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效用最大化》 —— 读《致命的均衡》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15:5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楠 于 2018-1-30 11:12 编辑

17金融1班 17210180145 张雨楠         进入大学,第一次接触与经济方面相关的知识,怀着一种既迷惑又期待的心情,我翻开了这一本以经济学原理破案的侦探小说《致命的均衡》。
刚开始看时,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突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致命的均衡》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随着亨利·斯皮尔曼教授介绍了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菲尔大厦地下商场竭力索取消费者剩余的方法,令人叫绝。在菲尔大厦的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大小可以预测到。商品的价格每周下降25%,四周后没有卖出的商品就捐助给慈善机构。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价格体系,菲林大厦的管理者完全得到了消费者剩余。这真是既有心意又有创意,这真是经济学在我们身边的应用,顿时,我觉得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多么的正确。还有,为什么小小的邮票价格会那么高?因为限量的邮票价值取决于收藏者的主观判断,跟成本无关。此外,斯皮尔曼教授还告诉我们,广告不会提高产品价格,相反会降低价格,因为广告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增加了竞争的激烈性。书中提到的生活经济学例子还有很多,特别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饮料自动售货机与报纸自动售货机的区别,尤为引人入胜。在推理小说的线索上,本书采用了时间上的插叙手法。开门见山的暗示我们年轻的教授死了,而在后面慢慢补充相关事实,这让我兴味盎然,自己来过过侦探瘾,简直是推理逻辑与经济学知识两不误,这让我一个理科生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不管是家庭还是居民,都需要从市场上花钱购买各种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无论是购买商品还是服务,消费者想要购买,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钱,于是我上网百度了以下,这种前提条件在经济学上可称之为预算经济条件。一方面指购买各种消费品需要多少钱,另一方面是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收入有限,因此是一种约束。那么,想要将有限的收入花好,以致让消费后的自己满足程度达到最大该怎么做呢?固定的收入有很多搭配的方式,如奢侈品少买些,零食少买些,衣服少买些等,总而言之,就是消费者要在各种搭配之间选择一个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搭配。这就是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所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在我们身边一定会有很多的例子,细心观察,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6-11 05:12 , Processed in 0.132924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