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74|回复: 2

对《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认识

[复制链接]

807

主题

1201

帖子

403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35
发表于 2014-5-2 05: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NO.12 2007
1 对《微观经济学》的认识
1.1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与宏观 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 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 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 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经济变量数值的 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 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 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 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1.2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 如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行业等,所 以它是以个量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 这种个量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 件:第一个假设条件是理性人的假设条件。 这种理性人的假设,有时也被称为“经济人 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 以利己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 大的利益;第二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知识或 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微观经济学在其形 成之初就非常依赖这一假设,它要求人们 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地的了解。但这 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满足,经济个体 搜集掌握信息是要出成本的,根据这一思 路,微观经济学发展出了交易费用经济学 的方向,同时根据信息的完全与对称情况, 微观经济学又向信息经济学的方向发展。 这些反映了微观经济学新的发展趋势。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一般均衡价格 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 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 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 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 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2 《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
2.1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说明了在完全竞争之下 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价格机制又如何调节 经济?剪刀状的供求模型对理解“这只看不 见的手”很有帮助。价格越高,供给越多,需 求越小;价格越低,供给越少,需求越大;供 求相交处,决定商品价格,这就是所谓的价 格定律,是微观经济学中最核心的组成部 分。这个道理很简单,本是常识,不用学经 济学,人们也知道。但经济学的基础却正是 从这一常识出发的。 与此同时,微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现 象时给我们列出了五大假定,有了这些前 提假定,我们可以很好地去认识经济学中 的一些现象。 第一个前提假定:理性人假定,即人都 是理性的。道理简单地说无非是:人若无理 性,其行为无规律可循,也就失去了研究的 可能。理性的表现在于:人在追求利益最大 化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成本效益比 较。 第二个前提假定:完备信息假定,即人 们对于市场具有完备信息。简单说来,就是 你知道全部与你要做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信 息。 第三个前提假定:同质假定,即市场上 的行为主体、市场行为对象(包括生产投入 的劳动,最终产出品)是完全一样的,没有 任何差别。正因为毫无差别,所以研究需求 就只研究一个代表性消费者即可,研究供 给也只研究一个代表性厂商即可,而不考 虑各个消费者之间、各个厂商之间可能的 互动关系。 第四个前提假定:所有资源完全自由 流动。这里的“自由”意味着买卖完全自愿, 要素流动不受政治约束、地理阻隔等因素 的限制。 第五个前提假定:成本收益的对等性 假定,即在市场中,任何行为的收益与其付 出的成本都是对等的。简单地说就是:无论 你做出什么样的经济决定,你在享受好处 的同时,必定付出代价;而你所付出的代 价,必定与你的收益是相称的。
2.2 价格的决定由供、需两方决定 需求理论的实质是:从理性人的偏好 次序出发,经由一些假设、概念的推演,从 而在理论上严格证明出右下倾斜的需求曲 线。供给理论的实质是:从研究生产函数出 发,经由一些假设、概念的推演,从而在理 论上严格证明出右上倾斜的供给曲线。两 条方向不同的曲线相交,这就是市场出清 点。价格在此稳定,所以叫均衡价格。 (1)需求。需求(demand)是在某一时期 内,每一价格水平时,居民户计划购买的产 品与劳务量。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 的统一。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需求,归宿 是需求的满足,即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有 两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数效用论 与序数效用论。这两种理论的假设前提、分 析工具、表达方式不同,但所得出的结论是 殊途同归的:即居民户把有限的收入分配 于各种消费上,以获得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这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目的,是其理性 选择;需求定理的内容是由消费者实现效 用最大化的行为所决定的。如此,透过消费 者的需求这个表面现象研究其深层次内 容—— —消费者行为分析。 (2)供给。供给(supply)是厂商在某一 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时,计划出售的产品 与劳务量。厂商的供给行为可以用生产者 行为理论来作出合理的解释,包括生产理 对《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认识 李 松 涛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主要构成。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框架体系,并详 细阐述了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及均衡理论。 关键词 价格 均衡 局限 反叛 中图分类号 F016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7-10-15 理论视野 173 科技创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月 刊 科技创业月刊 2007年第 12期 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主要分析理性的 厂商如何生产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具体而言,运用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分析 厂商在企业内部如何用最小的成本生产出 既定的产量,从而实现内部的经济效益。