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国贸专升本2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0-12-15 21:01:42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章节:第六章
主要内容:“卡尔文,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你不同。就拿你衬衫衣袋里那支圆珠笔来说吧。你是多少钱买来的? ”
韦伯低头看了看别在衣袋里的那支绿白相间的圆珠笔。“50美分。”他试探性地回答道。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选取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现实中的例子:当我们去市场想买一斤西红柿生活中的消费者剩余例子时,当看见西红柿又红又大时,就会情不自禁的说:“这个西红柿很好,我今天特别想吃西红柿”,然而小贩看见就会心想:“这个人看中我的西红柿,我可以卖贵点给她”其实我们表现出对西红柿很满意时,这表明我们有很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我们问西红柿多少钱时,小贩会说2元一斤,其实是1元一斤的,因为我们表现出的消费者剩余较多,所以小贩故意抬高价格,虽然价格提高了,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划算的。
感想:在购物中,我们往往会被商家打折的手法诱惑了,你只获得了过多的消费者剩余一一心理的满足,而付出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无论商品包装如何令人眼花缭乱,最好是货比三家,清醒、理智地得出合理的需求价格,切不可迷失了方向,让商家占了便宜。
20国贸专升本2 陈楚天 20230121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2-16 11:27:06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11章
主要内容“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选取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例子:你很喜欢巧克力,在吃第一块巧克力的时候会获得一种味蕾和精神上的满足感,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效用”。但是随着你越吃越多,你所获得的满足感会变得不那么强烈渐渐趋于平淡。第五块巧克力带给你的满足感远不及第一块,吃到第十块的时候,你甚至感到厌倦,更别说第十五块第二十块了。新增加的每一块糖所带来的满足感就是边际效用,“边际”的意思是事物的边缘,巧克力效用的边际是最后一块巧克力的效用。
感悟:许多人的感情即满足边际递减规律。就是如果你到了某个阶段会很想恋爱,那么这时候对于恋爱这件事的欲望就很强烈,那么,当你真的谈恋爱了,你就得到了满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对于恋爱的兴奋度就下降了,这时候,你就会开始特别认真地考虑,当初自己为什么选择对方。一考虑就发现了很多不足和矛盾,其实你喜欢他并不是真的欣赏他而是自己的欲望使然。即刺激反复进行,兴奋程度就下降了。那或许冷淡,严重点就是你又闹又作受不了,结果最后导致分手。
20国贸专升本2 杨子迟 2023012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2-16 17:00:12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在奥立弗·吴打算离开图书馆时,一个想法涌入脑海:是否选择偷一本书带走?他进行了一番成本利益的计算,先是考虑了偷书的成本,比如门口的防盗监视器检查到了这本书会导致尴尬,另一方面是良心的煎熬,偷窃是一种严重的犯罪,此外还有搬运回家的成本以及放回家后打理的成本。但收获的利益却没有多少,不过是知识,这些已经存在的利益,当然还有卖书的收益。权衡利弊之下,他并没有选择偷走书本,这是因为成本高于收益。(来自第八章)
   这其中反应了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学中,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购买或租用生产中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也就是企业支付给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总额。隐性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拥有的并且用于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的总价格。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与服务所得到的收入。
    在上面情节中,奥立弗·吴偷书的成本高于其收益,因此放弃偷书这个行为,从企业角度来说,如果生产成本高于收入,那么企业便会放弃生产这种产品。从另一角度思考,奥立弗·吴如果成功的偷走书,那么他的成本是私人成本,同时存在着社会成本,比如由于偷窃事情的发生,会使图书馆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进行管理而付出的额外成本。私人成本也称为私人费用,是指单个使用者为了能够使用某一资源而带来的费用,或者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社会成本是产品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生产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额外成本之和。在经济学中还包括了其他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沉没成本等。
