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国贸(专升本)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9-12-21 18:5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ileen 于 2019-12-21 19:03 编辑

一、选取情节——《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我太走运了,”波可哈德回应道,“一位来自荷兰的中间人告诉我,他代表的一位新加坡收藏家指示他出的价格是75万美元。这位中间人相当自信地说这价格够高的了。而我要价80万美元。不会再多了。这样一来,交易几乎失败了。在这种高价面前,人们都讨厌因为区区几千元而导致交易的失败。但那对于我却意味着拿不到一点儿佣金了。”波可哈德笑了笑,看着斯皮尔曼。“这样一张小小的纸片竟然能卖那么多钱。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你对此一定很不解。还是我错了,教授?”
二、经济学原理
      该情节主要讲了斯皮尔曼去购买邮票,店家与他谈论竞购一美分邮票的成功案例。这个案例中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有: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作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就像该情节中,店家购买邮票时在要价80万美元不拿佣金和要价低一点拿一些佣金中权衡取舍,最终决定要价80万美元,不拿佣金。
      原理二: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该情节中,店家决定要价80万美元,不拿佣金,而那些佣金就成了购买邮票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情节中那位来自荷兰的中间人在购买邮票上,思考是否再多花一些钱来购买邮票,那么也许他就能成功买到邮票了。
      原理四: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情节中店家愿意为这张邮票所付出的价格为80万美元,实际支付也是80万美元,因此他的消费者剩余为0。
三、实际案例
       就拿平时去商场买衣服为例,你看中了两件卫衣,一件黄色的,一件绿色的,都特别好看,它们的售价均为120元,然而你只打算购买其中一件,这时你就要在这两件卫衣中权衡取舍。权衡完后,你选择了购买黄色的卫衣,那么那件绿色的卫衣就成了你的机会成本。选择完后,你觉得120元一件卫衣太贵了,你愿意为它最多花100元钱,就跟店家讨价还价,最终店家愿意你用80元钱购买这件衣服,那么你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20元。再假如,突然来了另一个人,也对这件衣服特别感兴趣,店家又刚好只有一件了,而他愿意用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这件卫衣,这时你就要考虑是否愿意多花一些钱来购买它,这就是边际量。
四、感想与总结
      《致命的均衡》这本小说在情节曲折生动的凶杀奇案中将一些枯燥泛味的经济学原理结合日常生活穿插在里面,对于我一个学经济学的人来说,这本小说不仅能有阅读侦探小说乐趣,还能学习到经济学知识,并产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像权衡取舍、机会成本、边际量以及消费者剩余等这些知识在课堂上也会讲到,但是像故事那样的讲述并且串联起来,能让人更深刻的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经济学小知识,是一本非常好的课外读物。

19国贸专升本1班   钟秋萍   1923012116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9-12-22 13:22:13 | 只看该作者
一、小说情节--选自第三章
    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
    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
弄懂了这个现象之后,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在家庭范围里,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不会决定资源在每个人身上的分配。因此,老斯皮尔曼乱发脾气不会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在楼下,在他的裁缝店里,同样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父亲视环境的不同调整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小斯皮尔曼也同样遵照了由此理论预测出的模式。今晚,为了招呼那个不速之客,亨利.斯皮尔曼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因此,他是不会开心的。

二、经济学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所有决策都面临着权衡取舍。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文中为了亨利.斯皮尔曼选择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招呼那个不速之客。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斯皮尔曼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3)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作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者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一旦市场供求平衡被打破,对待客户们的态度会截然不同。
(4)竞争市场
    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它有两个特征: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文中父亲在店里待人和善,但是在家中对待家人却冷暴力,因为在家中没有人和他竞争,但是在市场上有人会竞争他的客户。
三、例子
(1)我们在专科时就面临着就业还是专升本的抉择,要么就此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要么专升本,继续攻读本科,研究生博士。
(2)那些游戏职业选手们选择退学而从事直播或者成为职业选手,就能每年赚上几百万甚至更多。他们很清楚,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
(3)小的时候,每次期末考前,父母总会说这次考到多少就会有奖励,而我们就会以此为目标,更加努力复习。
(4)就商务中心一楼的饰品店来说,就那么几家,价格几乎完全相同,吸引我们学生的就靠他们的礼貌和良好的服务。
四、感悟
    《致命的均衡》是将经济学原理和破案二者结合的一本小说,这本书运用了很多经济学原理,例如消费者剩余、供求定理,最后用效用最大化破了案。通过这本书,我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了解经济学如何适用于日常生活,如何用经济学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文中有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有哪个人不在计算呢?所有人都在计算。有的没那么精确,而有的精确些;但是所有的人都在计算。”对于当下作为学生的我们,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时间合理安排,做到效用最大化。


