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市销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 1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1.情节:斯皮尔曼和女儿去菲林百货大厦购物,女儿提出两人分开逛后,斯皮尔曼来到地下商场,并遇到了卡尔文·韦伯。在与韦伯的交谈中他提到,他发现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设计别出心裁,最大限度地索取消费者剩余。购买者努力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但也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风险。   --第六章
2.原理:该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是消费者剩余,即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衡量了买者从一个物品中得到的自己感觉到的利益。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地下商场廉价商品部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顾客等待着价格的不断下降,希望从这些商品中得到自己感觉到的利益,但同时冒着彻底失去的风险。但是,如果顾客被某样商品深深吸引,他就可能放弃可以通过等待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3.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体现消费者剩余的例子。如一部新上映的电影情节设置很吸引你,口碑也不错,你愿意花费40元观看这部电影,而实际只需30元,这两者之间的10元之差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在一定程度上,你感觉到的消费者剩余越大,认为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你的消费欲望就越强烈。但即使电影票价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元,你也愿意购买,只是消费欲望没有那么强烈了而已。又如在私人店铺购买衣服时,你在与同伴的交谈中透露出对衣服色彩、款式的较高满意度,那么店家可能会利用你对这件衣服较大的消费者剩余适当地将价格提高,更大限度地得到你的消费者剩余,因为他知道你愿意为这件衣服支付的价格较高。
4.感想:现实中,消费者剩余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生产者在决定产品的包装、价格、销售形式等时,应该将消费者剩余作为衡量标准,预测消费者对于该产品的期望以及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消费者剩余,实现利润最大化。我们在购买商品时,会依据以往经验、个人对商品的评价等得出个人估值。当卖者提出价格时,我们将这个价格与个人估值进行比较,感受到购买这种商品带来的利益时,会倾向于购买这种商品。但我们在日常购物过程中最好不要将自己心中衡量出的较大的消费者剩余现于表情、肢体上的满意,适当表现出一些不满意,也许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
                                                                                          19市销 叶佩峥 19210140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经济学原理-温州大学商学院

GMT+8, 2024-6-1 22:32 , Processed in 0.13811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