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19金融二班个人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11-28 21:02
标题: 19金融二班个人作业
作业直接在此贴回贴提交。每人占一楼,不要重复发贴和回复。
个人作业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2、谈谈你对这个情节的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原理。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5、注明个人班级学号姓名。
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这四个方面,但应该尽量从这四个方面来写。




作者: Hunter    时间: 2019-12-15 19:55
概况:亨利·斯皮尔曼成为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后,他不再愿意被打扰,因为这让他损失了很多收入,而在之前是截然相反的。收入的增加,使他承受打扰与分心的范围越来越小。
出处:来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理解:亨利·斯皮尔曼的心理活动受到了收入的影响。在之前,由于收入较少,所以他不会吝啬自己的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不会觉得这样让自己的收入减少。而成为明星人物后,各种访谈、出境等大型活动让他拥有了很多额外收入,而自己的固定收入也在不断增加,这让他觉得去干一些与这些无关的事是在浪费时间,是在减少收入,甚至觉得和亲人在一起也是不必要的。完全被收入所支配着,被金钱所控制。
经济原理:人的心理活动受收入的影响。
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像亨利·斯皮尔曼这样的人很多。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不惜牺牲一切,不在乎自己和家人的关系,不看重亲情,友情等,将利益是为最重要的。利益至上。我的一个叔叔就是如此。他为了自己的收入,常年不回家,也不干其他的事,不讲感情,只看重金钱,最后和父母闹得很僵。
感想:在我看来,每个人必定会受到收入的影响。高收入确实是每个人都想要的,都渴望得到的,但为此而不顾亲情,友情,不惜牺牲很多代价,这是没必要的。在我看来,金钱等都是外来物,你带不走它,它也无法陪你一生,与其为了金钱放弃一切,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家人和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让自己活出自己。

                                                                                                   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30 王晨桦

作者: Assezdecoeur    时间: 2019-12-15 21:55
    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来源于《致命的均衡》这本小说的第一章节。在这一章节的一些段落之中,他就主要向我们描述了戈森正在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方向——经济信息学。他就向我们描述了信息理论学说最初是研究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了让交易顺利进行如何去搜寻和获取那些必要的信息。以及许多经济学家从曾经的零成本信息到现在意识到信息是很有用的商品来表明戈森的经济信息学对他们的启发。同时将戈森所研究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这一具体事例搬出加以佐证了戈森的经济信息学的观点。在这一段故事情节中,反应出的经济原理有四,具体如下。一、在一些事情面前人们会面临权衡取舍,只要信息的价值远远超过获取它们的成本,人们就会大量收集信息。反之,人们则不会去收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如戈森所做的研究般一样,你如果要去获得某个领域的有价值的信息,他所需要的成本就会是你所付出的必要时间和劳动力。三、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在戈森的研究当中,只要信息产生的价值足够大,人们就会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四、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戈森的经济信息学研究当中,当市场需要信息,信息在市场中能产生出它的价值的时候,市场便会将信息自发的组织成一种经济活动来交换。这些原理其实就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体现。在现实生活当中,面对一个事情的好坏,你必须会经过权衡利弊后选出对自己好处更多的那个选项,这便是原理一。你想得到好成绩就一定要付出你玩的时间去努力学习,这些耗费掉的东西就是你所花的成本,这便是原理二。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你面对某种激励就肯定会做出反应。就好比你父母对你说这次考试你考到了多少分,就奖励你什么东西。面对来自你父母这方面的激励,你肯定会更加能力去学习,这便是原理三的体现。在实际的社会当中,如果社会需要某种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所处在的市场需要某物时,相关的经济活动就会被组织出来。就好比,现在社会小孩子想去好的学校要考试吧,升学就十分困难,相关市场对此的需求就很大,于是相关课程的补习班就相继冒了出来,这便是原理四的很好体现。其实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发现经济学这门课及相关经济学原理并不是像那些空洞洞的、玄之又玄的东西。他更像是对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经济现象的小小总结。它源于生活,又贴近我们的生活,很好的反应出了生活中的种种经济现象。
  
                                                                                    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12 贾康彪

作者: wx_HtbOEEk8    时间: 2019-12-16 13:08
1.片段选自第五章:
戈森收集了这类职员工资的数据,并从中发现如果采购员所在企业是快速发展,并生产流行性和季节性产品的,那么比起那些受过培训和教育的、在更稳定的企业中工作的采购员,他们收入反而更多些。举例来说,一个购买时尚服装的采购员比一个购买机械工具的采购员能获得更高的工资。
  这个年轻的经济学家宣称他正在测试的这一理论或是解释是很有价值的。这个理论是有关制止犯罪的。在一个很难监控采购员的工作技能和诚信度的市场中,理智的雇主会付给理智的职员,比如采购现成商品的职员,更高的工资。因为有时候,衣料的生产商可能会贿赂采购员。在贿赂的诱惑下,采购员可能会采购那些本不大合他们意的衣料。而雇主给出的高工资能确保采购员抵制贿赂的诱惑,使他们从雇主的利益出发,采购那些合意的货物。在那些贿赂较少的市场,采购员的罪行容易被雇主发现。
因此,雇主不必用高工资来确保职员对他们诚实。在戈森的理论中,他认为诚实的雇员并不是由于他们的诚实而获得了更高的工资,而是雇主给他们高工资是为了让他们更加诚实。

2.对情节的理解
1)流行性和季节性产品需求量更大、消费群体更广,因而进行的采购频率与采购量都会多于稳定企业中的采购员。采购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劳动量也有所加大,所以获得工资也能得到相应增加。
2)假若市场允星和管理方的策略不受任和其他因素干扰,那么劳资双方都会各自履行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从而实现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资方获得高利润,雇员获得高工资、福利和工作保障,形成“双赢”格局。

3.现实例子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其雇员发明制度主要由判例形成.“shop right”就是在判例法的不断演进中依据默示许可原则、禁止反悔原则和公平原则而发展出来的.在“shop right”的机制下,公司与雇员签订的协议更具有平衡性.因此美国雇员的发明奖酬在此权力下也能得到充分实施,既维护了雇主的利益又保护了雇员的合法权益,可谓是双赢,同时也推动了美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4.结论总结
通过对于经济学原理的把握与利用,在现实中无论是作为劳方还是资方都能在经济活动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因而要及时把握经济形式、熟练运用经济原理,是实现利益的重中之重。

5.个人信息
姓名:诸葛温瑞
学号:19210180249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i5133j5S    时间: 2019-12-16 14:24

1片段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十七章
概述:斯皮尔曼运用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原理成功推理出克莱格编造了他的数据,从而怀疑他是个骗子。

 原文片段: “那么,让我把这种联系说清楚点吧。”斯皮尔曼面对着挑战,要从普通的经济观点中提取出意想不到的暗示,他很擅长于做这类事情。“如果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是效用最大化者,那么他或是她会不停寻找更低的价格,直到寻找到的另一个更低的价格所节省下来的钱与这次寻找花费的成本等同时。到了那个时候,美拉尼西亚人,或者是其他人,都不会再去寻找另一个卖方了,而会从已经报出最低价的这个卖方那里买下这件商品。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去另一个村子寻找另外一个卖方节省下来的价格差异超过了寻找花费的成本,这个岛民在这趟搜寻中是有收获的。而另一方面,如果可能的收获少于额外寻找的成本,那么美拉尼西亚人不再寻找反而会有所收获的。“
  “现在我明白你说的了。”维勒莉·丹泽说。其他人也点了点头,斯皮尔曼又继续说了。
“我们同样可以预测,当美拉尼西亚人要买像独木舟这样的大件商品时,为了寻找更低的价格,他所花费的时间肯定要比买一件像一篮子山药这样不经常用的、便宜的商品所用的时间多。在买独木舟时,节省l %可能就是10条红色羽毛腰带;而山药呢,节省1 %只有1 /10根红色腰带。所以,我们可以预测,一般的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在购买独木舟时,会比购买山药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更低的价格。由于独木舟比起山药来,要花去典型的美拉尼西亚人更多的收入,如果卖独木舟的人想以比他的竞争者相对高很多的价格卖给顾客,那么大多数顾客会继续去其他地方寻找一个更划算的交易。可卖山药的人却不一样。顾客更愿意不再去寻找更低的价格,因为从寻找另外的山药商人中节省下来的钱相对来说少多了。“
 
2对情节的自我理解
价格不可能是任意的,它除了受自身的价值等因素影响外,还由经济力量决定。
比如原文中斯皮尔曼推测一般的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在购买独木舟时,会比购买山药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更低的价格。由于独木舟比起山药来,要花去典型的美拉尼西亚人更多的收入,如果卖独木舟的人想以比他的竞争者相对高很多的价格卖给顾客,那么大多数顾客会继续去其他地方寻找一个更划算的交易。因而在这个岛上,山药的价格变化范围应该比独木舟大才对,而克莱格的数据却是相反的,所以他从中怀疑克莱格是个骗子。

涉及的经济学原理:效用最大化

3现实中的例子
比如如果一家人要置办新家具,他们大概率会走遍城市的各个家具市场去挑选他们各方面满意的家具,当然他们会花费除买家具之外额外的钱,包括车费,油费甚至餐费,但这从总体上看是值得的,因为节省下来的价格差异超过了寻找花费的成本,但如果只是去买水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会挑最近的商店购买,即使我们知道这家商店肯定不是全城最低价。

4自己的感想
作为金融工程的学生,斯皮尔曼这种擅于从普通的经济观点中提取出想法的思考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而且我们也要学会通过生活的小事去理解经济学,从而很好地去理解和探索这门学科。
5个人信息
姓名:左新
学号:19210180251
班级:2019级金融工程2班


作者: 之江书生    时间: 2019-12-16 19:27



1.片段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概述:索菲亚对于食物淡炼乳同样商品不同牌子不同价格的思考
   
     原文片段:索菲亚-乌斯提诺夫清楚地知道,很多商品尽管商标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液体的漂白剂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哈佛大学化学系的一个同事曾经请教过一个著名的淡炼乳生产商。生产商告诉她,以他们公司品牌出售的淡炼乳和食品杂货商出售的淡炼乳是一模一样的。但食品杂货商出售时,会在炼乳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而且,两者的价格相去甚远。

    2.情节理解:从这里可以看出同样的商品,因为商标不一样而价格不一样。为什么知名品牌可以卖的更贵?这是因为消费者觉得这个东西,这个牌子值得他去溢价购买。但是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出发也可以理解,就是略显复杂。同样的淡炼乳,同样的生产过程,为什么仅仅因为不同的品牌而价格相去甚远。这是因为这个品牌的树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类劳动。既然享受了品牌的红利,那么也正是因为品牌中的人类劳动才使商品在市场上相去甚远。品牌的树立其实可以看作产业资本的预付资本,这也就是资本运转,在这一过程中资本转换为了可增值的劳动力,而劳动力是可增值的,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剥削了劳动力的剩余价值,使人类劳动存在在商品中,再由品牌变现成为更多的资本。而原先的生产到销售的流程同样是对劳动力进行剩余价值剥削。所以在同一时间中,资本家利用了品牌获得了两份剩余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企业树立品牌了。
    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资本的固定资产是存在折旧率的,而品牌显然可以属于前期巨大固定投资。同样的淡炼乳,却卖出了高价,这在市场上会遭到非议,以及随着时间的流动,品牌渐渐失去了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是品牌的折旧。因此在这个销售过程中,品牌存在着一定的损耗。而企业每年都需要花费重金去打广告,做宣传,做促销,这些看似亏本的事情都是资本在品牌上的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来抵消品牌的折旧,商品可以利用品牌,最后发生增值。所以企业品牌也不是一逸永劳。
     原理:商品流通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力增值来获得更多资本,即预付资本和资本周转,利用投入抵消资产折旧
     3.现实例子:星巴克咖啡品质一般,却依靠知名度售卖高价咖啡;哈根达斯冰淇淋品质较差,却依靠在中国的高端品牌来标注高昂售价等等
    4. 对此现象的一些感想与预测:有些企业显然做了错误的决策,如果一个企业依靠品牌在市场上大赚特赚,不思进取,不求改变,他们的收益远超企业对于这个品牌的投资,甚至远多于劳动者剩余价值和投入,那么显然企业在以实际价值以上的价格卖东西,这就违反了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在市场上谋取了暴利,随着消费者对于这些商品质量的质疑,企业会失去它所有的信誉,在市场上清算
                                                                                                                                 
5.个人信息
姓名:韩前
学号:19210180205
班级:20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uAH2OCLT    时间: 2019-12-16 19:33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六段:“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此段选自第六章,他主要介绍的是现代社会中,社会上的人对时间和金钱的认识与把握,传统经济学家认为,时间就是金钱,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却发现了与之不同的结论。后续的研究者主要从损失和受益时的风险偏好和决策依据、沉没成本效应、心理账户和禀赋效应这四个方面对时间和金钱进行比较,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研讨和讨论。现实生活中一些高层人士他们宁愿花大价钱选择坐飞机也不愿坐火车,宁愿花费平常的人看起来很多的钱去节省时间,并且,如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快餐,这也是基于金钱、效率、时间这三者综合考虑。这自然是政治经济学里最基础的一个原理,但我认为在高的事物都是基于这个基础之上的。就像文中所说,我可能去其他地方买可能更便宜,但是一只铅笔不需要我花费这么多时间,它不值得,然而汽车却值得他花这么多时间,这就是时间与金钱的辩证关系。
个人信息: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11 计文尧

