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金融一班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9-12-27 22:5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x_BODHQO6A 于 2019-12-27 22:56 编辑

来源于第三章: 丹尼斯·戈森因为自己升职的事情请求亨利·斯皮尔曼的妻子让亨利·斯皮尔曼回家夜谈。尽管他应了妻子的要求回家,但是一路上他都在计算自己回家所损失掉的利益,所以当他见到丹尼斯·戈森时不给他任何说话的机会,就将他请出了家门,并且他认为自己暴躁的行为与烦恼情绪都是由丹尼斯·戈森的拜访引起的。他的拜访让亨利·斯皮尔曼失去了大量的利益。
  亨利·斯皮尔曼之前并不厌烦自己被他人打扰,因为那段时间里他的收益效率并不高,浪费多一点的时间也不会让他损失很大的利益。但他出名之后就不一样了,收益效率大大提高,他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比以往多得多的价值。丹尼斯·戈森的拜访让他损失了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为了弥补那4个小事中未完成的工作,它只能去占用其他工作的时间。假如他之前能花8个小时的额外工作时间在特约专栏里发表评论或开演讲来获得额外的收入,他现在需要腾出4个小时来弥补未完成的工作,用于下的4个小时来赚取额外收入。他的额外收入就大大减少,最重要的是丹尼斯·戈森的拜访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收益。他所拥有的这次谈话的价值与他所失去的价值相比要少得多。两者的不等价交换(付出成本与收益的不平衡)让亨利·斯皮尔曼不乐意接待丹尼斯·戈森的拜访。
  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经常面临这种问题,比如明天要考试,那今晚的复习时间就极其的宝贵。但一个好久不见的好朋友说希望能联络联络感情,今晚聚一餐。如果你选择去,你为了表示自己的大气会请客付钱(这回比你在家中吃一顿的开支要大得多),并且你们的聚会占用了大量你复习考试的时间,你还可能承担考试挂科的风险。而你所得到的可能只有感情的维护。但你要是不去,你不仅可以省掉一笔极大的开支,你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复习备考,取得一个好成绩。同样,你失去的仅仅是一个聚餐的机会。选择第一种,收益小于成本;选择第二种,收益大于成本。但我们往往会因为人情世故,不好意思拒绝而选择第一种。其实这时候你完全可以推掉这一次的聚餐,重约一次,平衡得失。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进行抉择的依据往往有很多。自己的一时兴起,情绪的影响;自己喜好的影响;自己性格的影响。但从经济学角度的原理出发,我们应该分析自己付出的代价(即成本)是否与自己所得到的(即收益)成正比。我们在工作时要趋利避害,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这与公司的经营是一致的。公司的资金是固定的,如何分拨到各个部门就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并且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我们要放远目光,争求获取最大收益。
                  19金融工程1    19210180105  方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9-12-28 15:57:30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第四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吴教授(奥利弗·吴)在图书馆思考戈森书中的那句话:“...有哪个人不是在算计呢?所有人都在算计。有的没那么精细,而有的精细些;但是所有的人都在计算。”
“他快走近图书馆的前门了,他应该偷本书走吗?其实下意识里,他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头数会付出什么代价呢?...然后他还估算了一下收藏这本书以及是不是给它掸去灰尘的成本。这个成本计算到哪儿终止呢?他有些迷惑了计算这成本也太高了吧...当然他还可以把这本书卖了换点钱,但是盖有图书馆章的书在市场上值不了几个钱呀,他想不出其他好处了,经过他的计算,偷本书的成本明显超过了带来的好处。吴教授想戈森也不会偷书的。”
“权衡一下,司机选择了超速而不是遵守法规。因为纯利润错过了成本。吴教授意识到,不计后果的鲁莽驾驶看上去好像是不理智的,但是通过分析,这恰恰是成本效益计算的理性反应。”
2.每个人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自己大脑的仔细思考的,也就是权衡过利害关系后的决定。经济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3.实例:在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上大学是在没有实时收益的基础上进行的消费行为但却在此过程中通过积累知识从而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实际上在学校的消费水平却远远低于社会水平这些均是益处。权衡利弊后上大学也许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4.生活和经济学其实联系很紧密,经济学的一些东西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来,只要你细心去观察或发现,这些知识其实离你很近。
                                                                                         19210180109   19金融工程1班  黄梨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9-12-28 16:07:32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第六章—菲林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的价格体系。具体情节:但是,斯皮尔曼却发现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还有那里的商品标价有点与众不同。它是一个体系,人类的创造性、对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的追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斯皮尔曼看来,这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如此的吸引人。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
