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09|回复: 1

于通透处生学问,于豁达处为人生——读《中国经典经济学》有感

[复制链接]

807

主题

1201

帖子

403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35
发表于 2014-5-1 21: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通透处生学问,于豁达处为人生
——读《中国经典经济学》有感


得缘认识钟老师,是三年前的事情,几年来君子之交,亦师亦友,但被邀请为此书写评,还是诚惶诚恐。点评自是不敢当,只是以我于经济学研究已有九年这样浅薄的资历,略略谈些自己的读后之感罢了。若能助益于更多的人触及此书,以此闻道,幸莫大焉。
经济者,经世济民也——大抵每一个选择经济学作为研究方向的人,都或多或少怀着这样的梦想,以为自己所学,能够有益于普天之下的百姓,通俗地说,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当下真实的世界中,我们却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经济危机因距离遥远而不被感知,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却这样迫近,现在是危机后的第三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欧洲多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不止是在国外,若将视角转向国内,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房价高涨,物价上涨,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环境污染恶性事件频发……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经济学,真的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了么?如果没有,为什么?
《中国经典经济学》正是一本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书。于我看来,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帮助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经济学”,从而使得中国的本土经济学教育成为可能。中国国内的经济学教育,自改革开放至今大抵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向西方经济学的全面转型,这一转型在西方分科目式教育的大背景下展开,导致经济学院系的课程设置中,几乎看不到中国自己的经济学说的身影。五千年文化绵延,岂能没有相应的经济学说?只是后人因着各种原因,不知道,或者自以为不重要而废弃之,这着实可惜。而《中国经典经济学》这本书仿佛一把开启中国本土经济学的钥匙,娓娓道来,不仅尽述其然,而且尽释其所以然;这本书站在一个高度上,贯通了中国传统文化。
何谓中国传统文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谓中国传统文化。“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此谓中国传统文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此谓中国传统文化。由是,传统文化中自然已包罗经济之道;只未被道破而已。在传统文化式微之前,人人知之;而式微之后,若无道破之人,则不为天下知。这本书正是如此,一语道破天机,所谓“善财”,所谓“德本财末”。
然而,这的确是一本需要缘分的书,因为它传达的不止是知识,更是智慧。一些人看到标题中醒目的“中国经典”二字 ,却又和“经济学”相连,或许会心中生疑,以为这又是一本趁国学之热而速成的畅销书;或是以为“经济学”本是西方舶来之物,对此书不屑于顾。但是,若您能放下心中所有偏见,坦坦荡荡,明明白白地去读这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于阅读之中领悟,于践行之中收获,知行合一,就能体悟到书中所写,真实不虚。能够贯穿儒释道,以“经济”为线,授以生财之道,立人之本,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大智慧的书。所谓“本土经济学”,虽发端于本土,其道理却是普适性的,其实本无东方西方之差别,故命名为“经典经济学”,我以为是极其恰当的。
对于很多在西方经济学熏陶之下的中国学者而言,《中国经典经济学》这本书,必然也会对学术研究给予很多启发。我所理解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大抵可以归结为东方文化向内,是自省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向外,是探求的文化。两者因这一内一外而不同,但殊途同归。西方经济学在科学的公理体系之下,根据假设进行严密的逻辑推衍,又能够辅以数学作为工具,这使得其蓬勃发展蔓延。但是,这一研究方法有着一些重要的缺陷,而《中国经典经济学》这本书,则以中国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人”,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却是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西方经济学以“人”为其发端,强调人的行为的目的性,在米赛斯的《人的行为》一书中,就详细阐述了基于“行为学”的经济学;但是,在占据主流的经济学说中,“理性人”却成为一个被广泛采用的假设,“人”被抽象为一个仅仅根据可以计算的方程最优化其行为的个体,这显然与现实不尽一致:人并非每时每刻都清楚地知道他的效用函数,也并非每时每刻都依照最优决策行动。在中国经典经济学中,“人”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其行为不同导致不同结果:好的行为会导致好的结果,坏的行为会导致恶的结果。
在当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分析范式——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个体最大化无穷期效用,而这个无穷的期间,其实只是一个假想的时间而已;但在中国经典经济学中,则有着一个更为广义且更为真实的时期。在西方经济学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结果之间并没有存在某种清晰的关联;但在中国经典经济学中,凡心有所念,事有所行,则必有结果相应。在西方经济学中,代表性个体取消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丰富的互动,即使有博弈,在计算的需要下,也只能采用极简化的方式进行研究;中国经典经济学则容纳了人与人之间各种形式的互动,使得学术与现实不再是相互平行的两个世界。最重要的一点或许在于,西方经济学中,无力于解决奈特意义下的“不确定性”;而在中国经典经济学中,这样的不确定性被消解了: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
作为一本提纲挈领之书,《中国经典经济学》搭起了一个关于中国本土经济学的大架子,也留下了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实自有经济学思想,其蕴藏于各种古籍之中,代表性作品如《盐铁论》、《管子》等等,其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值得探求;其中道理,若灵活用于指导当下中国的经济实践,或许不亚于依照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模型计算给出的结果和政策建议。其次,在对本土经济学的研究中,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如统计学、计量学等,这些方法能够为本土经济学提供更为丰富的论证。再次,中国经典经济学中的许多思想,如单纯刺激消费是错误的,如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最好关系是“贵在不扰”,都能给予西方经济学研究以启示;若能在西方经济学体系内仔细甄别各种假设,一一辨明其如何影响结论,这也许将会是西方经济学的一次飞跃。
“飓风始于萍末”,这是古人很早就体悟的道理,也是西方科学中被称为“蝴蝶效应”的。五千年文化积淀留下的那些经典,或许是因为缺乏被认知而被忽略。《中国经典经济学》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认识经典的门;从如何“生财”而入,或者也是应了当下“发财心切”的念头。东西文化,殊途同归。但凡求财,先求诸己。如果你是经济学的研究者,这本书会为你提供更多思考与科研的可能;如果你只是一个希望生活得更美好的普通人,那么这本书,将会告诉你幸福与财富的终极密码。
鲍 勤

(中国科学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学士)



来源:网络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5
QQ
发表于 2017-6-23 21: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窥探经济学,用经济学的观点去诠释传统文化,不同的视角。东西文化,殊途同归。我们在接受西方先进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本土的一些东西。了解些经济学的知识,对生活看的更通透。我只是一个希望生活的更美好的普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GMT+8, 2024-4-19 09:13 , Processed in 0.1883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