作者: Jason    时间: 2019-12-16 19:39
概况:此情节是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成员们对丹尼斯·戈森的文章进行评议时,经济系教授斯皮尔曼对维勒莉质疑戈森的观点进行反驳,他利用了她手中的可乐及有关边际效用的论证来进行解释。       “维勒莉,我能试着用你手中的软饮料来向你解释你对经济学循环性的错误看法吗? ”
  “很高兴能接受你的赐教。”
  “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这我并不反对。”她说。
  “你别急着应和我的观点。因为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当软饮料放在自动售货机里时,你弯下腰,只能得到你付了钱的那个易拉罐。现在让我来问问你这个问题。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这是因为你今天没有喝的软饮料可以明天再喝,甚至明年再喝。所以,当人们只是投入了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去拿走所有能拿走的易拉罐。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原理:这个情节涉及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例子:  建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前,我们必须清楚是在一定时间内及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的。一个小时内喝10瓶可乐和一个月内喝10瓶可乐,午餐吃的饭不变而吃的菜变多和午餐吃的饭变少而吃的菜变多,这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前者改变了时间的范围,一个小时喝第10瓶可乐会因为已解渴,边际效用与第一个比大大减小,而在一个月内喝第10瓶跟第1瓶可乐或许边际效用相同。对于后者改变其他商品的消费量,饭变少了,为了吃饱你增加吃菜量边际效用或许还不变。对于一个经济理论,我们注重前提条件也很关键。
       当然对于该经济内容主体还是在于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的递减。在前提条件下,你去吃包子,第二个永远没有第一个好吃,这就是生活上的经验。但还有特殊情况,当你买了今天的一份报纸,买第二份立刻就变得没什么边际效用可言,这如该情节所说是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
感想:总的来说,这条规律对于现实有很多启示。对消费者来说,某些东西的增加当达到效用最大化后可能就是负担,应控制对某一商品的消费量。对生厂商来说,应注意当消费者对某商品达到效用最大化,要对该商品进行创新改进或者去研发更好的商品。
个人信息:班级:19金工二班
                学号:19210180202
                姓名:陈开鑫

作者: 陈博    时间: 2019-12-16 22:30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  “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他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价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这两段都是在小说的第五章里面。  这个情节向我们简略易懂地解释了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而这个概念背后所含有的意义更具吸引力。举个例子吧:当一个人进入农贸市场的时候,他想买一斤西红柿。当这个人走到摊位面前的时候,看见这一个摊位的西红柿又红又大又新鲜。他情不自禁地说:“这个西红柿真好,我今天特别想吃西红柿!”卖西红柿的小贩子心想:这个人看中了我的西红柿,我可以贵一些卖给他。其实,这个买西红柿的顾客表现出很想买的样子,这表明他具有比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这个顾客问:“西红柿多少钱一公斤?”小贩子回答:“两块五一公斤。”本来西红柿只卖一块五一公斤。由于这个顾客表现出有较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小贩子故意提高了价格。当把价格提高以后,这个顾客还觉得挺上算,他毫不犹豫把西红柿买下来了。这就是运用消费者愿意支付自己感到满意的价格的心理提高消费者剩余。但个人对这种原理的经济意义还是保持着一点怀疑,首先通过上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价格是由卖家左右的,买家对商品的估价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那只要卖家将价格保持在买家估价附近就行了,或者,更恶劣的是卖家会欺诈买家,卖出更高的价钱。而用这种方法的市场一定是一个垄断市场,没有其他的卖家与他竞争价位,但垄断市场会导致生产者和社会整体利益有矛盾。
陈博 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01



作者: wx_DACkC5zs    时间: 2019-12-16 23:02
1.概况:      情节选自第五章,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她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呢。“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
  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
2.对情节的理解:
      这个情节提到了“需求”和“需求量”这两个概念,文章中说的“需求”在我看来应该是帕特丽夏的技艺使她被更多的人需要,因此她对于其他人来说“需求”是大的,而她认为在诊所有一个大猩猩会使诊所里的人变得少,在我看来这便是“需求量”的概念了。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学也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尽管只是一字之差,但却不是同一个概念。
其中涉及的经济学原理:需求和需求量
3.现实中的案例
      在不同的季节季节,人们对衣服的需求不同,但对于不同的人对衣服的需求量不同。
4.感想结论
      在这篇小说中,提到了亚当·斯密开创了经济学这门学科,也提到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一些人来说,经济学仅仅只是一门社会学科,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还是一项事业,这其中有着自己的行为准则,有自己的资历辈分,还有自己的惯例,有些人就遵循着其中的准则和惯例。我觉得这样的一份事业给了许多人生活的动力,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也给了他们生活的方向。
      在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都可以发现经济学在生活中处处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这些经济学现象也可以变成一种乐趣。
5.个人信息
姓名:黄磊
学号:19210180210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Gekyume    时间: 2019-12-19 19:15
情节梗概:        亨利•斯皮尔曼的父亲是一名裁缝,在裁缝店里他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当他不在工作的时候则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亨利,能用经济学原理解释那费解的行为反差。这就是所选情节的经济学原理(选自致命的均衡的第一章)
经济学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看不见的手
原理①看不见的手就是一种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不断变化来调节市场中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小说中亨利提到父亲做生意要和其他的裁缝店竞争,这个行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父亲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其中隐含了就是父亲制作的服装价格不能够太高或太低,否则就达不到供给和需求平衡
原理②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或卖家都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中介,卖家或是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法,从而使市场上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供给,保持市场的均衡。小说中提到礼貌和良好才能赢得顾客,粗鲁的态度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付出的代价就是收入的减小。同样的还有二战期间屠夫对待顾客的态度,因为牛肉的价格受到人为控制;出租房屋的人态度粗鲁因为价格无法与市场的价格相匹配;加油站的职员态度恶劣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油价被政府定的很高,但是买的人还是很多。
原理③市场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基于“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的压力驱使人人都会更加努 力,从而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也就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相比服务态度优良的商家,态度恶劣的商家的生意会渐渐走下坡路,到最后无人问津,被市场慢慢淘汰。这就是市场的竞争机制,这样也会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
现实例子:国内知名的火锅海底捞就是典型的例子,服务态度;因为食客很多,经常要排队,餐厅就为等待的顾客提供免费美甲,美鞋,护手;免费饮料、零食和水果。并且服务员来自五湖四海,可以找老乡服务,态度很热情。 服务周到,甚至在卫生间里都会有专人服务,包括开水龙头、挤洗手液、递擦手纸等。这些服务会为他招徕更多的顾客,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做到的。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利润最大化,体现了上面提到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个人感悟:经济学原理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并学会分析他。小说里提到的行为反差可能在普通人眼里没设么,可是从经济学角度就能发现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
个人信息
王申奥
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32

作者: 五梨    时间: 2019-12-19 22:08
《致命的均衡》第一章
“打扰了,斯皮尔曼太太。我叫丹尼斯·戈森。”他看上去有些尴尬,不敢正眼看布里奇。“我知道我们素不相识。但是,我和你丈夫同在经济学院教书。但愿他现在在家。我想见见他。”他挤出了一丝很不自然的笑。
“对不起,他不在家。但是,请进来暖暖身体吧。恐怕亨利要很晚才能回来。他说要待在办公室,有些工作要做。你可以去那里找他。不过我不能确定他是否愿意被人打扰。当然,如果事情真的很要紧的话,你……”
“噢! 是的,太太。而且这件事情很机密。正因如此,我才走你们家后门的。我知道,先生今晚的工作可能是关于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我的合同今年就到期了,所以我本不应该和您先生,还有委员会的其他人有私人接触的。但是真的,有件事情他必须知道。”
 “我给你沏点茶吧。喝点茶会暖和点的。”在戈森去找斯皮尔曼前,布里奇挽留他在家坐一会儿。
这个年轻人默默地抿着茶。他敢肯定,没有人看见他到斯皮尔曼家来。要是在办公室接近斯皮尔曼,事情将更难办。
情节理解:
这个情节是在第一章出现的,是整个故事的开端。文中丹尼斯·戈森准备应聘经济学教授,而斯皮尔曼则要对来自文科系和理科系的候选人进行评估是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职责,也就是对戈森进行评判。两个人一个人是面试官这样类似的角色,一个是应聘者的角色。而事实上斯皮尔曼是不愿意去评估应聘者的,而戈森为了自己的应聘而试图寻找捷径,所以他悄悄地来到了斯皮尔曼的家,心思是可想而知的。雇佣一名经济学教授那么所雇佣的单位则需要对应给予相应的报酬到经济学教授,同样的,如果要被其单位所雇佣则需要具备其单位提出的相应条件。这是一个等值交换关系,戈森需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力才能得到其报酬,但在此之前戈森需要的是具备符合经济学教授这一职位的能力。戈森寻找面试者角色的斯皮尔曼这一行为的本身已经影响其自身价值,破坏了市场经济的价值交换平等。
例子和感想:
    假设一个公司里的员工大多都是通过关系捷径进来的,那么我们将难以保证其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业务能力。公司的管理还会加大难度,关系户的横行霸道,不仅会使上级难以管理,还会影响非关系户的工作环境,会使有能力的员工寒心于公司制度,有损于公司的名誉。其次,公司对于其工作将给予员工相应的酬劳,但是这其中公司并没有获得其员工相应的劳动付出,那么公司与员工这两者之间的价值往来则不是平等的。我认为在社会上想要获得一份工作则需要付出相应的,这是对自己价值的体现,也是市场经济的合理往来。戈森想要获得经济学教授这一职位则需要具备其经济学教授的条件,而不是以这种方式来应聘,这种恶性竞争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并不能给予戈森好的价值体现。
个人信息:
   姓名 廖光丽
   学号 19210180220
   班级 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bYt1JrRf    时间: 2019-12-20 22:06
本帖最后由 wx_bYt1JrRf 于 2019-12-20 22:17 编辑

选文内容来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主要内容: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
理解:每个人都可以等待到商品降到最低价格再购买,但是不得不面临着被其他人买走的风险。所以人们不得不面临着权衡是否以最高价买走心怡的商品还是等待时机。人们会对这种激励做出反应以及他们面临着权衡取舍的经济原理。
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含有许多例子。如:1.大学里体育选课系统,如果你考虑的时间久了,那么你就选择的余地就变小了,因为先到先得原则,所以在选课的时候我们也面临着权衡取舍2.在商场里面对不同品种喜欢的衣服,不可能都购买也要权衡取舍。3.双十一的时候是不是要为了凑单而购买不需要的商品。
感想:在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权衡,我们要做合理的分析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作出决策。权衡是对于某几种事物对自己的好处的筛选,我们要科学,准确地辨析。例如面对商场促销活动,我们应该根据该产品是否符合自己需要再进行购买,而不是想着我以后肯定用得到,现在买划算就买了。结果买完就搁置在一边,这种是不理性的消费,为了消费而消费。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要从众消费,有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面对自己喜欢的产品,合理规划确定其后续会不会有更合适的价格再进行购买,不要冲动消费。



           班级:   19金融工程2班
           学号:   19210180204
           姓名: 程佳倩



作者: wx_mgW9j9p6    时间: 2019-12-21 01:01



所选情节:
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
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
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片段摘自《致命的虚荣》第三章
反映经济学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对象
举例:举个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有次他前往会议的路上看到地上掉了五百美元但是他并没有去捡起它而是继续前往开会,后来有人问起原由,他回答道“在弯腰的这几秒钟时间里我可以赚取更多的钱”。故事虽小但是其针对性却是很强的,很显然盖茨先生在面临权衡取舍后才选择了不捡钱,因为他的机会成本远高于地上五百美元的价值,他可以利用其捡钱的时间取得更多的利益,所以这件在我们眼中看起来有点荒唐的事情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的话完全是说的通的。
感想与结论:经济学原理并不是只存在于经济领域,我们身边的许多事情其实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说明,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济学来充分的解释广泛的人类行为。而且通过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身边的事物是理性的不会掺夹过多的个人情感色彩,这就更有利于我们得出更客观的结论,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个人信息:
姓名:周恒基
学号:19210180245
班级: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xxS8mAT4    时间: 2019-12-21 22:59
1.情节:
     上午快过去了。斯皮尔曼心里清楚,他很快将不得不去做其他事情了。他决定读完这一章,然后去做其他事。这一章中,作者解释了价格比在这个岛上的货币制度中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红色羽毛腰带的价值最终是由某个标准确定的——在圣塔克鲁兹岛上,这个标准就是新郎家付给新娘家的最少的钱一一在这一点上,这个经济学家并不感吃惊。这就是“彩礼”。克莱格发现这个标准通常是由10个货币单位组成的。这些单位是这样分级的:最好的腰带代表的是一号,最次的腰带代表的是十号。克莱格在这本书中叙述道,在头脑中计算这些东西,对当地人来说是很简单的。而一开始,他在做这些计算时,还要借助纸和笔。腰带在价值上的分级关系是成几何关系的。每条腰带的价值是比它低一级的腰带的价值的2 倍。这样一来,购买一头值1 条六号腰带的幼猪要用2 条七号腰带。购买一个值1 条最好的腰带的蜂蜜罐则要花费512 条最次的腰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克莱格费劲地收集了以这些腰带的形式来表示的这个岛上所有用来交易的商品的价格。他把这些价格用表格全部详细列举出来了。举个例子说吧。
  克莱格列举出来的最贵重的商品是独木舟。在克莱格到过的所有的村庄和岛屿中,质量一般的独木舟的平均价格是950 条九号腰带。各个地区的价格有差异,从780 条腰带到1100条腰带不等。
  另一方面,山药这种岛民饮食中的次要食品,一篮子的价格在4 条到5 条九号腰带之间。                                                     ----选自《致命的均衡》(十)
2.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在本段故事中,各种各样的腰带代表着各种各样的货币,比如一号腰带代表两条二号腰带等等,腰带可以换取其他的东西,说明腰带可以看做一种特殊等价物,特殊等价物可以扩大价值形式。在腰带与独木舟的交换中,腰带处于等价形式地位,是作为个别等价物充当表现独木舟价值的材料。同时腰带也是一种货币,此时的腰带作为买卖商品的手段来使用,就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腰带作为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起着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
3.显示中的例子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人们把香烟当做类似故事中腰带的特殊等价物,在这里,你可以用香烟来交换视频或者让别人给你洗衣服等等。这里的香烟体现了以上关于等价交换物、货币等的经济学原理。还有在电影《一出好戏》中,人们将在废弃轮船上找到的扑克牌当做这种等价交换物,进行着物品、食物、鱼的交换。这里的扑克牌也体现了这些经济学原理。
4.自己的感想
   在金银没有出现之前或者类似监狱中或者金钱没有用处的废岛上,这种充当货币出现的特殊等价交换物就起着十分便利的作用。但是当金银、纸币出现后,就比这些等价物要方便很多了。                                                
5.个人信息
                       -------------------------------------19金融工程二班 肖旭阳 19210180236