19国贸专升本一班    19230121135    潘周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9-12-22 20:1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EVIL 于 2019-12-28 21:51 编辑

一、选取章节
亨利·斯皮尔曼陪他的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去百货商场购买圣诞礼物,在帕特丽夏选购完后,亨利又让她带着自己去购买削皮刀。削皮刀将作为亨利送给太太的一个礼物,因为他早上看到他太太在切橘子时很费力,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而亨利认为一把新的削皮刀可以节省时间,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他和他的太太拥有更多浪漫的时间。亨利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并表示要直接买下来。而他的女儿则认为如果再逛一逛,可能可以找到更好、价格更低的刀,但是亨利·斯皮尔曼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花费时间在找削皮刀上是不值得的,花费的时间价值大于可能找到的价格更低的削皮刀与已购买的刀的差价(寻找价格更低的刀的时间价值>>已挑好的刀与便宜刀的价格差)。这时,帕特丽夏·斯皮尔提出了一个问题,她问亨利:你说你要用星期一一整天来选购一部新车,既然你说过时间有价值,那你用一整天来选购一把削皮刀和选购一部新车,用的时间不是一样吗?亨利表示其女儿说的没错,但是花时间买到一部便宜的车比花时间买一把便宜的削皮刀,明显是买便宜的车节省更多的钱,所以花费一天的时间是值得的。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二、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1、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所以消费者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
2、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三、相应的例子解释原理
1、效用最大化:对于这个理论,我想在我毫不犹豫地买下30块的唇膏和再三考虑从哪里买980块的精华这两个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买30块的唇膏的时候,我想我再考虑从哪家店买都没什么区别,买过么多次唇膏,这一款差价大概就在5块以内,没必要在浪费时间去买最便宜的。而当我在买980块的精华的时候,有时候该品牌的天猫旗舰店会有优惠券和赠品,而实体店我可以用会员打折、积分、拿赠品,所以这个时候我就要花时间去考虑,我到底要在哪里购买这一款精华。特别是在一些购物节,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上旗舰店,活动力度都很大,所以我要花时间去计算,怎样才可以以最优惠的方式拿下这一精华。用我认为最优惠的方式买下精华比寻找更便宜的同款唇膏带给我的效用更大,毕竟购买精华省下的钱比唇膏多多了。
2、机会成本:今年的淘宝“双十一”活动,我为了可以拿到购物红包,参加了天猫推出的活动。每天都要花费时间做任务,然后还要拉好友盖楼(活动之一),为了盖更高的楼赢得挑战,要花时间和网友聊天,了解其楼层高度。每天都会和好友聊天了解最新情况,花费了很多时间,然后最后拿到的红包其实也不多,我的时间价值远远大于红包金额,然而这些时间本来可以拿来运动、看书,但我却花费在了做任务拿红包上面,而得到和付出还并没有成正比。


四、感想及结论
  这本小说可以说是来到这个学校后我看完的第一本书。说来惭愧,的确是一直沉迷于手机零散的信息中,一直没有去看几本完整的书。老师一开始布置这个作业后,我就打开了手机去看小说,但我就看了推送的第一篇的一半就结束了,觉得有些枯燥。后来老师布置了这个作业,我仍然没有去看,直到有一天老师上课问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充当货币,全班都没有人答上来,老师又提到他推荐我们的小说里提到的、可作为货币的某一物品,我们仍然没有给予回答,这一刻我感到十分羞愧,虽然我现在已经知道了书中提到的是用羽毛充当货币。这本小说,我想说读着读着,还是很有趣的,一点也不枯燥。在我看完推送的六篇大章后,我对此越发有兴趣了,十分想知道幕后黑手,而且这本小说几乎每一章都包含了许多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每个知识点或多或少都伴随着几个例子,这让我更好的理解原理。
  我选取章节中的知识点,效用最大化这一点也是本文破案的重要线索。但其实一开始读到关于用羽毛换取山药和独木舟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后来在读了几遍完结章后才意识到其中的隐藏着的违背经济学原理的物物交换。读完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中处处有知识,看似平淡的生活,细细回味,实则充满着惊喜。


