 只看该作者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最后章
选段
选段一: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索非亚,价格不可能是任意的。相对价格——一件东西相对于另一件东西的价格——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价格会对这些经济力量做出反应的。至于如何反应,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原理进行预测。”
情节二:“但是,亨利,”奥利弗- 吴又一次像本科生一样在空中挥舞着手,以期得到教授的认可,“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为什么会暗示出一件商品相对于另一件商品的相对价格会是怎样的呢? 你把效用理论用在报纸自动贩卖机时,我觉得我是能理解的。但是我还是看不出效用理论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经济学原理:
一:价格规律,在一定或特定的时间内,某一商品或某类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价格波动,是由商品价值决定,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二:消费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
有不同的效用。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同张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实例:
价值规律:一辆汽车的价格之所以要高于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就是因为前者的价值星大于后者的价值量。这是价格规律与价值规律有机联系的表现。
效用理论:——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哪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自我感悟:
价格规律: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点可以从股票市场中的股票价格中体现出来。在一个有效市场中,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人并不会因为短期股票的上下浮动感到欣喜或害怕,因为他们知道,这只股票所具有的价值是一直在增值的,所以即使不分发股利,他们也能获得高额的资本利得。
效用理论:同样是从金融市场出发,投资者获得的效用取决于投资物的预期收益率, 风险,还有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对于效用理论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对自己有利的收入大多都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而对自己不利的成本大多都是边际成本递增的。
18金融一班 怀勤涛 学号:18211510113

点评

太好了  发表于 2020-12-27 16:25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0-12-24 15:53:58 | 只看该作者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最六章
选段一:“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选段二:尽管亨利·斯皮尔曼认为他的时间很宝贵,但是他并不认为“到处看看”是一种浪费或是无目的行为。因为他深深相信,当经济分析运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会在商业世界的分析和调查中发出最夺目的光彩。在斯皮尔曼看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这个英国经济学家甚至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地位还高。这个卓越的20世纪的思想家曾经把经济学定性为“研究人的日常经济生活”。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时间成本:时间成本准确地说,叫"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众所周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等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也不相等,今天的1元和将来的1元不等值,前者要比后者的经济价值大。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即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对时间成本的几种不同解释:
1、时间成本是指顾客为想得到所期望的商品或服务而必须耗费的时间换算而成的代价。
2、时间成本是指为达成特定协议所需付出的时间代价。
3、时间成本不仅是指时间本身的流失,也是指在等待时间内造成的市场机会的丢失。
4、时间成本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生产目的,占用或使用如资金、材料而引起的应当支付费用。
管理者时间成本是因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上投入时间而产生的成本,也就是管理者时间资源因为用于管理而不能用于其它用途的最大可能损失。
实例:
消费者剩余:当我们去市场想买一斤西红柿时,当看见西红柿又红又大时,就会情不自禁的说:“这个西红柿很好,我今天特别想吃西红柿”,然而小贩看见就会心想:“这个人看中我的西红柿,我可以卖贵点给她”其实我们表现出对西红柿很满意时,这表明我们有很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我们问西红柿多少钱时,小贩会说2元一斤,其实是1元一斤的,因为我们表现出的消费者剩余较多,所以小贩故意抬高价格,虽然价格提高了,但是消费者还是觉得划算的。
时间成本:假如餐馆每天投资1万元,在这一天扣除成本你可以赚到2000元,但是你可以增加一些例如:饮料(成本较低但可以高价位售出的)那么在半天之内就可以赚到2000元,这样就节约了时间,这样算时间成本是最切合实际的。
自我感悟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高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而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消费者剩余就让我们觉得是值得的,是能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使人感觉是理性消费,也反映了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当然我们在生活中作为消费者时, 不要表现出对商品很感兴趣,例如本案例,若这个人表现的若无其事,那么商家会以为你不想买,所以就不会轻易提高价格了。