      在现实生活中衡量成本与收益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毒品犯罪事件,这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投入较少的资本便可以在短期内获得高回报,导致很多人铤而走险。毒品犯罪的成本是失败后受到法律制裁的支出,在实际犯罪中并非所有罪犯都需要进行这个成本支出,这是一个预期的成本,而缉毒成功率不高,在罪犯心中进行衡量,显而易见,收益高于成本。再比如当一件商品价格上涨时,你会去考虑该商品对你的价值,如果收益大于成本时,你仍然会选择购买;而如果你认为成本大于收益时,便会放弃购买。再看,为何年纪大的人很难进行换工作,他们比年轻人付出的成本更大,他们在这个岗位上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如果进行换工作那么成本将大于收益,比如时间成本等。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一个产品有不同的获取方法,你会选择价值最大的那个。成本,也并不是简单的花了多少钱,还有其他看不见的成本,我们需要考虑所有的成本之和进行选择。比如你住的离公司远一点,房租要便宜很多,但你花在路上的时间要多很多,这个时间也得算到成本里去。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总会去进行成本与收益的衡量,选择对我们利益最大的。
20国贸专升本2 江梦滢 20230121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2-17 18:07:14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七章
  1.主要内容:斯皮尔曼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克莱格叙述说,在岛民的饮食中,山药是一种不经常吃的很便宜的食品。而独木舟则是大件商品。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我之所以知道丹顿·克莱格是凶手,是因为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好吧,亨利,既然我犯过错误,坚持认为效用最大化只是一种重复,而没有预测能力,我现在应该对它有很深的印象了。”斯皮尔曼面对着挑战,要从普通的经济观点中提取出意想不到的暗示,他很擅长于做这类事情。“如果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是效用最大化者,那么他或是她会不停寻找更低的价格,直到寻找到的另一个更低的价格所节省下来的钱与这次寻找花费的成本等同时。到了那个时候,美拉尼西亚人,或者是其他人,都不会再去寻找另一个卖方了,而会从已经报出最低价的这个卖方那里买下这件商品。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去另一个村子寻找另外一个卖方节省下来的价格差异超过了寻找花费的成本,这个岛民在这趟搜寻中是有收获的。而另一方面,如果可能的收获少于额外寻找的成本,那么美拉尼西亚人不再寻找反而会有所收获的。“
  2.选取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效用最大化原理:消费者将购买价商品的格调节到最低,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通过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推断出对于高端高价产品来说,不同品牌相同质量产品的价格差异低于低端产品的价格差异。
  3.现实例子:比如你会花很多时间去选购一辆新车,但你不会花同样的时间去选购一只勺子。这样的行为就会致使汽车的价格相对稳定,而勺子的价格则更加随意,如果勺子的价格差异是50%,那汽车的价格差异肯定在50%以下,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勺子的价格变化相比汽车的价格变化要大,这就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4.感想:《致命的均衡》是奇案中的经济学,使人在阅读侦探小说中学习经济学原理。生活中处处有经济,了解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对于我们自身和以后的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个学期的经济学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20国贸专升本2   杨婷   20230121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2-18 15:19:21 | 只看该作者
1.摘自《致命的均衡》第8章
主要内容:作者丹尼斯·戈森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是用符号的形式阐述的,但却可以总结为几个词:为了达到管理部门制定的空气污染标准,应该允许商业企业竞投污染执照。戈森宣称,这样一来,可以用对社会来说最少的总成本来达到空气纯净标准。
“‘污染执照’让我想起了詹姆斯·邦德的杀人执照了。”贝尔心中想到。他很讨厌这种说法。为什么不也卖抢劫执照和强奸执照呢? 贝尔希望通过立法,从而彻底地杜绝空气污染。他有许多朋友也同意这种观点。他的担心并不只是出于对自己幸福的考虑,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莫里森·贝尔和他的妻子都很担心新英格兰的空气污染,特别是从这个地区的工厂里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来自中西部的酸雨,会危及到他们两个女儿的健康。曾经有段时间,贝尔认真考虑过到西南部教书,以便把他的家人带到那个他认为安全的地方。但是,他还是决定留下来,并联合了谢拉俱乐部的伙伴们一起致力于环境的改善。在他们数学系里,那些对环境污染深有同感的同事也一致赞同污染是一个主要问题。他不敢想像他的同事会同意新英格兰的制造工厂应该有权获得污染执照这一观点。