2、 理解:在这一情节其中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有消费者剩余和价格歧视。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就拿普通的买雪糕来举例,当雪糕价格为5元一只时,我可以接受购买雪糕的最大数量为2只。但是当雪糕的价格为1元一只时,我可以接受的购买雪糕的最大数量为10只。同样是花了十元钱,但购买的雪糕数量却差了很多。当价格为一元时,会感觉自己获得的额外利益比价格为五元所得到的额外利益多。也使得自己的消费情况得到改善。所以由消费者剩余可知—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所以再回到买雪糕中,当价格为一元购买数量为10只雪糕时,消费者是占了好处的。因为在购买1~9只雪糕时,消费者能接受的支付价格是是高于一元的。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还有剩余存在。商家没有完全榨取消费者的全部剩余。所以商家若想得到更多的收入,就需要价格歧视,即针对同一商品,商家收取不同的价格。这样才能保证商家尽可能多的榨取完消费者的剩余价值。在文章中,地下商场就这种价格歧视,但它又与一般的价格歧视不同。文章中,地下商场每周降价25%的方法讲消费者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提早购买那就达不到消费者心里的预期额外收益,但如果等待购买,则面临着失去剩余价值的风险。
3、现实中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的优惠券,奶茶店里经常说的第一杯原价第二杯半价,服装店里的第一件衣服原价,第二件衣服打八折。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价格歧视。
4、感想:在购买东西时需要我们理性分析,经济学原理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价格歧视还是消费者剩余,它们都在市场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5、19金融工程1班 19210180128 汪若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9-12-28 19:35:12 | 只看该作者
情节;当奥利弗.吴准备离开图书馆时,想要不要把书从图书馆中带出去,因为毕竟吴教授从图书馆进进出出已经无数次了,而且门口管理员发现他偷书的行径,他如果跟管理员解释说他不是有意的,管理员也会乐于接受的。但他考虑一下,如果这样做付出什么代价呢?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他又担心自己会由于不良行为而受到谴责,如果违反了如此严重的禁忌,他会很自责,很懊恼的。但考虑一下自己付出的代价,计算这成本的代价太高了,所以最后还是没偷走。(来源于3章)
理解:奥利弗·吴教授通过全面考虑这件事做以后的价值,他想如果我做了付出什么代价,通过提到做这件
l事所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个世界已经成为纯粹的成本与效益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在乎价格,而不是价值。所以权衡利弊可以选择在任何情况下做出最优选择。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从社会观点看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某项经济活动的代价,从而促使人们比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
例子:提到上大学这件事情,我可以选择不上大学,但我当时考虑一下我不上大学后果怎么样,我可能做其他体力活动,但觉得体力活动太辛苦了,而且毕竟读了12年,再坚持几年就可以过的更好一些,我不上大学我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12年的读书就没价值了,毕竟自己也很喜欢读书还是继续读吧,我通过考虑自己付出的代价选择继续读书。
感想: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很多事情,做出很多选择。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通过经济学原理,全面考虑做这件事的价值,是否满足我们付出的代价,通过分析我们可能更好的做出选择,不要当时的选择而后悔,自责。我觉得这件事情对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上大学的过程中不要每天想着玩儿,那样我们对不起自己高中付出的努力,自己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19金融工程1班   阿尔祖古丽.图尔荪      学号:19210180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9-12-28 20:26:25 | 只看该作者
1.情节:斯皮尔曼说:“人们购买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不同了。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压在效用理论上。确切的讲,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没有什么边际效用。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只仅仅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你投入同样的硬币可以得到一打报纸。但是,出售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人们购买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当人们只是投入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很大诱惑去拿走所有易拉罐。”
2.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3.理解:对于今天的报纸来说,它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告诉人们今天的事。一旦过了今天它就没有了什么效用。而饮料有保质期,我们可以选择今天、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喝它。喝完饮料的瓶子也可以卖钱,可以继续它的效用。
