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21:3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7国贸专升本     17230121103    陈蒙蒙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最近看了《致命的均衡》,以前总是觉得经济学离我们很远,现在看了这一本书觉得经济学一直都在我们身边,而且我们每天都在用它处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亨利·斯皮尔曼教授利用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抓住了凶手院长丹顿。丹顿在他的书中写到: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而在经济学上,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戈森发现了丹顿书内的小秘密,丹顿害怕被人发现自己是个骗子。这胜过了为了防止被人发现而谋杀其他人带来的恐惧。所以他杀害了所有知道,或者是即将知道自己这个秘密的人。
亨利·斯皮尔曼教授当之无愧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时间去分析一些经济学问题,即便是在和女儿逛街的时候。在菲尔大厦地下商场竭力索取消费者剩余的方法,简直是可以让人拍手叫绝。在菲尔大厦的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大小可以预测到。商品的价格每周下降25%,四周后没有卖出的商品就捐助给慈善机构。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价格体系,菲林大厦的管理者完全得到了消费者剩余。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在荷兰的拍卖会上,没有拍卖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这样使得消费者剩余的程度达到最小化。在我们身边也是有这样的案例,美特斯邦威在新款上市的时候,总会把好看的衣服放在橱窗里,而且不会有任何打折的活动,你可以选择等待,但是衣服可能被别的顾客买走,一个月以后,衣服会开始打折促销,但是促销力度不会很大,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是觉得衣服的价格你难以承受的话,你可以选择在换季的时候,再去商场逛逛,一般衣服的打折力度都会很大了,但是剩下来的衣服不是断码就是不是很好看。在商场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商家很好的利用了消费者剩余的经济学原理。
斯皮尔曼想要买一个削皮刀送给他的妻子,当做礼物,而他的女儿知道削皮刀的方位在哪里,说明了他的女儿掌握了一些信息,找一个商品的时间比购买一件商品的时间要多,也再次证明了信息的价值。当他的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曼提议可以多花点时间去寻找一个更低价格的削皮刀,却被她的父亲拒绝了,他的父亲说:“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说明斯皮尔曼的机会成本比剩下来购买下一把削皮刀的成本更多,所以他不会选择花时间再去购买一把削皮刀。但是斯皮尔曼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选购一辆汽车,他认为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以后,从汽车上省下的钱比一把削皮刀上面省下的钱更多。这就是为什么人民愿意在高价格的产品上面愿意多花时间去对比,再做出选择。因为选购高价值的产品,所省下的成本远高于机会成本,所以大部分的人会选择货币多家。在生活中,我们也是经常根据机会成本来选择,我们是否要做出一件事的选择。比如,我买了一张电影票,而刚好此时有一个著名经济学家的讲座,如果我去听了,我的期末就不会挂科,但是我就要浪费一张电影票的钱,如果我去看电影了,我就可能要面对挂科的风险,相比之下,我们肯定会选择去看经济学家的讲座,这样我们的机会成本只是一张电影票的钱而已。
斯皮尔曼还提及了喝可乐的事情,我们喝第一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在一个小时内,第1瓶软饮料比第2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但是在一个月内就不一样了,我们喝的第一瓶可乐可能和最后一瓶是一样的好喝,这就用到了边际效益,我们没喝一瓶可乐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是不一样的,直到我们喝到最后一瓶可乐,我们完全没有感觉的时候,这是就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自助餐面前,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不会关注价格,因为我们买的门票可以让我们尽情的享用这里的一切,我们会不同的吃,哪怕是一块面包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我们也会选择吃它,我们会一直吃,知道边际效用为零,我们才会离开。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枯燥,但是读到后面时发现本这书很有趣,情节发展中融入了许多经济学原理,也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的了解经济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5-29 18:52 , Processed in 0.20301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