时间成本: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顾客等候购买该项服务的时间越长,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越大,购买的总成本就会越大,等候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顾客对企业的不满意感,从而中途放弃购买的可能性亦会增大。因此,为降低顾客购买的时间成本,企业经营者必须对提供商品或服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前的准备,在经营网点的广泛度和密集度等方面均需做出周密的安排;同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顾客的时间支出,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是为顾客创造更大的"顾客让渡价值"、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18金融一班 孙海军 学号:1821151041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0-12-8 21:05:34 | 只看该作者
情节
帕特丽夏和亨利·斯皮尔曼来到菲琳百货大厦。之后他们分开了,斯皮尔曼发现菲琳百货大厦有地下商城,在那里的商品标价与众不同。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人叫林肯·菲琳。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个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将会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来源:《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经济学原理
阿尔佛雷德·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实例
如果一本书的成本为3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20元。
总结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个人认为的自己从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取得的收益。
消费者剩余不难让我们联想到老师在课程上所讲解的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
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这种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但是消费者剩余并不是一种实际的收入,是一种心理预期。消费者自我的认知所决定的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值。所以实际上,消费者并不能从中谋取到利益,只是一种心理的满足。
  20金工2 潘佳玲  学号:20210180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2-10 00:19:35 | 只看该作者
      情节:(来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因为丹尼斯·戈森的突然来访,亨利·斯皮尔曼不得不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家,这让他很不高兴,因为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反映的经济学原理:“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即采取一个A方案而放弃B方案时,B方案可能取得的收益,就是A方案的机会成本。
      实例一:古语有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里的鱼就是熊掌的机会成本。
      实例二:小明去找工作拿到了3个Offer,一个月薪5000,一个月薪4800,一个月薪4500,如果小明选择了月薪4800的工作,那么月薪5000的工作就是机会成本。
      实例三:假如一家早餐店低价购进了大量某种面粉,一个月后这种面粉产量减少价格升高,如果这家早餐店选择以当前市场价把面粉卖出,那么这波交易的成本看似只有购进面粉时的花销,实际上还包括了这些面粉做的早餐的利润,这就是它的机会成本。
      个人感悟:在我们做出选择之前,要记得充分考虑如果选择了别的方案会怎么样,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比如你在下了晚自习回到寝室后会选择做什么,如果选择看小说,那么我们不应该只想着“看小说打发时间不要紧,青春很长,时间还多着呢。”应该考虑如果我用这段时间背单词会怎么样或者用来预习会怎么样,因为你看小说的成本不仅仅只有花费的时间,还有你可能日积月累增加的词汇量和知识,这就是机会成本。                            20金融工程2胡亦璇  学号:20210180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12-11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来源于《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1.这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印象深刻。就是斯皮尔曼在阅读《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时,他一边看着书,一边在想:如果听到19世纪的经济学家,边际效用理论之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讲述的那个故事,他的朋友克莱格该会有多么感兴趣呀。无数的经济学家在给他们的学生们讲解货币的发展阶段时,都会讲述这个故事。泽丽小姐,巴黎莱瑞克剧院的一位演员,曾经被邀请去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唱歌。她的报酬将是门票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当人们把她的报酬分配给她时,她很吃惊地发现报酬竟然是一些猪,火鸡,家鸡,柠檬和可可豆。如果回到巴黎,这些东西的价值将会很可观的:大约有四千法郎吧。但是最后,她却不得不用水果来喂那些牲畜。回到巴黎后,这位小姐对于纸币的好处更加欣赏了。