但 这一行为并不能保证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 现,因为企业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生产出来 的产品只有在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 值。因此,还必须通过市场理论来考察不同 市场类型条件下完全竞争厂商和不完全竞 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及短 期、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进而推导 出厂商的供给曲线。 (3)价格。市场经济的成功乍一看是一 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 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 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 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 功。 上述部分的分析思路是静态的、局限 的、局部的。静态的是指,其分析不考虑调 整所需要的时间,所有调整都是瞬间完成。 局限的是指,其分析只限于对产品市场的 分析,没有对要素市场的分析。局部的是 指,其分析只考虑单一市场的供需调整,而 不考虑其它市场的变化情况。所以上述部 分里的分析方法又叫做局部均衡分析方 法。
2.3 均衡理论 把上述部分的供求分析应用于要素市 场就得到要素分配理论。按照传统划分方 法,生产要素无非是投入的劳动、土地和资 本。要素的价格就是各种投入所能得到的 报酬,所以要素理论又称为“分配理论”。 对于“局限的”这一点,在现实中实在经不 住推敲,因为任何一个产品市场都与其他 产品及要素市场处于极其复杂的互动关系 中,世上并不存在与其他市场完全隔绝的 单一市场。所以一、二部分所得到的价格分 析有多少实际意义就变得面目可疑。对此 经济学家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经过瓦尔 拉斯、帕累托、希克斯、萨缪尔森、阿罗、德 布鲁等人多轮冲击,他们终于用数学严格 证明:“存在一套价格、使得产品市场、要素 市场上,全部产品、要素都处于出清状态;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此时的经济,我们称 其达到了“一般均衡”,以与单个市场出清 的“局部均衡”相区别,这就是一般均衡理 论的大致内容。以上部分构成主流经济学 的核心,这个核心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地 方。现代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对这 个核心的修正和完善中发展起来的。
2.4 现代经济学围绕核心的理论拓展 第一,非完全竞争理论:垄断竞争、寡 头垄断。把四大假定中的第二、三、四拿出 来,再加上一条:存在数量极多的买者和卖 者,即构成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事实上, 前面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都只 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下才成立。但问题是完 全竞争是过于理想的状态,现实中存在着 大量非完全竞争的情况。完全竞争的相对 的另一个极端是完全垄断。在两者之间是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非完全竞争市场的 均衡分析由美国的张伯伦、英国的罗宾逊 夫人等人于 20世纪 30到 40年代间完成。 事实上,从 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一直到 20世纪中叶,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 从体系上很稳定,除以上的“核心内容”和 “非完全竞争理论”以外,基本再没有什么。 变化仅在于数学越用越多、论述日趋严 密。 第二,不完备信息:信息经济学五大假 定的第二个假定也是不现实的,真相是我 们从来面对的都是“不完备信息”。不完备 信息有两个来源:一是世界本身的不确定 性,二是人类自身理性的有限。对不完备信 息的经济分析导致了 “信息经济学”的产 生。信息经济学研究主要研究在信息不完 备情况下,价格机制失效会有哪些后果,人 们的决策行为相应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信 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极 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激励理论相互交融,已 成为现代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分支。 第三,不同质的世界:博奕论。第三个 假定同样有违现实。真实世界中的经济行 为主体,无论是自然人,还是组织,都是不 可能完全同质的。他们不仅有不同的利益 诉求,而且也掌握着不等的社会资源,从而 有着不同的行动能力和影响力。各经济行 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会相互影响。这些 相互有影响的主体如何是如何进行经济决 策的?这往往是极为复杂的问题,由于缺乏 适当的分析工具,所以极难处理。博弈论是 描述、分析策略性行为的一种决策理论。其 最初是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问世的。20世 纪 40年代,冯�9�9 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将博 弈论引入了经济学。从此经济学终于找到 了解决“如何决策”这一问题的分析工具, 如虎添翼。在短短半个世纪中,博弈论几乎 侵入了经济学的每一个问题领域。 第四,不对等的成本收益:外部性问 题。第五个假定,即成本收益对等在现实世 界中有两种例外:一是收益外溢。比如你在 家门口装了个路灯,你自己出钱出力,可所 有夜间从这里经过的人都能从中受益;二 是成本外溢。比如某人的汽车冒黑烟,他享 受了开车的便利,却污染了大家的空气。以 上两种情况在经济学里称为外部性问题, 或外部经济效应。用经济学的术语讲:收益 外溢的外部经济效应叫做外部经济;成本 外溢的外部经济效应叫外部不经济。外部 经济因为收益外溢所以常常会出现供应不 足,原因在于“我出钱出力,可他人却白白 享受”,所以结果是“我”没有动力保证供 应。经济学家把存在外部经济的物品称为 公共物品(典型代表有国防、路灯等),理论 分析的结论是公共物品最好是由政府来提 供。外部不经济因为成本外溢所以常常会 出现供应太多,原因在于“我得甜头,他人 受害”,所以结果是理性的“我”往往尽可能 的多供应。典型例子有对环境污染严重的 化工厂、噪声扰邻的娱乐场所等。通过严格 的理论分析,经济学家得出了很多种解决 外部不经济的方案。对于外部经济效应的 详细分析构成现代微观经济学相对独立的 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美�9�9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M〕.北京:三联书 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入门〔M〕.北京:中国计划 出版社,1989
3 严峻.浅谈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思路〔J〕.市场周 刊�9�9 理论研究,2006(8)
4 郑双怡.宏微观经济学比较分析〔J〕.武汉科技 学院学报,2005(10)
5 程莉.浅谈《微观经济学》教学〔J〕.石河子大学 学报,2005(7) (责任编辑 林 洪 秋 实) 1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347

帖子

107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73
发表于 2017-6-19 19: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3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发表于 2017-6-29 15: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GMT+8, 2024-3-29 19:11 , Processed in 0.1748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