作者: 多吃不胖    时间: 2019-12-21 23:34
本帖最后由 多吃不胖 于 2019-12-21 23:36 编辑

小说的具体情节主要来源于《致命的诱惑》第七章中的“恭喜你呀,得到了那张英属圭亚那1 美分邮票。有天下午我开车过来,刚好看见它在展示柜台里。”亨利·斯皮尔曼对波可哈德说道。“我太走运了,”波可哈德回应道,“一位来自荷兰的中间人告诉我,他代表的一位新加坡收藏家指示他出的价格是75万美元。这位中间人相当自信地说这价格够高的了。而我要价80万美元。不会再多了。这样一来,交易几乎失败了。在这种高价面前,人们都讨厌因为区区几千元而导致交易的失败。但那对于我却意味着拿不到一点儿佣金了。”波可哈德笑了笑,看着斯皮尔曼。“这样一张小小的纸片竟然能卖那么多钱。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你对此一定很不解。还是我错了,教授? ”“从大小和重量上来讲,它肯定是世界上最贵重的物品了。但是我对它的价格一点儿都不吃惊。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波可哈德对着斯皮尔曼,露出了半月形的笑容。“但是我必须告诉你,斯皮尔曼博士。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当那张邮票在德梅拉拉发行时,当地的邮政局长仅仅在来自伦敦的邮票卖完后,出于应急才印了一些临时邮票。他使用的是普通的类型,并从当地一家报纸上得到了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然后他加了一句拉丁引用语。为了预防造假,副局长又把他姓名的首字母加在了邮票上。就为了他们这点努力,人们要花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张邮票。这太让人惊讶了。你肯定也是这样认为的吧。”“这只会让那些认为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的人感到吃惊的。许多经济学家曾经相信这一点。但是事实上,你那张英属圭亚那邮票的市场价值本身就与这种观点相矛盾。”“能告诉我原因吗,教授? 这样的话,当我告诉顾客这些小纸片的价值时,他们就不会那么吃惊了。”,“我能想像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但是我的一些顾客买邮票确实是作为一种投资,防止通货膨胀,而并没有从邮票的拥有中获得什么乐趣——和一个真正的集邮者不一样呀。”,“他们从邮票拥有中获得的乐趣就是他们知道他们有安全的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一个顾客的满意度是来自于邮票的独特性还是来自于邮票不受价格上涨影响的程度并没有什么区别呀。主观判断依然决定了他们乐意付多少钱呀。”这个段落章节。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世上人看来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局限,但经济学家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却似乎无所不能。这点,在《致命的均衡》中体现的就尤为明显。
书中用故事的形式,串讲了许多有趣的经济学解释行为的例证。例如:面值为一美分的邮票价值连城。
一枚英属圭亚那1856年发行的面值仅为一美分的邮票,居然有人愿出75万美元来求购。从大小和重量上来讲,它肯定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物品之一了,但这合乎道理吗?其实,用边际效用理论现代经济学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因为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的联系。虽然有些人受劳动价值论的影响,习惯于用劳动来衡量价格,还有些人习惯于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实际上,一件物品的价格与成本的多少并无关系,完全取决于顾客们对其效用的主观判断以及个人喜爱的程度大小。就一张邮票而言,它值多少钱既不是看劳动,也不是看面值,而是要看顾客愿意付出多少金钱来购买它,并且在拥有这张邮票之后,顾客获得了多大的内心满足感。再谈一下那张面值仅为一美分的邮票由来吧。这张邮票仅仅是因为当地的邮政局局长在面临来自伦敦的邮票售卖完的情况下,临时应付应急才印刷的,是一些临时的邮票。他使用的是和普通邮票无差的类型,抄袭了当地一家报纸上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再加上一句拉丁引用语。同时为了避免造假,局长大人又把自己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加在了邮件上就制成了这张75万美元的邮票。而他这点努力和聪明,虽然在那个时候无人在意,但在现在,人们却要花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张邮票,这似乎是令人惊讶的。但只要想到,这张邮票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最稀少的邮票,就会吸引一些有特殊偏好的人物的兴趣并愿意出天价来得到它,而它的价格就会顺其自然的扶摇直上。因为另外的一些人预知有人愿出高价来买它,就会通过拥有这张邮票的办法来进行安全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从而让这张邮票产生“保值的效用”,并产生洛阳纸贵的现象。
有边际效用的东西人们就会保留以进行消费,而边际效用为零的东西人们将弃之如敝屐。这也就是这个例子最大的体现了吧。看起来,无所不能的经济学实在是一门值得学习,值得研讨的学问。经济学的假设简单至极,看上去甚至不通情理,经济学的原理也非常简单,但就像大道至简的道理,要参透经济学,却还是路漫漫。

金融工程二班   王杭迪  19210180231


作者: wx_jydey8z8    时间: 2019-12-22 21:47
本帖最后由 wx_jydey8z8 于 2019-12-22 21:53 编辑

       故事情节来自于小说第二章:亨利·斯皮尔曼对于自己要浪费四个小时去见丹尼斯·戈森同时给自己造成巨大的间接损失感到十分生气,作者因此引出斯皮尔曼的父亲,他对妻子和孩子们态度恶劣,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但对他的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顾客们的要求。之后又联想到一系列其他例子,例如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由于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屠夫对待顾客很粗暴无礼;卖售同类商品的商家很少,顾客要早早排队才能拿到尼龙针织品;石油供应量与价格变化与加油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变化等等。
       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斯皮尔曼的父亲为何需要对顾客态度谦和彬彬有礼,因为在顾客数量一定的同时,有许多家裁缝店与斯皮尔曼的父亲一起竞争这些顾客,而裁缝的技术含量没有太大的差别,为了有更大的竞争力,只能在服务上有所改进,提高自家店的价值。同理,如果顾客非常多,斯皮尔曼的父亲或许也不会轻声细语地对待顾客了。这一原理同样也适用于任何时代和别的行业。
       现如今,大街小巷奶茶店众多,作为一名奶茶爱好者选择奶茶,一是考虑奶茶的口味,二是考虑所卖奶茶的店的服务态度。而我又常常看到这一现象,部分顾客多的奶茶店,服务员的态度轻慢不耐烦,而连锁奶茶品牌店中无论顾客多少都可以保持微笑的服务态度,我想这就是店可以做大与做不大的区别。同一行业,火锅店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海底捞火锅的味道算不上好只能称作是一般般,但是每次去吃海底捞都需要排队。问什么?因为他的服务为他增加了价值。味道比不上同行,只能用服务来吸引顾客。
       只是商家要是真正想要成功,质量技术和服务都要抓,少一样都不行,这样才能保证需求的稳定增加或不减少。有些店大欺客,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最后顾客数量减少,需求量减少,也是意料之中。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姓名:陈雨婷
学号:19210180203



作者: 侧耳听风    时间: 2019-12-22 22:50
1.本章节来自于第三章。
      本章节以“斯皮尔曼在回家和丹尼斯 戈森见面与留在办公室准备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展开对经济常识的描述,其中还引入了斯皮尔曼的父亲对待客人以及家人的不同态度和加油站里的职员在油价下降前后对待顾客的相反态度进行了分析,在叙述的过程中结合了价值、价格的相关知识点。
2.对情节的理解:
      章节里有讲到“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做好决策,而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就需要权衡成本与效益,既要考虑成本,又需要考虑日后经营所能获得的收益。这也可以联系到学习,在实施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花费时间,花费的时间就相当于所投入的成本,那么学习的效果也就相当于效益,最终我们可以通过权衡比较这两者,就可以判定是否能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此外,商业公司在讨论发展战略时需要慎重地考虑机
经济原理: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这为父亲招来了很多顾客,获得了很客观的收入。)
(2)供应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
(3)机会成本。(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3.现实例子:
      肯德基永远将顾客的需求摆在第一位,使顾客在享受各种高品质餐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亲切的一流服务和用餐环境,肯德基以健康卫生的食品品质,整洁如新的就餐环境以及周到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口碑,再投入巨大资本的情况下,也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4.感想:
     企业在决策时要遵循满意原则,权衡好成本与效益,做出满意的决策方案,同时也要考虑到机会成本。一个商业公司如果不想被消费者唾弃,就应该做到坚持以质量品质为第一要义,其次是服务态度,唯有好质量、好的服务态度才能获得顾客的好评,紧紧抓牢每一位顾客。
5.个人信息:
姓名:莫丽雯
学号:19210180227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r8z8z7GR    时间: 2019-12-22 23:36
一、选取段落——《致命的均衡》第十三章
概述:西德尼·麦迪逊向亨利·斯皮尔曼咨询库纳德如何维持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这艘船的运行以及库纳德如何获利。
原文片段:“不算上船的造价。那就是说,不算上这些固定的开支——比如说,船只的折旧,债权人的利息,库纳德公司员工的工资等等。不管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这星期去不去英国,这些开支都是必须支付的。只要旅客们去往南安普顿所支付的——他们的船票钱和他们在船上的开销——补偿了这艘船此次横渡的运行费用,库纳德就获利了。”
  “怎么会是那样的呢? 他们要付给债权人利息啊? ”
“他们不管怎样都是要付给债权人利息的啊——除非他们赖账。如果这趟横渡的总收益超过燃料费、食物供应费和所有员工工资总和一块钱,那么,库纳德就赚了一块钱,而如果伊丽莎白女王二号没有走这趟航线,他们就赚不了这一块钱。拿你在达拉斯市中心的商店做例子。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关门大吉呢? 如果你还能付得起债主们的利息,你就不会关门。关门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你还是付不起债主们的利息啊。但是,如果你的营业额还抵不上你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你就会关门大吉了。因为关门后你就不用支付工资和保管费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管这些费用叫做可变成本的原因。利息是固定成本。因为即使你关门了,它们也不会消失。当然,你是永远不会那样做的。最后,你还是不得不支付所有的费用。但是,从短期来考虑,你可以继续开下去。”

二、对情节的理解
该段落探讨了伊丽莎白二号是如何获利的,其中提到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两个概念。可变成本是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如员工工资、存货保管费、购买原材料等,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如利息。以商店为例,倘若商店获利少于可变成本或者店主付不起固定成本,那么商店就会倒闭。商店倒闭后,店主就不需要支付可变成本,但仍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因为固定成本不会受业务量变化而变化。
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三、生活例子
在工业生产中,车间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它不随产量发生变化,属于固定成本;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原材料、按计件单价支付的计件工资、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按销售量支付的销售佣金等,都属于可变成本。

四、感想与总结
《致命的均衡》这本小说涉及到了相当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包括交易成本理论、边际效用理论、需求供给和价格理论等诸多领域。作者通过各种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解释得通俗易懂,使我在也读侦探小说的同时发现了经济学的乐趣,帮助我学习经济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有关经济学的例子,倘若我们能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经济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五、个人信息
姓名:吴哲远
学号:19210180235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U8aSBqQY    时间: 2019-12-23 16:38



