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3-11-11 17:24:44

“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大学本科“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基础课。从教学定位与发展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微观经济学”精品课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类似精品课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教学改革2003年,教育部决定自在全国高校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将精品课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核心基础课,在辽宁工业大学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课程教学经验,于2010年3月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本文通过对该精品课建设进行总结和回顾,探讨精品课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历史沿革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我校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目前经济学专业该课程设置为72学时,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等7个专业为56学时。回顾《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990—1998)


1990年,我校正式为本科学生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由于最初授课的教师人数少,职称、学历、年龄都比较单一,教师队伍建设比较薄弱。此外,受当时多媒体及网络发展的限制,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和黑板教学为主。


2.第二阶段:课程体系逐渐完善阶段(1999—2005)


1999年,学校组建经济学课程组,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力扶持,“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理论教学体系日趋完善。教材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的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授课学时从40增加到了56,并注重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进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取得的突出进步,2006年,该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


3.第三阶段:精品课程建设阶段(2006年至今)


2006年以来,课题组注意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课程组进一步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学位原来以学士为主,目前全部为硕士以上,其中4人拥有博士学位;从职称上看,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富有亲和力和创新精神的团队逐渐成熟。2010年3月,在学校和课程组等多方努力下,“微观经济学”课程被荣幸地评为省级精品课。


二、“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关键


教育部对精品课的要求是,它应该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回顾“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在以下方面需要注意。


1.教学定位与发展目标要明确


辽宁工业大学属于省属本科工科院校,其生源主要面向省内,考虑到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我们最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定位是“学研互进,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实热点经济问题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经济管理人才。在教育部启动精品课建设后,课程组将申报校级、省级精品课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对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查找不足,哪方面比较薄弱,就重点加强哪方面的建设。


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要突出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其知识体系源自西方。因此,其内容以西方为主,教材中的一些假设、模型、案例均有浓重的西方色彩,与中国实际不尽相符,造成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此外,由于在大一下学期开设,该课程中有大量概念、理论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往往由于难以掌握重点和难点,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讲课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价格决定机制为重点,将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为了便于学生对难点问题的理解,我们在讲课过程中注意加强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将理论教学中的抽象性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方法与手段要灵活


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抽象、复杂、涉及面广,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既要使教学内容丰富饱满,又要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就非常必要了。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案例教学、分层次教学、互动式教学、质疑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分析方法的掌握;邀请相关部门或经济学专家讲课或举办讲座,使微观经济学原理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多接触社会生产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考核过程中增加平时成绩的评定,安排课堂讨论,设置课外学习小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图形、图表、公式推导较多,过多的板书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画出的图形还常因质量不高而修来改去,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实际教学中,需要将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展这两种方式的自身优势,为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近几年,学校加大了校园网建设,这为“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网络扩展教学提供了方便。课程组将教学大纲、教学录像、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等集中上网,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学过程的辅助与扩展。加强网络的教学辅助作用,提供师生论坛和网上答疑等辅助环节。






4.教师队伍要稳定,教学研究要强化


精品课建设离不开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梯队。提高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其实是很多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些年来,“微观经济学”课程组打造精品课的过程中,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考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和做访问学者,提升学识水平和知识储备;建设实习基地,进行教师素质拓展训练,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技能;通过讲课大赛、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和集体备课等方式,使教师熟悉课程特点,掌握授课方法和讲课艺术,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课程组教师近年获得校级讲课大赛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两人次,两人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称号。3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被评为锦州市后备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指导的学生在辽宁省第三届、四届、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项;在辽宁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3等奖3项,入围奖两项。


5.教学管理要重视


为切实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学校于2004年10月出台了《辽宁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结合学校课程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和目标。成立校精品课程建设委员会,主任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秘书长由教务处处长担任,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全院精品课程的统筹、规划、过程管理、验收等工作,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了鼓励精品课建设,在经费上予以一定支持,如获校级精品课程,学校资助建设经费1万元;获省级精品课程,学校资助建设经费两万元。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成员,在教学研究、教学成果申报、教材建设、职称晋升、教学名师评选等方面,学校均予以优先考虑。


三、“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后续工作


精品课申报成功并不意味着课程建设的结束,而恰恰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省教育厅指出:应按照教高厅3号和教高厅13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因此,除了继续加强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建设外,今后应着重加强网络教学建设,进一步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库,补充完善网上教学资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培养方法与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1号.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号.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辽教发19号.


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来自:阿尔法互动教育网


来源:网络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