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17国贸班陈晨 [打印本页]

作者: HenryCherie    时间: 2018-6-25 22:11
标题: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17国贸班陈晨
本帖最后由 HenryCherie 于 2018-6-25 22:11 编辑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近期,在经济学国彦兵老师的推荐下,看完了《致命的均衡》这本书。故事紧紧围绕者被拒绝聘用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斯戈森思维自杀展开。先是评审委员里投反对票的两个委员相继被杀,再是警察在案发现场找到的丹尼斯戈森未婚妻的手套……其中评定委员经济学家亨利斯皮尔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他总感觉有些线索在暗示凶手另有其人。最终他凭借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真正的杀人凶手。但是此时,凶手正和他近在咫尺。最后真正的杀人凶手揭晓了——竟是哈佛大学某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主席丹顿克莱格。

其实我在看的时候怀疑过很多人,特别是邮票商,我一度坚信不疑杀人凶手是他。而且我猜测皮尔曼教授会在邮票商写的那本书里发现线索。在伊丽莎白2号油轮的图书馆里,我一直期待这斯皮尔曼教授尽快拿起那本书,但他却拿起上次还没看完的克莱格院长的颠覆之作《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没想到这本书才是这个案件最大的线索。

《致命的均衡》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随着亨利斯皮尔曼教授介绍了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学。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编造的数据错在哪和为什么是错的。美拉尼亚西人哪里,山药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普通食品,对于家庭来说花费不多,而独木舟则是大件商品,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很大的一部分。在克莱格精心调查的价格表中,这个地方山药的价格从4条到5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中间只有一条腰带的差异,价格差异25%,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条到1100条,中间存在着320条红色腰带的差异,价格差异高达41%。开始我以为是独木舟的价格从780条到1100条这个数据的问题,想想应该没问题的。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对称等因素,会有这个差价的。其实这个数据本身没问题,而是独木舟价格差异41%大于山药价格差异25%问题。丹尼斯戈森和斯皮尔曼教授看出问题是按经济学原理独木舟价格差异应小于山药价格差。自己知觉也是应小于,但是搞不懂我什么要小于。后来知道了。山药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普通食品,对于家庭来说花费不多,而独木舟则是大件商品,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很大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为追求最大的消费者剩余,每个购买独木舟的家庭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区询价以及讨价还价,所以同时期内独木舟的价格差异会很小。而在山药的支出上,一个家庭不太会在乎它的价格是高了一倍还是少了一倍,更不会为此花费时间和精力跑遍各个山村去询价和讨价还价,所以同一时间中闪耀的价格差异会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讲实话,这本书的名字完全使我联想不到这本书的内涵是有关于经济学知识的,但我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了很多经济学原理,不得不为一下作者大大大call!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ww.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