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19国贸个人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0-6-27 22: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国贸 19210120135 沈一帆
1.连载(九)第11章
情节概括: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议上,委员们正在激烈讨论候选人,氛围紧张,有人保持沉默,有人据理力争,斯皮尔曼反对了考斯特,奥利弗也提出了疑问,会议变得异常紧张,此时,克莱格站出来控制会议,拿可乐举了例子,第一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一瓶软饮料比第二瓶好喝也比第十瓶好喝。但是,对于一个月综合的第十瓶饮料,可能就不会比。喝的第一瓶难喝。所以如果你买了100听可乐存储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他们每罐的口感是相同的。并且通过其他实例进行反驳。经过一番争论后,委员会做了能做的一切,彼此交换了意见,结束了讨论。
连载(完)第17章
情节概括:斯皮尔曼通过红色羽毛,猪,独木桥和山药知道克莱格伪造数据。通过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得出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也就是山药的价格变化范围应该比独木舟的价格范围变化大,但是克莱格的数据正好是相反的形式,所以说他编造了数据,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2.第一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一瓶软饮料比第二瓶好喝也比第十瓶好喝。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及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经济学原理可以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事情,就像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相关。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反向变动。由于欲望强度有限,并随满足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消费数量越多,边际效用越小。
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一种现象。定的收入有很多搭配的方式,如奢侈品少买些,零食少买些,衣服少买些等,总而言之,就是消费者要在各种搭配之间选择一个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搭配。经济学称消费者的这种行为为效用最大化。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农田里撒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当向一亩农田里撒第一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最多,撒第二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没有第一个100公斤化肥增加的产量多,撒第三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更少甚至减产,也就是说,随着所撒化肥的增加,增产效应越来越低。在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给他带来的效用是很大的。以后,随着这个人所吃的包子数量的连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一个包子给他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药是递减的,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包子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却降为零。如果他还继续吃包子就会感到不适,这意味着包子的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值,总效用也开始下降。
效用最大化:我们在购买物品时,会分清这是不是属于必需品,物品效用越高,顾客的购买欲望越强,愿意支付的价格也越高,我们愿意在限量球鞋,苹果手机,学区房上花大价钱,这些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体验,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更高的收益,但我们对于低效用物品,就不会有这种欲望。
4.无论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是效用最大化都可以运用于生活,我们无论作为哪一方,都可以通过这些原理,选择商品,售卖商品,也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选择理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发表于 2020-6-28 00: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xh 于 2020-7-2 00:41 编辑

1、来自第三章   亨利.斯皮尔曼的父亲对待店里人非常和善,但是回到家脾气就变得十分暴躁。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等到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到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到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2、 我的理解:裁缝铺竞争激烈如果父亲不以礼待人,对人和善,那么它会造成裁缝铺的损失而且脾气暴躁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妻子和儿子都不会少。对于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样,石油出现供不应求,尽管油价很高买的人依旧很多,所以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不会担心因为服务态度恶劣,大家就不买石油,态度恶劣损失不了他们的利益,但政府不控价之后大家都恢复到了了正常他们需要和其他加油站竞争如果态度还恶劣的话会影响他们的效益所以恢复了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3、例子:早期生产衣服的厂商和卖衣服的店铺很少所以店员没有很热情,现在随着商铺的增多隔着八十丈远,店员都喊要不要进去看看。现在餐饮行业发展迅速竞争很激烈在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以对顾客的服务争取利益例如海底捞。
