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金融工程1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0-12-12 17:46: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210180122 于 2020-12-12 17:51 编辑

1.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出自《致命的均衡》第二章     2.这个情节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即一项 活动的效益必须大于其成本。这要求我们要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当产出大于投入时,我们应进行投入,当产出小于投入时,我们就应停止投入。在该情节中,斯皮尔曼认为他在曾经收入较低,也就是被打扰的效益不低于成本时,乐于被打扰;但现在他已经成为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如果现在的他被打扰就会损失很多利益,也就是打扰的效益低于成本,因而他不乐意被打扰。   
3.在现实世界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例 子。如在我们选择公选课时,一方面选择更多的公选课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另一方面,多选公选课会大量损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耽误我们必修课的学习进程。此时,我们就需要权衡这两方面,从而来选择公选课的课目和数量。   
4.从这个原理中,我认识到当我们遇到一 个选择时,需要仔细的权衡它的成本和效益,如果只因为一件事情对你有利而去选择它,往往会使我们失去更多。因此,我们在做决策时,需要认真思考我们的能力等现实条件足不足够去满足做这件事情的成本,如果满足,即效益大于成本,那么我们可以去选择。如果不满足,即使它的优点再多也不应选择。
                    20金融工程1班 施亿青 20210180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2-15 16:20:15 | 只看该作者
1.奥利弗·吴教授准备离开图书馆时,他思考了丹尼斯·戈森的理论,“只在乎价格,而不是价值。”他突然想他应该偷本书走吗?下意识里,他从未想过偷书会付出什么代价呢? 他从门口的管理员、自己的良心和拿这本书所耗费的成本与好处进行了大胆合理的分析。后来在回去的路上吴教授又分析起了一辆超速行驶的车,进而意识到像戈森那样的人来说,整个刑法就是针对不同行为索价的价目表,那谋杀有关于它的成本与利润的计算吗。
2.原理:成本价格就是k=c+v,利润本质上是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概念指的是商品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与人无关,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变的。效用则是指人对商品的一种主观评价,同一商品,其效用会因人不同,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3.当我们进行下一学期的选课时,我们会分析这门课需要投入多少的成本时间与精力,选择一门还是多门,选自己想要的还是必要的,又能从中获得什么知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利润,而在选择的过程中又会受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影响和外界的评价的影响。
4.当我们在进行选择时我们应该综合分析各个因素,考虑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并且思考这个决定是否有必要有价值,是否值得自己去做,权衡利弊,对成本与效益进行理性分析。
20金融工程一班   李彤  20210180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2-15 19:15: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且慢!让我们来分析其中的谬误。至少围观者所作的第一个结论没错,这件小小的破坏行为,的确会给某家玻璃店带来生意。玻璃店主对这起捣蛋事件除了略表同情之外,更多的应该是高兴。但是,面包店主损失掉的250美元,原本是打算拿去做一套西装的。如今,这钱被迫挪去补破窗,出门就穿不成新西装(或者少了同等价钱的其他日用品或奢侈品)。他原来有一面橱窗再加250美元,现在只剩下一面橱窗。或者说,在准备去做西装的那个下午,他本来可以心满意足同时拥有橱窗和西装,结果却只能面对有了橱窗就没了西装的糟糕现实。如果我们把他当作社区的一员,那么这个社区就损失了一套原本会有的新西装,于是变得比以前更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2-16 13:42: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亨利·斯皮尔曼已经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那时他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而在此时,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打扰和分心了。对于戈森的到访,他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满与不耐,因为对于斯皮尔曼而言,这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也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第三章) 2.这个情节是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中的体现,也体现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的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简单来讲,即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中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机会成本伴随选择而生,因为一种经济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而当用于不同用途时将会得到不同的收益。机会成本出现的本源是理性人的选择问题。因为有选择,所以就会有得失,大多数人做出来的选择往往是他们认为的最佳选择,也就是机会成本最小的选择。 