4.感想: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是很在意,如:一些瓶瓶罐罐等效用可持续的东西,经常喝完就丢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增加的效用,使其效用最大化,但是也要守好道德的底线。
                                                                                 19级金融工程1班 姜杭维   19210180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9-12-29 12:57:01 | 只看该作者
情节:“我能想像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但是我的一些顾客买邮票确实是作为一种投资,防止通货膨胀,而并没有从邮票的拥有中获得什么乐趣——和一个真正的集邮者不一样呀。”
“他们从邮票拥有中获得的乐趣就是他们知道他们有安全的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一个顾客的满意度是来自于邮票的独特性还是来自于邮票不受价格上涨影响的程度并没有什么区别呀。主观判断依然决定了他们乐意付多少钱呀                                                                                          ——选自第7章
原理:消费需求原理
理解: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的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物品中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意付出的价格高。购买邮票是因为邮票具有独特性且不受价格上涨影响,这使得购买者获得了效益,这种效益的大小决定了购买者愿意出的价格。
感想: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的价格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而这些物品的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人对该物品的效益的估计,因此要做个理智的消费者,正确评估商品的效益。
                                                                                  19金融工程1班   凌天宏   19210180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9-12-29 19:09:26 | 只看该作者
1.第五章:女儿对亨利说在动物园的兽医工作太过于繁忙,亨利让工作繁忙的女儿提高收费,就可以减少工作量。女儿回答说如果提高工作量,会有更多的客人来关顾她的生意,因为她认为在费城,有些人会根据收费高低来选择兽医,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更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2.理解:亨利认为只要提高价格人们就会为了减少支出而选择换一个地方给宠物进行治疗,而女儿认为有一部分人在选择医生的时候把医生的收费作为一个衡量医生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一些人更愿意多花一点钱为自己的宠物寻找一个更好的医生。
体现的经济学原理:(1)价格机制:亨利认为提高价格可以降低需求量体现了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的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2)供求机制: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变化的有机联系。
3.例子:当灾害发生或有战争发生时,所有必需品的价格都有不同规模的上涨,而当物资充足的时候,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会下调并逐渐趋于稳定。例如几年前日本的核电站泄漏导致海洋被核辐射,人们疯狂地储存食盐,导致食盐的价格上涨。
4.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教会我们如何合理的利用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有条不紊,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像炒股这样的投资活动,让我们比别人快一步,提高我们对于未来的预见性能力,同时也帮我们规避了很多问题。
金工1班 马锦璇 19210180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9-12-29 21:26:37 | 只看该作者
情节来源:第五章
情节:斯皮尔曼离开了菲琳百货大厦高雅的一楼,随着自动扶梯下到了地下商场。他发现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喧嚣声很有特色。走下自动扶梯后,他发现两个小伙子在争抢一件粗花呢运动夹克。斯皮尔曼仔细思索着这一现象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之后。斯皮尔曼被狂热的购买者撞倒。接着,斯皮尔曼遇见了韦伯,他们展开了对"消费者剩余“的讨论。
情节理解: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受到这种价格体系刺激的狂热消费者等的太久可能意味着什么也买不到。可见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最大限度地索取了人们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
例子:当我们去服装市场去买衣服时,有些衣服的标价远远高于衣服的进价。商家把衣服的标价定的很高的原因就是索取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有些人因为非常喜欢这些衣服,他们也愿意花比进价远高的价钱购买那些衣服。再比如,一场电影的票价为20 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为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
总结: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
                                                                                                      19金融工程1班19210180115刘赛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9-12-30 19:37: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豆 于 2019-12-30 19:40 编辑

