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国贸(专升本)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1 15: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小说情节内容选取——《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院长说的“毫无意义”和“不合常理”令他无法忘却。自杀并不合乎斯皮尔曼关于人类行为的模型。在学术方面,他坚持这样一种观点:个人在做出选择前是要做出边际判断的。他们要么买得多点,要么买得少点。他们搬到这里来住,而不搬到那里。他们选择了这份工作而不是另一份工作。他们多花了一小时在工作中,这样,他们牺牲了一个小时的休闲时间。自从研究生开始,斯皮尔曼的信仰的就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伟大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的卷首语——自然是没有飞跃的。在斯皮尔曼看来,自杀就是一种飞跃。从概念上,他意识到:当不被重视的人生效用对一个人来说是消极意义时,他就会选择自杀。但是,对于一个活下去在生活中就可以享受更多满足的年轻人,这样的举动实在是很不理性的。
二、        情节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该段情节主要通过戈森的学术观点反应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从所选情节的红字部分可以得到以下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就行权衡取舍。文中通过买东西的多少,住所的选择,时间分配的选择很好的反应了这一经济学原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过程中,通过所做决策比较考虑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放弃的东西。文中的例子是花在工作上的一小时时间需要牺牲一小时的休息时间。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经济事物总是在各种影响因素下不断变动的变量,因此边际量是理性人在做出正确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文中通过戈森的自杀举动反应了他的不理性,活下去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满足的他却选择了自杀,也就是通过这个经济学原理让斯皮尔曼意识到作为理性人的戈森不可能因这个事情选择自杀,这个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最终凭借着丰富的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正在的杀人凶手。
三、        现实中的例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今天是考研的日子,我们可以通过考研的例子来体现这个经济学原理。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有的人选择了考研和考公务员,有的人选择了工作,有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这就构成了权衡取舍的条件,大家通过对自身条件的分析利弊选择自己对的人生方向。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原来在很多时候都是相通的,这里也可以拿考研的例子来说,参加考研的同学放弃了自己平时休闲娱乐的时间去努力的看书,放弃了毕业直接工作所赚到的工资,但是他们作为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权衡利弊发现考研的好处要大于弊端,他们能拿到更好的学历,有更好的知识底蕴面对社会竞争,通过放弃一些东西来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这个原理我们其实也可以用考研去分析,但是我们换个例子分析下比较明了。比如说我们去爬山,爬到半途中发现自己口渴了但是我们没有带水,山上的小卖部的矿泉水要10块钱一瓶,对比山下的2元的矿泉水价格相差的有点大。但是实在是太口渴了,作为理性人的我们会考虑到边际量,这个时候山上的一瓶水的边际产量能值这10块钱。当我们喝完了一瓶水发现还是有点口渴,但比刚才好多了,也许我们会考虑的价格过高不会去买第二瓶水。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
四、        结论和自己的感想
看完了《致命的均衡》这本小说,我有着很大的感触,对经济学这门课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这个小说虽然是推理小说,但是其中全包含了很多的经济学原理。该小说是用插叙的手法,从第一章就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戈森的死亡,然后斯皮尔曼教授凭借着他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真正的凶手,其破案的关键武器也就是我们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虽然这只是一篇小说,但我觉得可以作为学习经济学的引路人,用小说的故事情节能更好的抓住读者的心。
我觉得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艺术。经济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这个社会。他能让我们更精明的参与经济,更好的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正如曼昆教授所说,无论我们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在干什么事情,我们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9-12-21 15: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gichen 于 2019-12-21 15:14 编辑

一、 小说情节内容选取——《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院长说的“毫无意义”和“不合常理”令他无法忘却。自杀并不合乎斯皮尔曼关于人类行为的模型。在学术方面,他坚持这样一种观点:个人在做出选择前是要做出边际判断的。他们要么买得多点,要么买得少点。他们搬到这里来住,而不搬到那里。他们选择了这份工作而不是另一份工作。他们多花了一小时在工作中,这样,他们牺牲了一个小时的休闲时间。自从研究生开始,斯皮尔曼的信仰的就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伟大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的卷首语——自然是没有飞跃的。在斯皮尔曼看来,自杀就是一种飞跃。从概念上,他意识到:当不被重视的人生效用对一个人来说是消极意义时,他就会选择自杀。但是,对于一个活下去在生活中就可以享受更多满足的年轻人,这样的举动实在是很不理性的。
二丶 情节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该段情节主要通过戈森的学术观点反应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从所选情节的红字部分可以得到以下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就行权衡取舍。文中通过买东西的多少,住所的选择,时间分配的选择很好的反应了这一经济学原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过程中,通过所做决策比较考虑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放弃的东西。文中的例子是花在工作上的一小时时间需要牺牲一小时的休息时间。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经济事物总是在各种影响因素下不断变动的变量,因此边际量是理性人在做出正确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文中通过戈森的自杀举动反应了他的不理性,活下去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满足的他却选择了自杀,也就是通过这个经济学原理让斯皮尔曼意识到作为理性人的戈森不可能因这个事情选择自杀,这个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最终凭借着丰富的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正在的杀人凶手。
三丶现实中的例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今天是考研的日子,我们可以通过考研的例子来体现这个经济学原理。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有的人选择了考研和考公务员,有的人选择了工作,有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这就构成了权衡取舍的条件,大家通过对自身条件的分析利弊选择自己对的人生方向。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原来在很多时候都是相通的,这里也可以拿考研的例子来说,参加考研的同学放弃了自己平时休闲娱乐的时间去努力的看书,放弃了毕业直接工作所赚到的工资,但是他们作为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权衡利弊发现考研的好处要大于弊端,他们能拿到更好的学历,有更好的知识底蕴面对社会竞争,通过放弃一些东西来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这个原理我们其实也可以用考研去分析,但是我们换个例子分析下比较明了。比如说我们去爬山,爬到半途中发现自己口渴了但是我们没有带水,山上的小卖部的矿泉水要10块钱一瓶,对比山下的2元的矿泉水价格相差的有点大。但是实在是太口渴了,作为理性人的我们会考虑到边际量,这个时候山上的一瓶水的边际产量能值这10块钱。当我们喝完了一瓶水发现还是有点口渴,但比刚才好多了,也许我们会考虑的价格过高不会去买第二瓶水。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
四丶结论和自己的感想
  看完了《致命的均衡》这本小说,我有着很大的感触,对经济学这门课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这个小说虽然是推理小说,但是其中全包含了很多的经济学原理。该小说是用插叙的手法,从第一章就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戈森的死亡,然后斯皮尔曼教授凭借着他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了真正的凶手,其破案的关键武器也就是我们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虽然这只是一篇小说,但我觉得可以作为学习经济学的引路人,用小说的故事情节能更好的抓住读者的心。
  我觉得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艺术。经济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这个社会。他能让我们更精明的参与经济,更好的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正如曼昆教授所说,无论我们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在干什么事情,我们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19国贸专升本1班  马嘉晨  19230121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5-21 12:38 , Processed in 0.11898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