                                                        19国贸专升本1班   傅冰儿   1923012111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9-12-22 22:4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康康恩 于 2019-12-22 22:52 编辑

一、内容概述(选自第六章)
      临近圣诞,斯皮尔曼教授和他的女儿来到了菲琳百货大厦,想借着这波购物热潮也买些心仪的东西。然而独自一人闲逛的斯皮尔曼教授却发现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还有那里的商品标价有点与众不同。这里的商品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这让他想起了在荷兰参加一个拍卖会的经历,与正常拍卖程序相反,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表盘上面的数字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人们都知道时间越往后,价格就越低越诱人,但是荷兰市民也知道如果等得太久,那么郁金香鳞茎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不会是他的了。当他决定离开这个商品廉价部时,又遇见了卡尔文·韦伯,由他口袋里的一支圆珠笔的价格联系到了消费者剩余心理,又和菲琳百货大厦出售廉价商品联系到了一起。虽然卡尔文·韦伯只花了50分就买到了这只圆珠笔,但在圆珠笔刚发明出来时居然卖到了18美元一支。但现在由于生产圆珠笔的厂商越来越多,没有人再愿意花18美元买它,为了书写方便,只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

二、经济学原理
    1.消费者剩余:指的是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其实衡量的是买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自己感觉到的利益。消费者正是因为这个原理,所以才会选择等待等待再等待,因为每一周的价格都会比上一周低,使得消费者剩余越来越多,感到自己越晚买就赚得就越多。
     2.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做出决策就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无论是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还是荷兰市民都知道,虽然等的越久价格越令人满意,但这同时也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虽然卡尔文·韦伯花了50美分买了一支圆珠笔,但他也不介意比花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来代替钢笔,因为圆珠笔写起来更方便。对于行为前做出的既定目标,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


三、现实例子
     1.逛街时看中一条好看的围巾,对方开价100,但我最多只愿意花80元买下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7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那么这10元就是消费者剩余。
     2.如果想买一辆新车那么就要减少在其他方面的开支,比如放弃在假期出国旅游,放弃去看一场想看很久的演唱会。但如果不买就享受不到新车带来的方便与舒适。
     3.小组研发一个新产品已经在上面投入了5000元,但由于竞争性产品的进入新产品预期销售减少为3000元,如果继续完成研发还需要1000元。人们会选择继续研发,因为边际收益3000元大于边际成本1000元,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


四、感想
      虽然《致命的均衡》是一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侦探小说,但内容却又蕴含着许多经济学知识。如果没有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我想读起这本书肯定还是有些费力。经济学之所以有它的魅力,正是因为他以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分析生活中一些看似很普通的现象。以及一些新术语,乍一看这些新术语似乎有一些神秘,但只要我们慢慢地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它们的价值在于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关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新的、有用的思考方式。《致命的均衡》的这本小说正是通过一个个故事情节,让我们更通俗易懂地读懂书本上老师教给我们的经济学知识。

19国贸专升本1班 19230121163 周凯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9-12-23 19:10:17 | 只看该作者
一、选取段落——《致命的均衡》第十一章
1.‘实用性’,当然是指这些理论能够很好地预测结果,或者是对实践有一守的暗示作用。诚然,经济学家有时候仅凭空想来发展理论,这样的理论不可避免地会脱离实际。丹尼斯•戈森假定人是高度有理性的,做事情时会尽可能地发挥出其效能。这并不表示他在阐述一种他认为是和实际相吻合的人性观点。只是,为了证明他的研究课题是切实可行的,他必须这样做。效用最大化是我们所总结出的最强有力的归纳和概括之一。它的实用性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证明了。
2.“一种产品,如果在一个不允许做产品广告的国家出售,而同样的产品则在允许做产品广告的一个相邻的国家出售,仅此不同,那么,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你,在后一个国家出售的价格会更低。广告是一种商业成本。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但是广告也让我们知道了其他的产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它告诉我们更多的信息,告诉我们现在市场上有什么东西出售,我们可以买到什么产品。”斯皮尔曼用食指指向天花板。他的学生们都清楚这个姿势——这表示他要做总结了。“广告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其造成的结果是产品的价格降低了,而不是增加了。”
3.“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二、经济学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节选二提到产品多了,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买什么东西,也可以选择买哪个品牌的产品。
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为了得到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人们要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人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取舍,比如在学生的时候,是去学习抛弃自己玩乐的时间还是去玩乐而抛弃自己学习的时间,出来工作之后,考虑自己生活开支分配的问题等等。
2.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节选一提到“人是高度有理性的,做事情时会尽可能地发挥出效能”。
在可用的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
3.边际效益递减
节选三提到“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该规律另一种等价的说法是:超过某一水平之后边际投入的边际产出下降。