4、感想总结:就像现在的做服务行业的人无论你心里有多不痛快,对顾客都必须笑脸相迎因为竞争激烈大家都这样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把良好的服务态度也当成产品质量的一部分,以克制自己的脾气为成本,你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已经济利益为成本时,你的脾气就可以发泄。店员的态度随着商品的供求变化而变化。
5、19国贸   19210120120   李新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0-6-28 19: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国贸 19210120155 朱宇哲 1.小说情节:连载(九)  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会议上,亨利·斯皮尔曼运用可乐和报纸贩卖机等实例来反驳维勒莉·丹泽和奥利弗·吴等人的学科偏见。
2.理解:可乐的第一口会比最后一口好喝,第一瓶会比第十瓶好喝,这些现象都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式递减的,第一口可乐带给消费者的口感和效益必然是比第十口要好。而斯皮尔曼所提出的第二个观点,在一定时间差的影响下,即使有一百瓶,每瓶可乐的口感也是可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这就说明了如果一份钱可以换多份可乐,消费者往往会变得“贪婪”,但相应的,报纸的边际效益递减速率大于可乐,且一般来说,报纸的使用期限比可乐短,这就是为什么一份钱换多份报纸的时候,消费者不会“贪婪”。上述现象反映的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例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感到饥饿时,吃第一个包子时会感到非常美味,吃到第三个包子的时候没有第一个这么满足,而吃到第五个(感到饱腹时)会拒绝进食,这是因为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我们从包子得到的效益和满足感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在我们继续感到饥饿时,我们又会从包子得到满足感,此时效益点已经回到第一个包子的时候。
4.认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可以在边际效益递减理论来使得花费的资源最小时来得到尽可能多的效益,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0-6-28 22: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国贸 19210120137 宋飞宇
1、情节选取
选自,第十七章。
这一章大致内容为亨利在向众人解释他是如何发现克莱格伪造数据,并认定他就是凶手的。尤其是在他回答韦伯的问题时,他利用效用最大化理论分析了居民对于独木舟和山药两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和最大效用满足程度,并得出了两种商品的价格差异明显与理论不符的结论。随后又进一步分析了效用最大化行为和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佐证了克莱格是凶手的观点。
2、理解与反映的原理
我认为这个情节的布置,是为了让读者理解效用理论对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不仅阐明了效用与价格变化间的关系(就如同情节中所提到的山药和独木舟,山药价格低廉且不经常购买,因此其价格差异应该更大;而相反独木舟价格昂贵,消费者要花更多时间去货比三家,选择最优的独木舟,其价格差异应当更小),还彰显了其应用的广泛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同时以此作结,点明中心,除了揭示最后的谜团,也体现出了贯穿整本书的关键——边际效用理论。
原理:效用最大化原理
即消费者在购买某种或几种商品时,使自己在这种商品上所花费的最后一元钱能实现最大的效用,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能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3、现实例子
就如同之前6.18我买的电脑和外接键盘,电脑价格高昂,配置多样,用途不一,我大概花了一周的时间仔细研究各个品牌,不同的显卡,芯片配置,内存容量,价格差异,性价比以及618优惠信息等等等等,再进行了再三的比对之后,选择了最令我满意的电脑,即实现了其的效用最大化。
而外接键盘则不同,款式、功能都大同小异,而其就算花时间去比对,到最后的能节省的成本也不会特别大,因此我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货比三家,或是研究他的性能、配置一类的信息。两者相对比,便能轻易看出消费时的效用最大化原理。
4、感想和认识
这本书带给我最直观的认识就是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边际效用和效用最大化原理。从书中就可以看到经济学的知识不仅仅只停留于理论之中,他与生活都是相关的,生活中的许多看似与经济不沾边的问题其实都是可以用经济学的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的。就如同这本书的中心——边际效用理论,我们不仅可以将其运用到日常的购物消费中,用其来取得效用最大化,我们还可以把他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用其预测消费者心理,改善产品等等。因此,我们认识到经济学运用的广泛性,将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真正融入到经济生活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0-6-29 20: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怪 于 2020-6-29 20:34 编辑

第11章        “如果某个商品没有做广告,如果没有这个年轻人所赞同的不同的品牌,”说到这里时,乌斯提诺夫举起了关于戈森的那一堆文件,“那么,我买这件商品时会少花多少钱呢,少花多少呢?"“恐怕你得付更多的钱。”“一种产品,如果在一个不允许做产品广告的国家出售,而同样的产品则在允许做产品广告的一个相邻的国家出售,仅此不同,那么,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你,在后一个国家出售的价格会更低。广告是一种商业成本。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但是广告也让我们知道了其他的产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它告诉我们更多的信息,告诉我们现在市场上有什么东西出售,我们可以买到什么产品。”斯皮尔曼用食指指向天花板。他的学生们都清楚这个姿势——这表示他要做总结了。“广告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其造成的结果是产品的价格降低了,而不是增加了。”
