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16|回复: 1

南开大学副校长逄锦聚:关于我国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

[复制链接]

807

主题

1201

帖子

403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35
发表于 2013-11-7 00: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经济学教学改革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改革的背景与时代要求可以说与现在的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世界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化;第二,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第三,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对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提出两大严峻挑战:一是如何深化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以跻身于世界优秀高校之林;二是如何采取得力的措施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必须思考和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只有认真分析形势,认清挑战,才能使改革做到有的放矢,改有成效,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

    一、经济学教学的基本成绩和问题

    如何判断经济学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是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对此,社会上和教育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对已经取得的成绩看得多一些,有的对存在的问题看得重一些。我的看法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学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是主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发生重大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教育思想的讨论,在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加强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形成风气,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办学理念,现在我国经济学教育的思想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二是改革开放成为经济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特点。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相适应,经济学教育教学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在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业调整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大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方面迈开重要步伐。三是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四是教师队伍规模扩大、结构改善、素质提高。

    但也存在着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教学需要加强,对引进理论的消化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适应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创新性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善。

    二、经济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经济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基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接班人应该素质高、能力强。具体来讲,经济学培养的素质高、能力强人才既要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又要能够引领社会前进。近些年,大家对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需要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这是大的进步,但对于培养的人才必须引领社会前进则强调不够,应该加以改进。实际上,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要的适应,不是被动的适应,也不是对一切社会需要都要适应,而应该是主动地、有选择、有鉴别地适应。教育培养的人才很大的责任应该是,积极适应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而对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某些扭曲的甚至没落倒退的现象,不能盲从,应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反对和扭转,以引领社会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社会和历史赋予教育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神圣责任,也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要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我国经济学教学改革,就基本思路说,就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教学质量更应该摆到教学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应该千方百计努力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经济学教学作为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自觉地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而决不可偏离这个中心。提高质量包括若干方面,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课程质量、学生的质量,以及教学设施和学术环境的质量等,经济学教学中一定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努力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两个基本点,即突出改革创新,强化科学管理。改革是经济学教学提高质量的强大动力,创新是经济学提高质量的灵魂,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最重要体现。要保证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不懈地改革和创新。

    科学管理是经济学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体现在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努力探索并尊重教学规律,减少行政干预色彩,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对于教学管理的加强,包括国家对教育教学的宏观管理和学校、院系对教育教学的微观管理两个层次。国家对教育教学的宏观管理,主要应通过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间接管理进行。有必要特别提及的是关于对近些年进行的教学评估的总体看法。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进行了不同类型的评估,对此社会上有不同的评价,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我的看法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进行评估,是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政府职能的可喜转变,是在新的条件下国家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从评估的结果看,至少如下作用是明显的:一是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在高校中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确立;二是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水平、质量的提高;三是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经费的投入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四是有力地促进了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水平的提高。所以,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必要性及积极意义应给予充分肯定。当然,教学评估尚须不断探索和总结,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度尚须不断完善,主要是:要研究评估坚持统一标准和对高校分类、分层次指导的关系;要研究对教学总体水平的评估与对专业评估的关系;要研究专家进校集中评估和日常经常性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关系。学校、院系对教育教学的微观管理,最重要的是要采取得力措施,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和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要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得力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一些有特殊才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除此之外,要理顺校、院、系的关系,减少行政层次,强化对教学第一线的管理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三、关于经济学专业设置的拓宽口径和灵活设置方向

    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大学生,必须深化专业改革和调整,加强专业建设。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是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目前,本科阶段经济学是一个大门类,其中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与理科交叉)五个专业。这种划分在总体上体现了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大力发展应用的原则。但经济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应该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适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改革、调整和建设。因此,明确以下指导思想是必要的:一是经济学专业调整和建设必须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科发展规律;三是必须从高校自己的实际出发;四是突出特色、优势,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经济学专业改革调整和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就是要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目标,巩固、加强、改革基础优势专业;大力发展应用专业,迅速改变一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应用专业的落后状况;扶植和发展新兴交叉专业;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学专业结构。