1、《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最初,正是对这些矛盾的揭示吸引斯皮尔曼来学经济的。大学里的所有学科中,没有一个学科能像经济学那样,能够充分地解释如此广泛的人类行为。心理学家可以解释变态行为,预测犯罪的精神变态者的反应。社会学家致力于解释大众文化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人类学家则关注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的神话。但是经济学所吸引斯皮尔曼的正是经济学家对个人日常经济生活的理解。”
2、情节理解
(1)机会成本带来的收益是根据不同的个人价值所定位的,对于个体高收入者,机会成本变得更高。
(2)  经济学可以充分的解释广泛的人类行为。
3、现实案例
   资料1、某企业准备将其所属的餐厅改为洗浴中心,预计洗浴中心未来一年内可获利润70000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是否应该将其所属的餐厅改为洗浴中心?他应该怎样决策?
   资料2、某企业有一笔闲置资金,如果用来购买设备,当年可盈利70000元,也可入银行,每年得到利息50000元,那么,企业主是否应将这笔钱用来购买设备?
   资料3、投资者王某可以选择股票和储蓄存款两种投资方式。他于1999年9月1日用1万元购进某种股票,经过一年的操作,到2000年9月1日,投资股票的净收益为450元。如果当时他将这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年利率为2.25%,扣除利息税,则有180元的实际利息净收益。
    从上例可以看出,这180元就是王某投资股票而放弃储蓄存款的机会成本。若考虑机会成本,王某的实际收益应为270元,而不是450元。如果到2000年9月1日,王某投资股票获得的净收益为150元,若考虑机会成本,他的实际收益则是亏损30元。
4、感想
     如果你的资金有限,且个人能力很强,特别是投资方面,那么你一定需要考虑"机会成本”:因
为你的资金有限。投了A就不能投B,买了股票就不能买别的了,务必认真考虑。
     如果你的资金很多,无论个人能力强不强, "机会成本”的意义不大。因为你有足够的资金做出
最适合你的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达到最为优化的资产配置。
    如果你资金有限,个人能力又不强。例如,没有时间打理投资,或者炒股怎么炒怎么亏。建议你
还是别想"机会成本”了,就做最简单的低风险投资是最好的。如果投资失利,再加上机会成本
的损失,你会更痛苦。
     所以,"机会成本” 的价值因人而异。
5
姓名:胡丹丹
班级:19金融工程2
学号:19210180209


作者: wx_F4cz7w1G    时间: 2019-12-23 17:12
此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情节概述:亨利•斯皮尔曼在女儿帕特丽夏的陪同下,先后购买了送给妻子的新的削皮刀和送给同为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委员丹顿•克莱格的邮票。
涉及的经济学原理:①找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付钱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些。斯皮尔曼意识到:帕特丽夏知道这个别人不容易找到的商品在哪儿,这就降低了他的搜寻成本。浪漫是要花费时间的;而锋利的削皮刀却可以节省时间。
                 ②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
                 ③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举例:①通常人们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决定购买哪一辆车,而会选择花较少的时间去选择购买哪一把削皮刀。但是,为了购买车而多花费的时间带来的利益远大于为购买削皮刀多花费的时间带来的利益,因为多花费的时间使我们选择一辆性价比高的车,而削皮刀无论性能还是价格都大同小异,不会因为多花时间去选择而延长它的使用期。
    ②通常女生逛街都会漫无目的闲逛,然后买回一大堆东西,很多都不必要,而男生直奔目的,拿起就走。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女生享受了乐趣,但是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她们会在闲逛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原本不打算买的东西,但是还是会看好久,即便知道自己要买什么,还是会去逛一圈,哪怕只是看看。
③同样是洗发水,追星族偏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的那款,不论价格,不论是否适合自己。因为是偶像推荐的,即便有比那款洗发水性价比高的洗发水,追星族也会买,即便不需要,买来当摆设也心甘情愿,这是一种跟风行为,但也说明了一件物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它的成本和劳动投入,关键在于买的人的主关判断。
19金工2班  19210180207  何双妹


作者: wx_Aqh93aAH    时间: 2019-12-24 19:09



1.节选片段:第八章中斯皮尔曼正在管理学某个方面进行长篇大论。斯皮尔曼提到管理是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需要通过管理将其他因素整合成生产与分配的统一体,在政府与非营利性机构也是如此。斯皮尔曼还对他现处的这个机构进行了分析。
2.经济学原理:在这个情节中,包含了管理方面的几大经济学原理。首先,在提到院长等的选举的时候,体现了需求理论。需求理论主要分析不同价格水平的产品的需求量,以及价格、收入和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的需求变化率。它的作用是支持企业的价格决策和市场预测,帮助企业确定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其次,还涉及了市场理论。市场理论分析在不同性质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最后,斯皮尔曼的话还有关于成本理论的方面。成本理论涉及的内容是各个不同成本的性质,成本函数,包括规模经济的选择和最佳产量的选择。
3.现实中的例子:在现在这个社会,网络迅速发展,信息不断更新。对服装行业的要求更高。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新的潮流。生产商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来设计不同的尺码,还要根据潮流来设计衣服的款式。不然的话,产品不符合客户需求,跟不上潮流,会很快被淘汰。另外,生产商为了提高自己的产量,还要制定适合的生产方案。就比如,在双十一、双十二等各种特殊日子的时候,线上和线下的卖家都会出现各种优惠,让买家产生想买的欲望,从而造成了产品的促销。
4.感想:在学习经济学原理的同时,我们也要将其与社会联系起来。在企业管理、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会运用到经济学原理。通过小说了解到的经济学原理,让我明白每个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寻找到适应它发展的对策,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等综合因素,才能帮助它长久发展下去。
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34 王银

作者: Crush    时间: 2019-12-24 21:33



第五章
文章概括:亨利.斯皮尔女儿回来了,他们在交谈中对女儿的职业进行了交流,并在其中提到了需求法则。第二天一家人去了商场购物,继而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情节出现的原理: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不同呢?
①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
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根据需求法则,若以需求价格为纵轴,需求数量为横轴,那么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相当于中国汉字中的一捺.
影响需求还不止一个价格因素,如人们的收入发生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人们的偏好、消费风气发生变动,甚至消费的时间、地点发生变动,都会影响需求,这时需求曲线会向左或向右移动.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②需求量: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情节: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③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支出和实际支付的总支出之间的差额,它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它用市场价格线以上,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来表示。
     消费者剩余我们可以在国外有些拍卖会上看到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作者: Crush    时间: 2019-12-24 21:34



第五章
文章概括:亨利.斯皮尔女儿回来了,他们在交谈中对女儿的职业进行了交流,并在其中提到了需求法则。第二天一家人去了商场购物,继而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情节出现的原理: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不同呢?
①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
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根据需求法则,若以需求价格为纵轴,需求数量为横轴,那么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相当于中国汉字中的一捺.
影响需求还不止一个价格因素,如人们的收入发生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人们的偏好、消费风气发生变动,甚至消费的时间、地点发生变动,都会影响需求,这时需求曲线会向左或向右移动.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②需求量: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情节: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③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支出和实际支付的总支出之间的差额,它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它用市场价格线以上,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来表示。
     消费者剩余我们可以在国外有些拍卖会上看到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33
王艳

作者: wx_NWtTXwgP    时间: 2019-12-25 19:10
第7章
但是我对它的价格一点儿都不吃惊。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波可哈德对着斯皮尔曼,露出了半月形的笑容。“但是我必须告诉你,斯皮尔曼博士。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当那张邮票在德梅拉拉发行时,当地的邮政局长仅仅在来自伦敦的邮票卖完后,出于应急才印了一些临时邮票。他使用的是普通的类型,并从当地一家报纸上得到了一幅小船的设计图案。然后他加了一句拉丁引用语。为了预防造假,副局长又把他姓名的首字母加在了邮票上。就为了他们这点努力,人们要花那么多的钱来买这张邮票。这太让人惊讶了。你肯定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这只会让那些认为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的人感到吃惊的。许多经济学家曾经相信这一点。但是事实上,你那张英属圭亚那邮票的市场价值本身就与这种观点相矛盾。”

  “能告诉我原因吗,教授? 这样的话,当我告诉顾客这些小纸片的价值时,他们就不会那么吃惊了。”
“我能想像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
“但是我的一些顾客买邮票确实是作为一种投资,防止通货膨胀,而并没有从邮票的拥有中获得什么乐趣——和一个真正的集邮者不一样呀。”

  “他们从邮票拥有中获得的乐趣就是他们知道他们有安全的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一个顾客的满意度是来自于邮票的独特性还是来自于邮票不受价格上涨影响的程度并没有什么区别呀。主观判断依然决定了他们乐意付多少钱呀。”

2.描述了印有局长首字母的邮票价格不符于它的成本价格原因在于价格完全取决于主观意愿,如消费者的兴趣,或购买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在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的价值没有丝毫联系。”;文中举了一个看似反例的例子,“顾客买邮票确实是作为一种投资,防止通货膨胀,而并没有从邮票的拥有中获得什么乐趣。”但其实投资储藏的价值也是满足购买者投资需求的属性。投资者也从中获得了满足
经济学原理:一.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边际效用理论:当人们消费商品的时候,追求商品带来的最大满意度是人们消费商品的目的和愿望;
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该理论被总结为一个非常著名的方程:MV=PT。
3.现实例子:如明星的签名能炒到天价,成本极不符价格但是符合购买者对其的满意程度。猪肉价格高是因为供不应求。1939年国名政府使用的是法币至1945年法币发行超过了市场需求的400倍,战前买一头牛的钱,现在只能买两个鸡蛋。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很小,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这种现象与传统的价格理论不一致。这个价值的悖论是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提出的,直至边际效用理论提出后才给予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解释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区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水给我们带来的总效用是巨大的,没有水,我们无法生存。但我们对某种物品消费越多,其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也就愈小。我们用的水是很多的,因此最后一单位水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就微不足道了。相反,相对于水而言,钻石的总效用并不大,但由于我们购买的钻石极少,所以,它的边际效用就大了。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分配收入的方式是使一切物品的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人们也是根据这一原则来把收入分配于水和钻石上的:钻石的边际效用高,水的边际效用低,只有用钻石的高价格除以其高边际效用,用水的低价格除以其低边际效用,用于钻石和水的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才能相等。所以,钻石价格高,水的价格低是合理的。或者说,人们愿为边际效用高的钻石支付高价格,为边际效用低的水支付低价格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正在于“稀”的物品边际效用高。
4.感想
面对通货膨胀的方法:
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增加消费可以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年初十元能买一箱水,这十元你放到年尾,只能买当初的半箱水。这个只是夸大下,方便看出效果。钱在流通中才能创造财富,而消费是流通的方法。即使不通货,也应该加大消费的。在通货时,加大消费对个人来说,是好事。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只会加快,加大膨胀的程度。并未算得上是好事。
增加储蓄。我们知道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像文中的邮票也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防止通货膨胀。
5.个人信息
李漂颖
金融工程2 班
19210180217

作者: 哎呀妈呀    时间: 2019-12-25 20:15



1.内容选自第一章:许多经济学家把他们的试验模型设置为零成本信息。但是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是很有用的商品,就像钻床或是一罐玉米。谁拥有它,谁就能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知识。经济学家推断说,和任何有用的东西一样,只要信息的价值远远超过获取它们的成本,人们就会大量收集信息。。。。。。。正如戈森告诉学生们的那样,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 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更高点。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最容易在哪里出现呢? 戈森得出的结论是最可能出现在薪水全部公开出来的职业上。
2.情节理解:文中提到零成本信息知识,如今所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即消费者可预先选定几个销售者,寻找其中的最低报价;另一种是连续搜寻:消费者连续不断地搜寻,直到找到可以接受的价格,或者放弃搜寻。一如上文中所说人们会去寻求较高标准的收益,而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乐此不疲。结合就业问题进行说明,并就此分析因此失业最容易出现在信息所公开的职业上。
3.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货比三家,只有了解更多的供需信息,才能分析比对出 最佳渠道。比货物的质量,在同等品质下进行比对选购,比价格高低,比售后服务等等,通过比对得到最优选择方案。寻找信息。并且说明我们的按劳分配其实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差别制的工资更能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感想:由于价格离散市场商品在不同的商家存在价格和质量的差别,这种差异诱发信息搜寻和比较的动机。而信息搜寻存在成本,限制了买家搜寻比较的次数,当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即买家找到了满意的产品时,搜寻活动停止。因此学习信息经济学十分有必要。
19金融工程二班何智蕙19210180208





作者: 啁啾    时间: 2019-12-26 10:38
1.片段选自第三章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最初,正是对这些矛盾的揭示吸引斯皮尔曼来学经济的。
  大学里的所有学科中,没有一个学科能像经济学那样,能够充分地解释如此广泛的人类行为。心理学家可以解释变态行为,预测犯罪的精神变态者的反应。社会学家致力于解释大众文化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人类学家则关注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的神话。但是经济学所吸引斯皮尔曼的正是经济学家对个人日常经济生活的理解。
  他的父亲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斯皮尔曼一直没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一名裁缝,父亲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因为他衣服做得好,更是因为他对顾客的礼貌与友好。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很搞不懂。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和善。但是一回到家,你就总是满腹牢骚。当西尔弗曼先生在和你说有关袖口的问题时,你会认真听他所说的每个字。而对我呢,即使是谈论我们女儿的结婚礼服,你也漠不关心。”
  现在,亨利·斯皮尔曼能用一个理论来解释父亲那令人费解的行为反差了。这种反差并不是说比起妻子和孩子来,父亲更喜欢西尔弗曼先生。相反,亨利知道父亲很关心全家人。但是学习了经济学之后,小斯皮尔曼学会了用另外的角度去看问题。父亲做生意要和其他的裁缝店竞争。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要从事裁缝这个行当,你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的投入或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
  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这样一来,斯皮尔曼先生付出的代价就将是收入的减少。
  弄懂了这个现象之后,斯皮尔曼突然觉得很多其他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
  多年以后,当联邦政府对汽油价格加以限制时,斯皮尔曼突然意识到这个理论还在发挥作用。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亨利.斯皮尔曼知道一些很少有人会相信的事情。如果他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别人会误解他的:他的父亲,一个对顾客最有礼貌的人,对待自己的家人竟会像百老汇那家加油站的职员一样粗鲁。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无需去改变父亲的性格,只要改变那一成不变的价格就行了。
2.对情节的理解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眼中的市场经济就是政府不干预的经济,但我并没有想过,为什么市场经济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在追求社会福利,而是在追求自己的福利这个问题。这本书的分析告诉了我,这是因为靠着“价格”这个无形的手。市场经济中,买家卖家都盯着价格,且买卖双方人数很多,买家希望少付些钱,卖家希望成本少些,多卖点钱。在没有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这样下来,买卖双方确定的物价就反映了它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它的社会成本。这相比中央政府直接定价,更能反映其价值,且市场经济也能自发的调节价格,让消费者剩余最大化,至社会福利最大化。
3.现实中的例子
      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
4.结论总结
      我们的生活本身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经济学原理》让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也加深了我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促使我学着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但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远非如书中所说那样的简单易懂,而是复杂多变的。
5.个人信息
姓名:杨佳慧
学号:19210180238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Asgoodaswater    时间: 2019-12-26 10:45
本帖最后由 Asgoodaswater 于 2019-12-26 10:48 编辑