看到这我首先想到的是博弈论,其中的广告博弈能够较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与厂商之间的产品差别不大,当其中一个厂商开始做广告,而另一个厂商却不做,那么做广告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而不做广告的厂商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是降价,因为两者的商品没有较大区别,而消费者会根据价格的高低进一步判断商品的性价比,这样能够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卖出更多产品,得到更多利润,而这样的后果可能是做广告的厂商也同样降低价格;第二是做广告,通过在广告方面的差别改善以消费者的想象为基础的任何虚构的差别,那么这样厂商只要做广告都会得到更多利润,但是这样增加了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做广告后他们就无法得到较好的收益,因为广告同样也是一种商业成本,这会减少他们的利润。
综上所述,厂商可能会同时选择两种方案,那么就造成了能做广告地域的产品价格会比不能做广告地域的产品价格来的低。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但是较多都是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个厂商通过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低的价格垄断了整个市场,而在推出广告之前,碳酸饮料的价格并没有那么低廉,随着时间的过去,物价飞涨而碳酸饮料的价格却几乎没有上涨,如果没有像这两个商业巨头这样大的销量,没有任何厂商能够在这个市场起步,因为他们缺少广告成本,同时也无法承担如此低的价格来销售产品。
19国贸 屠烨轲 19210120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0-6-29 21: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嘟嘟oo 于 2020-6-29 21:39 编辑

19国贸 19210120109 戴馨昱
1.情节来自于连载五的第六章。斯皮尔曼来到菲琳百货大厦,除了浮动的折扣以外,和传统的廉价商品不一样,百货大厦里的商品并不是廉价货,有最时髦的商品,也有贴有美国一些著名百货大厦的标签。有经验的顾客会发现,在30天内,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下降,但是无法预知,是否会有其他的购买者在最低价的时候将商品买走。但是买的太早可能未来的价格更低,但是等待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这让斯皮尔曼想到了荷兰的一个拍卖会。拍卖会并不像往常的那种是按最低价开始竞价,而是将最低价标在一个钟上,指针有规律的向最低价移动,这和百货大厦的很相似。
2.顾客在想要购买这件商品之前都会有一个基本的价格基准,但是当打折的时候,现在的价格就会和之前心里的价格有一个差价。差价越大,消费者对该商品购买的欲望就越大。这也是在菲琳百货大厦里大家都在等待最低价的出现,但是又害怕有人抢先一步把最低价买了。这也是经济学里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也影响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是消费者对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但是实际上消费者是按照市场的价格进行支付的,这样产生了差额。这和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关联,消费者对每一单位的商品支付意愿随着商品的购买数量而递减。
3.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现在电商上的很多的购物节。有双十一,六一八等等很多,在这些购物节里商品的折扣优惠也很大,在这些购物节到来之前商家就是先发出预告,但是没有完全的优惠价格,这就导致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很多人在购物节之前都会屯很多的东西在购物车里面,但是你不知道他的最低价格是多少,是这次的折扣大还是下次或者是店庆的时候力度大,这也就体现了消费者剩余。在平时的时候价格与在购物节的时候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些商家会在购物节之前把原价调高,然后再之前的原价的基础上稍微的调低价格,让消费者有一种折扣很低的错觉,这也就让消费者在心中觉得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价增加。
4.我觉得这种经济原理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并且很广泛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表达你对一件商品的喜爱时商家就会利用你的这种心态来采取措施从而达到他的盈利目的。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像斯皮尔曼一样多观察一下生活中的小细节,就会发现很多的经济小知识,毕竟我们也是商院的学生,经济知识还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0-6-29 21: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国贸王秀平19210120140
一.连载(十二)第14章    一位律师让我在一起个人伤害案中出庭作证。案情是这样的:一位母亲被一个喝醉酒的司机撞倒了,因为这个,她将近一年不能做家务活。她的丈夫不得不雇人来家里帮忙,他因此支付了五千多美元的工资——在那个时候,这是相当多的一笔钱了。司机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只支付这五千美元,他们争辩说这是一位家庭妇女一年所做服务的金钱价值。我受邀以专家的身份前来作证,评估这个数目。”“那么,那些钱不够公平吗? ”韦伯一边问着,一边眼镜向下瞥了瞥他的朋友。“我的意思是说,如果那就是那个家伙要付的钱……”这是否公平我说不上,但是,这些钱肯定抵不上这位家庭妇女所做的服务的价值。有一件事我还没有告诉你们,但是当然,我在审判过程中说清楚了的。那就是,这位妇女是位注册会计师,尽管出车祸的时候,她并没有在做会计工作。我估算了一下,像她那种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