2.这其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经济学原理,那就是货币的职能价值,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以及纸币作为一种货币所体现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纸币比金属货币或者商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小说情节当中尽管那位小姐获得了大约4000法郎的商品,但在她要将这些商品运回自己的国家时,她不得不用自己的报酬去喂养自己的报酬,获得的仅仅是自己的报酬不死,没有利用自己的商品获得额外的超额利润,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如果她拿到的是4000法郎的纸币而不是商品的话她的收益更高,而且不用担心如果这些商品变质或者死亡的风险。
3.例子:如果我们现代人每月发的工资都用商品来代替,在农场上班获得的工资全部是农场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在商场上班拿到的都是商场销售的衣服,百货等等,这样的话在农场上班的人不得不抓紧将自己的工资“农产品”置换出去或者是找一个好地方妥善保存,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无论是什么生鲜产品都会面临腐败、变质,一旦没有找到合适的换家,刚开始农场上班族可以自己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自己的工资变质了,到了月底自己也没东西吃了。这么看来商场上班族是不是更好点?不是,商场上班族也面临着交换者难觅,自己又不可能吃衣服,发工资之际一旦没换出去就会挨饿。
4.货币所为一般等价物,而纸币所为货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大大的便利的我们的日常生活,试想一下我们现在依旧处于以物易物的时代抑或是拿贝壳所为货币的时候,以物易物时常会使得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交换对象要的东西,从而我们要获得他的商品必须先换到她需要的东西,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如果使用贝壳或者其他东西作为货币,贝壳是否有利于不处于海边的人,这无法体现社会公平。那又会有人说古代的银子金子啥的不比纸币好吗?可是一旦需要买一个大型商品,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斤的银子,这时你是否会感觉到纸币的魅力呢?感谢时代的发展,大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18211210230 18金融工程1邵晓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2-13 22:10:30 | 只看该作者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需求
一、        第五章选段
选段一:“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选段二: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
二、        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1、        需求:需求一般指人们在有能力的时候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一个欲望。
2、        需求量:一般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指有效的需求。
3、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三、        现实中的例子
1、        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其他条件不变(如除苹果外的其他水果价格,自身的工资等),那么买苹果的人就会减少,对苹果的需求量就下降了。
2、        当牛肉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如其他肉类的价格,自身的工资等),买牛肉的人就增多,对牛肉的需求量就增加了。
四、        思考
人们对一件物品的需求受价格的影响,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价格越低,需求量约高。但与此同时,需求量的增减还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爱好、预期、买着数量等,都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18210140107  18金融工程1   杜婷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12-13 23:13:42 | 只看该作者
小说情节
       “他的父亲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斯皮尔曼一直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经济学原理
      这里体现了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平衡时,市场上商品达到均衡价格时商家的正常反应。
      所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人们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供给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而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实例
      同样是西瓜,冬季时的销售价格远高于夏季,因为前者的供给小于需求。而在夏季,初夏时的价格高于盛夏时期,从初夏到盛夏,西瓜的价格逐步下降,并最终趋向于平衡,因为盛夏时的西瓜供给与需求达到了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西瓜价格达到均衡价格。
具体分析
    文中父亲对待家人的这种反差并不是说比起妻子和孩子来,父亲更喜欢西尔弗曼先生。相反,父亲很关心全家人,只是因为父亲做生意要和其他的裁缝店竞争,而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