《致命的均衡》  中涉及到很多经济学原理,如机会成本、消费者剩余等等。


   我所选所选情节是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成员们对丹尼斯·戈森的文章进行评议时,经济系教授斯皮尔曼对维勒莉质疑戈森的观点利用了她手中的可乐及有关边际效用的论证来进行进行反驳。   
   “维勒莉,我能试着用你手中的软饮料来向你解释你对经济学循环性的错误看法吗? ”

  “很高兴能接受你的赐教。”
  “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这我并不反对。”她说。
  “你别急着应和我的观点。因为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当软饮料放在自动售货机里时,你弯下腰,只能得到你付了钱的那个易拉罐。现在让我来问问你这个问题。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这是因为你今天没有喝的软饮料可以明天再喝,甚至明年再喝。所以,当人们只是投入了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去拿走所有能拿走的易拉罐。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情节涉及内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对于情节的理解: 建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前,我们必须清楚是在一定时间内及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的。一个小时内喝10瓶可乐和一个月内喝10瓶可乐,午餐吃的饭不变而吃的菜变多和午餐吃的饭变少而吃的菜变多,这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前者改变了时间的范围,一个小时喝第10瓶可乐会因为已解渴,边际效用与第一个比大大减小,而在一个月内喝第10瓶跟第1瓶可乐或许边际效用相同。对于后者改变其他商品的消费量,饭变少了,为了吃饱你增加吃菜量边际效用或许还不变。对于一个经济理论,我们注重前提条件也很关键。
      ·现实生活实例:  我们去吃包子,第二个永远没有第一个好吃,这就是生活上的经验。但还有特殊情况,当你买了今天的一份报纸,买第二份立刻就变得没什么边际效用可言,这如该情节所说是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对于该经济内容主体还是在于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的会逐渐递减。
      · 感想: 总的来说,这条规律对于现实有很多启示。对消费者来说,某些东西的增加当达到效用最大化后可能就是负担,应控制对某一商品的消费量。对生厂商来说,应注意当消费者对某商品达到效用最大化,要对该商品进行创新改进或者去研发更好的商品。
                                              19 金融工程二班          李启源              19210180218



作者: Edith    时间: 2019-12-26 11:45
本帖最后由 Edith 于 2019-12-26 11:51 编辑

1、情节:第十章
      克莱格列举出来的最贵重的商品是独木舟。在克莱格到过的所有的村庄和岛屿中,质量一般的独木舟的平均价格是950 条九号腰带。各个地区的价格有差异,从780 条腰带到1100条腰带不等。
  另一方面,山药这种岛民饮食中的次要食品,一篮子的价格在4 条到5 条九号腰带之间。
  读着读着,斯皮尔曼注意到他这个同事所做的研究和他自己的研究有一个差异。在人类学方面,发现并列举出以前不为人所知的事实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一个经济学家是不大可能像阐述重大意义那样,在不提供理论解释的情况下列举数据的。
      但是,对于这个不太发达的经济里的市场的重要性,克莱格是那么的敏感。这让斯皮尔曼感到很高兴。这本书中提到了,在各种各样的乡村市场中,人们买东西时都会进行讨价还价。文中还讲述了人们买东西时通常是怎样走遍不同的村落,以确保他们用珍贵的红羽毛货币做了一笔最好的交易。
2、理解: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价格是外部给定的。对单个供应者来说,任何使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行为会立刻使其销售量下降为零。因此价格并不是任意的,相对价格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价格会对这些经济力量做出反应。
3、例子:2004年,人们为了等待汽车进一步的降价,中国出现汽车的持币待购,因为相对于昂贵的汽车价格,耐心等待是合算的;国美老板从事的是高档的家用电器连锁销售,他将高档的彩电价格下拉一定百分比之后,使消费者趋之若鹜,从而实现对整个市场的垄断;对于家具这种高消费商品,消费者必定跑遍全城,货比三家,因此各家具商场相同产品的价格差异不会很大。
4、感想:实际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水平差异以及运输成本等问题的存在,相同产品在不同地方的售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当然不会因为这种价格差异面大惊小怪,但价格差异存在的事实决定了人们在消费活动中会积极询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货比三家”。询价是有成本的,比如在经济繁荣的城市,即使坐公共汽车,跑三五家商场去比价的直接经济成本也是一笔不能忽视的开销,这还不算损失的时问。因此,如果要买一件生活用品,即使我知道某个地方有可能有更低的价格,还是会在附近便利却相对昂贵的小店毫不犹豫地购买。但当要买一辆几十万的汽车时,相信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会认认真真地比价。因为汽车价格哪怕只有1%的差异,询价者也可以省下一笔较大数目的钱,而消费者的询价成本并不会因产品不同出现多大差别,这时询价是有利可图的。
5、班级:19金融工程2班;学号:19210180246;姓名:周欣蕾




作者: wx_Xb2sHbFO    时间: 2019-12-26 11:50
本帖最后由 wx_Xb2sHbFO 于 2019-12-26 11:52 编辑

1.片段选取第四章:
   四位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年轻画家画了一堆堆的画,但由于没有名气一幅都卖不出去,穷困潦倒,经常饿肚子,连买卷心菜的钱都没有。为了摆脱被饿 死的困境,他们研究了世界著名画家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画家都是死了才会出名的结论。于是他们决定让他们中的一个人“死”掉,其他人大力宣传炒作,把他打造成一个著名画家,使其画作大幅度涨价,四个人分享财富。结果通过抽签,法朗斯瓦·米勒成为那个要“死”掉的人。
  于是米勒留在家里疯狂地画画,其他三个人都出去推销米勒的画并进行各种宣传、炒作,并散布米勒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了。结果米勒名声鹊起,画作也价格大涨。三个月后米勒如期“去世”,他们为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包括改名换姓后的米勒在内的四个人亲自抬棺埋葬了一个蜡做的假人。
   米勒“去世”后,他的画的价格开始暴涨,其名作《晚祷》原来8法郎都卖不出去,后来竟然卖到了55万法郎的高价,他们四个人都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最后,米勒享受了世界著名画家的声誉但只能隐姓埋名过着富裕的生活,然而却郁郁寡欢度过余生;其他三人则放弃了自己成名的机会,牺牲了自己的绘画天赋,但是不用装死,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米勒那些昂贵的画作带来的财富而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
2.  对情节的理解:
经济学家用供求模型来分析竞争市场。在竞争性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他们每个人对市场价格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使市场趋向于均衡。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指引经济决策,从而指引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对于经济中的每一种物品来说,价格确保供给与需求平衡。这样,均衡价格决定了买者选择购买多少某种物品,以及卖者选择生产多少这种物品。
经济学原理:市场通常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3.   现实例子:
考虑一下农业的情况。由于生存需要食物,一些人从事农业是至关重要的。什么因素决定谁是农民,谁不是农民呢?在一个自由 的社会中,并没有做出这种决策并确保充足食物供给的政府计划机构。相反,把工人配置到农业中是根据千 百万工人的工作决策。这种分散的决策制度运行良好,因为这些决策取决于价格。食物价格和农业工人工资(他们劳动的价格)调整确保了有足够的人选择当农民。
4.   结论总结:
在本章中我们开始了解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资源都要配置到竞争性用途中。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价格又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如果一个人从未见过市场经济的运行,这整个思想看来就是荒谬的。经济是一大群从事许多相互依存的活动的人。
5.   个人信息:
姓名:张馨月
学号:19210180243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eN7Ne251    时间: 2019-12-26 22:58
节选自小说的第一章:“戈森研究的方向是经济信息学这个相对崭新的领域。经济信息学起源与芝加哥大学。它对社会研究的各个中心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信息理论学说最初研究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如何搜寻、获取那些使得交易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信息。交易毕竟是经济学的根本主题:买方和卖方为了交换商品和服务而相互寻找对方。戈森和他的同事——”交易与成本“分析学家们致力于探究和模仿这个买卖双方相互寻找的过程。令许多经济学家对某些领域的传统研究方法非常有启发。比如产品的质量、期货市场、应对失业的政策、广告的作用和其他一些经济问题。”
  许多经济学家把他们的试验模型设置为零成本信息。但是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是很有用的商品,就像是钻床和一罐玉米。谁拥有它,谁就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知识。经济学家推断说,和任何有用的东西一样,只要信息价值远远超过它们的成本,人们就会大量收集信息。
  经济学家们用信息来衡量价值。在市场上,买方和卖方为了交换商品和服务而相互寻找对方。首先,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依赖的,它们互为条件,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个因素,都不能称之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一种商品是最本质的因素,一种商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所以,商品的交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承担着买方与卖方之间的有效连接。商品交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交换是实现帕累托有效率的最基本的途径。这个时候,信息化的交换开始出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介的出现是信息化交换的必然产物,同一种信息在中介内汇集,通过融合贯通,中介工作者在为别人带去中介的服务的同时也赚来了自己的一份生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中介是经济发展的枢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姓名:毛辰玲
学号19210180225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Lover    时间: 2019-12-27 16:02
概况:亨利·斯皮尔曼从红色羽毛,猪,独木舟和山药知道克莱格伪造数据联想到有很强烈的动机要将戈森除掉。
出处:《致命的均衡》第17章分析
理解:“买一个独木舟要用300根红色羽毛,这跟用一百万根红色羽毛有什么不一样吗?”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价格不可能是任意的,一件东西相对于另一个件东西的价格是由经济一力量决定的,价格会对这些经济力量做出反应的,至于如何反应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原理进行预测。”“山药的价格从四条到五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780调到1100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且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虽然十生十圈,但是商品价格的变动始终以他的价值为轴心,价格升降的幅度不会使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相差很远。从个别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他价值,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他价值,但从较长时期来看或者从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的升降是可以相互抵消的。“买独木舟时节省1%,可能是十条红色羽毛袋儿山药呢,减少1%,只有1/10跟红色腰带。”上述情况说明,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小商品生产者会出现贫富悬殊导致两极化,但是小商品生产并不是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
例子:生活中像克莱格的人有很多数据作假,有些人有些公司为了公司利益做假账,最后查出来与实际不符,最后被法律追究责任。
感想:我认为现实生活中像要获取更多的金钱利益是正常的,但是要通过正当手段,也要把握好价格价值尺度,而不是铤而走险做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政治经济问题,看看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或者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那样做是否正确的。
姓名:潘嘉妮
学号:19210180228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O^FOR^O^    时间: 2019-12-29 10:58

1.片段选自第三章:
概况:斯皮尔曼父亲对裁缝店里的顾客礼貌友好,但对家里人总是漠不关心。
情节:在自己的裁缝店里,老斯皮尔曼总是对顾客彬彬有礼,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当父亲沿着楼梯爬到裁缝店上面的和褐砂石房屋时,他就完全变了个人似的。原来彬彬有礼的他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在家里他从来就不知道,也不关心妻子和孩子们需要些什么。亨利·斯皮尔曼还记得母亲曾经对父亲说过:“本,我真的搞不懂你。在店里,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友善,一回到就家就满腹牢骚,对家里的一切漠不关心”。现在,斯皮尔曼能用一个理论来解释父亲那令人费解的行为反差。这种反差并不是说比起妻子和孩子来,父亲更喜欢西尔佛曼先生。相反,亨利知道父亲关心家庭。他知道父亲做生意和其他的裁缝店竞争。裁缝这个行业,几乎不需要什么自己的投入或者接受什么专门训练。而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是他支付显得太少,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的话来讲,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亚他可能会粗鲁的或有差别的对待某些客人。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来回头客。
对情节的理解:这段描写主要应用了经济学中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原理。
也就是说,生产者的服务态度随着顾客的需求来变化,当同行人增多时,市场中的供应量会增大,市场中的竞争者会增加,这个时候需求量和供应量相等了,顾客优先考虑的是生产者的服务态度。这章后面也讲到了油价,当市场油价提高时,需求量会增加,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对顾客服务粗暴,一旦油价下降,工作人员服务会变好。所以当市场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生产者会想办法提高服务质量,赢得顾客,保证顾客回头率。
现实例子:买菜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夏季菜的品种会比较多,供应量很多,商家之间的竞争会比较激烈,到菜市场人们往往会选择服务态度好的商家买。但到冬季菜品会减少,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加。但是你一定得买菜烧饭,这时候商家知道价格和服务无论怎么样,人们肯定会买,所以服务态度会有变化。
感想: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关系在人们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供应量直接影响市场物价,进一步影响生产者的服务态度和质量的变化。