三、现实案例
1.就我个人为例,我比较喜欢喝奶茶,几乎一天一杯,但是学校附近奶茶店很多,比如有古茗、一点点、新时沏等品牌,每次我都要纠结好久该去哪家店,而当我终于决定好之后,奶茶店里的奶茶种类又有很多,这是我又会纠结该喝哪种。
2.11月份的时候,温州还并不冷,穿短袖又很冷,所以我决定去买件卫衣,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我先是去各男装实体店,挑选我自己喜欢的卫衣,询问价格,然后去淘宝、京东上搜索相似商品,看下面的评价,对比衣服的款式、质量、价格等因素,然后再看看店铺有没有优惠券满减这些,通过计算、对比,选择适合的品牌和价位。
3.我之前有过一次,连续喝两杯奶茶,我室友去小吃街,在群里问我们需要带什么,我让他给我带杯奶茶,他一直没回我,我就以为他没看见,我就在吃饭的时候顺便买了一杯,结果我室友回来的时候给我又带了一杯,两杯都是大杯,我自己买的第一杯我喝着觉得很好喝很满足,但在吃完饭喝了一杯奶茶之后,我已经很撑了,再喝室友的那杯,觉得就是煎熬,完全喝不下去了。

四、个人感悟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传授了书本上的详细知识,也举了一些例子让我们加以理解,而《致命的均衡》一书通过细致的描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把我们每个人都代去到小说中,随着内容的延续发展,仿佛我们就是一个侦探一样进行推理,通过这一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深入的理解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与内容,也通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多多的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并积极的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践出真知,在做决策之前,要学会理性思考,如何使效用最大化。期望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和这本书的阅读,之后也多读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人生更加有意义。

五、19国贸专升本1班   蒋永飞    19230121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9-12-23 21:45:40 | 只看该作者
1、我选取的情节来自于第3章。书中讲到一个叫做丹尼尔戈森的年轻人有急事要找亨利斯皮尔曼,且这个年轻人不愿意去亨利的办公室见他,而是在他家里等他。但是亨利斯皮尔曼却还在工作,他考虑到如果回去见他了,他的工作就要停下来了,且他也不确定是否应该见那个年轻人。但是亨利的妻子对亨利说:“你要是回来我会感激你的。你要不回来他是不会走的,而我想在帕蒂回来前去鼠尾草店买点东西。”就这样,亨利斯皮尔曼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式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很小。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已经承受不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弥补回这4个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客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尔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2、我所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基本内容: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3、现实世界中的例子:就我而言举个例子吧,我是专升本考上的温州大学,本来我如果不考专升本的话,我应该在去年就已经到社会上工作了。在这里我继续上大学的成本就不只是学费和生活费等支出而已,而应该把我如果不上大学去工作能赚到的工资等其他收入也算进去,这就是机会成本。在没接触这个经济学的机会成本之前,我可能也只会单纯地认为我上大学的成本就只是我这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而已,但是在了解了机会成本之后,我就知道了我之前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4、感想:对于这本书而言,我真的觉得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内容,其实我这人不怎么喜欢看电子书,我会很没有耐心看完,但既然是老师要求的,我必然会认真看完哪怕自己没有啥耐心。老师你也在课上说过,这本书体现了很多经济学的东西,非常有用,所以我也牢记在心,要认真的把这本书从头到脚看完。对于机会成本这个概念而言,可能我们大家都不难理解,但是实际生活中就很难运用到或者是想到机会成本。比如我们要开个店,恰恰这个店是我们自己买的不需要付租金,但是我们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往往不会把这个店面的租金算进去,这就会导致计算成本时出现误差,影响实际收益的大小。但是一旦学了经济学且把机会成本牢牢掌握的人,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无论怎么样,在以后的人生中,一定要善于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学到了知识不会用相当于没学,善于运用各种知识才能方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5、19国贸专升本1班    斯铮强   1923012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9-12-23 21:4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x_xB958m9X 于 2019-12-24 12:17 编辑

