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致命的均衡》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23: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x_c714y414 于 2018-1-17 15:39 编辑

  前一周读了《致命的均衡》一部分。虽然只是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但是里面还是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经济学知识。这本书里的经济学知识大致涉及了劳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边际效用理论、需求供给和价格理论、歧视经济学、犯罪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对现在大一专业课并没上多少的我们或多或少有着一些经济学启蒙的作用。
  这本书通过读侦探小说学经济学原理奇案中的经济学,使人在阅读侦探小说中学习经济学原理。本书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戈森作为一个哈佛教员,他希望能够被认可从而留在哈佛当教授。所以要通过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最后决定才能在哈佛留任。戈森在价格学的研究上很有造诣,发现了克莱格书中编造的商品价格表格的漏洞。但是他发现他们都不跟晋升候选人说话,他就只好跟克莱格做个交易,就是让他的教授资格能在职称评定委员会通过。但克莱格害怕他的骗局暴露而杀害了他,为了掩盖真相又相继杀害了跟他有过接触的贝尔教授和贝瑞特教授,并嫁祸于戈森的未婚妻梅丽莎。经济学才亨利·斯皮尔曼,最终他凭借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真正的凶手。而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以心理学家、犯罪学家对于人性复杂的理解来诘问经济学中“人们期望效用最大化”这一假设是否合理。经济学之所以没有按照客观的实际来讨论人们的决策,是因为这样的假设使得分析和预测“最实用”,同时,我们并没有人们具有复杂的动机等等其他的假设条件,并且其他的假设条件是没有讨论价值的。人们通常都追求效用最大化,通俗点讲就是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没利益最大化,去追求
固定的收入中最令自我满意的搭配。
                                                                                                                                                                                                             17金融工程1左润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6-11 16:15 , Processed in 0.19566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