2.所包涵的经济学原理: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可交易的许可证,指的是由政府制定排污标准,向企业发放许可证,同时允许厂商之间自愿地转让污染权的一种制度。从经济效率来看,这一交易会使两个工厂所有者的状况变好,因为他们是自愿达成交易的。而且,这种交易没有任何外部影响,因为污染总量仍然是相同的。如果允许这些交易,实际上它就创造了一种新的稀缺资源:污染许可证。交易这种许可证的市场最终形成,而且,这种市场将为供求力量所支配。看不见的手将保证这种新市场有效地配置排污权。
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降低他人的福利待遇,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工厂里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来自中西部的酸雨,会危及到贝尔两个女儿的健康以及他的幸福生活。工厂并没有对贝尔所在地区的环境污染对贝尔进行补偿。因此贝尔通过联合俱乐部致力改善环境污染的私人方案解决外部性。
3.例子: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近年来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让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地,温室气体的排放就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缓解全球暖化而制定限制碳排放量,在这种制度下,碳的排放量是有限的,但却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碳排放许可证。2010年,我国正式提出实行碳排放交易制度。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驱使碳排放权交易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各个省份、行业、企业也都积极参与到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负外部性的例子有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汽车尾气,在公共场合随意抽烟等。
4.感悟: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资源和条件。污染许可证的交易一直存在争议,享受清洁的水和空气是基本人权,因此,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兼顾环境保护,降低负外部性的影响范围和时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好好珍惜切勿滥用资源破坏环境。
20国贸专升本2班
学号:20230121229
姓名:王良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2-19 16:57: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郑李璇 于 2021-1-12 13:40 编辑

1、该情节选自小说第七章:“会感到惊讶的人,只有那些误信生产耗费的劳力决定产品价值的人。曾经有许多经济学家这样相信,马克思的信徒到今天还这样相信,但事实上你那张英属圭亚纳邮票的市价,就是这种信念的反证。” “请告诉我为什么,教授。这样一来,当我说出这些小纸片的售价时,或 许可以减少某些顾客的震惊。” “我完全可以想象他们震惊的样子,因为一般人习惯以为一样商品的价格和成本价差不多,这是自由竞争市场的常态。但是你的顾客买卖的是邮票,在这个市场中供给是固定的,邮票的定价完全依照主观判定:一张邮票的价值,相当于任何买家愿意付出的最高价,而这个最高价又取决于这位买家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满足感。”
2、①该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支付意愿
②该原理的基本内容:支付意愿是一个人愿意为想购买的某种商品肯付出的最高价格。当商品的价格等于或低于他的支付意愿的时候他就会购买这个商品,而当价格高于他的支付意愿的时候他就不会购买这件商品,支付意愿也可理解为消费者宁肯支付也不愿意得不到该商品的价格。支付意愿表示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评价,即这种商品值这么多钱。
3、现实世界中相应的例子:
一个人去买笔记本,用于上课记笔记,他对一本笔记本的支付意愿是20元,即表示他买一本笔记本愿意花的最高价格是20元,当一本笔记本的价格等于或低于20元时,他就会购买这本笔记本,但是当一本笔记本的价格高于20元时,他就不会购买这本笔记本。此时,这本笔记本的价格是15元,那么这本笔记本的价格就低于他的支付意愿,他会直接购买。但如果此时这本笔记本的价格是30元,超过了他的支付意愿,他就不会去购买这本笔记本,而是去购买价格在他支付意愿之内的其他笔记本,那这本价格为30元的笔记本会被支付意愿大于或等于30元的其他人买走。
4、感想:
在购买商品时,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一件商品有不同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对这件商品的评价越高,这件商品对消费者越有价值,那么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就越高,消费者为购买这件商品愿意付出的价格就越高。在现实生活中,生产者不可能知道每一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消费者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支付意愿告诉生产者,因此生产者也不可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定价。每一个消费者在面对一件商品时,都会考虑是否愿意为之付费,愿意付多少,都希望以自己支付意愿内的价格买到一件商品,那么消费者就需要去衡量自身对这件商品的评价和满意度,知道自己对这件商品的支付意愿,在愿意付出的价格内购买这件商品。