一、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这个年轻的经济学家宣称他正在测试的这一理论或是解释是很有价值的。这个理论是有关制止犯罪的。在一个很难监控采购员的工作技能和诚信度的市场中,理智的雇主会付给理智的职员,比如采购现成商品的职员,更高的工资。因为有时候,衣料的生产商可能会贿赂采购员。在贿赂的诱惑下,采购员可能会采购那些本不大合他们意的衣料。而雇主给出的高工资能确保采购员抵制贿赂的诱惑,使他们从雇主的利益出发,采购那些合意的货物。在那些贿赂较少的市场,采购员的罪行容易被雇主发现。
  因此,雇主不必用高工资来确保职员对他们诚实。在戈森的理论中,他认为诚实的雇员并不是由于他们的诚实而获得了更高的工资,而是雇主给他们高工资是为了让他们更加诚实。在奥利弗·吴看来,这个理论很可笑。二、经济学原理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致命的均衡里的经济学家的理论描述的是如果雇主给了雇员一个较低的工资(惩罚),那么雇员会从别的途径(接受生产商的贿赂)来提高自己的收入,但是如果雇主给了雇员一个较高的工资(奖励),那么雇员的收入提高了,就不会接受贿赂。

二、经济学原理
原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者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业。
三、生活中的例子
1、就像一些服务平台向商户收取手续费一样。就拿饿了么来说,外卖商家需要向平台支付手续费,如果饿了么官方提高手续费,那么外卖商家就会减少每次订单的食物量,反之,如果饿了么降低手续费,那么商户就有更多的利润拿来回馈顾客,例如每个订单都赠送饮品,提高回头率。
2、当苹果的价格上涨,人们决定少吃苹果,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的工人摘苹果。
3、汽油价格上升时,人们更多的选择电动车或者少开汽车选择公交车或者地铁出行。
四、感想
看完
《致命的均衡》第三章后,我对经济学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些,我明白了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只是第一步,将原理结合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才能更好的理解经济学。激励不仅是正向的激励,还包括负向的激励。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或提高效益,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适当的正向激励。
在工作中,可以采用加薪等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励员工认真对待工作,点燃员工的激情,使他们做出积极的反应,增加公司的效益。


19国贸专升本1班 19230121139 王琼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9-12-24 12:03:27 | 只看该作者
、选取段落——《致命的均衡》第6章
在《致命的均衡》第6章中第有一段提到了斯皮尔曼在菲林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研究人的日常经济生活,在那个商城里商品的标价有点与众不同。它是一个体系,也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人类的创造性、对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的追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个价格体系就是地下商城的商品均是以打折出售的。但是其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商品的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城的所有商品起先都标有售价,但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城仅仅停留4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时如果商品还未出售,根据商场政策这些商品将会被捐献至慈善机构。而且在地下商城售卖的商品并非是次品,这些商品原先都是摆在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因此商品本身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大多都希望商品价格降到最低的时候进行购买。这涉及到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经济原理。当商品价格降低时,人们的购买意愿则越强。商品的低价格对人们消费商品产生了激励作用。不过对于这种价格体系,消费者却发现虽然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你无法预知是否有其他消费者与你竞争购买,并在价格降低之前把它买走。这体现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经济原理与机会成本经济原理。当消费者想要以最低但价格去购买一件商品,往往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在价格还没降到最低价格之前,商品已经被其他消费者所购买,消费者为了得到最低价格的购入,而放弃了自己可能失去购买这个商品的机会,也放弃了自己能更早拥有商品的时间。而如果消费者为了避免有其他消费者的竞争,并且想更早拥有商品,则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来购买商品,也体现里消费者在价格与商品使用权之间做权衡取舍,也就是一种消费者决策。而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观,也体现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消费者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以及消费者个人偏好,来决定是否应该尽早购入或等待价格降至最低在购买。
、生活实例
正如我们学生都在纠结毕业后是继续读研还是选择工作,这个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的确,这主要都是根据个人。读研究生需要花费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专研学业,而所放弃的是更早步入社会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报酬。有些人则觉得两年的学业所换取更高的文凭比不上这两年所经历的社会经验与经济基础,于是这部人可能大概率就会选择去工作,而那些选择读研的人则认为学历提升是自我追求,并且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更大的优势,放弃这两年的短暂的社会经验与金钱是值得的。这也体现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考验与工作问题上的权衡取舍,机会成本以及理性人考虑边际量。都是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而有些学院的读研补贴政策待遇很好,则也会激励某些学生想要去读研而放弃去工作,这也体现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个人感想

