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国贸专升本2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1-1-2 21:53:02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章节:第九章
主要内容:
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这我并不反对。她说。
  你别急着应和我的观点。因为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当软饮料放在自动售货机里时,你弯下腰,只能得到你付了钱的那个易拉罐。现在让我来问问你这个问题。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这是因为你今天没有喝的软饮料可以明天再喝,甚至明年再喝。所以,当人们只是投入了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去拿走所有能拿走的易拉罐。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换句话说,亨利,奥利弗·吴回答说,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就是出售报纸与出售块状糖、香烟的方法不一样。
  完全正确。斯皮尔曼回答道。
选取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文中举了两个例子,可乐和报纸。同样一瓶可乐的钱投进自动贩卖机,如果机器坏了,出来好多瓶可乐,那么这些可乐就算都拿走,也可以慢慢的喝,也可以做到每瓶可乐都好喝。但报纸不一样,报纸每份内容都一样,即使出故障一份钱得到好多份报纸,但这个人的实际需求就只是这一份的内容,所以是一个反映边际效用递减的绝好例子。
现实世界例子:
你非常非常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会很有幸福感,吃第二个馒头,幸福感会有,但是会比吃第一个时的感觉少,吃第三四五个馒头时,幸福感会越来越增长得少,吃第十个馒头的时候,只会更痛苦了。
感想: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的边际效用递减。每次学习,学习任务到晚上十二点还没完成,已经精疲力尽了,试过写完到凌晨两三点,但最后效果非常不好,不仅出错很多,而且还影响了第二天的状态,恶性循环。
班级:20国贸专升本2  学号:20230121217    姓名:毛文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1-1-3 09:46:09 | 只看该作者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6章
主要故事情节:亨利·斯皮尔曼和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曼一起去逛菲琳百货大厦,进入大厦后两人约定各自逛逛。“亨利·斯皮尔曼选择”到处看看“。他在大厦中发现了一个商品标价与众不同的地下商场。在这里有两个小伙子在争夺一件粗花呢运动夹克,最后其中一位松开了手另一位立马跑去结账。原来是在这个地下商场中有这样一个价格体制: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并且价格会以每周降低25%的折扣浮动。每件商品在商场仅停留4周,商品也并不是那些廉价商品。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无法预知其他购物者是否也对某件商品虎视眈眈,在商品降到最低前将其购买走,另一方面,如果购买太早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最低价购买它的机会。这个制度与荷兰的拍卖会很像。看着看着,亨利·斯皮尔曼突然被撞了一下失去平衡,被一名顾客撞倒在地,他从人群中爬出来碰到了卡尔文·伟伯。从这个商场的制度下,亨利·斯皮尔曼与其讲起了“消费者剩余”。解释道:商场的行为就是在更多可能地索取消费者剩余,当一个人想要一件商品时,过多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那么可能会有大风险失去这件商品。但如果又特别特别想要这件商品,又可能成为第一个竞投的人,放弃消费者剩余。
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从概念上的解释就是支付意愿和价格之间的一个差额。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当双十一的时候,想要购买一双鞋子,自己可以接受这个鞋子平时的价格。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不熬夜,选择在双十一前后以较高的平常价购买,与优惠价不同,这意味着放弃了消费者剩余。第二个选择是在活动当天凭实力去抢购这个商品,以更加优惠的价格抢到这件商品,这就与平常价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消费者剩余。
自己的感想:对于消费者剩余我的理解是在我心中对某件商品有一个自己的定价,然后我会将其与商品的标价进行比较,如果标价高于我心中的定价,那么我就不会购买这件商品,也就不存在消费者剩余了。如果我以低于心中定价的价格买到了这件商品,那么我支付的价格和我心中定价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我所实现的消费者剩余。
班级:20国贸专升本2班
学号:20230121215
姓名:马雲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1-1-3 12:57:53 | 只看该作者
一、该情节节选自小说第九章:
     “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二、该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1、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消耗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或者说是当消费者的连续消费过程中变动一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所谓边际,意思就是边上的,由于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的,边际量就可以理解为最后一个,即经济主体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计划进行的一个微小的调整。用公式表示为:MU=ΔTU/ΔQ
      2、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里其他条件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前后消费的商品应该是一样的,以及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
三、现实中的例子
   《罗斯福的三个面包》。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婉言谢绝。
    春晚陈佩斯主演小品《吃面条》,他在刚开始吃第一碗的时候觉得味道非常好,几口就吃完了,并且还意犹未尽;吃第二碗虽然没有第一碗那么顺畅,但是也很快吃完了,这时候他已经饱了;吃第三碗时表情就已经很痛苦了,吃完后蹲都蹲不下去;再吃第四碗时就已经很明显已经很痛苦了,吃完直接送医院了。
四、感想
     每个消费者进行消费的目的就是获得效用,并且获得最大效用,即获得最大的满足。但一般来说,当欲望比较强烈的时候,消费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就比较大;已经通过消费使欲望下降以后,再继续进行消费所获得的满足感也会下降,而欲望已经得到了满足,再继续消费下去可能就没有满足的感觉,甚至会有了痛苦的感觉,出现负效用。因此对边际效用递减的研究极为重要,通过合理优化消费配置,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20国贸专升本2班  20230121209 郭子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1-1-3 16:13:19 | 只看该作者
一、该情节节选自小说第十四章:
  “这是否公平我说不上,但是,这些钱肯定抵不上这位家庭妇女所做的服务的价值。有一件事我还没有告诉你们,但是当然,我在审判过程中说清楚了的。那就是,这位妇女是位注册会计师,尽管出车祸的时候,她并没有在做会计工作。我估算了一下,像她那种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这不过是基础经济学的知识。但是恐怕,这些与法庭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
  斯皮尔曼看着他的两位朋友。他们脸上神秘的表情让他不得不继续往下说。“法庭是像会计师那样来看待成本的。它只会问丈夫要支付的工资是多少。而经济学家——提醒你们一下,甚至是刚开始学经济的学生——把成本看作是放弃了的最高成本。
  任何事情的成本都是你所放弃的最可取的选择。而对于这位妇女来说,则是一万美元。作为家庭妇女,她和她的家人自愿放弃一万美元——这是她作为注册会计师能获得的收入。这就是她留在家里的价值。而一旦她失去了提供服务的机会,这就是她应该获得的赔偿。但是法官声称他无法理解我的证词。尽管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我还是说服不了法庭。这家人仅仅得到了五千美元。“斯皮尔曼停顿了一下”从此,我再也没有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过证了——虽然我知道我们经济系的许多同事在各种各样的案子中作过证。
二、该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三、现实中的例子
有朋友送了你一张价值30元的电影票,如果你决定拿电影票看电影,那你付出的成本是时间成本和电影票成本,即使这张票是别人送你的,但仍然有30元价值,卖掉它就能有30元。所以,当你选择拿电影票去看电影,此时你放弃掉了的机会成本,就是你的时间成本+30元票价。
四、感想
机会成本告诉我们,人生即选择,我们要不停的做出选择,做选择的时候多思考可能造成的损失,最起码,你会损失时间。做出选择时,要记得充分考虑下别的选择会怎么样,做出明智的选择,毕竟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不考虑机会成本,会让人误入歧途。
班级:20国贸专升本2班
学号:20230121210
姓名:过琴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1-1-3 16:45:09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1.主要内容:
 在波士顿地区,充满挑衅性的驾驶方式是一种很普遍的策略。但是敢在十字路口和拥挤的街道上也这样驾驶,的确是很大胆的行为。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超过去的那辆轿车的速度都非常罕见。
  “那个家伙急着去给自己奔丧啊。”当那轿车超过去时,雷蒙德骂骂咧咧的。
  吴教授没理他。他的思绪又转向了边沁,转向了计算。一个功利主义者会辩解地说那辆蓝色轿车的司机做出加速的决定是通过权衡利弊了的。一方面是约会迟到带来的麻烦,另一方面是可能被警察逮住并被判定违反交通规则。司机可能会因此被罚款。如果超速驾驶撞伤了人甚至撞死人,那么处罚会严厉得多的。
  权衡了一下,司机选择了超速而不是遵守法规。因为纯利润超过了成本。吴教授意识到,不计后果的鲁莽驾驶看上去好像是不理智的,但是通过分析,这恰恰是对成本一效益计算的理性反应。
2.节选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成本一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对投资项目将付出的成本和可能获得的利益进行测定,并将成本和利益综合起来加以合理分析,以在可供选择的支出项目之间进行抉择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3.现实例子:
一、考研的成本(我需要为考研付出什么)?
1.时间
毋庸置疑,考研要花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的备考时间。
2.金钱
要有效备考总会需要购买各种复习资料,报各种辅导班,零零总总最多几千块钱。
二、考研的效益(考研能给我带来什么)?
1.人际关系。个在读研期间你会收获优秀的导师。
2.精深的知识。研究生学习不像本科生学习。本科学习是点到为止,学的都是入门的基础知识。而且研究生学习才是精深的专业知识
3.开拓的眼界。研究生阶段会有各种类型的讲座,学术会议,调研任务,会有各种机会接触学界,政界名仕,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4.感想:
每个人对生活的成本和收益的评判标准不同,根据自己对现有资源的价值判断,是我们做出日常生活成本收益估计的基本准则。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并将成本和利益综合起来加以合理分析,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20国贸专升本2班 钱圳 2023012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1-1-3 19:1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oer 于 2021-1-8 22:41 编辑