20国贸专升本2班 郑李璇 20230121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2-22 14:56: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r 于 2021-1-9 16:35 编辑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1.主要内容:斯皮尔曼立即想到这种困境跟他在荷兰参加一个拍卖会时所经历的一样。有一次,他在荷兰做系列演讲,主办方知道他对市场行为很感兴趣,于是就带他到阿斯米尔镇去参观郁金香鳞茎的拍卖会。让斯皮尔曼很吃惊的是荷兰的拍卖会跟常规的拍卖会不一样,它是反过来进行的。斯皮尔曼所熟悉的是新英格兰的乡下拍卖会。他和布里奇都很喜欢在暖和的周末下午去参加这样的拍卖会。拍卖人会从很低的价开始叫价——许多竞拍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喊价——但是价格会不断上涨,直到最后只有一个人出价了。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2.选取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在拍卖中荷兰市民如果如果等得太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那么郁金香鳞茎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不会是他的了。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3.现实例子:在服装市场里买衣服,在个体摊点有些衣服标价每件100元,但实际上50元就可以买下来,卖家将价格标这么高是因为他想把顾客的消费者剩余都赚去。这些衣服虽然成本不足50元,但是有些人特别喜欢这件衣服,穿在身上非常合适,颜色也非常满意,他就会愿意出100元甚至更高价格买下来。
4.感想:现在的很多商家会通过多变的营销策略,如新颖的商品包装、赋予商品独特的寓意等方式让消费者对商品产生兴趣,并且能够接受的价格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以此让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比如一个常见的现象,我们在实体店购买衣服或配饰的时候,销售员会在旁边不停地夸这件商品你穿着或带着很好看,让你产生一种它真的很适合你的感觉,你可能就会直接买下来而没有思考它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格。所以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要货比三家,对于商品的价值在心里要有一个衡量,知道它应该在什么价位,不要被商家的营销手段所欺骗,要有理性的思维,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消费,多一点耐心,不要让商家索取我们过多的消费者剩余。
20国贸专升本2  刘雅丹  2023012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12-26 10:52:12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九章
1.主要内容:“考斯特教授,你为你们的候选人作的陈述好极了。你所介绍的情况也很让我吃惊。我可没有想到我们的一个在职教授要在一个循环里进行论证。”考斯特看着维勒莉·丹泽,皱起了眉毛。他在等着她进一步的解释,但是她却没有再说什么。最后,他说道:“我想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我的意思,”她很急躁地回答道,“是说戈森先生写的文章完全是基于循环论证。” “丹泽教授,对于你所说的,我表示怀疑。请你举个例子好吗? ”“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基于功利主义。恐怕,心理学家是不会再相信功利主义了。人们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带给了他们最大的利益——这种说法,恐怕不能用来解释人们的行为吧。戈森先生宣称其要去检测的每个假设都是基于这个观点的。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是我知道,维布伦在世纪之交时就已经彻底粉碎了这个观点了。
2.选取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循环论证,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如证明"鸦片能催眠",所用的论据是"它有催眠的力量"。而"鸦片有催眠的力量",又要借助于"它能催眠"来证明。这就是犯了循环论证的自证。这是论证无谓的一种,当辩士为支持某项主张所提供的根据,其实是同一主张换汤不换药的重复时,就是进入了"循环论证"的无谓性。换句话说,在循环论证中,论证的前提就是论证的结论,因此又称为"先定结论"。这些论点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结论可能完全与其前设相等,故结论并非其前设之推论。所有循环论证都必须在论证过程中,假设其命题已经成立。所以亚里士多德把循环论证归纳为实质谬误,而非逻辑谬误。其实质谬误的意义就是没有实际意义,即为无谓;逻辑谬误即可判断为谬误。故循环论证在没有发现其他证据之前,即非证实,也非证伪。故也不算真正的谬误。循环论证是预期理由相类似的一种错误。凡是用了真实性未加证明的论据来证明论题的,叫预期理由;如果这种未加证明的论据本身还需要论题加以证明的话,那就是循环论证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循环论证看作是预期理由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3.现实例子:在2002年一群少年被控谋杀一名小童的审讯中。在检察官的结案陈词中,他指出被告"毫无悔意"。实际上,如果他们没有杀人,他们根本不用"表露悔意"。结果,被告宣告无罪。