班级:金融工程2班
姓名:祖力皮亚·吐尔洪
学号:19210180250



作者: wx_Az07NAz0    时间: 2019-12-29 18:08
片段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六章
   但问题的关键就是在这里,斯皮尔曼比他的同事们更加心烦意乱。他又重新看起了书,看着看着,一丝困惑涌上他的心头。在他缜密的头脑里,他突然觉得有些事情不合乎情理。突然,他灵光一现。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过去曾经让他大伤脑筋,但是现在却拼成了一幅合理的画。每一块都被拼凑起来了,就是那一瞬间,他十分确信地意识到,正如他所期望过的那样,梅丽莎·香农不是谋杀贝瑞特和贝尔的凶手,她是无辜的。而且,他现在也同样肯定,丹尼斯·戈森也并非自杀,他是被谋杀的,他知道凶手是谁。确认凶手是谁并非本能的意识,而是一种完善的逻辑。一种流淌在所有经济分析中最稳固的原则之一里的完善的逻辑:消费者要最大可能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个主张的可靠性和它惊人的预测能力已经无数次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了。因此,在斯皮尔曼的学科中,它是正确推断的基础之一。但是他刚才读到的那些宣称和事实相符的叙述是和强有力的经济学概括完全矛盾的。

1、情节内容叙述:斯皮尔曼在船上吃过晚餐后无心参加那些娱乐活动,便回到船内看书。对于漫长的夜晚来说,他还有很多的阅读时间,但他的内心一直无法平静。自从对梅丽莎·香农的审判结束后,克莱格轻松了许多,其他人也是。但斯皮尔曼内心总是无法像其他人那样平静,因为他总感觉审判没有公正进行,审判和判决都不能令他信服。他忘不掉却又很无力,他总感觉在梅丽莎·香农和丹尼斯·戈森的整个事件中,有东西不对劲,于是他又继续读这本会引起一个经济学家兴趣的书,慢慢读下去,他陷入了无尽的沉思,因为他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真相。原来,梅丽莎·香农不是谋杀贝瑞特和贝尔的凶手,她是无辜的。而且,丹尼斯·戈森也并非自杀,杀害他的就是著名的人类学家丹顿·克莱特。

2、对该情节的理解:他之所以能够找到凶手并非本能的意识,而是出于一种完善的逻辑。这种逻辑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这个原则是在所有经济分析中最稳固的原则之一,而他刚才读到的那些与事实相符的叙述是与强有力的经济学原理相矛盾的。这也从侧面佐证了经济学原理在我们生活甚至在刑侦事件中的应用,让我们了解关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意义。这个原则就是让消费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去消费,从而达到自己的最佳满足程度。也就是要让消费者在各种搭配之间选择一个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搭配。
经济学原理:效用最大化原则。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

3、举证:每个人都要从市场上花钱购买各种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在购买之前,我们都会有预算的制约,那我们就要在有限的预算内尽情搭配出我们认为最满意的方案。比如我们现在有1000元,可以买衣服,也可以买零食,但是每个人搭配的方案不一样,所带来的感受也不一样,有些人把这1000元全拿去买衣服,这对她来说就是效用最大化,但有些人爱吃零食,这1000元拿去买零食,这对他来说也是效用最大化。所以,每个人的预算不同,搭配方案不同,市场所提供的东西也不相同,那么他们就会有不同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4、自己的感想:其实这个效用最大化原则就是想告诉我们,在一定的限度内消费,要尽可能到达越高的满意值,所以我们在市场上各取所需的时候,就需要货比三家,同价选质,同质选价。要多加了解消费品,合理运用有限的预算,最大程度满足自己。

                                                                                          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14 姜聪杰



作者: 没了小猪的维尼    时间: 2019-12-29 18:25
1.        情节:第6章
“消费者剩余? 我在怀疑,作为一个英语教授,我在所领的薪水中,是否得到了很多的消费者剩余。”韦伯装出一副对他朋友的这一经济学论题很感兴趣的样子。
  “卡尔文,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你不同。就拿你衬衫衣袋里那支圆珠笔来说吧。你是多少钱买来的? ”
  韦伯低头看了看别在衣袋里的那支绿白相间的圆珠笔。“50美分。”他试探性地回答道。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设计出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人把这一概念很好地投入到了有利可图的实践中去。“
2.        在这个章节里韦伯愿意话多余50美分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因为圆珠笔书写更方便,而不是因为便宜而去买钢笔,但是韦伯也不愿意花18美元甚至16美元来买圆珠笔,这说明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3.        现实世界中的实例:
你爬山,爬到半山腰 口渴 有卖矿泉水的,价格是五元(山下才一元)但是因为你实在太渴还是高价买了,说明这时候一瓶水给你带来的边际产量能值五元,当你喝了一瓶 ,但是还是有点渴,但比刚才好多了.考虑到价格高,先忍忍吧 ,不再买水了这就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实例
4.        人们在消费时不一定只会考虑所消费物品服务的实际价值,往往还会考虑周围的环境状况就比如刚刚的买水现象,水的实际价值只有一元但是水从山底到山腰水所处的环境变了,这个时候人们买水的价钱也就高了,但是这个高的价钱也要合理人们才会去消费,一旦价钱高的超出了人们的接受范围也就没人消费了。消费不一定完全依靠商品服务的实际价值,往往要看他带来的效益。
5.        19金融工程  毛杨壕  19210180226


作者: OriginZyj    时间: 2019-12-30 19:24
片段来自《致命的均衡》的楔子
1.原文片段:许多经济学家把他们的试验模型设置为零成本信息。但是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是很有用的商品,就像钻床或是一罐玉米。谁拥有它,谁就能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知识。经济学家推断说,和任何有用的东西一样,只要信息的价值远远超过获取它们的成本,人们就会大量收集信息。
戈森所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在这个领域,搜寻信息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去寻找报酬更多的工作。搜寻,理所当然地就要花费时间,付出努力,克服搜寻中遇到的各种麻烦。但是戈森却发现了一个不是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
正如戈森告诉学生们的那样,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 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更高点。
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失业最容易在哪里出现呢? 戈森得出的结论是最可能出现在薪水全部公开出来的职业上。而他的统计数据表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2.情节理解:节选片段表达了信息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而戈森所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信息。老板们实行工资无差别制时,一个求职者得到更高薪水的几率是要比实行工资差别制时小的。而在两种情况下,寻找工作付出的各种努力和支出是一样的。因此,求职者更乐意多花点时间去找那些实行工资差别制的工作,而这一切考虑与讨论体现在选择对自己更合适,薪水更高的工作。
原理:只要信息的价值远远超过获取它们的成本,人们就会大量收集信息,达到盈利的目的。
3.现实中的例子:比如温州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周围的水果商贩他们在出售水果时会说参加活动可以减价,当然活动只是一个幌子,通常是需要提供本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后几位,相当于收集了本人的信息,而自己在减价后仍然能够赚到钱,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个人信息相比减去的一点点利润微不足道,也就是信息的价值远远超过获取它们的成本,所以商人才会这么干。
4.感想:在这个信息博炸的时代如果能够把握一个度,就是说信息能够足够对自己有用而且胡哦哦的这些信息需要付出的远远小于需要付出代价,那就可能成为企业中或者说成为一个盈利集体中的佼佼者。
5.个人信息:
姓名:张玉君
学号:19210180244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迷里    时间: 2019-12-30 20:10
读《致命的均衡》有感
读了《致命的均衡》这一本书,有两个最大的收获,一是认识到了经济学原理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原理,它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在我们面前展示,这将原本显得枯燥乏味、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显得有趣且通俗易懂;二是认识到了一些人心,发生在哈佛大学的凶杀案凶手竟然是德高望重、久负盛名的院长丹顿·克莱格先生,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主席,经济学的法则中的均衡并不是只能让人上天堂,它还可以让你步入地狱。
首先解释一下经济学中的均衡这一词,在经济学中,均衡一般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动的净趋向为零的状态.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被广发运用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致命的均衡》这一本书中,作者是以经济学为主线,以经济学为破案工具。内容仅仅围绕着戈森这个教员被“自杀”后,又两位投其反对票的教授被谋杀,“犯人”被定为戈森的未婚妻,而后被智慧的亨利破案的故事。
在《致命的均衡》一书中,斯皮尔曼解释了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常识。就例如,用机会成本(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解释不同的人对时间的重视程度,你可以与一个事不多的人聊天气,但千万别与律师聊天气,他们时间的机会成本太高了。斯皮尔曼父亲在店里待人和蔼亲切,接待迎宾彬彬有礼,但是在家中对待家人却是那么冷漠暴力,这是因为经济学中的市场竞争力,是因为在家中没有人和他竞争家长的位置,但是在店里有人会竞争他的客户。同时,斯皮尔曼购置餐刀的时候不寻找低价,但是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要寻找低价,这是因为购买低价汽车节省的钱值得付出寻找的时间。又比如在法律规定的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会变得很粗鲁。其中还有关于工资差别和犯罪的讨论,诚实的雇员并不是由于他们的诚实而获得了更好的工资,而是雇主给他们更高的工资是为了让他们更加诚实。故事的菲林百货大厦令人印象深刻,其中的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设定,简直榨干了消费者的剩余。在这个价格体系中,所有商品都是打折出售,折扣是浮动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可以预测的,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该商品会不会在价格降到最低前被别人买走,在一定的程度上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同时你也在冒着失去这件物品的危险。找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花钱的时间要多,这不证明了信息的价值。信息系统经济学是在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修改传统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菲林百货大厦这一故事正是运用了人们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不完全,了解不确切这个特点来榨干消费者剩余。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提出了边际效用的两个定律,称为戈森定律。戈森第一定律是“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达到饱和”。这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戈森第二定律是,人要达到效用最大,必须满足“每一种享受的量在其满足被中断时,保持相等原则”。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边际效用相等原则。这两个定律是整个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斯皮尔曼正是根据这两个定律来分析案情的。在故事中,斯皮尔曼根据人们行为的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否定了香农作案的可能,因为仅仅是给未婚夫报仇并不能实现她的效用最大化——她不具备从经济学角度看的杀人动机。戈森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分析出了丹顿.克莱格一本重要人类学著作中捏造数字的真相,并以此威胁作为评委会主席的克莱格同意他晋升教授。他还把这一点告诉了另外两个受害人贝尔和贝瑞特。克莱格担心自己学术作弊有损声誉,就不让戈森提升,并害了戈森,制造他自杀的假象,然后又杀了另两个知情人。
《致命的均衡》是奇案中的经济学,使人在阅读侦探小说中学习经济学原理。读完这一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个人信息
姓名:楼建洪
学号:19210180223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林钟二肆    时间: 2019-12-30 21:42
《致命的均衡》是奇案中的经济学,使人在阅读侦探小说中学习经济学原理。哈佛发生了凶杀案,主人公运用经济学基础原理作为分析推理的思考逻辑,最后查出真凶。书中通过各种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深奥的经济学基础原理解释得通俗易懂,使我们在阅读侦探小说的乐趣中,发现经济学的乐趣,并产生学习兴趣。阅读本书,就像是在读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时,顺带了解雪茄灰的化学成分。
1、章节:第三章
“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要使他致富显得太少了,但是却足够服务到大部分的顾客。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如果大家排队等候父亲做衣服,他可能会很粗鲁地或有差别地对待某些顾客。因为对父亲而言不存在经济成本。但是,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这时候,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而另一方面,粗鲁的态度和糟糕的服务则会吓跑顾客。”
2、经济学原理: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父亲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
(2)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只有在商品交换中,通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相互对等、相互交换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市场”决定”了做一件衣服的价格,其实我认为说影响更为严谨。)
3、现实例子:
海底捞这一火锅品牌的服务口碑堪称一绝,每次路过其门店都会看到门口坐满了排队的顾客。在排队过程中,他们会提供小零食和饮料缓解顾客不耐烦的情绪而心甘情愿继续等待;而进店后更加周到的服务,正如小说中的“礼貌和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招徕回头客”.
4、感悟:
企业在商品原有的价值基础上可以想办法创新,注入新的价值,从而在提高产品价格的同时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或者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成本。企业要了解市场,了解该商品的供求关系。企业员工的服务态度在同行业竞争压力大时显得十分重要,“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微笑是表现热情的最好方式,微笑不仅仅满足顾客物质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顾客精神上的需求。企业要善于运用经济学原理,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5、个人信息:
姓名:何慧婧
学号:19210180206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OR9dD9fy    时间: 2019-12-31 16:47
一.小说情节介绍
前情提要:波可哈德问亨利·斯皮尔曼为什么那张英属圭亚的一美分邮票能卖出几十万美元的高价。
原文精彩片段:        “我能想像得出他们的惊讶,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用产品的成本来衡量它们的价格。但是这些邮票能引起你的顾客的兴趣,而它们的数量又是固定了的,所以价格就完全取决于主观判断了。一张邮票值多少钱取决于某个人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它。而钱的多少则取决于购买者从拥有这张邮票中获得了多少的满意度。”(亨利·斯皮尔曼)
        “但是我的一些顾客买邮票确实是作为一种投资,防止通货膨胀,而并没有从邮票的拥有中获得什么乐趣——和一个真正的集邮者不一样呀。”(波可哈德)
        “他们从邮票拥有中获得的乐趣就是他们知道他们有安全的投资以防止通货膨胀。一个顾客的满意度是来自于邮票的独特性还是来自于邮票不受价格上涨影响的程度并没有什么区别呀。主观判断依然决定了他们乐意付多少钱呀。(亨利·斯皮尔曼)
出处:马歇尔·杰文斯  《致命的均衡》 (第七章)