来自于第4章12月21日星期五这篇文章小说情节:其中有一段是当奥利弗·吴准备离开图书馆时,他努力把自己也置于纯粹的成本与效益的世界中。他快走近图书馆前门了。他应该偷本书走吗? 其实下意识里,他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偷书会付出什么代价呢? 门口的管理员可能会发现他偷书的行径,这会很尴尬的。但是也不用考虑得那么多。他如果跟管理员解释说他不是有意的,管理员会乐于接受的。毕竟吴教授从图书馆进进出出已经无数次了,被检查的几率不会超过50%。但是随后,他又担心自己会由于不良行为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在他成长的家庭里,偷窃被认为是非常可耻的行为。他的价值观还是旧世界的。如果违反了如此严重的禁忌,他会很自责,很懊恼的。那么拿一本厚重的书回家的成本是什么呢? 他可不习惯干体力活啊。然后,他还估算了一下收藏这本书以及时不时给它掸去灰尘的成本。这个成本计算到哪儿终止呢? 他有些迷惑了。计算这成本的代价也太高了吧。
经济学原理:而这一段所反映的经济原理是利润最大化。例如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损,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所以MR=MC成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这一利润极大化条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结构
例子:现实生活中在一个企业里面对企业人员雇佣的数量这一问题就要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解决,1、雇员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增加一个雇员可以增加整体的收益时则说明还有空间可以得到收益。2、雇员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这说明每增加一个雇员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而企业又付出了成本因此是损失的。因此只有当3、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才能让利益最大化。                                                                                                                           感悟:利益最大化在生活中很常见,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利益都适用于这一原则,在考虑有两个选择的时候就可以用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哪个选项给你未来生活带来更大利益则会是最优的选择。
                                                                                             20国贸专升本2班  20230121221  邵文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1-1-3 19:2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oer 于 2021-1-8 11:13 编辑