4.感想:我学到了如果需要非常清楚的知道循环论证的谬误,一定要在场景中抓实信息的走向。任何文字描述,给出固定条件后,从矛盾产生到矛盾结束是单线“指向性”的。循环逼近也好,循环套用也好只允许出现在论证内部。不能出现在起始和结论上。
20国贸专升本2 严雯婷2023012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2-26 16:59:31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四章
1.主要内容:斯皮尔曼回忆自己曾在法庭作证的一个案子,一位母亲被喝醉酒的司机撞到了,要修养一年的时间,不能做家务,于是她的丈夫不得不花钱雇人来家里帮忙,因此多支付了五千多美元的工资,而司机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只支付这五千美元。但是这位母亲是位注册会计师,像她这样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但是最后法官声称无法理解斯皮尔曼的证词,这家人仅仅分得五千美元。
2.经济学原理:在这个案件中,法庭是像会计师那样来看待成本的,只关注到了显性成本,在他们看来,这个妇女带来的经济收益就只有五千美元,所以赔偿五千美元就够了;而斯皮尔曼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既关注了显性成本也包括了隐性成本,在他看来,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这位妇女和她的家人放弃了作为注册会计师的一万美金,这就是她的机会成本,也是她留在家里的价值,而一旦她失去了提供服务的机会,这就是她应该获得的赔偿。
机会成本的原理:是指为了得到某一种东西而势必要放弃的另一种东西的价值。当我们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都应该考虑这个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应该按照人最高的潜在收入计算成本。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
3.现实案例: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 元,则可以说,一 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4.感想总结   :   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 这一概念拓宽 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20国贸专升本2班 吴俊雯202301212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12-27 14:38:03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1.主要内容:
他快走近图书馆前门了。他应该偷本书走吗? 其实下意识里,他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偷书会付出什么代价呢? 门口的管理员可能会发现他偷书的行径,这会很尴尬的。但是也不用考虑得那么多。他如果跟管理员解释说他不是有意的,管理员会乐于接受的。毕竟吴教授从图书馆进进出出已经无数次了,被检查的几率不会超过50%。但是随后,他又担心自己会由于不良行为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在他成长的家庭里,偷窃被认为是非常可耻的行为。他的价值观还是旧世界的。如果违反了如此严重的禁忌,他会很自责,很懊恼的。那么拿一本厚重的书回家的成本是什么呢? 他可不习惯干体力活啊。然后,他还估算了一下收藏这本书以及时不时给它掸去灰尘的成本。这个成本计算到哪儿终止呢? 他有些迷惑了。计算这成本的代价也太高了吧。
  继而,吴教授又开始计算他能得到的好处了。收获的似乎很少。当然,书中的知识是一大收获,可能还有阅读中的乐趣。
2.节选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
同一种资源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在我们选择了其中一种用途的时候,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用途,那些放弃的用途就是我们做出的这种选择所付出的代价,即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又叫择一成本,指的是我们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3.例子:我在和一个朋友聊半个小时的天,在这半个小时里,我同时也放弃了和其他朋友的交流。或者是我把和这位朋友聊天的时间花在其他事情上,比如看几页书,在操场上跑几圈步,和父母亲打一通电话,这些事情都是我和一个朋友了半小时天放弃的机会成本。
4.感想: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成本意识,明白个人和家庭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从而更加珍惜目前的读书机会,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和教育资源,尽量减少自己的机会成本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20国贸专升本2班 吴硕 20230121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4-24 03:44 , Processed in 0.16100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