3.在生活中,如果地上有一百元,我们往往会选择弯腰去捡,而对于比尔·盖茨来说,这并不是一次合算的投资,因为他在相同时间内工作获得的财富累计金额已经超过了弯腰捡钱所获得的效益,所以对于比尔·盖茨来说,弯腰捡钱的他获得了一百元,却因此失去了原本工作可获得的几百美元,此时几百美元就成了机会成本。再举一个例子,假如我们作为一个投资顾问,一天的收益为400元,此时我们却选择去当一名清洁工,一天的收益仅为100元。从会计的角度来说两件事情都是赚钱的,但如果算上机会成本,当我们选择去当清洁工的时候实际上却是在亏钱。同样的,我们在工作日和双休日花费相同时间去做同一件事的机会成本也可能不同。以上便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这一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4.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只看到了表面意义,而忽略了我们为了一件事物而放弃的其它利益,在了解了机会成本之后,我们要学会去全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情形,在衡量比较之后选择最小的机会成本(即选择最大收益)。 5.   20金融工程1班  20210180117  李忠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2-17 14:08: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哈佛大学大部分的年轻教师都想住在剑桥市。这是北美最负盛名的学术中心,散发着浓厚的知性气息,相形之下,波士顿郊区的住宅小区便黯然失色。剑桥不仅坐享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图书馆以及其他许多学术资源,各种商店、餐馆、书店更是琳琅满目,还有与之相媲美的各式各样不胜枚举的文化活动:演讲、表演艺术活动、展览,整个学期如跑马灯一般轮番举办。 在这个城市生活所费不赀。位于大学西北的独栋宽敞住宅,几乎全由资深教员独占。至于阮囊羞涩、漂泊不定的助教,东边的公寓和连栋住宅则是他们通常的住所。 1.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的概念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上文中的房子被建造之初的价值等于建造房子的工人们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但房子在被资本家拥有后,通过相关炒作或其他外界因素的改变导致房子的价值发生了变化,资本家从而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这符合选择最大收益的经济学原理,即资本家在面对房子本身价值和变化之后的巨额价值时,会选择后者。当代的房地产行业与此相似。房子价值的变化则符合经济学中资本的循环周转即社会资本的在生产。哈佛大学大部分的年轻教师都想住在剑桥市。这是北美最负盛名的学术中心,散发着浓厚的知性气息,相形之下,波士顿郊区的住宅小区便黯然失色。剑桥不仅坐享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图书馆以及其他许多学术资源,各种商店、餐馆、书店更是琳琅满目,还有与之相媲美的各式各样不胜枚举的文化活动:演讲、表演艺术活动、展览,整个学期如跑马灯一般轮番举办。 在这个城市生活所费不赀。位于大学西北的独栋宽敞住宅,几乎全由资深教员独占。至于阮囊羞涩、漂泊不定的助教,东边的公寓和连栋住宅则是他们通常的住所。     1.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的概念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上文中的房子被建造之初的价值等于建造房子的工人们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但房子在被资本家拥有后,通过相关炒作或其他外界因素的改变导致房子的价值发生了变化,资本家从而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这符合选择最大收益的经济学原理,即资本家在面对房子本身价值和变化之后的巨额价值时,会选择后者。当代的房地产行业与此相似。房子价值的变化则符合经济学中资本的循环周转即社会资本的在生产。 2.正常情况下,人们在面对住宅小区和独栋宽敞住宅时,人们都会选择独栋宽敞住宅。但在上文钟人们都向往剑桥市内的住宅小区,而不是波士顿郊区的独栋宽敞住宅。根据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概念: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绝对。生产独栋宽敞住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多余住宅小区,但由于地理原因、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对于上文提到的住宅小区需求大于郊区的独栋宽敞小区,而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商品价值是商品价格的第一影响因素。但在上文中供求关系这直接影响因素的作用要打过商品价值这一第一影响因素。 3.年轻教授、资深助教和那些漂泊不定助教的关系就如同经济学中资本家与被剥削者的身份。而三者的关系则是经济学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缩影。 20金融工程1班  汪荣鑫  20210180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2-17 19:18: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亨利·斯皮尔曼从红色羽毛、猪、独木舟和山药中知道克莱格伪造数据。经济力量决定了一件东西相对于另一件东西的价格即:相对价格。他们从经济原理中预测价格对这些经济力量作出的反应。在岛民的饮食中,山药是一种不常吃的很便宜的食品,而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价格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价格是320条羽毛腰带的差异。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致命的均衡》第十七章 2、原理:反映了效用最大化原理,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 3、现实:例如我们买手机时注重它的多功能性,它具有视听说结合的特性,能够满足我们多方面的需要,这时买一只手机就可以省下我们买耳机,音响,摄像头的钱。因此手机生厂商不断提升手机的层次,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心理。 4、结论:消费者在固定的金额里面实现效用最大化,将买奢侈品,零食或其余物品的钱缩减,用到其他地方,选择一种最让自己满意搭配。当一种高档消费品价格大幅度削减,即使是小幅度减少,也会让消费者觉得有利可图,他们会选择增加购买以追求效用最大化。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的最大化,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企业在生产时应满足产品能为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益,满足消费需求。     20金融工程1班    胡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2-17 21:3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210180129 于 2020-12-17 21:40 编辑

