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市销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 11: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1.    在小说的第三章,亨利·斯皮尔曼接到了他妻子的电话,他妻子告诉他丹尼斯·戈森在家里想见他。亨利·斯皮尔曼本来是不想回家的,因为回去之后这里的工作就要停下来了,不过他还是选择回家。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和效益。曾经有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但是对于现在高收入的他来说,这些被打扰对他产生的机会成本会很高。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小时的工作时间,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    ————《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2.该情节反映了经济学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决策就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该情节中,在职业生涯那段时间的亨利·斯皮尔曼承受得起自己被打扰和分心,那时候也将产生应付被打扰的机会成本,可能是放弃自己原本用于工作的时间与精力,但是那时候的机会成本很小,对自己不会产生太大的损失。不过现在斯皮尔曼有了高收入,他的时间也会变得非常宝贵,此时的他面对分心与打扰,那么他最后会损失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而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此时他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斯皮尔曼选择回不回家都是面临着权衡取舍,选择了回家就等于放弃了一份可观收入。
3.现实世界中的例子:每个人都面临着权衡取舍,在去年暑假高考结束后的时间分配中,我也面临了权衡取舍。在七月份的一个月时间中我在做家教赚钱,而到了八月份,我开始考虑到底是出去旅行还是继续帮别人补习。如果去旅行,就等于我放弃了八月份工作带给自己的一笔不错的收益。但是如果我选择继续当家教,那我也失去了游玩放松、朋友聚会的时间。在最后的考虑下,我还是终止了我的工作,选择出去旅行。这就体现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我更愿意去享受暑假自在的生活,所以我放弃了赚钱,而放弃赚钱就是出去旅行的机会成本。或者平时生活中我们有一笔可支配的钱,我们也面临着是把它储蓄到银行还是用于投资这样一个权衡取舍,如果我们把钱放银行,那么用于投资产生的收益就是它的机会成本;如果我们把钱用于投资,那么银行存款的实际收益将是它的机会成本。
4、感悟:机会成本这个原理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所以,我们不能够不计后果贸然行事,在面对选择时我们应该三思而后行,多分析一下我们每一种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只有我们认真权衡取舍后,我们才能拥有最好的选择,做出最满意的行动,获得最无悔的结果。
                                                               
                                                                                                  19市销叶静娴  19210140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6-1 20:25 , Processed in 0.12331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