内容简述:阅读了《致命的均衡》后,让我印象深刻并且学到很多。我节选的情节来自第六章亨利·斯皮尔曼与他的女儿帕特丽夏去菲琳百货大厦的情节。亨利·斯皮尔曼发现了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有这一套与众不同的价格体系。1、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所以购物者们无法预知自己想要的商品是否也被其他人虎视眈眈在价格最低前被人买走的风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2、卡尔文,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你不同。就拿你衬衫衣袋里那支圆珠笔来说吧。你是多少钱买来的? ”韦伯低头看了看别在衣袋里的那支绿白相间的圆珠笔。“50美分。”他试探性地回答道。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原理+例子:这里就充分体现了经济学原理中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就例如现实生活我们去菜市场买菜,你想买一斤猪肉,市场价商贩卖40块每斤,你觉得不值这么贵,你跟商贩砍价,最后你愿意以25块每斤买这猪肉,那你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就是40-25=15块。再例如拍卖会,主持人给竞拍商品定了一个起步价,竞拍者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自己愿意支付的价格来竞争这件商品,最后拍得这件商品的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与起步价之间的差额就是购买者愿意支付的消费者剩余。
感想:所以消费者剩余实际上也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所需物品的价格有不同的消费意愿,就像有钱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比市面价格贵的东西,没钱的人却不愿意,他们更愿意淘到比市面价格便宜的东西,这就是消费者剩余所带来的经济现象。
20国贸专升本2  孙婷  20230121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1-1-3 22:03:29 | 只看该作者
我挑选的情节来自小说第六章。主要内容是: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这和你今天早上在进城路上告诉我的可是矛盾的呀。”“我说……? ”“你说星期一那一整天都要用来选购一部新车。”
“但是为什么你觉得它们二者矛盾了呢? ”“因为你说过时间是有价值的呀。我觉得,选购一部新车所花费的一天时间和选购一把削皮刀所花费的一天时间是一样多的呀。”
“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那个年轻的营业员拿着斯皮尔曼要的商品回来了,他看上去还是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给您,先生——都包装好了。您可以带走了。”亨利·斯皮尔曼手里提着包。他整理了一下裹得紧紧的紫色长大衣,以抵御外面寒冷的天气。“帕特丽夏,要是你逛够了,也没什么要买的了,我们就去布罗姆菲尔德大街吧。”
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比如我们今天去吃饭有两家店打折,如果我们选择了其中一家,就舍弃了另外一家。这家我们舍弃的折扣就是机会成本。
总结;我们在生活中每选择去干一件事情,都是在放弃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精力上来说,所以我们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舍弃了另外一个成本,所以做决定要谨慎。
                                                   班级20国贸专升本2班
                                                   学号 20230121205
                                                   姓名 陈梦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1-1-4 17:4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澄 于 2021-1-9 10:23 编辑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主要内容:这是一段布里奇和丈夫还有女儿三个人之间的谈话。
布里奇:“我能想象出你为小猫小狗治病的情形,但是你去动物园......我真的想象不出你是怎么为狮子做手术或者为大象拔牙的。”
女儿:“但是妈妈,我最喜欢的是大动物啊。我才开始职业生涯,动物园就能叫我去,我觉得很幸运。”
爸爸:“动物园打电话让你去?人类医生很早就不上门服务了。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找他们的。你为什么要跑去动物园的笼子里去给动物瞧病呢?”
女儿意识到情况逆转,就问爸爸“这为什么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爸爸反问道“经济学?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女儿回答道:“需求法则,你经常说的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最后爸爸不想破坏他们性质,没有告诉他们之所以作出夸张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