1、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一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一瓶软饮料比第二瓶好喝。当然,也比第十瓶好喝。更准确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十瓶可乐,确实没有第一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内喝的第十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一瓶难喝了。(《致命的均衡》第十一章)  2、这一现象在经济学原理中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一规律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在这段时间之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会失效。   3、现实例子:如当你第一次去某地方旅游时,你对其新鲜好奇,会过的非常充实,也通常会有较大的收获。当你短时间内再次到该地旅游时,由于对该地有了一定的认识,你的新鲜感降低了。如果次数再增加的话,那么随着新奇的感觉消失,你就会变得熟视无睹了。    4、结论和感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通俗来说就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一经济学原理对企业的经营者来说颇有借鉴意义。根据这一规律,企业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产品的类型,应该不断创新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还要抓住时机更新产品以增强消费者的兴趣,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减少边际效用规律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消费者也应该避免在短时间内多次接触同一商品,以避免精神和物质上的效用的减弱。   20金融工程1班  汤聪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12-18 19:09:36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
一旦了解了父亲的表现,其他许多行为也就突然说得通了。举例来说,房租受到法律限制无法达到市场均衡价格的时候,房东往往对房客态度恶劣;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粗暴的肉贩,因为当时牛肉价格固定;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进货时有幸拿到尼龙丝袜的店家,对于那些早起排队等候的客户,也是不会抱持任何同情之心的。许多年后,斯皮尔曼再度感受到这个理论的威力。当时美国联邦政府设定了汽油价格的上限,斯皮尔曼居住在剑桥的这些年,一向都在百老汇街上的加油站加油,那里的服务人员也一直以礼相待——除了那段时间以外。那时汽油供给不足,加上价格管制使得情况更加恶化,服务人员的性格似乎也随之改变:大排长龙的客人个个急着支付最高限价,但是加油站所供给的和善态度却大幅缩水。等到限价解除,情况又逆转了,加油的时候加油站再度附赠亲切的态度。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四章
2.基本原理:市场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当实现了市场供求均衡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成交量(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关于价值 (价格) 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的理论。他从静态局部均衡分析出发,借助供求论,使边际效用论同生产费用论相结合,说明商品价值决定于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均等之点。这个理论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3.支持价格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许多国家出于保护农业的需要都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或出口价格补贴。

各国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缓冲库存法,即政府或代理人按照某种平价(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在供大于求时政府按这一价格增加对农产品的收购,在供小于求时政府抛出农产品,以保护价进行买卖,从而使农产品价格由于政府的支持而维持在某一水平上。另一种是稳定基金法,也由政府或代理人按某种保护价收购全部农产品,但并不是按保护价出售,而是在供大于求时低价出售,供小于求时高价出售。这两种情况下农产品收购价格都稳定在政府确定的价格水平上。
4.认识:市场均衡价格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概念。完全由市场影响的经济是不科学的,必须市场与政府相结合控制。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现实生活中,政府应该站在更高点更好的预估社会经济变化趋势,应对经济变化做出合理的政策,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2-18 19:11:29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