情节:经济学家斯皮尔曼回忆起多年前作为证人为一位注册会计师出庭的事件,那名注册会计师被车撞后,她的丈夫不得不雇人到家里帮忙,并因此支付了五千多美元,所以,司机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只支付这五千美元,并认为这就是一名家庭妇女一年所做服务的金钱价值。而斯皮尔曼认为,从基础经济学上讲,这位妇女作为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才是这名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服务的价值。但法庭像是会计师那样看待成本,只会问丈夫要支付多少工资。最后,斯皮尔曼并未说服法庭,这家人只获得了五千美元。(该情节出自《致命的均衡》 第十四章)
理解:由以上情节可知,斯皮尔曼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保险公司的赔付应以机会成本为参考。机会成本,即指你选择某个机会,而放弃其他机会所能带来的最高价值。事实上,在经济学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本都被看作是机会成本。而法官和保险公司都认为保险公司赔付的应该从会计成本(已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出发,这名妇女只能作为家庭主妇获得五千美元,这是不公平的。
举例:解出一道填空题和解出解答题同样需要20分钟,解出填空题得3分,解出解答题得15分,而当我们只有20分钟的时候,从会计成本来看,不论解哪一题都是有收益的,而从机会成本来考虑,解填空题就意味着放弃了15分的机会成本,是亏损的。
感想:在经济学中,通常情况下,成本即为机会成本。因此,同样的资金投资不同的项目,即使这些项目均有盈利,从经济学角度的成本考虑,未得到最大盈利的项目即视为亏损。这就是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高明之处,我们要做一件事情,不仅仅是去考虑做了这件事情的收益有多大,也要考虑花同样的时间精力去做另一件事是否会得到更大的收益。个人如此,企业如此,社会亦如此,这样一来,从机会成本考虑问题,就推动了资源合理配置,达到效益最大化。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投资的“成本”,并没有明确清晰的界定,机会成本就会带有主观任意性,会引起争议。
19金融工程1班 王文洁 19210180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9-12-30 19:39:47 | 只看该作者
1.        情节:斯皮尔曼的父亲的在自己的裁缝店里对顾客彬彬有礼,但是当他的父亲回到房屋时原本礼貌且友好的他变得满腹牢骚、脾气暴躁、容易发火,他从来不关心妻子和孩子需要什么。同样,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并且石油供应量在下降,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顾客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人们再去加油时,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2.        情节理解:斯皮尔曼的父亲从事裁缝这个行当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但他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不足以使他致富,但却能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在家中时,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他的工资不足以使整个家庭致富,此时,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他的脾气会变得暴躁。在工作时,他的服务刚好满足顾客的需求(即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并且如果他在裁缝店乱发脾气,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顾客减少,他视环境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脾气。如果大家排队等候他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此时对他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但是,市场决定了一件衣服的价格,只有礼貌和好的服务才能招徕回头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付出的代价就是收入的减少。经济成本的概念:经济成本是项目的经济成本指国民经济为兴建和经营某一项目而付出的经济代价,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质资源,包括政府负担的代价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价;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同样,当石油供应量在下降,供应量小于需求量,大家排队等待加油,此时对服务员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服务态度有可能变差,但当石油供应量等于需求量时,只有服务员的态度良好才能 招徕更多的顾客。
3.        案例:①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
②有些每天只卖限定数量的商品的店会吸引许多顾客大清早排队购买商品,只有排的特别早的人才能获得商品。
③在你拒绝店员购买此物品后,店员对顾客的礼貌一落千丈。
4.        感想:《致命的均衡》这本书将小说和经济学原理相贯穿,本书的经济学思想大多在几位哈佛教授的讨论中引出,并且其中包含了许多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阐释。小说涉及的经济学知识相当丰富,包括劳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边际效用理论、需求供给和价格理论等。
                    ——19金融工程1班汪星艺 19210180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4-25 22:05 , Processed in 0.29710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