我觉得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哲理,引人深思。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就是根据自身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作出选择。而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成本。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就是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则表明激励会引起一个人作出某种行为。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从而也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往往也起着中心作用。在我看来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这些经济学原理,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抉择的时候,如高考报考院校那样,选择了这个就要放弃另外一个。这也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往往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思考问题,要考虑在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所去放弃的那些东西是否值得,又或者在两个都喜爱的事物上做抉择,选择自己更加偏好那个事物。我们时常要想到,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放弃做另一件事情的时间成本。因此在我看来考虑时间成本是相当重要的,毕竟人的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用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更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希望在未来当自己在作出某些决策的时候多考虑到机会成本的问题,思考决策之后带来的后果,相信只要多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问题,定能考虑到事物的全方面,考虑的更加周全,从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班级:19国贸(专升本)1班 学号:19230121144 姓名:吴高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9-12-26 21:46:14 | 只看该作者
一、选取的段落——《致命的均衡》第二章
   她自己在心理学中的研究领域是很早以前从功利主义的根源分叉出来的。现在,没有哪个现代心理学家会相信人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功用。丹泽认为,功用就是对幸福、快乐、满足或一些类似感情的旧统称。这个术语是没有内容的。不论你做什么,你可能都是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用。
  你是亲吻你的丈夫还是欺骗他呢? 你是宠爱你的小狗还是斥责它呢? 你是买一辆新的劳斯莱斯还是开旧的雪佛兰呢? 这都没关系! 你所选择的是最能使你开心的。我们为什么说它最能使你开心呢? 因为那是你的选择呀。你为什么要选择它呢? 因为它能让你开心嘛。对于一个像丹泽这样的心理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循环推理。它仅仅是一个不断重复的理论。经济学家仅仅指出了人们所做的是他们要做的

二、经济学原理
1、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在第二章中指出:不论你做什么,你可能都是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用,然而在丹泽眼里,功用是对幸福、快乐、满足或者是类似感情的统称,所以也是一种激励,所谓的激励便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也是这种正激励影响这人们的行为,所以人们都会对这样的激励做出反应
2、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所谓的理性人是系统而有目的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第二章所诉:功用就是对幸福、快乐、满足或一些类似感情的旧统称。这个术语是没有内容的。不论你做什么,你可能都是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用。所以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所以在这段文字当中,边际收益是在丹泽眼中的功用大于所谓的边际成本,人们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最大的功用。
3、人们面前权衡取舍:正如第二章所诉:你是亲吻你的丈夫还是欺骗他呢? 你是宠爱你的小狗还是斥责它呢? 你是买一辆新的劳斯莱斯还是开旧的雪佛兰呢? 这都没关系! 你所选择的是最能使你开心的。意味着人们面临者权衡取舍,当我们在做出决策时就是在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面临着权衡取舍
4、效率:最后所述的:你所选择的是最能使你开心的,这里的开心,便是所谓的效率,效率是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获得的最大的利益
三、生活中的例子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当我们去买冰淇淋的时候,发现冰淇淋的价格上升了,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个激励下,会选择去买冰淇淋的替代品,对冰淇淋的物价上升做出一个反应,改变了我们的行为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当我们吃早餐的时候,理性人会只买能够让自己吃饱的馒头数量,因为他们考虑了其中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即再多吃一个馒头,会不会让自己因为这多吃的一个馒头而反胃,或者再多吃一个馒头会不会使得自己感到满足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会在懒惰与勤奋之间面临着权衡取舍,会考虑到整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然而生命是非常有限的,过去的那一段颓废的时光已经成为可怕的沉没成本(即发生在过去且不可挽回的成本,例如:时间)而不可挽回,如果余生还将继续懒惰下去,那么整个生命也将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沉没成本,变为尘埃,故而其边际成本远远大于边际收益,其边际收益是微乎其微的。然而在权衡勤奋时,会考虑到这是绽放黑暗生命的一道光芒。所以人们往往会选择勤奋而努力工作
四、个人的感想
   对于这本书而言,我真的觉得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内容,其一定要善于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学到了知识不会用相当于没学,善于运用各种知识才能方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感谢老师辛勤的付出,爱你么么哒

