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26|回复: 0

微观经济学中的教学困境及其对策

[复制链接]

807

主题

1201

帖子

403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35
发表于 2016-11-20 1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
  微观经济学常被定义为研究人的行为选择的学科,或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的学科。这两种定义只是视角的不同。在A.马歇尔所奠定的新古典主义框架中,自私假设、稳定性偏好、需求定律、理性选择模型、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共同构成了微观理论的内核。从效率或社会福利的角度看,当约束条件变化时,自私个体通过行为选择调整,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微观分析模式,可以被精炼为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该模型旨在阐释,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以价格机制来引导个人的行为选择,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状态,即帕累托效率状态。传统框架中的理想条件通常包括:任何参与者都没有市场势力,而只是市场交易条件的接受者;市场中同种交易对象在品质方面没有任何差异,从而交易对象可以简单地以一个数量来指代;市场参与者可以自由进出退出市场,或者说不存在市场进入与退出的壁垒;以及参与交易的各方不存在信息方面的差异,并且知道所有会影响收益的重要信息等。当交易满足这些理想条件时,市场交易行为将在某个特定价格决定的交易数量下达到均衡,亦即参与交易的个体都在这一价格和数量下,达到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优化。对于偏离理想状态的现实世界,则需要以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为蓝本,通过实施政策干预等使其向理想状态靠拢,典型的操作是对市场失灵的干预,如反垄断、外部性干预和公共产品的提供等。概言之,通过构建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以新古典主义为代表的微观理论为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照系统,并以之服务于经济政策的提供和评价。
  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难点剖析
  以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为统率的微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具有封闭特征的演绎逻辑。从理论的实践功用看,如何将这种封闭的演绎逻辑运用于对真实经济世界的分析,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倘若不能妥善克服这些困难,微观经济学将只能是R.科斯所说的黑板经济学,只是一套基于自私假设的重义反复式的演绎推导,而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完全竞争市场模型是自私假设在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工具化,以其作为阐释工具,揭示自私假设这一经济学本体在变化不居的约束条件下所体现的不变本体特征。马歇尔说,一寓于多,多寓于一;中国儒家哲学说,理一分殊,体用不二;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等。这些哲论可以被认为是对理论的逻辑体系及其与应用之间关系的认知途径或法门。随着观察的角度不同,或对考察经济活动的假设条件处理不同,自私假设可以表现为一套无关性命题或相关性命题,它们是同一本体在某些前提条件存在与否时的两种不同表现。从无关性命题的角度看,有表现为经济效率与产权制度无关论的阿罗-德布鲁范式,资源使用效率与产权初始配置无关的科斯定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的MM定理、金融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和格拉欣法则、国际贸易中的一价定律、契约理论中的契约形式与效率无关论;税收与公债的巴罗-李嘉图等价、费雪效应、货币中性乃至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等。而从相关性命题的角度看,这些无关性的判断都不能成立。其间的关键点在于对于约束条件的假设处理不同。例如,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经济效率与产权制度无关,但现实世界的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因此,需要将无关性命题限定为一套观察经济现实的参照系统,通过测量现实约束条件的变化来解释经济现象,回到相关性命题上来。
  问题是,因缺乏交易费用等分析理念和技术的支持,传统框架中表现为一价一量的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分析结论遭遇着重大的挑战。一方面,传统框架很难将诸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纳入经济分析,譬如,在分配理论中分析劳动动报酬的决定时,因局限于交易对象同质化假设,导致劳动市场上复杂多变的劳动契约形式和签约行为大多被经济分析漠视。显然,基于传统框架的分析结论和政策措施必将因忽视了约束条件的差异而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将其逻辑体系运用于分析经济现实,传统框架缺乏一套有效的关于测量与假说验证的操作体系,至少是在这方面缺乏系统清晰的阐释。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困境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难点决定了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首先,课程时序设置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将微观经济学这样一门具有很强方法论意义的课程大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由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也缺乏基本的科学方法论、逻辑和哲学素养,新入学的大学生们大都很难对该课程形成相对准确而清晰的理解。