所涉及的经济学原理:
1、需求的变化:价格不变,由其他因素引起需求数量的变化。表现为需求函数本身的变化以及和需求曲线的变化,变成了新的需求函数和新的需求曲线。(曲线整体的移动
这里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偏好、相关商品价格与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需求量的变化:其他因素不变,由价格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表现为同一个需求函数式中自变量变化导致因变量的变化,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曲线上点的运动


例子:
1、关于需求变化: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这两种可乐可以分别独立满足消费者同一欲望中经常相互代替的商品。假如可口可乐相对于百事可乐价格上升了,人们就会对百事可乐的需求增加。
2、关于需求量变化的例子:假如消费者可接受奶茶价格为10元一杯,现在涨价到20元一杯,这时一部分消费着会因为价格对奶茶的需求减少。

我的理解:回到节选片段中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行为的不同呢?(兽医行为:上门服务。人类医生行为:不上门服务)如果女儿选择不上门服务,文中说女儿喜欢大动物,假如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很多人会因为其他因素而选择不去女儿的诊所。这里的其他因素与价格无关,可能是因为人们害怕大猩猩或者其他因素(不包括价格)所以不去女儿的诊所选择去一个没有大动物的诊所。因此这是需求的变化。而需求法则又称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对商品需求量预期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化的一种描述。
感想:这是我之前经常混淆的概念,直到看到这一段对话,因为亨利认为这对经济学家是个重大过失,而对于兽医来说不算什么。虽然我不是经济学家,作为学经济学原理的人来说,这种基本概念混淆也不应该吧。现在通过举例子,对这两个基本概念得到了比较深刻地理解。最后想说经济学真的是社会科学的王冠!salute!

班级:20国贸(专升本)2班
姓名:王赟宏
学号:2023012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1-1-5 18:2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澄 于 2021-1-5 18:46 编辑

一、情节内容(来自小说第五章):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二、反映的经济学原理:需求定理
  情节中,帕特丽夏的忙碌说明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而她的父亲亨利建议说提高收费,那么兽医服务的价格上升,客人可能会选择别家更便宜的兽医服务或者其他,需求量就会减少。
  基本内容:需求定理,又称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对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化的一种描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就会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会增加。
三、现实例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菜市场的猪肉价格上涨,会导致部分人不愿承担价格上涨的部分,而不再购买猪肉,或者选择其他肉类代替,这样需求量就会减少。反之,菜市场的猪肉价格下降,部分人原本没有愿意购买猪肉,但是由于价格因素,让他们有购买的欲望,从而导致需求量增加。
四、感想认识
  需求定理的开头有一句限定性的条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不仅仅只有价格,例如偏好、收入等都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假如我比你更喜欢吃苹果,因此同样的价格下我比你更倾向于多买苹果;而即使苹果的价格不变,当你的收入高了,通常你会倾向于比以前收入少的时候,多买苹果。但需求定理专注于研究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假设价格以外的、也会引起需求量变动的其它因素都保持不变,以便把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单独地分离出来。
20国贸专升本2班  20230121223  孙单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4-26 10:40 , Processed in 0.23451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