二.理解:在这个故事中韦伯的分析中体现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在这个故事中,被撞的妇女是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如果她选择留在家里,就会失去如果去工作可以得到的工资是15000美元,是这个妇女原本可以带来的最大价值,但现在无法做到,这15000美元就是机会成本。因此才会觉得保险公司的赔偿方案不合理。
三.现实中的例子,拥有一件空房子,如果将它租出去可以获得5000元每月的房租,但将它用作仓库来堆放东西,就得不到这笔钱,那么那5000就是它的机会成本。
四.认识,机会成本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把钱存银行还是去炒股,用课余的时间去学习还是赚钱......这些都可以体现机会成本,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学以致用,利用在书中所学到的内容,学会去正确分析所要去做的事情的机会成本,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为自己带来最大的收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0-6-30 17: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国贸19210120111丁红娟
1.连载(九)第11章
情节概括: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议上,委员们正在激烈讨论候选人,氛围紧张,有人保持沉默,有人据理力争,斯皮尔曼反对了考斯特,奥利弗也提出了疑问,会议变得异常紧张,此时,克莱格站出来控制会议,拿可乐举了例子,说:“你别急着应和我的观点。因为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
2.理解:第一口可乐永远都比第二口好喝,就像第一次尝试去做的事情往往比第二次有趣,第一次总是比第二次第三次有趣那么许多,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事情。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反映了一种边际递减效益的原理,就是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即我们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法则。通俗来讲,就是当你喝可乐的次数与频率越来越高时,你的味蕾对可乐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少,对可乐的厌倦程度已经超过了你前几次尝试的新鲜感。但是如果你品尝可乐的频率与次数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时,你对可乐的接受程度就会如当初那样相差不多。3.实际举例:大约从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老百姓在过春节的年夜饭中增添了一套诱人的内容,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记得1982年第1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出台,在当时娱乐事业尚不发达的我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晚会的节目成为全国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题材。晚会年复一年地办下来了,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技术效果越来越先进,场面设计越来越宏大,节目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不知从哪一年起,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的评价却越来越差了,原先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的赞美之词变成了一片骂声,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一道众口难调的大菜,晚会也陷入了“年年办,年年骂;年年骂,年年办”的怪圈。
4.个人认知:春节联欢晚会就像是观众的消费品,如果春节联欢晚会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特色,没有创新,它带给观众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因此,要想让春节晚会重新获得市场,就要积极创新,不断研发新节目,新创意,让观众感受到晚会的进步与新意,这样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因此,要保持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收获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0-6-30 19: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国贸  19210120112  龚赵萍
1.情节:连载(二)第三章
  斯皮尔曼教授小时候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裁缝父亲为什么在店里对客人的态度一直那么好,而回到家里对家人的态度却总是那么坏。当然,这对于成为经济学家后的斯皮尔曼先生来说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市场决定了服装加工的价格(服装水平相当的前提)。
2.理解和经济原理:
  对于顾客来说,相同价格条件下,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相当于服装加工之外的额外收益,而且对有些顾客来说这种自尊心满足的效用有时比起他为之付费的服务本身更重要。老斯皮尔曼显然深谙此道:面对其他店铺的竞争,他必须努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否则把顾客吓跑了,等待他的将是门前冷落。而对家人,即使是乱发脾气,一般来说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无论老斯皮尔曼心里有多少不痛快,对顾客必须笑脸相迎,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把良好的服务态度也当成是产品质量的一部分。当然,这并不是说商家的态度一定会好,比如老斯皮尔曼,他仍然有机会在顾客面前卸下伪装。比如因为特殊的情况使得找他做衣服的人排起了长队或是他降低了收费标准,即出现需求远大于供给时,他就没必要再委屈自己。当选择以经济利益为成本时,就可以让自己的脾气得到宣泄。
3.例子:
  比如到饭店吃饭,特别是请别人吃饭,内容差不多的菜肴在一些服务细致周到、环境幽雅的饭店会比一般的饭店价格高很多,但你会发现那样的地方同样门庭若市。比如点菜,你会花5块钱点一盘土豆丝,而花500块钱只点一只鲍鱼。这巨大差异的背后是你对土豆丝和鲍鱼效用的理性评价,我们的理性其实就是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成本、收益的均衡判断。因此,同一段路,下雨的时候你可能选择打的,而大多数情况下你宁愿挤公共汽车。比如,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官员因贪污腐败问题而被查办的消息,对此,我们一般的观点是他们这样做不值得。确实,当被送上断头台或是接受法律的制裁时,结果已经明确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他们都不是傻瓜,他们的行为是依照十分理性的均衡分析做出的。毕竟,贪污腐败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常人无法企及的奢华生活,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享受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是巨大的。
4.感想和结论:
  效用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中使用很广的一个概念。它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我们在生活中其实经常能用到效用理论,我们在购买东西时,通常会在脑海中平衡商品的价值,从而决定是否要购买物品。因此,我们在购买东西时都要理性分析,不能一时冲动。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要是自己成为了一个商家,要懂得在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同时,对企业来说,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0-7-1 15: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国贸  19210120115   黄羽洋
1.小说情节:选自连载(六)第7章。亨利·斯皮尔曼让对百货商店布局熟悉的女儿带他去买削皮刀作为送给妻子的礼物。斯皮尔曼到达之后果断选好了一把削皮刀付款,女儿不解,认为他可以花时间再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价格更划算的削皮刀。但斯皮尔曼拒绝了,并从经济学家的思考角度解释说宁愿花一天的时间挑选汽车,这样节省的钱会更少。
2.情节理解:我认为斯皮尔曼的选择体现了经济学原理中的机会成本。教材对于机会成本的定义是:人们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是使用相同的经济资源在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收入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成本。中国也有句古谚语与之相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当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机会成本就是最大可能放弃的收入。经济学家汪丁丁说过,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一个特定机会的成本就越高,因为我们所放弃的机会,它的价值会随着机会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斯皮尔曼已经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他可选择的机会很多,当然机会成本也很高。正如前文有提到的一点点的打扰都有可能让他流失一笔可观的收入,所以他很注重时间的投入产出比。比起自己没有经验地乱逛,选择让熟悉商店的女儿导路,明显更能节约时间。同样的时间,不同选择的投入产出比是不同的,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挑选汽车所节省的钱远多于选择挑选剃须刀的,显然在这两者中挑选汽车的投入产出比更大。
3.现实例证:机会成本越高,选择就越困难。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我们通常很少会考虑到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是因为可选择的机会不多,并且选择带来的差异性也不会太大。但是当我们面对选择结果会对个人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时,我们就会慎重考虑。在有限的时间,通过分析几项选择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选择获益最大的一项。就比如我们高考填择校志愿,大学毕业的方向选择,考研、考公还是就业,我们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从横向纵向、多个方面去分析。因为这些都属于我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选择失误会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就像是你如果选择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坚持下去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就是你不能完成真正属于自己事业。还有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就是离婚。许多夫妻虽然感情破裂了,但离婚的机会成本太高,不仅包括财产的分割、形象声誉、培养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心血,以及离异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即使没有了感情也会继续维持表面和谐,这就是为什么高考过后都会迎来一阵离婚小高峰。因为高考前离婚的机会成本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的话,孩子有可能会因此受到刺激,影响到高考备考。对于选择维持表面婚姻的夫妻来说,离婚所需要的成本远高于和伴侣不情愿地一起生活。
4.感想认识:掌握好机会成本有助于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决策,当我们在做某一项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得到了什么还要考虑放弃了什么。人生可能会面临着很多选择,所有的选择都是机会成本,而机会成本又决定着我们如何面对未来。面对未来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我们所能选择的只有利用时间的方式。面对每一次的关键抉择,我们更应该利用好机会成本,实现效用最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GMT+8, 2024-3-29 21:29 , Processed in 0.1851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