一旦了解了父亲的表现,其他许多行为也就突然说得通了。举例来说,房租受到法律限制无法达到市场均衡价格的时候,房东往往对房客态度恶劣;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粗暴的肉贩,因为当时牛肉价格固定;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进货时有幸拿到尼龙丝袜的店家,对于那些早起排队等候的客户,也是不会抱持任何同情之心的。许多年后,斯皮尔曼再度感受到这个理论的威力。当时美国联邦政府设定了汽油价格的上限,斯皮尔曼居住在剑桥的这些年,一向都在百老汇街上的加油站加油,那里的服务人员也一直以礼相待——除了那段时间以外。那时汽油供给不足,加上价格管制使得情况更加恶化,服务人员的性格似乎也随之改变:大排长龙的客人个个急着支付最高限价,但是加油站所供给的和善态度却大幅缩水。等到限价解除,情况又逆转了,加油的时候加油站再度附赠亲切的态度。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四章
2.基本原理:市场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当实现了市场供求均衡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成交量(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关于价值 (价格) 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的理论。他从静态局部均衡分析出发,借助供求论,使边际效用论同生产费用论相结合,说明商品价值决定于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均等之点。这个理论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3.支持价格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许多国家出于保护农业的需要都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或出口价格补贴。

各国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缓冲库存法,即政府或代理人按照某种平价(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在供大于求时政府按这一价格增加对农产品的收购,在供小于求时政府抛出农产品,以保护价进行买卖,从而使农产品价格由于政府的支持而维持在某一水平上。另一种是稳定基金法,也由政府或代理人按某种保护价收购全部农产品,但并不是按保护价出售,而是在供大于求时低价出售,供小于求时高价出售。这两种情况下农产品收购价格都稳定在政府确定的价格水平上。
4.认识:市场均衡价格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概念。完全由市场影响的经济是不科学的,必须市场与政府相结合控制。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现实生活中,政府应该站在更高点更好的预估社会经济变化趋势,应对经济变化做出合理的政策,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20金融工程1班  李怡蓉  20210180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12-19 14:04:34 | 只看该作者
1.斯皮尔曼在星期五上午的放松期间,读了丹顿给他的赠送本《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圣塔克鲁兹岛的居民风俗,其中人们用一种羽毛做成的腰带作为货币,每种商品有对应的腰带数量。在他阅读正欢时,伦纳德进门告诉他丹尼斯因被拒绝晋升而自杀了,他在见了和电话了几个同事后,斯皮尔曼内心仍很难过,即使自己为戈森辩驳,他还是死了,经济学界缺少了一个天才的学家。
                                                                                               ——出自《致命的均衡》chapter 10
2.原理: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从社会属性上,商品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交换,这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如:文中讲述了各种商品可以用多少腰带换,而等于腰带数量的其他东西也可以去换。纸币因不易磨损,携带方便,流通性强而得到国家或政府机构的发行,且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同时,也有反映了市场的原理,在商品交换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市场,市场经济由此产生,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它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3.在现实中,每种商品都有各自的价格,我们用纸币去交换得到商品,五元可以买到一瓶饮料,也可以用5元买薯片,等等,五元对应的商品有很多,纸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我们在支付时,现代一般都在用信用卡、微信、支付宝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商品交换方式进步了,支付手段也进步了,但,市场有自己的秩序,无论怎么变化,纸币的发行量永远以所流通的货币量为限度,这也就保持了无论支付手段方式如何变化,市场都能保持平衡,不崩塌。
4.感悟:在了解到货币的变化后,由衷地敬佩先人的智慧。从物换物-物换货币-货币换货币,一般等价物也从珍珠到金银到纸币。随着时代的变化,货币变化了很多,市场也在变化着,市场规则不断完善,诚信体制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秩序、便捷、多样化。因此,货币的发展会极大推动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思想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20金融工程1班    沈昱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4-20 17:41 , Processed in 0.27939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