  但是,市场决定了服装加工的价格(当然这里隐含了服装加工水平相当这样的前提)。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因为对于顾客来说,相同价格条件下,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他们带来的满足相当于服装加工之外的额外受益,而且对有些顾客来说这种自尊心满足的效用有时比起他为之付费的服务本身更重要。这样一来,如果斯皮尔曼先生以恶劣的态度对待顾客,那么他将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到饭店吃饭,特别是请别人吃饭,内容差不多的菜肴在一些服务细致周到、环境幽雅的饭店会比一般的饭店价格高很多,但你会发现那样的地方同样门庭若市。老斯皮尔曼显然深谙此道:面对其他店铺的竞争,他必须努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否则把顾客吓跑了,等待他的将是门前冷落。而对家人,他即使是乱发脾气,一般来说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当然,这并不是说商家的态度一定会好。比如老斯皮尔曼,他仍然有机会在顾客面前卸下伪装。比如因为特殊的情况使得找他做衣服的人数激增(极端的情况就是他垄断了这一地区的服装加工)或者他降低了收费标准,即出现需求远大于供给时,他就没必要再委屈自己。不过,这两种情况是有差别的,那就是在第一种情况下,老斯皮尔曼没有损失,也可以说他发脾气相当于提高了收费标准,而对第二种情况来说,他的坏脾气相当于把收费标准提到了原来的水平,老斯皮尔曼自己为自己的坏脾气埋了单,付出了代价。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老斯皮尔曼的收入固定,即他的收人与他的表现无关时。这种缺乏制度激励的情况,在我们以前的计划体制下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
      这个事例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均衡问题,以克制自己的脾气为成本,你可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收益;而你选择以经济利益为成本时,就可以让自己的脾气得到发泄。循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找出人们行为中的一系列均衡,直至此书题目所说的那种致命的均衡。

18金工2  庄淑怡  18210180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2-20 20:11:56 | 只看该作者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二章节
选段一:泽丽小姐,曾经被邀请去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唱歌。当人们把她的报酬分配给她时,她很吃惊地发现报酬竟然是一些猪,火鸡,家鸡,柠檬和可可豆。如果回到巴黎,这些东西的价值将会很可观的:大约有四千法郎吧。
选段二:红色羽毛腰带的价值最终是由某个标准确定的——在圣塔克鲁兹岛上,这个标准就是新郎家付给新娘家的最少的钱一一在这一点上,这个经济学家并不感吃惊。这就是“彩礼”。克莱格发现这个标准通常是由10个货币单位组成的。这些单位是这样分级的:最好的腰带代表的是一号,最次的腰带代表的是十号。克莱格在这本书中叙述道,在头脑中计算这些东西,对当地人来说是很简单的。而一开始,他在做这些计算时,还要借助纸和笔。腰带在价值上的分级关系是成几何关系的。每条腰带的价值是比它低一级的腰带的价值的2 倍。这样一来,购买一头值1 条六号腰带的幼猪要用2 条七号腰带。购买一个值1 条最好的腰带的蜂蜜罐则要花费512 条最次的腰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克莱格费劲地收集了以这些腰带的形式来表示的这个岛上所有用来交易的商品的价格。
该章节反映的主要是关于货币的发展历程,一开始是物物交换,其中泽丽小姐的演出作为一种商品与一些猪牛羊进行交换,后来出现了一般等价物,就像是章节中的腰带,惊醒交换,之后就有了固定的、特殊的一般等价物(能代表商品价值的)——货币,直到现在出现纸币(价值符号)。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人民币、电子货币进行的商品交换。
感想:从一开始的物物交换,发展到货币,历经了很长一段历史。物物交换的程序十分的复杂,然而,货币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类,这都归功于先辈们的智慧。货币运用职能(价值尺度:代表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使得商品交换变得更加便利。
20金融工程2班徐柯迪 20210180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2-20 21:42:21 | 只看该作者
关税
                                  ——读《一课经济学》十一章感悟
曾经美国的一家羊毛衫制造商跑到政府部门,要求征收英国羊毛衫每件5美元的关税。因为他一件羊毛衫卖15美元,英国只卖10美元,如果政府不征收5美元做为关税,他的工厂很可能要倒闭,到时会影响到成百上千的员工丢掉饭碗,扩大失业率。他说的情况有可能发生吗?当然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美国政府部门真的加大了羊毛衫的进口关税,虽然可以保护这家制造商,甚至保护整个羊毛衫行业免遭损失,但同样的,也会损害羊毛衫消费者的利益。因为在不考虑其他差异的情况下,消费者只需花费10美元就能买到原来价值15美元的商品,这笔账,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明白是划算的。虽然消费者这样做表面上是损害了本国羊毛衫制造商的利益,可是余下的5美元却可以拿去购买本国的其它商品,做不好的羊毛衫厂虽然倒闭了,但其它受欢迎的商品因需求的增加也开设了新厂,人们损害本国羊毛衫行业就业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它行业的就业率上升。
以上,就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关税是这一章的主题。那么,关税到底是什么?关税是引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引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也就是指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出口到另一个国家,需要给那个国家缴纳关税。
那么关税的作用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关税用较低的税收阻力,把资源从消费向生产转移,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即关税是用来影响国内资源流向的,鼓励生产,压制消费,期望于压制消费带来的损失从未来的生产力增长中获得补偿。当关税提高时,那么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就会提高,成本提高价格就会上升,那这样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就会下降。提高关税后,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使得进口商品的数量减少,那么消费者对国内相同产品的需求就会提高。