    1998年在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教育部将我国几十年形成的本科504种专业调整成为248种。当时,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一个重要的思想依据是大家认识到,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素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生毕业后一生在一个工作岗位从事一项工作的传统将会改变,而培养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专业划分过窄、过细的状况已不适应需要,必须改革,而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拓宽专业口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调整效果是好的,应该给予肯定。但近几年,本科专业增势又强,在新增的专业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过窄、过细,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之所以出现新增专业过窄、过细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对社会出现的眼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缺乏科学的把握、理解上发生偏颇;另一方面,个别学校也可能把专业数量的多少看得过重,而忽视了专业设置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我的看法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坚持拓宽专业口径的方向;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出现的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之处某些单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的要求,应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这样既有利于保证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人才有某种专业之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7

主题

1201

帖子

403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0: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关于经济学基础课程设置的“宽”和“窄”

    在专业结构合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经济学发展的规律;适合人才培养目标。

    一般说,一个科学的经济学课程体系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确定和比例,必修课、选修课的确定和比例,课堂授课课程和实践课的确定和比例,等等。从不少学校的经验看,专业基础课的设立一般要坚持“宽”和“厚”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必修课的设立要坚持“专”和“深”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出本专业的独特性。专业选修课要坚持“新”的原则,要能及时、灵活地反映学术前沿的内容,体现出学术的先进性。

    上一届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曾针对当时新建经济类院校和专业比较多的情况,提出了经济学类专业必须设立的8门核心课程,得到教育部高教司认可并正式公布,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这对规范经济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时间过了多年,这8门课程是继续保持还是须要进行调整?自去年开始,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曾组织了几次讨论,有的学者主张统一要求的核心课可以少一些,即所谓“窄”的主张,有的则主张可以维持原来的不变,即所谓“宽”的主张。我初步的建议是:经济学门类核心课设置全国统一要求的要精,给各学校自主设置更多自主权。全国统一要求的基础课大致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国外经济学基本原理(西方经济学)、经济史或经济思想史、经济分析方法等。

五、关于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的国际化和中国化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一定要抓实抓好。总的原则是:要广泛吸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新的经验,及时改革更新教学内容;要广泛吸收我国理论界和世界范围经济学发展取得的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把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等纳入教学内容;要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程。一门好的课程是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转变,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它给学生的既是知识,是科学,又是思想,是素质,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门好课是艺术品,它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建设都要求有高水平的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要下力气建设好教材。教材建设,可以自编,可以选用国内别人编写的教材,也可以引进国外教材,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建设教材,总的原则是要用最高水平的教材。有的学校鼓励教师多用自编教材,这当然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一些好处,但不能因此而限制使用别人编的教材。如果自己编写的教材水平差,不是高水平的教材,就不要固步自封。为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负责,宁愿用别人编的最好的教材。

    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建设、高水平的教材建设都涉及到国际化和中国化或称“本土化”的关系。国际化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学要走向世界,世界各国的经济学要进入中国,中国经济学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并在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这就是经济学的国际化。国际化要求我们以国际的高度、国际的视野、国际的方法、国际的知识建设中国经济学,使之达到国际的水平。所以,中国经济学要国际化,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必须明确,国际化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国际化的真正目的是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吸取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为我所用,最终目的还是要发展自己。所以国际化并非放弃自我,更不是要对别国的理论别国的做法照抄照搬,相反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别国的理论、别国的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取过来,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这就是经济学的中国化或曰“本土化”。从这样的意义上说,讲经济学的国际化与中国化结合可能更准确。早年的经济学家何廉讲:如果一位教师在教课中不能探讨他执教国家当前的经济问题,那不过是空谈而已。我愿意和大家共同努力,克服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对中国经济讲授不足、在教材中反映不足的问题,在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同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六、关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的长时期内经济与管理门类是合二而一的,而且理论专业重于应用专业,其后经济与管理分开作为两个学科门类,应用学科得到了较快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进步。但二者需要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目前,这两大门类各自都有长足进步,但二者在教学中结合不够紧密,相互吸收借鉴各自取得的成果也有欠缺。克服这种倾向,经济学要善于吸收管理学的新进展,丰富自身的理论;管理学要善于以经济学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只要两方面都做出努力,相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一定会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GMT+8, 2024-3-29 19:06 , Processed in 0.1818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