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18国贸 18210120155朱彦熹 [打印本页]

作者: 时至_    时间: 2019-6-27 10:53
标题: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18国贸 18210120155朱彦熹
本帖最后由 时至_ 于 2019-6-27 10:57 编辑

情节(第6章):
  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除此以外,你还经常可以发现其他的商品贴有美国一些最著名的百货大厦的标签。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论述:
该情节反映的经济学原理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它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由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图可知,当商品的市场价格由P1上升至P2时,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由Q1减少为Q2,图中近似表示消费者剩余的面积减少了,消费者必须多支付(P2-P1)Q2的货币量,才能继续购买商品数量Q2,且价格上升导致消费量减少而导致福利损失;反之,商品价格下降会使得消费者剩余增加。
在平时生活中,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比如商场里的不定时打折或持续降价,商家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同时也利用消费者想增加消费者剩余的心理,吸引更多顾客前来。
消费者一方面通过等待降价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们可以尽可能少的支付额外的货币量,从而不断使消费者剩余增加。但同时他们也要承担失去这件商品的风险,因为会有其他人看中同样的商品,并且放弃通过更多的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剩余而最早购买。所以消费者在对此商品有需求量的前提下,在等待的过程中也会进行心理权衡,极有可能等不到商品降至最低价格而提前购买,所以通常消费者剩余没办法达到最大化。此外,商家通过利用消费者增加消费者剩余的心理,在合理利润范围内降价,也有效提高了销量,实现利润增加。




作者: 内河_SsJEm    时间: 2019-6-27 11:23
很好地分析了文章中得出的经济学原理,并且结合生活,得到启示。

作者: 鲤炊    时间: 2019-6-27 11:32
分析的很到位,使人深受启发。

作者: 栀夏    时间: 2019-6-27 19:18
分析到位,内容充实,由图叙事,结合知识点

作者: ΗΞ.Μ    时间: 2019-7-2 16:44
个人感想很有特点,很有深度,令我有一番收获

作者: wx_u8qPVg82    时间: 2019-7-2 16:55
牛逼┗|`O′|┛ 嗷~~

作者: wx_WYF1fRDZ    时间: 2019-7-4 23:42
学的很认真 考试加油哦

作者: 趴撒太    时间: 2019-7-5 00:45
理解得当,分析合理

作者: 时至_    时间: 2019-7-5 01:02
这使我对消费者剩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作者: 许燕    时间: 2019-7-5 15:58
对消费者剩余原理的解释的非常到位,让人更加能够理解这个经济学原理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ww.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