例子:2017 年 7 月,美国分两批对从我国进口的 340 亿和 160 亿美元商品加征 25% 关税,我国坚持对等反制原则,对原产于美国的 500 亿进口商品加征 25% 关税。9 月,美国对 2000 亿美元我国输美商品加征 10% 关税,并将在 2019 年 1 月 1 日起上升至 25%,我国对美国 6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10% 或 5% 的关税。这是一场由美国挑起的、增加关税的贸易战。
20金融工程2班  夏薇  202101802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2-20 22:32:43 | 只看该作者
《一课经济学》 第22章 利润的功能
情节:人们对利润的态度,有些人在提及利润是可能会有些愤慨,这表明他们对利润在经济中所起的重要功能了解的还是不够。实际上,利润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分量并不大。并且举例不同年份,不同时期,注册企业的净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事实上,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会计调整不够充分,这些比率可能并不是很准确。然而利益却是最容易招致敌意的一种所得。举了理发师利润与电影明星,钢铁公司经理人年薪,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来论证这一观点。通过以上问题,引出‘平均利润到底能有多少这一话题?’经济学家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实验报告发现把很多因素考虑进去,企业很可能毫无净利润可言,甚至是净亏损。创业家们,自行经营企业的人并非不想赚钱,而是因为他们过于自信乐观,投入到了一些不会成功或无法成功的事业中去。并提出创业家一系列经济问题,关于利润的问题,创业的动机等等。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果以及政府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措施和态度。在自由经济中工资,成本,价格被允许在竞争市场上自由浮动,获利的前景决定了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他们都决定获利的多少。总之利润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见解,不能断章取义。

原理:利润是经济的原动力,经济的基础和原始就是利润也就是利益驱动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它表现为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即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得的价格总额超过其预付资本量的余额。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企业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
举例:当市场上有多家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时,产品的总供给量是所有企业的产量之和,而销售价格由每家企业自行决定。如果其中一家企业的价格比其他企业低,消费者将优先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价格最低的企业可以收回成本继续生产并扩大产量,以低价格挤压其他企业的销量,最终占有整个市场。没有销量就没有利润,其他企业不可能为了保持价格而减产,因为减产只会把市场份额让给竞争对手。因此其他企业只能把价格降到更低并增加产量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所有的企业都不会主动减产,而是一起降价增产以扩大市场份额,这就是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下降,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当市场价格低于某家企业的成本时,这家企业将因无法盈利而倒闭,其市场份额也被其他企业占有。剩余企业继续竞争,最终成本最低的那家企业获胜并取得全部市场份额。
认识:我们在生活中,对于利润,净利润,要清晰的认识,在做某件事之间,先计算好成本,做好预算,规划,以谋求最大利润。
20金工2 吴心茹 学号:20210180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2-22 11:48: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选取的情节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十章。这一章中有一段情节讲述了货币产生以前人们如何进行交易以及货币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文中提及一个小故事,描述了货币发展阶段,一位小姐获得薪酬时,商人使用牲畜、食物等作为报酬,这些东西的价值十分可观,但并不是小姐想要的,也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最后这位小姐不得不自己喂养这些牲畜,因此这位小姐对纸币产生了更多的好感。         由此可以看出,在货币产生之前,人们获得的报酬是由牲畜、食物等来代替的。当人们想要另一样物品时,则需要用自己拥有的物品去进行物物交换,然而,通过牲畜等进行的交换很难进行准确的估价,因为它没有明确的价值,人们只能通过主观意识来大致地判定其价值,比如一头羊顶两头牛这样的概念。         而在货币产生之后,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物—货币—物的交易方式,使每一样物品都有其价值,并随着市场的变化,其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随着人们交易的增多,交易的媒介逐渐产生,从原始的羽毛、珍珠、贝壳到货币的产生、统一,这都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以及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货币这样便捷的一般等价物被取消使用,人们在交易时也必然会根据自己大致的认知进行物物交换,比如说五条口香糖抵一个玉米。但这种衡量是十分困难的,一个玉米究竟多重能值五条口香糖也无法衡量。或者,人们会用另一样物品代替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比如说在监狱中用几根香烟作为媒介进行一系列的交易,但这些物品在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不易运输或不受所有人喜爱,也会产生一定的麻烦。         由此,更能说明货币是我们生活中交易必不可少的媒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4-19 13:17 , Processed in 0.24407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