二.情节理解
       在经济市场上,一件物品的大小和它所代表的价值是不成正比的。根据以前的经济学原理“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的多少决定了产品价值的大小”来说,一张普普通通的英属圭亚邮票,做工粗糙,没有新意,只凝聚了些许的劳动,是远远不值那么高的价格的。但是换个角度理解,物以稀为贵,这张邮票是因为原本的邮票买完了而加急印刷的。它数量稀少,用一张就少一张,属于消耗品。且在经历了一定的年代后,所留存下来的便更加少了。该邮票供不应求,于是许多喜好集邮的人便开始争抢。当一件商品出现供不应求的话情况时,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便会被买卖双方的主观意识提高。类似于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然,这提高的仅仅是价格,而不是价值)
经济原理:商品的价格是随市场而变动的。供过于求,则价格下降;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

三.身边实例
1.炒鞋:鞋贩子在一双新款鞋发售时将其买断,造成短期内这双鞋的价格疯涨。在之后每段时间以高价卖出少部分的鞋。
2.动漫手办买卖:这是我自己也在做的一个项目。当国际上某个动漫推出了限定的活动时,国内几个人拼单送一个人过去买场馆限定的手办。一年以后因为发售数量有限,这些手办的价格便会一直上涨。

四.个人心得
当今时代,有很多人通过“商品价格随市场变动而变动”的经济学原理来赚钱,他们大多分布于“咸鱼”“毒”“nice”等APP上。但这终究是小道。可是,这也教会了我们办事要有远见,要学会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来判断干一件事的后果或一件商品在未来的价值。这对一些古玩鉴定家,邮票收集者等都非常有效。

五.个人信息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学号:19210180219
姓名:李子俊


作者: 迷里    时间: 2019-12-31 17:59
读《致命的均衡》有感
读了《致命的均衡》这一本书,有两个最大的收获,一是认识到了经济学原理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原理,它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在我们面前展示,这将原本显得枯燥乏味、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显得有趣且通俗易懂;二是认识到了一些人心,发生在哈佛大学的凶杀案凶手竟然是德高望重、久负盛名的院长丹顿·克莱格先生,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主席,经济学的法则中的均衡并不是只能让人上天堂,它还可以让你步入地狱。
首先解释一下经济学中的均衡这一词,在经济学中,均衡一般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动的净趋向为零的状态.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被广发运用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致命的均衡》这一本书中,作者是以经济学为主线,以经济学为破案工具。内容仅仅围绕着戈森这个教员被“自杀”后,又两位投其反对票的教授被谋杀,“犯人”被定为戈森的未婚妻,而后被智慧的亨利破案的故事。
在《致命的均衡》一书中,斯皮尔曼解释了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常识。就例如,用机会成本(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解释不同的人对时间的重视程度,你可以与一个事不多的人聊天气,但千万别与律师聊天气,他们时间的机会成本太高了。是因为斯皮尔曼父亲在店里待人和蔼亲切,接待迎宾彬彬有礼,但是在家中对待家人却是那么冷漠暴力,这是因为经济学中的市场竞争力,在家中没有人和他竞争家长的位置,但是在店里有人会竞争他的客户。同时,斯皮尔曼购置餐刀的时候不寻找低价,但是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要寻找低价,这是因为购买低价汽车节省的钱值得付出寻找的时间。又比如在法律规定的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会变得很粗鲁。其中还有关于工资差别和犯罪的讨论,诚实的雇员并不是由于他们的诚实而获得了更好的工资,而是雇主给他们更高的工资是为了让他们更加诚实。故事的菲林百货大厦令人印象深刻,其中的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设定,简直榨干了消费者的剩余。在这个价格体系中,所有商品都是打折出售,折扣是浮动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可以预测的,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该商品会不会在价格降到最低前被别人买走,在一定的程度上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同时你也在冒着失去这件物品的危险。找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花钱的时间要多,这不证明了信息的价值。信息系统经济学是在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修改传统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菲林百货大厦这一故事正是运用了人们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不完全,了解不确切这个特点来榨干消费者剩余。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提出了边际效用的两个定律,称为戈森定律。戈森第一定律是“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达到饱和”。这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戈森第二定律是,人要达到效用最大,必须满足“每一种享受的量在其满足被中断时,保持相等原则”。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边际效用相等原则。这两个定律是整个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斯皮尔曼正是根据这两个定律来分析案情的。在故事中,斯皮尔曼根据人们行为的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否定了香农作案的可能,因为仅仅是给未婚夫报仇并不能实现她的效用最大化——她不具备从经济学角度看的杀人动机。戈森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分析出了丹顿.克莱格一本重要人类学著作中捏造数字的真相,并以此威胁作为评委会主席的克莱格同意他晋升教授。他还把这一点告诉了另外两个受害人贝尔和贝瑞特。克莱格担心自己学术作弊有损声誉,就不让戈森提升,并害了戈森,制造他自杀的假象,然后又杀了另两个知情人。
《致命的均衡》是奇案中的经济学,使人在阅读侦探小说中学习经济学原理。读完这一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生活举例:就比如说
一.机会成本。
1.富人出行时选择开车,普通人选择地铁,放弃开车。 这一原理是因为对于富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开车是十分节省时间的。如果他们选择地铁或者是公交车的话,有可能在浪费的这段时间里,丢掉一份合约,所带来的损失即富人选择地铁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开车所花的钱远远高于省下这些时间赚来的钱,为了让机会成本最低,则应该选择地铁出行。
2.现代新婚夫妇不愿意生孩子。运用机会成本来说是因为现在经济发展太快,物价过高,对于新婚夫妇来说,养小孩所需要花费的金钱太多,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照顾孩子,这样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是如果他们现在先放弃生孩子的打算,就可以两人过轻松幸福的生活,压力也不会很大,所以,很多年轻人才会选择机会成本较低的两人生活。
二.市场竞争力的例子
前几年VCD刚上市,掀起一股购买浪潮,供不应求,价格很高,可大量厂家投产后,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又暴跌。在近几年手机普及后,VCD几乎退出了市场。商品时而供不应求,时而供过于求,使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边际效应和消费者剩余
因为消费者在进行第一次购物后,进行再购物的欲望会降低,商家为了最大极限的压榨消费者剩余,会推出“第二份半价”的营销方式,来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
  
感想和认识:
经济学原理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原理,它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在我们面前展示,;同时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就好像我们知道了边际效应和消费者剩余这一理论后,可以更加理性的控制住自己的消费欲望,也可以跟好的理解一些奶茶店的消费手段,来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消费。


姓名:楼建洪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学号:19210180223     


作者: 欲宽Flora    时间: 2019-12-31 20:51
1.片段来自第8章
索非亚‘乌斯提诺夫清楚地知道,很多商品尽管商标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液体的漂白剂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哈佛化学系的一个同事曾经请教过一个著名的淡炼乳生产商。生产商告诉她,以他们公司的品牌出售的淡炼乳和食品杂货商出售的淡炼乳是一模一样的。但食品杂货商在出售时,会在炼乳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而且,两者的售价相去甚远。她还知道,阿司匹林的成分都是乙酰水杨酸。因此,她每次都会买最便宜的牌子。“如果高斯曼先生懂一点点化学的话,他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她边选购商品边咕哝着,“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品牌。”
2.理解:文中说很多商品尽管商标不一样,但他们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但是大牌的商品就会比普通牌子的同样商品贵很多,这就是商品的价值二因素,反映人和人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例子:就像lv出的一个编织带包,款式外貌和普通编织带简直一模一样,但是价格却是贵很多
4.感想:影响商品价格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有商品的价值二因素,大牌的东西就算和普通牌子的东西一样,但是那个牌子的logo就能为其主人带来普通牌子带不来价值
5.个人信息
唐金婉 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29

作者: wx_U0W8bDIb    时间: 2020-1-1 16:08
1.选自第四章
吴教授把戈森的文章放回到文件夹中,准备离开魏德纳图书馆。这篇让吴教授很是恼火的文章题为《工资差别制与犯罪》。
这篇简短的文章就像学术杂志中的文章一样,引用了很多有关采购员工资的数据。商业企业的生产原料是由这些采购员挑选的。
戈森收集了这类职员工资的数据,并从中发现如果采购员所在企业是快速发展,并生产流行性和季节性产品的,那么比起那些受过培训和教育的、在更稳定的企业中工作的采购员,他们收入反而更多些。举例来说,一个购买时尚服装的采购员比一个购买机械工具的采购员能获得更高的工资。这个年轻的经济学家宣称他正在测试的这一理论或是解释是很有价值的。这个理论是有关制止犯罪的。在一个很难监控采购员的工作技能和诚信度的市场中,理智的雇主会付给理智的职员,比如采购现成商品的职员,更高的工资。
2.理解:因为采购员所采购的物品的品类不同,在采购未成品的物品时,采购员或许会因为生厂商的贿赂而原则并不是特别好的未成品,而不考虑雇主的利益,若雇主给他们更高的工资他们可能会禁受住诱惑多考虑雇主的利益,而在贿赂较少的市场中就没有必要给他们更高的工资。
3.现实中的事例:衣料采购员在采购衣料时会受到生产商的贿赂,在贿赂的诱惑下,采购员可能会采购那些不太合他们意的衣料。
4.感想:有的时候工资的高低也会影响到职员工作的质量,或许高工资能够防止职员受到贿赂的影响,高工资同时也能够激励职员,提高职员的办事能力与办事质量,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5.个人信息
张欣怡  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42

作者: queen    时间: 2020-1-1 18:06
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来自于《致命的均衡》的第一章。在这章内容中,戈森为自己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学领域。信息经济学关注于消费者和劳动力如何搜寻及获得必要的信息,完成交易的过程。简单的来说就是买方和卖方互相寻找,交换商品与服务。戈森致力于寻找劳动力市场信息。从这个章节中,我了解到信息对于买方和卖方的重要性。通过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到买方和卖方的需求,从而更好的达成交易。这就是当今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信息经济。买方会通过无数的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选择这个卖方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卖方会根据买方的信息来决定是否卖给买方。最根本的原理就是信息会反映市场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比如当今的阿里巴巴集团,充分的运用了大数据的信息来更好的发展买方和卖方的关系。支付宝中的花呗和许多贷款机构就利用了需求方的个人的大量的信息来判断是否能贷款给需求方。淘宝也通过买方的大信息需求来推出尽可能符合买方要求的服务。大数据还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来推断接下来的金融走势,借此更准确合理的发展金融。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必须借助大数据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准市场和金融行情,来发展经济。
张坤    19金融工程2班    19210180241

作者: 23:59    时间: 2020-1-1 19:33
本帖最后由 23:59 于 2020-1-1 19:34 编辑

一、选取段落:《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亨利·斯皮尔曼建议帕特丽夏·斯皮尔曼提高兽医收费标准,从而能够不让帕特丽夏·斯皮尔曼那么辛苦劳累。可是帕特丽夏觉得提高收费标准反而会有更多的人来关顾,因为在费城有些人会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他们想要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二、经济学原理:其反应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消费也同时制约着生产。文中爸爸建议女儿提高收费标准从而提高生产成本,但是并没有降低消费,改变的只是消费的对象,即那些想要找价格更贵的兽医来给他们的宠物看病的消费者。
三、现实例子:就像现实中摆在商场最显眼的奢侈品,购买他的人或许会很少很少,但是厂商还是会不停地去生产制造这种奢侈品,因为总会有富人去购买。
四、感想:生产和消费是互相影响的,我们看待一个问题也得像看这两个一样,好坏应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19金融工程2班周泽煌  19210180247




作者: Limerence    时间: 2020-1-1 20:02
1.概括:此情节是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成员们对丹尼斯·戈森的文章进行评议时,经济系教授斯皮尔曼对维勒莉质疑戈森的观点进行反驳,他利用了她手中的可乐及有关边际效用的论证来进行解释。       “维勒莉,我能试着用你手中的软饮料来向你解释你对经济学循环性的错误看法吗? ”从这里可以看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里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从评议戈森的文章中得出,看出评委在看戈森的文章时的态度。第一个文章评议时是新鲜的,但是到了后来,越来越后面人们就会越来越不耐烦。,运用了可乐来作为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一个小时内喝10瓶可乐和一个月内喝10瓶可乐,午餐吃的饭不变而吃的菜变多和午餐吃的饭变少而吃的菜变多,这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前者改变了时间的范围,一个小时喝第10瓶可乐会因为已解渴,边际效用与第一个比大大减小,而在一个月内喝第10瓶跟第1瓶可乐或许边际效用相同。对于后者改变其他商品的消费量,饭变少了,为了吃饱你增加吃菜量边际效用或许还不变。
3.现实案例。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我们在看第一道数学题时会积极的面对这个数学题,但是当我们做了很多数学题时我们会不自觉的讨厌数学题。
4.感想:经济学规律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多多探索,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多多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的规律,在规律中做事是比盲目做事容易的。
5.个人信息:姓名:朱淳志,学号19210180248,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Kilig.    时间: 2020-1-1 20:21
本帖最后由 Kilig. 于 2020-1-1 20:22 编辑