其次,课程在逻辑体系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复杂多变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的困难。如何在课程的讲授中,以不断变换地处理约束条件变化与行为选择调整之间的联系为载体,展示无关性命题与相关性命题之间区别和联系,使同学们得以认识和体悟到两种看似矛盾的命题是自私假设本体的不同表现,如何巧妙引入形式多变却又源自一体的无关性和相关性命题,如何选择详略并突出重点等,都需要相对深厚的教学技能和经济理论素养的支撑。再次,如何通过引入交易费用的理念,以考察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假设条件的理想化,并处理好有关假设条件是否应该具有现实性特征的争议等,通常都超出了授课对象的理解意愿,问题是,这些内容大致上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所在,不对其进行阐述将无以明晰学科的中心理据。最后,如何以交易费用理念为支持,通过考察约束产权界定竞争的多样化契约,对以完全竞争市场模型为核心的传统分析框架进行拓展和完善,以弥补其对经济现实解释能力低下和解释范围狭小的局限,并最终回到对经济理论或命题判断与经济学本体之间关系的阐述和体认上来,似乎更加超出了对理论缺乏足够好奇心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关于测量体系的特征、假设处理与假说检验的关系等问题该如何处理,虽属必要,但往往因为内容太难而只能稍作介绍,从教学内容设计的层次递进角度看,通常只能以具体的内容构成进行暗示而不明言。
四、以研究式教学作为困境的对策
  鉴于微观经济学在教学中可能的困难及其性质特征,本文认为,应该在教学内容设计和形式安排上积极运用研究式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和应用体悟。研究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制定研究计划书,计划书的具体构成包括:以对认识学科理论和建构假说提供帮助为指导,确定切实可行而有价值的研究议题和研究目标;进行相关文献回顾,以考察其他人使用了哪些基本的理论和分析技术,对该议题进行了怎样的描述,是否存在缺点或可改进的地方;选择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确定可资利用的资源或资料来源,以及收集处理方法;根据理论指导确定并妥善定义研究议题的主要变量,同时确定测量变量的方法体系等。作为体悟微观经济学体系及其本体和变化关系的支持手段,研究式教学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形式:文献研读、围绕专题的实地调研分析和案例教学。这三种形式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内阐释着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自私本体在不同约束条件或应用领域内有着怎样的变化表现或具体理论形式,如何处理与约束条件密切相关的假设条件,如何围绕经济理论来构建假说判断,并如何遵循科学方法论的准则对相关假说进行验证或否证等重要内容。虽然一寓于多,多寓于一,但认识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初始阶段更多地需要通过聚焦于“多”的具体含义来暗示“一”的恒定性及其内涵。通过将问题界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问题的重点和相关处理方法得以特别强调和烘托,这些形式为经济学入门者提供一个体认经济学体系,模仿假说构建和约束条件测量等学习理论和经由模仿转入理论的运用实践的良好小生境,它使得入门者得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议题的局部性重点上。再通过研究议题的变换和教学控制者强调暗示各研究议题重点之间的联系等操作,将能够较好地实现微观经济学预定的教学目标。
  五、研究式教学的条件支持
  以研究式教学这种手段来应对微观经济学在教学中的困境,需要一些列条件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简要地刻画并强调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体系,摒弃一些缺乏现实解释力的理论构成,并重点强调关键性经济学概念在体系中的逻辑联系和方法论意义,以期为学生形成一个指导认识现实的理论框架和不断体认反省的理论体系标的。其次,需要放松常见的严格课时考核管理,为研究式教学提供富有弹性的教学时序安排和课时设计等支持。再次,需要科学合理地组织一个具有多种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学师资团队,以便对学生提供多个方面的指导,为有效开展研究式教学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这包括提供基本的科学方法论指导,文献搜集与研读方法指导、研究选题方法和研究计划书的编写指导、相关调查研究方案设计与相关方法指导等服务内容。最后是设计科学有效的研究式教学效果的检测、控制和反馈方法。总之,研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推广,本身就需要一套理论方法的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对于研究式教学法的研究是另外的课题。
  六、结论
  微观经济学在经济管理学科中具有强烈的方法论意义,甚至可以将其视为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其中心内容是,自私假设这一经济学本体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会表现为不同的具体理论。随着对约束条件进行不同的假设处理,源自自私假设本体的理论可以表现为看似矛盾的无关性命题和相关性命题。更为困难的是,由于缺乏交易费用理念的支持,传统框架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分析交易主体和对象复杂多变的经济现实,缺乏清晰而系统的交代。相关的内容要么表现为经典文献,要么需要借助相关理论指导,才能够从一些特殊经济现象或前人提炼的案例中解读出来。这些都是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当然,研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一些列条件的支持,包括方法论的指导、课程教学设计调整、师资团队的构建和具体的研究调查分析方法指导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GMT+8, 2024-3-29 14:27 , Processed in 0.1760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