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国贸专升本 罗晚秋 1723012112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17:4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后感
       在《致命的均衡》这本书里面,让我感悟颇多的是这样一段话,对于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书中是这样所述的“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像这样子的高收入者,他们的机会成本很高。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们常常面临权衡取舍,所以做决策就需要比较待选择的两种计划的成本和收益。就像我,在专科毕业的时候,考虑是否专升本的决策。专升本的收益就是获得了本科的文凭,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增加了未来更好的就业机会的可能性。但是我专升本所放弃的是我两年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收益,这就是我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最大价值,我们在做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而放弃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因为知道了机会成本,所以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都冒着损失其他成本的风险,要时刻权衡收益。洞悉这个原理后,任何一个理性的大学生都应该明白,既然上大学耗费了你这么多的成本,那么你就一定要学有所成,这样你人生的利润表才不会亏损。
       原文的这一句话勾起了我的兴趣,“大学里的所有学科中,没有一个学科能像经济学那样,能够充分地解释如此广泛的人类行为。”细来想想,确实如此。就像我们在忙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效率高。用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来解释,就是我们偷懒的机会成本提高了,一分一秒都是用来处理重要的事情的,如果拿来娱乐,那么这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机会成本每时每刻都萦绕在我们身边,做任何决定都会涉及到机会成本,小到你决定几点起床,大到国家决策。它是一个在无形中被作用的概念,哪怕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文中也多次出现消费者剩余这一名词,他是买者的心理价位与实际价位之间的差额,用于衡量买者自己感觉到所收获的额外利益。由消费者剩余可知,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无时无刻的会出现这样的例子。我们去服装店买衣服,看到一件大衣标价三千,如果你认为这件衣服值三千块,而且不会降价,这样您的消费者剩余就是0。反之,如果卖家降价为2000,那么你得到了1000的消费者剩余,您在心理上觉得高兴的同时,你的手里还确实有1000块钱可以用来购买其他的东西。
其实这件大衣实际上一千块钱就能买到。标价那么高的原因就是商家想把你的消费者剩余都赚取。有些人特别喜欢这件衣服,她们愿意为这件大衣所支付的量也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商家想方设法的想把消费者剩余转化为他的利润,当你看上一件衣服,最好不要让卖家察觉到你很喜欢,尤其是没啥购物经验的同学。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我们的付出总是少于我们的所获。我们总是在交易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我们社会的总福利总是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6-11 22:01 , Processed in 0.11414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