      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源自于第六章。第六章中提到,管理天才林肯·菲琳给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独特的价格体系。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而是浮动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仅仅停留四周,到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而除了浮动折扣之外,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与之相似,斯尔皮曼曾经在荷兰参加的一个拍卖会也有着不一样的叫价方式。拍卖会上拍卖品价格逐渐降低,直至有人按下竞拍按钮。
      情节理解: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极大限度地索取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即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对于商品购买者来说,如果他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在等待的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的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格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如果这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举例:比如我们在上服装市场买衣服,在个体摊点、有些衣服标价每件120元,但实际上50元就可以买下来。为什么要标价这么高呢?这是因为小贩子想把我们的消费者剩余都赚去。这些衣服虽然成本不足50元,但是有些人特别喜欢这件衣服,他愿意出100元甚至150元买下来。这里面就存在消费者剩余。因此,当去购买这件衣服的时侯,如果这件衣服穿在身上非常合适,颜色也非常满意,这个时候不要流露出来满意的神色,否则我们就要花费120元才能够买下这件衣服。我们嘴里应当说:“这件衣服穿在身上还算马马虎虎。”当然,有些顾客没有经脸,他会说:“这件衣服穿在身上非常合适,颜色也非常漂亮!一件120元一点也不贵!”这个顾客高高兴兴地花费120元买下这件衣服。小贩子也高高兴兴地发了一笔小财。
     感想:“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不是消费者寘的获得了一笔额外的财富剩余。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剩余”可以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加以应用,是衡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产品消费的主体,而厂商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质需求和价格需求,而“消费者剩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知道了这一点,很多商家自然会下一番工夫,尽让“消费者剩余”为正数,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
    个人信息     姓名:徐玉燕
             学号:19210180237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mgW9j9p6    时间: 2020-1-1 22:33
1.片段来自第七章
概述:索非亚·乌斯提诺夫在商场上购买商品并引发关于对品牌的的思考。
原文:“难道他们不知道漂白剂就是漂白用的吗? 所有的漂白剂都是浓度为5 .15%的次氯酸钠溶液。花钱买贵的岂不是很可笑? ”她还是不停地咕哝道,”啊,想起那个家伙了——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古斯曼? 加斯曼? ——他说什么来着?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什么? ——正确的数量。不,最佳的品牌数。,‘索非亚’乌斯提诺夫刚刚读完了一些候选人的文件。那是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分配给她的任务。怍为一名化学家,她看了戈森的文章后吃惊不小。戈森在文章中赞成了这样一个观点:使消费者受益的品牌增值的范围是有限的。他宣称自己发现了理论上最佳的品牌数量。如果超过了这一数目,或与这个数目不相符,消费者的利益将会受损。
索非亚‘乌斯提诺夫清楚地知道,很多商品尽管商标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液体的漂白剂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哈佛化学系的一个同事曾经请教过一个著名的淡炼乳生产商。生产商告诉她,以他们公司的品牌出售的淡炼乳和食品杂货商出售的淡炼乳是一模一样的。但食品杂货商在出售时,会在炼乳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而且,两者的售价相去甚远。她还知道,阿司匹林的成分都是乙酰水杨酸。因此,她每次都会买最便宜的牌子。“如果高斯曼先生懂一点点化学的话,他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她边选购商品边咕哝着,“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品牌。”
2.情节理解:不同品牌的漂白剂、阿匹斯林其有效成分是一样的但是不同品牌价格却相差甚远,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品牌效应是指由品牌为企业带来效应,他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价值延续,在当前品牌先导商业模式中,意味着商品定位、经营模式、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 品牌效应是品牌在产品上使用,为品牌使用者所带来效益和影响。文章中索菲亚选择的是便宜的品牌因为她认为无论是高端品牌还是杂货其本质成分是一样的,但是品牌往往能影响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打造一个品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使本品牌下的产品相较与其他类似商品更具竞争力,一个好的品牌往往能带给消费者心理上的保障。而著名品牌的商品价格较高原因也就在于对于品牌打造投入的资本增加了商品成本,此外还利用了人们的消费心理。
3. 现实生活中类似于AJ球鞋、surpreme的衣服,从实用性来说这些与其他便宜的品牌商品差不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者的差距仅仅就是一个商标。但是它们采用饥饿营销、提高定价等方式来营造一个奢牌的形象利用人们炫富的心理将自己的商品出售。
4.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这一点被充分利用在了各大著名品牌,它们故意压低产量使得供求远小于市场需要进而抬高商品价格。此外,社会上拜金思想、炫富心理这些不好的消费思想都被利用用着远高于商品对应价值的价格购买商品。从盈利方面,这些企业是成功的,从消费者方面它们是可恶的。其实品牌很多时候就是心理暗示,而非是质量的保证。
5.个人信息:姓名: 叶清净   学号:19210180240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作者: wx_RqSp86S7    时间: 2020-1-2 15:40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情节:斯尔皮曼曾在荷兰参加过一次拍卖会,它与寻常的拍卖会不一样,它是反着进行的。拍卖品最初的价格将会被标在一个宛如大众的表盘上,但表上的数字并不代表时间而是代表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这根指针会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有一个购买者按下了按钮,停止了大钟,这样就购买到了这件商品。在这种机制之下,沉着冷静固然可喜,但是如果等得太久,可能就得不到商品了;但是同样,买的太早了,也许就要承担高价的风险。人们就要在价值和价格之间权衡。

理解:该段反应的经济学原理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在价格的不断下降中,人们会得到激励,并对商品产生购买的欲望。同时,人们需要权衡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直接的关系,如果价格太高,就会造成损失;相反,如果商品价格过低,商品就有可能被其他人买走。因此人们需要对这种激励作出合理的决策。

现实例子:当股民关注某一支股票时,股票的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对股民们都是一种激励:股票价格上涨,会引发人们对这支股票的看好,相信它能继续上涨从而给他们带来收益,但同时也要承担股票下跌的风险;股票价格下跌,股民们就需要在权衡该股票是否已经跌到合理价位,是否已经适合入场。如果买进价格过高,人们就要承担这部分损失,如果迟迟不入,导致踏空,人们又会在懊恼中失去一次抄底的机会。

感想: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对一些降价,促销的活动进行合理的辨别,比如在双十一之前,就应该把需要的商品进行一个收藏,比对一段时间的价格以及双十一的价格,辨别是否是商家的虚假活动,并在商品低价时进行入手。同时,我们也不能被这些活动给蒙蔽了双眼,买一些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在活动的激励下买了一些完全用不到的东西。

姓名:杨志鹏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学号:19210180239


作者: Lovely_l0iiR    时间: 2020-1-3 18:23
《致命的均衡》第十三章
戈森自杀了,因为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字委员会刚刚拒绝聘任他为经济学。马歇尔在伟大的《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卷首语中写的:“自然是没有飞跃的。”相比之下,自杀却是一种飞跃。因此,除非人生效用对一个人来说已成为消极意义、或者说是负效用时,人才会理性地去选择自杀。但是,对于戈森这样活下去在生活中可以享受许多的年轻人,自杀之举无法从理性上得到解释。首先一开始是贝尔家的早晨状况。大家都走后,贝尔开始了他的安静时光,享受阳光,看鸟…贝尔因为自己拒绝了聘任戈森而感到些许内疚,却又不断安慰自己,这就是与自己无关…在这个氛围里,危险悄悄来临,贝尔去车库时,被重重一击,失去意识…贝瑞特在对于戈森的采访中认为他的行为是愚蠢的,这句话引起后面的悲剧。贝瑞特夜晚在家中,听着美妙的音乐,开始准备晚饭,将刀拿了出来制作晚饭,之后坐在桌子的一端,背对着厨房,一把刀刺进他的胸部。另一家庭,布里奇担心自己的丈夫亨利也遭到危害,但亨利毫不担心,因为自己投了赞同票,当他想打电话给丹顿时,电话响起,正好是丹顿的电话,丹顿告诉亨利凶手已经抓到,她是梅丽莎‘香农。书中贯穿始终的是渗透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的经济学逻辑和分析视角,比如经济学家对时间成本的内心估算与计较(尤其是对可测度的机会成本或经济代价的估算)、对效用最大化原则、搜寻成本和消费者剩余等基本概念出神入化般的运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小说所涉及到的经济学知识相当丰富,包括劳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边际效用理论、需求供给和价格理论、歧视经济学、犯罪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同时对其他学科和领域中的学者对于经济学假设及其哲学基础的批评与过度责难也进行了客观的描述。甚至有些半开玩笑的言论和处心积虑的讽刺已经使经济学家成为当今时代最容易受到嘲弄和起哄的学术群体之一。《致命的均衡》其实就是想向世人讲述经济学家对资源配置、对人类行为的看法,并推荐最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制度方式。除此之外,本书还有许多精彩的论断,比如,不要和律师谈天气(意指律师时间的机会成本高)、法律审判需要经济学家的界入(在同等公平的情况下追求最优效率)、“劣币驱逐良币”的格莱欣法则在商品上并不适用。
19金融工程二班雷焰

作者: 江怼怼    时间: 2020-1-3 21:56



一、小说内容选择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
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
这个经济学家举起食指,向上指向韦伯的脸。“对。但是当米尔顿·雷诺在二战后发明圆珠笔并拥有生产专利权时,他每支笔能卖到18美元。这你知道吗? 现在有很多人生产圆珠笔,所以不用花超过50美分你就可以买一支了。也许你不乐意用18美元来买一支圆珠笔,甚至就是16美元你也不愿意。但是我敢打赌,你为了书写方便,肯定乐意花比50美分更多的钱来买一支圆珠笔用来代替钢笔。而其中的区别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不要再犯消费者剩余的错误了,卡尔文。你到处都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设计出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人把这一概念很好地投入到了有利可图的实践中去。“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二、经济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利益。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净利益变化(福利的变化),它是评价消费者合易程度的指标。
三、内容论述
在通常的拍卖会中,我们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我们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我们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我们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而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这家商场利用了消费者剩余建立了这种价格体系,刺激了狂热的购买者,使购买者在买得太早和等的太久之间,但也使商场得到了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
四、实例
在我国,奶粉这种产品一直是低价销售,每一袋奶粉大约在10元钱左右,全中国的奶粉基本上都是这个价格。随着改革开放,国外奶粉进入中国市场,外国商人利用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在中国赚钱。某些外国商人在这一概念基础上联想到:“每一袋奶粉仅仅卖10元钱,但是存在一些年轻的中国母亲刚刚生下婴儿,由于缺乏人奶,急需质量比较好的婴儿奶粉,她们对奶粉的需求特别迫切,愿意100元买下一袋奶粉。“于是,外国商人研制出质量略微好一些的奶粉,适合婴儿食用,再加上广告以及宣传的作用以及包装精美,这样一袋婴儿奶粉卖到80元至100元。年轻的中国母亲为了让婴儿健康成长,她们愿意花费较多的钱去买质量比较好的婴儿奶粉。由于中国人口较多,众多年轻的中国母亲在购买奶粉时的消费者剩余就落入了外国商人手中。
班级:19金融工程2班
学号:19210180213
姓名:江凌波

作者: wx_mcTIi91f    时间: 2020-1-4 23:32
标题: 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本帖最后由 wx_mcTIi91f 于 2020-1-4 23:36 编辑

1.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他快走近图书馆前门了。他应该偷本书走吗?其实下意识里,他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偷书会付出什么代价呢?门口的管理员可能会发现他偷书的行径,这会很尴尬的。但是也不用考虑那么多。他如果跟管理员解释说他不是有意的,管理员会乐意接受的。毕竟吴教授从图书馆进进出出已经无数次了,被检查的几率不会超过50%。但是随后,他又担心自己会由于不良行为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在他的成长的家庭里,偷窃被认为是非常可耻的行为。他的价值观还是旧世界的。如果违反了如此严重的禁忌,他会很自责,很懊恼的。那么拿一本厚重的书回家的成本是什么呢?他可不习惯干体力活啊。然后,他还估算了一下收藏这本书以及时不时给它掸去灰尘的成本。这个成本计算到哪儿终止呢?他有些迷惑了。计算这成本的代价也太高了吧。继而,吴教授又开始计算他能得到的好处了。收获的似乎很少。当然,书中的知识是一大收获,可能还有阅读中的乐趣。
2.理解:在这个情节中,体现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即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在吴教授选择偷不偷书这一案例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具有风险的选择,他需要选择是否要去进行偷书,如果他偷了书,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被抓到并承受被抓到的尴尬,并且书还要被截回去,但是如果没有被抓到,那么他就可以享受书籍给他带来的乐趣,如果他不偷,什么事都没有,他也得不到从书中带来的乐趣,得到知识的成本就是承担被抓的风险,他需要考虑这个成本是否值得他去做这个行为。
3.现实案例:比如在学生的时候,是去学习抛弃自己玩乐的时间还是去玩乐而抛弃自己学习的时间;出来参加工作之后,考虑自己生活开支分配的问题,是选择花钱买奢侈品享受一时的快乐还是存钱买房而没有余钱没奢侈品呢?
4.感想: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在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势必要承受失去另一样东西的机会成本。而我们在进行权衡取舍时,首先要从我们自身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我们面对的事物的利弊情况与我们现在所处境地之间的关系,从而能让我们在这一事件或者事物中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作为选择的代价,任何决定都要考虑到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比较,能让我们在选择中做出更优的决定。我们需要加深拓宽对机会成本的理解和运用,在生活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5.个人信息:
刘承知    19金融工程2     19210180222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ww.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