19国贸专升本1班 吴贤雷 19230121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9-12-26 22:02:11 | 只看该作者
一、选取的段落————《致命的均衡》第七章节
      “恭喜你呀,得到了那张英属圭亚那1 美分邮票。有天下午我开车过来,刚好看见它在展示柜台里。”亨利·斯皮尔曼对波可哈德说道。
      ”我太走运了,”波可哈德回应道,“一位来自荷兰的中间人告诉我,他代表的一位新加坡收藏家指示他出的价格是75万美元。这位中间人相当自信地说这价格够高的了。而我要价80万美元。不会再多了。这样一来,交易几乎失败了。在这种高价面前,人们都讨厌因为区区几千元而导致交易的失败。但那对于我却意味着拿不到一点儿佣金了。”波可哈德笑了笑,看着斯皮尔曼。“这样一张小小的纸片竟然能卖那么多钱。“
       
      如果是以前我读到以上内容时,我会被震惊到了,为何一张一美分的英属圭亚那1 美分邮票可以卖到75万美元。明明面值是1美分,现实价格却到了75万美元。而在学习了一学期的经济学原理这门课后,我知道了其中的原理。一、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二、供与求的关系。三、支付意愿。四、沉没成本。
      首先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的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在我看来,第一,为何波可哈德愿意花费80美元去购买面值1美分的英属圭亚那邮票。从小说中可以了解到他也是一个收集邮票的爱好者,其次他也是个邮票商人。作为一个邮票收集爱好者,拥有过这一张面值1美分的英属圭亚那邮票,对于他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事。这对他来说事件值得骄傲的事,从他购买到这张邮票后就将它放在他的展示柜台中可以知晓,也是他愿意花费80万美元购买此邮票的一个原因之一。从文中可以知道,花费80万美元购买此邮票他并不能赚取中间的差价,反而有可能会为之花费额外的精力、财力、和时间。那为何还会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呢?显而易见。能够购买到这张邮票,可以让他在邮票商人脱颖而出,毕竟稀缺物资总是抢手的。从别的商人手中购得这张邮票无异于虎口夺食。能够得到这张邮票这件事可以增加他作为商人的名声,为他吸引更多的顾客,获取更多的利润。这是原因之二。以上就是两个主要的激励因素。
     第二、供与求的关系。从价值上来说,我们很容易通过他的面值知道英属圭亚那价值1美分。那么。如何可以卖到80万美元的天价呢,明明当时只要花一美分就可以得到的东西。稀缺性,毋庸置疑。英属圭亚那邮票在它发行是数量是相对而言比较充裕的,没了还可以继续制造。但是经过了时间的磨练,仍旧被完美保存的下来的英属圭亚那邮票是少之又少,更被说一部分是被邮票收藏家收藏了。这就导致了市面上流通的英属圭亚那邮票是属于凤毛麟角那一层次的。在这种情况下,供极限小于求,是导致该邮票可以卖到天价的原因之一。
     第三、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同,消费欲望不同,喜爱和偏好也各不相同。正如上述小说中提到的的:“他代表的一位新加坡收藏家指示他出的价格是75万美元。这位中间人相当自信地说这价格够高的了。而我要价80万美元。”那位新加坡收藏家报价为75万美元,他自信的认为这个价位已将到顶了,这是他把自己作为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支付意愿是75万美元。但是波可哈德却花费了80万美元购买了这张邮票。这是他充分使用了自己的支付意愿。
      第四、沉没成本。“在这种高价面前,人们都讨厌因为区区几千元而导致交易的失败。”这是典型的沉没成本的例子。在商务谈判中,已经付出大把时间大把精力,并且已经准备投入75万美元购买此邮票。最后,却因为舍不得最后的几千美元而谈判失败。
      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喝奶茶,却喜欢喝最便宜的奶茶,因为边际效益递减,喝稍微贵的奶茶并不能增加我所需要的快感,所以我一直坚持着和最便宜的一种奶茶。
     综上所述,在人生中,处处存在着经济学原理,不论是排队,吃饭还是上厕所。我们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应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19国贸专升本1班 卢跃凡 19230121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4-23 14:18 , Processed in 0.28567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