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3-11-11 17:25:33

课程微观结构的研究与精品课程建设

湖南大学 龙跃君 龚理专 尹新   一、研究微观结构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课程”的定义有多种,本文所指的课程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包括教学的内容、安排、进程、时限,也包括教学大纲和教材。在课程领域,对于“结构”一词存在着不同的用法,通常是指在某一课程总体中各类课程的比例,比如高校专业教学计划中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等。此外,课程结构也可以指课程从宏观层次到微观层次的呈现方式,比如一门课程是怎样从基本目标逐渐具体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目前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显示,关于课程结构在微观层次上的研究,已经成为十分现实和迫切的任务。
   精品课程建设必然建立在对现行课程的评价基础之上,尤其是对于现行课程缺陷和不足的分析批评之上。在这方面,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乃至社会各界已经达成了诸多共识,其一即指出:现行课程中,缺少令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的机会,现行课程中缺乏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并且由此导致了学生发展上的一些缺憾。这个问题的存在,便与课程的微观结构存在着必然性的联系。
   迄今为止,国内关于课程微观结构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以致课程微观结构这一概念本身很少为人们使用。但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说课程的微观结构又是人们相当熟悉的,人们将课程微观结构理解为“教学大纲+教科书”。然而,这一理解是否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构决定功能。“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课程微观结构是课程结构的一种客观的形态,但这是一种有局限的结构,是一种不完善的结构,它的作用和功能亦是有限的、不完善的。在今天课程走向多元化的趋势面前,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大环境中,特别是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构建一种新的微观结构,否则,必然导致课程改革迷失方向。
二、不同的学习方式是课程微观结构的基础
   如何构建精品课程新的微观结构?我们必须首先回答:构成课程微观结构的根本基础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个根本基础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课程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从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来看,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思想等都会产生作用。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程的诸多因素中是最为深刻和带有根本性的因素。
   人们所熟悉的“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课程微观结构,是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的结果。传统教学论由于把观察视为获得知识的最终源泉,将理性视为人性的最高要素,主张把传授知识和发展理性作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基础和目标,从而认为教学首先是给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据此建立起以教师、书本、课堂教学三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这样的教学论思想十分相宜的教学大纲详细罗列学生在课程中所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知识,教科书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尽可能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将这些概念、原理科学准确地呈现给学生。
   虽然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思想存在不少弊端,但其影响之深远致使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它的束缚。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理念的逐步建立,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获取信息的方法,而不是获得信息的多少。当学习方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不再是以接受为主,而是以自主性探索实践为主时,上述微观结构就必须彻底改造了。在这里改变的正是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各种概念、原理、结论不再是教师说明、解释的结果,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性实践活动最后获得的结论和答案,不再是学习的起点而成为学习的终点,不再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寻找,证16实和确认。可见,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教学大纲+教科书”这样详细罗列学习内容的微观结构是不适当的。
三、建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课程微观结构
1 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信息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建立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而要做到这一点,恰恰是以建立相应的课程微观结构为基础的,必须从自主、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身的特点出发,研究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微观结构。认知心理学研究及国内外课程改革实践表明:与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微观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每一个单元必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主题、任务、评价标准。主题是课程单元的主要内容范围。自主性探索学习的课程,每个具体的课程单元总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展开。主题所涉范围相当宽泛灵活,可以是学科课程的某个内容,比如物理学的某项定理;也可以来自社会和自然现实,比如环境或人口问题;还可以来源于教师科研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应当遵循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富有教育和创新意义。任务是在一定的课程单元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必须完成的学习作业。任务是根据主题确定的,学生的学习及由此可能得到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任务的设置规定的。任务的种类是多样化的:借助必要的资料证明一个定理、应用某个数学原理解决具体的问题、调查某地区的空气质量等。在同一个单元中,任务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在同样的主题下,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实际的条件设计出难度和广度各不相同的任务,在不同的任务中,学生的体验和发展也就有所不同。任务的设置应当根据学生发展水平而制订,在同一个主题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评价标准是对于任务完成状况作出判断的依据。在此类课程的每一单元中,都应当有根据主题、任务、学生情况而制订的评价标准。十分明显,在这种课程结构中,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在时间和空间上,乃至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是相当大的,由此保证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丰富体验,从而达到促使其发展的目的。然而,课程毕竟不应当等同于学生的生活和自发性的活动,教育者必须通过各种努力保障他们在课程中活动和受益的高质量。除了主题的确定和任务的设置要尽可能合理外,评价标准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 数字化学习
   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与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以数字化为支柱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引起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向数字化方向的发展,从而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1)数字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环境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其最基础的是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因此,所谓信息化学习环境,也就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
(2)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
(3)数字化学习方式: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将发生重要的变化。数字化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方式具有多种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表明,适应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微观结构应是:教师+教学大纲+教材+网络课件,其中网络课件包括网络授课(电子教案和教学录像)、课后辅导和课程评价等部分。网络授课通过对电子教案和教学视频基于WEB平台的技术实现模拟课堂;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主要包括课程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等内容;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自我学习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综上所述,建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课程微观结构,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载体结构两个维度展开。其内容结构以单元的形式表现最为适宜,每一个单元必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主题、任务、评价标准;其载体结构表现为由教学大纲+教材+网络课件,其中网络课件包括网络授课(电子教案和教学录像)、课后辅导和课程评价等部分组成。
四、以网络课件建设为重点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要求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上接第16页)激励和评价机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起开始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目前已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建设了一大批精品教材。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当前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最为迫切的是要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加强多媒体资源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如何建设好精品课程的网络课件?湖南大学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同
行们借鉴。为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近几年湖南大学分三个阶段推进了多媒体教学工作。一是硬件建设,投资约1000万元进行多媒体教室建设,已建成多媒体教室80间,其座位数为11000多个;二是大力推进网络授课,高等数学、大学英
语、大学物理、“两课”等主要基础课实现了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南北校区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三是加强资源建设,投入400万元进行课件建设,立项研究课程150余门,并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国际金融、工业设计史等5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网络授课、电子教案、习题课后辅导、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均上网开放,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近5年,承担教育部网络课程建设8项。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我校先后有24个课件获奖,其中一等奖1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6个,《毛泽东思想概论》和《日本语初级综合教程》课件进入了教育部新世纪网络重点课
件建设行列。网络课件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精
品课程建设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其目的是推动各校课程的整体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推进观念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笔者相信,这一工作又将掀起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的新高潮。


来源:网络转载

湖南大学, 高校专业, 教学计划, 课程改革, 教育理论
来源:网络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程微观结构的研究与精品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