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案例附录] 【案例分析】澶渊之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16:1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自宋太宗北伐后,两国间最大的规模的战役打响。此战辽国的主要目的在于夺取“关南之地”,彻底掌控燕云十六州。萧太后和辽圣宗也为此集合了全国兵力,立志要毕其功于一役。
      自有宋一代,国家在政治和军事上,一直面临北方强敌压境。宋初,宋太祖用十五年时间,统一全国,只留北方一个北汉未能收复,因为北汉附庸于辽。宋太祖曾兴兵讨伐,但为辽人所败。此后便再未用兵,从而留下了北汉这个宋与辽的折冲之地。但这种边境的平衡被宋太宗打破,他在即位第四年,举兵灭了北汉。他欲乘胜收复幽燕,却被辽人打败于高粱河,是为“高粱河之役”。从此,辽人(后来国号契丹)频繁南侵,北方战事不绝。
      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军进入宋境后双方展开激战,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城。在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攻克德清(今河南清奉),三面包围澶州,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
      宋廷朝野震动,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宋朝大臣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赵恒亲征。宋真宗被迫北上。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后,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宋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
      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萧太后提出和谈,宋真宗也早有此意,遂立即派曹利用去议和,最终达成协议: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这个协议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两国保持了120多年的和平。
      宋太宗与辽国的两次大战结束后,双方又进行了大小80多次战役。宋军只赢得了有屈指可数的几次战役,不足10%的胜率。而一次中等规模的战役花费就是3000万两以上,所以每年30万两的岁币对已经岁入一亿两的宋朝来讲只是九牛之毛。并且此后两国边境贸易迅速发展,宋朝从贸易中得到的好处也远远大于这30万两。

思考:
      1.从经济学的角度应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从澶渊之盟,宋朝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辽国呢?
      3.当时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4-25 09:59 , Processed in 0.18749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