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市场营销17210140101白振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22:2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命的均衡》有感
市销 17210140101白振华
乍一看《致命的均衡》和经济学原理肯定没有任何关系,而细细阅读,这竟是一本经济学推理小说。
这本书中,面对离奇凶杀案,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亨利·斯皮尔曼运用经济学原理,成功破案。令我感到惊奇的,并非亨利·斯皮尔曼的聪明才智,而是书中提到的经济学知识。书中,由经济学家丹尼斯·戈森的死作为开端,引出下文亨利·斯皮尔曼的推理。
  这本小说是如此令人如痴如醉,如此引人入胜,如此构思精巧。要完整地学习经济学原理,很难找到一种比阅读此小说更愉悦、更轻松的方法了。
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随着亨利·斯皮尔曼教授介绍了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竭力索取消费者剩余的方法,令人叫绝。在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大小可以预测到。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四周后没有卖出的商品就捐助给慈善机构。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价格体系,菲林大厦的管理者完全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增加部分是因为原来的消费者现在支付的少了,部分是因为价格降低时新消费者进入了市场。此外,斯皮尔曼教授还告诉我们,广告不会提高产品价格,相反会降低价格,因为广告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增加了竞争的激烈性。
看完《致命的均衡》这部小说,让我感触很深。没想到侦探小说竟能与经济学原理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发生在哈佛大学的凶杀案的凶手竟是德高望重、久负盛名的院长丹顿。克莱格先生,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主席,经济学的法则中的均衡能让人上天堂,也能将人送进地狱。
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原理”在这本书中也是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现实中人们知觉或不自觉地在按照这个法则去决策,从而达到自身的效用均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意味着贵重物品的价格差异应该比廉价物品的价格差异小,因为在选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贵重物品可以为消费者节省更多的钱。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且具有可测性、可比性与客观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对象的价值与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难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综合利益的基础当然是经济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于市场交易价值。因此,经济学的行为就是理性的行为,理性的行为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就像我们生活中一样,买什么东西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货比三家,已实现在最经济的情况下得到最获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6-11 17:36 , Processed in 0.181103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